A.护理学基础知识 B.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C.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D.管理科学知识 E.扎实的专业技术
A.有复发倾向的慢性疾病患者 B.老年患者 C.急性患者 D.有并发症的患者 E.重症患者
A.护理人员数量 B.护理器械设备的性能 C.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D.开展整体护理情况 E.开展健康教育情况
A.强化法 B.脱敏法 C.厌恶法 D.想象法 E.示范法
A.一般卫生知识宣教 B.心理卫生教育 C.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D.疾病防治知识宣教 E.自我保健知识宣教
A.食管手术及麻醉的相关知识 B.术前各项准备的意义及配合要点 C.应用数字表达疼痛的方法 D.练习胸式呼吸的方法 E.术后留置各种导管的目的和意义
A.环境感染 B.交叉感染 C.自身感染 D.医源性感染 E.不属于医院感染
A.参与式管理 B.强调反馈 C.目标具有特定性 D.自主管理 E.指令性管理
A.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B.危害健康的行为 C.与疾病有关的行为 D.促进健康的行为 E.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A.相信低钠盐有利于健康 B.经常参加健身活动 C.能指出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D.反对家人在旁边吸烟 E.不能经常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A.尊重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会需要 D.生理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A.市售铝饭盒与搪瓷盒 B.带通气孔的器具 C.全棉布 D.一次性无纺布 E.一次性复合材料(如纸塑包装)
A.使上级确定的组织理念能清晰、准确地传达到下级 B.使上级的命令能清晰、准确地传达到下级 C.使上级确定的组织理念能清晰、准确地传达到同级 D.使上级的命令能清晰、准确地传达到同级 E.使下级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到下级
A.病因预防 B.临床前期预防 C.临床期预防 D.疾病早期预防 E.症状明显期预防
A.门诊咨询处方 B.自我保健处方 C.治疗处方 D.治疗方案 E.健康教育处方
A.患者角色缺如行为 B.A型行为 C.不良疾病行为 D.C型行为 E.非遵医嘱行为
A.常用扇形座位排列 B.小组人数宜为4~6人 C.谈论时间宜在2小时内 D.根据成员感觉舒适方便选择地点 E.讨论开始首先确定讨论提纲
A.口头传播 B.文字传播 C.形象传播 D.电子媒介传播 E.选择传播
A.2小时内 B.4小时内 C.12小时内 D.24小时内 E.48小时内
A.A级 B.B级 C.C级 D.D级 E.E级
A.结构简单 B.责权明确 C.权力过于集中 D.联系不便 E.管理成本较高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人员管理
A.有利性 B.规律性 C.和谐性 D.一致性 E.适宜性
A.危害性 B.稳定性 C.习得性 D.现存性 E.明显性
A.≤5cfu/ml B.≤8cfu/ml C.≤10cfu/ml D.≤30cfu/ml E.≤50cfu/ml
A.≥102cfu/ml B.≥103cfu/ml C.≥104cfu/ml D.≥105cfu/ml E.≥106cfu/ml
A.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B.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管理的普遍性和目的性 D.管理的特殊性和个性 E.管理的广泛性和独特性
A.记录 B.评价 C.排列 D.分配 E.预算
A.勤于公关 B.增加利益 C.个体优化 D.坚持原则 E.目标导向
A.日常健康行为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D.预警行为 E.保健行为
A.学习知识 B.促成健康行为 C.端正态度 D.调节情绪 E.调整信念
A.流行病学诊断 B.行为诊断 C.社会诊断 D.教育诊断 E.环境诊断
A.基础质量评价 B.服务质量评价 C.环节质量评价 D.过程质量评价 E.终末质量评价
A.年纪越小,其行为可塑性越大 B.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 C.受遗传、学习的主要影响 D.是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 E.体现人类行为"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双重作用
A.健康状况不佳 B.抵抗力下降 C.免疫功能受损 D.抗生素应用 E.营养过剩
A.2001年1月3日 B.1999年5月9日 C.1997年4月7日 D.1995年12月1日 E.1990年8月6日
A.保持时间的连续性 B.学会合作 C.学会拒绝 D.充分利用自己的最佳工作时间 E.善于应用助手
A.电子会议法 B.访谈法 C.头脑风暴法 D.德尔菲法 E.名义集体决策法
A.抗生素的预防应用应当有明确指征 B.一般术前0.5~1小时通过静脉途径给予一次足量抗生素 C.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可术中加用一次量 D.择期的结直肠手术前12小时给予不吸收的口服抗生素,共3次 E.不要将万古霉素作为常规的预防性应用药物
A.普通手术室 B.产房 C.急诊室 D.婴儿室 E.烧伤病房
A.病人不能离开病房 B.每小时换气3次 C.工作人员戴高效口罩 D.使用负压 E.采用呼吸道隔离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集体决策法 C.德尔菲法 D.战略决策法 E.电子会议法
A.1:2 B.1:3 C.1:4 D.1:1 E.2:3
A.≤10cfu/m3 B.≤100cfu/m3 C.≤200cfu/m3 D.≤500cfu/m3 E.≤20cfu/m3
A.护理两个病人之间 B.脱手套后 C.给该病人输液后,准备留置导尿前 D.进行护理操作时,接触了污染的器械 E.进行无菌操作后,准备摆放患者体位
A.自发形成 B.较强的约束力 C.组织内个人的职位不可以替代 D.比较灵活 E.沟通方便,内容广泛
A.策略 B.预算 C.规则 D.规划 E.政策
A.1~3个层次 B.2~4个层次 C.3~5个层次 D.4~6个层次 E.5~7个层次
A.免疫功能降低 B.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C.慢性病诱发 D.插管或介入治疗 E.细菌结构变化
A.普通手术室 B.儿科病房 C.急诊室 D.注射室 E.治疗室
A.350~400 B.420~450 C.480~510 D.403~432 E.202~216
A.左氧氟沙星 B.克林霉素 C.林可霉素 D.万古霉素 E.庆大霉素
A.每平板细菌数≥5cfu B.每平板细菌数≥10cfu C.每平板细菌数≥15cfu D.每平板细菌数≥20cfu E.每平板细菌数≥30cfu
A.手术野及其外2cm B.手术野及其外4cm C.手术野及其外5cm D.手术野及其外8cm E.手术野及其外10cm
A.喷雾消毒法 B.低温蒸汽消毒法 C.微波消毒法 D.浸泡消毒法 E.熏蒸法
A.动态体语 B.同类语言 C.体态语言 D.面部表情 E.仪表形象
A.细菌的黏附力 B.细菌的移位能力 C.定植部位的营养物质 D.定植部位的pH值 E.定植部位的氧化-还原电势
A.麻醉机管道 B.手术器械 C.听筒 D.毛巾 E.活体组织检查钳
A.一体化 B.规格化 C.系列化 D.规范化 E.统一化
A.系统性原则 B.重点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可变性原则 E.弹性原则
A.认识、示范、想象、实践和反馈 B.通过练习获得的 C.个体对待事物的心理倾向 D.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E.动作的技能和熟练
A.宗旨 B.策略 C.目标 D.政策 E.目的
A.用干拖把拖净 B.用湿拖把拖净 C.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洗净 D.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先消毒、再洗净 E.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丢弃
A.致病性行为模式 B.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C.预警行为 D.违规行为 E.不良疾病行为
A.管理活动中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B.管理活动中重视处理人际关系 C.管理活动中要把握全局、总体规划 D.管理活动中要注意讲究实效 E.管理活动中要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
A.整分合原则 B.弹性原则 C.行为原则 D.反馈原则 E.能级原则
A.标记明确 B.分开清洗 C.悬挂晾干 D.定期消毒 E.混合使用
A.统计压疮发生率 B.检查护士是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C.检查监护仪器的性能 D.检查现有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 E.检查护士是否执行查对制度
A.急性盆腔炎 B.医院感染急性盆腔炎 C.急性盆腔炎但不属于医院感染 D.急性细菌性痢疾 E.急性细菌性痢疾伴泌尿系感染
A.性生活机理及术后性生活注意事项 B.术前配合要点 C.术后生理改变 D.预防术后并发症 E.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特点
A.中层管理者 B.中、高层管理者共同制定 C.高层管理者 D.基层管理者 E.被管理者
A.0.8:1 B.0.7:1 C.0.6:1 D.0.5:1 E.0.4:1
A.护理缺陷 B.一级医疗事故 C.二级医疗事故 D.三级医疗事故 E.四级医疗事故
A.职能机构重叠 B.过分强调专业化 C.议而不决 D.反应不灵敏 E.责任分散
A.权利的需要 B.爱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E.投资的需要
A.经过有关部门审批 B.按目标制定计划 C.组织护理部所属各科室或有关护理人员实施计划 D.按质量标准组织检查 E.处理总结巩固成绩
A.部分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B.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C.医院感染一定是由于消毒隔离缺陷所致 D.内源性医院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E.滥用抗菌药物可致二重感染
A.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B.控制方法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C.质量控制应标准化、数据化 D.加强综合、系统地控制,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E.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A.护理哲理 B.组织精简 C.道德规范 D.护理工作环境 E.价值观念
A.最高标准 B.具体标准 C.基本标准 D.根本指导原则 E.实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