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乳糖发酵试验 B.凝固酶试验 C.Optochin敏感试验 D.杆菌肽敏感试验 E.触酶试验
A.IgA B.IgE C.IgD D.IgG E.IgM
A.ALL-L3 B.AML-M1 C.AML-M2 D.AML-M3 E.AML-M7
A.缺铁性贫血 B.骨髓纤维化 C.肾衰竭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
A.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 B.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 C.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 D.继发性B细胞缺陷病 E.原发性补体缺陷病
A.全身淋巴结进行性肿大 B.脾明显肿大 C.口腔及黏膜出血 D.皮肤弥漫性丘疹 E.严重贫血
A.抵抗力强 B.可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C.抗吞噬 D.具有重要鉴别价值 E.抗紫外线
A.0 B.(0~3)×106/L C.(5~10)×106/L D.(15~20)×106/L E.(30~50)×106/L
A.EPO B.G-CSF C.M-CSF D.GM-CSF E.Meg-CSF
A.细胞体积增大 B.胞质改变 C.核深染畸形 D.伴有细胞团 E.伴有大量红细胞
A.Mb B.CK C.cTn D.LD1 E.AST
A.白细胞数量 B.杆菌数量 C.球菌数量 D.上皮细胞数量 E.寄生虫卵数量
A.慢性肾炎晚期 B.肾功能不全 C.肾盂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急性肾小球肾炎
A.革兰阴性小杆菌 B.呈短丝状或多形性 C.营养要求很高 D.引起流感 E.在血琼脂平板上与葡萄球菌一起可出现“卫星现象”
A.具有酶活性的成分 B.灭活的成分 C.被裂解的成分 D.只能经经典途径激活的成分 E.只能经替代途径激活的成分
A.26℃,70℃ B.36℃,80℃ C.36℃,90℃ D.56℃,100℃ E.76℃,100℃
A.血清溶菌酶升高 B.血液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高 C.Ham试验阳性 D.幼红细胞PAS染色阳性 E.外铁消失
A.ALL-L1/L2 B.AML-M0 C.AML-M1 D.AML-M3 E.AML-M6
A.IgA B.IgM C.IgE D.IgG E.IgD
A.疾病反复发作或慢性迁移 B.体内能检出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 C.可复制出实验动物模型 D.疾病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强度密切相关 E.免疫抑制剂常不能使病情缓解
A.500μg/L B.250μg/L C.100μg/L D.50μg/L E.25μg/L
A.摄入量不足 B.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 C.吸收不良 D.药物因素 E.内因子缺乏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E.7种
A.尿嘧啶 B.腺嘌呤 C.胞嘧啶 D.鸟嘌呤 E.胸腺嘧啶
A.人工主动免疫 B.人工被动免疫 C.自然主动免疫 D.自然被动免疫 E.非特异性免疫
A.ApoA B.ApoB100 C.ApoC D.ApoD E.ApoE
A.特异性强 B.效价高 C.亲和力强 D.尽可能使用R型抗体 E.一定要用单克隆抗体
A.保钠排钾 B.抑制蛋白质合成 C.降低血糖 D.拮抗生长素 E.参与应激反应
鉴别AML-M3和AML-M5正确的是()
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B.外周血WPX计数 C.α-NBE染色 D.患者贫血程度 E.白血病细胞的不规则程度
A.无色透明 B.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 C.卵自人体排出时,卵内胚胎已发育至蝌蚪期 D.感染期卵内含一条盘曲的幼虫 E.卵壳外有凹凸不平的蛋白膜
A.20~30d B.30~40d C.40~50d D.50~60d E.60~70d
A.cTnI和cTnT B.CK C.Mb D.AST E.TnC
A.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 B.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C.淋巴回流受阻 D.缺氧 E.钠潴留
A.胆汁酸 B.维生素D3 C.雄激素 D.皮质激素 E.甲状腺素
A.第1~2病日出现,第3~4病日达高峰 B.第1病日出现,第20病日达高峰 C.第4~5病日出现,第7~10病日达高峰 D.第3~24病日出现,第5~7病日达高峰 E.第2~3病日出现,第3~5病日达高峰
A.EDTA B.肝素 C.氟化钠 D.枸橼酸钠 E.双草酸盐
A.组织因子 B.凝血酶原 C.稳定因子 D.易变因子 E.抗血友病球蛋白
A.白细胞计数增高 B.中性粒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C.血清IgA增高 D.血小板计数增高 E.血沉增快
A.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产生了抗自身组织的抗体 B.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 C.自身细胞产生了致敏淋巴细胞 D.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自身组织的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 E.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的损伤并出现临床症状
A.脂化 B.还原 C.皂化 D.置换 E.氧化
A.组蛋白抗体 B.RNP抗体 C.ds-DNA抗体 D.RNA抗体 E.抗核周因子
A.是否适龄 B.是否健壮 C.体重是否合适 D.与抗原种属的差异性 E.性别
A.CM B.VLDL C.LDL D.IDL E.HDL
A.胆汁酸 B.维生素D3 C.雄激素 D.胆固醇酯 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A.TCR B.有丝分裂受体 C.CD3 D.CD4 E.CD4
A.1:2 B.2:1 C.1:1 D.1:4 E.4:1
A.2000 B.3000 C.5000 D.6000 E.8000
A.HLA-A B.HLA-B C.HLA-DP D.HLA-DQ E.HLA-DR
A.放线菌 B.真菌 C.立克次体 D.支原体 E.衣原体
A.是特殊的脂类物质 B.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胞表面 C.胰岛素发挥作用首先要与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 D.胰岛素发挥生物活性效应的强弱和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力有关 E.受体降解可能在溶酶体中进行
A.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酸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B.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C.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酸性条件下与二价铁离子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D.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价铁离子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E.蛋白质分子中的氢键在酸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A.BNP是由心、脑分泌的一种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激素 B.BNP是一个较可靠的心衰诊断指标,但其升高程度和心衰严重程度并不相一致 C.BNP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BNP正常可排除心衰的存在 D.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BNP是预示有否发生CHF的较强的因子 E.BNP在机体中起排钠、利尿、扩张血管的生理作用
A.集合管 B.肾小球 C.小球囊腔 D.近曲小管 E.远曲小管
A.多巴 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去甲肾上腺素
A.心脏采血法 B.股静脉穿刺采血 C.耳缘静脉采血 D.颈静脉采血 E.股动脉采血
A.塑料切片 B.振动切片 C.直接推片 D.冷冻切片 E.石蜡切片
A.由多种细胞产生 B.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C.Ⅰ型干扰素以抗病毒为主 D.Ⅱ型干扰素以免疫调节为主 E.某一种属干扰素可以作用于不同种属的细胞
A.Ts B.Tc C.Th D.Td E.Tcs
A.中介体 B.细胞膜 C.细胞壁 D.细胞质 E.核质
A.协同凝集试验 B.病毒血凝试验 C.荚膜肿胀试验 D.环状沉淀试验 E.Elek平板毒力试验
A.铜绿假单胞菌 B.嗜麦芽糖假单胞菌 C.荧光假单胞菌 D.恶臭假单胞菌 E.斯氏假单胞菌
A.肺炎支原体 B.肺炎衣原体 C.肺炎链球菌 D.嗜肺军团菌 E.卡氏肺孢菌
A.解脲脲原体 B.人型支原体 C.生殖器支原体 D.肺炎衣原体 E.沙眼衣原体
A.MecA B.PBPs C.TEM D.SHV E.CTX
A.二分裂 B.复制 C.接合 D.菌丝断裂 E.出芽
A.清洁 B.干燥 C.有盖 D.无吸水 E.无菌
A.IgG抗体的亲和力不够 B.IgG抗体分子量太小 C.IgG抗体分子不能同时连接两个红细胞 D.IgG抗体分子往往数量太少 E.以上均错
A.PF3有效性测定 B.血小板黏附试验 C.血小板聚集试验 D.血块收缩试验 E.血小板生存时间检测
A.大肠埃希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布鲁菌 E.放线菌
A.肿瘤 B.羊水栓塞 C.肺炎 D.慢性肝炎 E.风湿病
A.铜蓝蛋白 B.白蛋白 C.β微球蛋白 D.C-反应蛋白 E.结合珠蛋白
A.ATP B.蛋白质 C.糖原 D.尿素 E.脂肪
A.HbA1a1 B.HbA1a2 C.HbA1b D.HbA1c E.HbF
A.氧化还原酶类 B.水解酶类 C.裂合酶类 D.转移酶类 E.合成酶类
A.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类 B.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结构的差异造成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染色性上的不同 C.革兰染色可鉴定细菌 D.病原菌革兰染色特性可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 E.细菌的革兰染色性是固定不变的
A.过敏性休克 B.传染性超敏反应 C.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 D.Arthus反应 E.接触性皮炎
A.Rh+母亲初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B.Rh-母亲初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C.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D.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Rh+ E.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LAK细胞 E.细胞毒T细胞
A.行经后至排卵前 B.接受雌激素治疗 C.卵巢切除者 D.子宫肌瘤 E.卵巢颗粒细胞癌
A.可演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B.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C.是一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疾病 D.造血细胞凋亡减低 E.可演变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A.常共同累及髓系和淋巴细胞系 B.依白血病细胞来源和表达不同可分为双表型和双克隆型 C.具有Ph'染色体的成人混合细胞白血病预后差 D.多数患者有t(4;11)染色体易位 E.POX染色和PAS阳性即可诊断
A.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不动杆菌 D.霍乱弧菌 E.结核杆菌
A.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型 E.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A.红细胞<2万/h B.红细胞<3万/h C.白细胞<5万/h D.白细胞<2万/h E.白细胞<4万/h
A.巧克力琼脂平板 B.含X因子血琼脂平板 C.含20%小牛血清的牛心肌消化琼脂 D.血琼脂平板 E.吕氏血清平板
A.VLDL向LDL转化 B.VLDL向HDL C.CM向VLDL转化 D.LDL向HDL转化 E.CM向HDL转化
A.肝炎 B.肠梗阻 C.急性阑尾炎 D.溃疡病穿孔 E.急性胰腺炎
A.结核菌感染 B.化脓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各种原因的黄疸 E.淋巴管阻塞
A.CD10 B.CD19 C.MPO D.HLA-DR E.CD5
A.1∶1 B.1∶2 C.1∶3 D.1∶4 E.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