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B.甲醛熏蒸法 C.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D.微波消毒灭菌法 E.电离辐射灭菌法
A.身体多个部位感染 B.神经系统感染 C.其他类感染 D.运动系统感染 E.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A.假膜性肠炎 B.肠功能紊乱 C.慢性腹泻 D.慢性咽喉炎 E.慢性口腔炎
A.散发性 B.流行性 C.暴发性 D.相似性 E.难治性
A.统计地图 B.圆形图 C.直条图 D.线段图 E.直方图
A.接触传染病患者前后 B.进行无菌操作后 C.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后 D.脱手套前 E.进入和离开ICU
A.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B.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C.日常健康行为 D.预警行为 E.保健行为
A.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B.致病性行为模式 C.不良疾病行为 D.违规行为 E.预警行为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大众传播 D.组织传播 E.自我传播
A.仪表语 B.动态体语 C.同类语言 D.时空语 E.形象语
A.传播者 B.信息 C.环境 D.媒介 E.动机
A.英国医疗保险机构 B.美国医疗保险机构 C.英国医疗机构 D.美国医疗机构 E.法国医疗机构
A.医护人员教育 B.患者教育 C.社区教育 D.住院教育 E.门诊教育
A.5% B.10% C.15% D.20% E.25%
A.1999年1月 B.2000年1月 C.2001年1月 D.2002年1月 E.2003年1月
A.环境感染 B.母婴感染 C.器械感染 D.医源性感染 E.不属于医院感染
A.原位菌群一度失调 B.原位菌群二度失调 C.移位菌群失调 D.菌群交替症 E.无菌群失调
A.大肠埃希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白色念珠菌 D.绿脓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A.是指非暴露组与暴露组医院感染几率之比 B.表示暴露组的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的倍数 C.等于1时,表明所研究的因素与感染发生间有联系 D.大于1时,表明该因素会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E.小于1时,表明该因素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
A.5% B.8% C.10% D.15% E.20%
A.2% B.5% C.6% D.8% E.10%
A.使用擦拭法时,浓度为1% B.使用浸泡法时,浓度为5% C.用于漱口时,浓度为2.5% D.用于冲洗伤口时,浓度为3% E.可与碘化物混合加强消毒效果
A.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浸泡浓度为0.2%(2000mg/L) B.对一般细菌污染物品,浸泡浓度为0.1%(1000mg/L) C.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使用喷洒法时,作用时间为30分钟 D.一般污染表面喷洒消毒时,浓度为0.4%(4000mg/L) E.用于水质消毒时,用量为5~10mg/L
A.属于高效消毒剂 B.配制时应使用生理盐水稀释 C.可用于所有金属制品的消毒 D.对皮肤黏膜无刺激 E.与有机物共存时不会影响消毒效果
A.每件≤5cfu B.每件≤10cfu C.每件≤15cfu D.每件≤20cfu E.每件≤30cfu
A.反复洗手 B.用肥皂水浸泡双手 C.先洗手,再用0.5%碘伏溶液搓洗5分钟 D.先用0.5%碘伏溶液搓洗5分钟,再洗手 E.采用外科洗手消毒法
A.适用于Ⅲ类环境的消毒 B.消毒时人必须离开房间 C.消毒完毕后人即可进入房间 D.消毒时间为20分钟 E.臭氧消毒与紫外线消毒有拮抗作用,不可同时使用
A.Ⅰ类环境 B.Ⅱ类环境 C.Ⅲ类环境 D.Ⅳ类环境 E.Ⅴ类环境
A.帽子应遮住全部头发 B.口罩应罩住口鼻部 C.一次性口罩不潮湿不用更换 D.纱布口罩使用2~4小时应更换 E.不可用污染的手触摸口罩
A.工作计划 B.工作目标 C.日工作清单 D.工作日程表 E.时间分配计划
A.规律性 B.社会性 C.差异性 D.适宜性 E.和谐性
A.自我控制 B.反射 C.顺应 D.应对 E.应激
A.生重病时拒绝休息,坚持工作 B.听到邻居得癌症,自己害怕而不再去医院看病 C.5岁小孩醒来后,没看到妈妈就开始哭 D.反复询问医护人员自己是否得病 E.根据医嘱,按时服药
A.平衡膳食 B.离开污染环境 C.戒烟 D.预防接种 E.乘车系安全带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E.声像传播
A.形成评价 B.过程评价 C.效应评价 D.结局评价 E.总结评价
A.内源性感染 B.外源性感染 C.医院感染 D.医源性感染 E.职业性感染
A.细菌的黏附力 B.细菌的移位能力 C.细菌的数量 D.定植部位的pH E.定植部位的营养物质
A.使用恰当的沟通方式 B.考虑接收者的立场 C.充分利用正式的沟通渠道 D.用行动强化语言 E.不要一味说教
A.环境 B.感知 C.刺激 D.反射 E.反馈
A.应激是人类适应行为的基础 B.应激多用于协调矛盾,解决冲突 C.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刺激的特异性反应 D.应激是个体对紧张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E.应激指个体改变自身行为以达到社会适应
A.日常健康行为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D.预警行为 E.保健行为
A.科学管理理论 B.权变理论 C.群体力学理论 D.行政组织理论 E.人本原理
A.自我察觉 B.自我完善 C.自我效能 D.自我否定 E.自觉行为
A.卢因 B.泰勒 C.韦伯 D.亚当斯 E.梅奥
A.被动发展阶段 B.主动发展阶段 C.自主发展阶段 D.巩固发展阶段 E.持续发展阶段
A.常用扇形座位排列 B.小组人数宜为4~6人 C.谈论时间宜在2小时内 D.根据成员感觉舒适方便选择地点 E.讨论开始首先确定讨论提纲
A.结构简单 B.责权明确 C.权力过于集中 D.联系不便 E.管理成本较高
A.自学 B.临床实践 C.全脱产学习 D.长期半脱产 E.读书报告会
A.必须完成的目标 B.最重要的目标 C.较重要的目标 D.很想完成的目标 E.不太重要的目标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人员管理
A.认识、示范、想象、实践和反馈 B.通过练习获得的 C.个体对待事物的心理倾向 D.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E.动作的技能和熟练
A.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B.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C.麦戈雷戈德人性理论 D.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E.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
A.过程控制 B.反馈控制 C.同期控制 D.环节质量控制 E.面向未来控制
A.健康教育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计划、组织、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 B.健康教育不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C.健康教育已初步形成了理论和方法体系 D.健康教育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 E.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
A.单向性 B.广泛性 C.速度慢 D.公开性 E.超越性
A.安全需求 B.生理需求 C.尊重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 E.爱和归属的需要
A.整分合原则 B.弹性原则 C.行为原则 D.反馈原则 E.能级原则
A.历史性因素 B.回归因素 C.选择偏倚 D.成熟因素 E.测试因素
A.75%乙醇 B.2%过氧乙酸 C.0.5%碘伏 D.10mg/L二溴海因 E.2%戊二醛
A.性生活机理及术后性生活注意事项 B.术前配合要点 C.术后生理改变 D.预防术后并发症 E.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特点
A.态度转变 B.知晓健康信息 C.健康信念认同 D.采纳健康行为 E.观念转变
A.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低工作高关系、低工作低关系 B.高工作高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高关系、低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高关系、高工作高关系 D.低工作高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 E.高工作高关系、低工作高关系、高工作低关系、低工作低关系
A.劝告 B.轻视 C.刺激 D.劝服 E.说教
A.情感的投入、接纳性的态度 B.接纳性的态度、坦诚的态度 C.情感的投入、接纳性的态度、合理的客观性 D.接纳性的态度、合理的客观性,坦诚的态度 E.情感的投入、接纳性的态度、合理的客观性,坦诚的态度
A.时间管理 B.目标管理 C.计划 D.实施 E.控制
A.衣原体肺炎 B.急性肾炎 C.晚期胃癌 D.急性胃肠炎 E.严重颅脑损伤
A.患者自主 B.有利患者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D.严谨审慎 E.双方协商解决
A.权利的需要 B.爱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E.投资的需要
A.经过有关部门审批 B.按目标制定计划 C.组织护理部所属各科室或有关护理人员实施计划 D.按质量标准组织检查 E.处理总结巩固成绩
A.1400人 B.1500人 C.1600人 D.1700人 E.1800人
A.护理哲理 B.组织精简 C.道德规范 D.护理工作环境 E.价值观念
A.最高标准 B.具体标准 C.基本标准 D.根本指导原则 E.实施标准
A.护理人员数量 B.护理器械设备的性能 C.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D.开展整体护理情况 E.开展健康教育情况
A.强化法 B.脱敏法 C.厌恶法 D.想象法 E.示范法
A.食管手术及麻醉的相关知识 B.术前各项准备的意义及配合要点 C.应用数字表达疼痛的方法 D.练习胸式呼吸的方法 E.术后留置各种导管的目的和意义
A.注射部位感染 B.注射部位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C.注射部位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D.注射部位无菌化脓,不属于感染 E.注射部位无菌性炎症
A.相信低钠盐有利于健康 B.经常参加健身活动 C.能指出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D.反对家人在旁边吸烟 E.不能经常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A.尊重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会需要 D.生理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A.品格因素 B.才能因素 C.资历因素 D.知识因素 E.感情因素
A.病因预防 B.临床前期预防 C.临床期预防 D.疾病早期预防 E.症状明显期预防
A.原发性单纯疱疹 B.口腔感染 C.口腔真菌感染 D.以上感染均存在,属三次医院感染 E.以上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A.患者角色缺如行为 B.A型行为 C.不良疾病行为 D.C型行为 E.非遵医嘱行为
A.遵医嘱口服维生素D B.多给患儿晒太阳 C.给患儿多吃肝、蛋、蘑菇等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 D.可将维生素D直接滴在口内 E.同时要使用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