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以常温储存48小时 B.最长使用时间是24小时 C.无需立即使用,只要在24~36小时输完即可 D.应立即使用,并且应在18~20小时输完;如果不能立即使用,应于4℃冷藏 E.应立即使用,如果不能立即使用,应冷冻储藏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E.7种
A.3日常用量 B.5日常用量 C.7日常用量 D.10日常用量 E.14日常用量
A.中成药 B.普通西药 C.中药饮片 D.西药复方制剂 E.中西药复方制剂
A.1年、1年、3年、2年 B.1年、2年、1年、2年 C.1年、2年、2年、2年 D.1年、1年、3年、3年 E.1年、2年、3年、2年
A.治疗指数高的药物 B.不良反应非常小的药物 C.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D.个体差异小的药物 E.安全范围小的药物
A.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B.美罗培南 C.氨曲南 D.链霉素 E.头孢克洛
A.眼科检查用阿托品时瞳孔扩大 B.肌内注射青霉素引起的局部疼痛 C.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引起黏膜血管收缩 D.在治疗过敏性休克过程中应用肾上腺素引起冠状动脉扩张 E.在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心绞痛患者过程中引起心率减慢
A.骨髓抑制 B.胃肠道反应 C.血栓性静脉炎 D.神经毒性 E.肾脏毒性
A.早期 B.联合 C.足量 D.规律 E.全程
A.多巴胺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麻黄碱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变态反应 D.后遗效应 E.特异质反应
A.青霉素 B.卡那霉素 C.头孢呋辛 D.两性霉素B E.庆大霉素
A.发病机制为先天性代谢异常 B.潜伏期较短 C.可以预测 D.有清晰的时间联系 E.多发生在长期用药后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E.5种
A.胃溃疡 B.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C.反流性食管炎 D.胃嗜铬细胞瘤 E.胃泌素瘤
A.CA B.BA C.IM D.CPA E.IPA
A.资料详细 B.权威性强 C.不存在偏倚 D.资料数量多 E.查找方便快捷
A.中国药典 B.中国药学年鉴 C.中国药品通用名称 D.雷明顿:药学技术与实践 E.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A.妊娠妇女 B.哺乳妇女 C.婴幼儿 D.精神分裂症患者 E.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
A.患者、患者家属、医务人员 B.护士 C.患者 D.患者家属 E.医生
新生儿使用维生素K1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或胆红素脑病,是由于()
A.新生儿肝药酶不足 B.新生儿葡萄糖醛酸酶不足 C.维生素K1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氧化作用 E.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A.硝西泮 B.氯氮革 C.苯巴比妥 D.甲丙氨酯 E.阿普唑仑
A.哪些用药结果应包括进去 B.如何测算用药结果 C.如何评价效益 D.哪些成本应包括进去及如何进行成本测算 E.如何准确评价效用
A.麻醉药品 B.精神药品 C.毒性药品 D.放射性药品 E.戒毒药品
A.药物的临床评价 B.同类药物疗效、毒副作用、经济学分析 C.药品的相互作用及配伍 D.药品在药房的摆放位置 E.药品的剂量和规格
A.新斯的明 B.六甲双铵 C.硝苯地平 D.阿托品 E.毒扁豆碱
A.减少给药剂量法 B.延长给药间隔法 C.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 D.根据肾功能试验进行剂量估算法 E.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法
A.口服不吸收 B.口服易被肠液破坏 C.该药有首过效应 D.口服易被胃液破坏 E.胃肠道刺激明显
A.过度作用 B.副作用 C.特异质反应 D.首剂效应 E.毒性反应
A.神经节阻断剂 B.β受体阻滞剂 C.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D.钠通道阻滞剂 E.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华法林 B.氢氯噻嗪 C.氯霉素 D.氟康唑 E.甲氨蝶呤
A.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B.治疗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C.治疗药物的经济学评价 D.治疗药物的生命质量评价 E.治疗药物的品种质量评价
A.多奈哌齐 B.卡比多巴 C.利培酮 D.纳洛酮 E.地西泮
A.配方前遇到处方中读不懂的内容时即拒绝调配 B.配齐一张处方的药品后再取下一张处方 C.如果核对人发现调配错误,应将药品退回配方人 D.对照处方逐一向患者交代每种药品的使用方法 E.建立本单位的差错登记本,并定期总结分析
A.格列吡嗪 B.苯乙双胍 C.格列苯脲 D.甲苯磺丁脲 E.氯磺丙脲
A.注射液溶媒组成改变 B.电解质的盐析作用 C.pH改变 D.聚合反应 E.直接反应
A.主药 B.防腐剂 C.保湿剂 D.乳化剂 E.增稠剂
A.安全 B.有效 C.经济 D.方便 E.规范
A.奥拉西坦 B.阿卡波糖 C.丙戊酸钠 D.托吡酯 E.万古霉素
A.卡那霉素 B.对乙酰氨基酚 C.硼酸 D.磺胺 E.维生素C
A.酶抑制作用 B.电解质的盐析作用 C.pH改变 D.直接反应 E.聚合反应
A.造成听力损害 B.造成肾功能损害 C.影响骨关节发育 D.造成肝功能损害 E.诱发儿童癫痫发作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环丙沙星 D.利巴韦林 E.辛伐他汀
A.肾上腺素 B.拉米夫定 C.氟马西尼 D.尼可刹米 E.卡马西平
A.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B.未在国内外上市的新的复方制剂 C.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 D.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E.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A.性状项 B.鉴别项 C.检查项 D.规格项 E.含量测定项
A.干扰素+利巴韦林 B.更昔洛韦 C.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 D.拉米夫定 E.胸腺肽
A.临床诊断书 B.病区领药单 C.药品出库单 D.病区用药医嘱单 E.患者化验报告单
A.硫酸-亚硝酸钠反应、中和反应 B.硫酸-亚硝酸钠反应、甲醛-硫酸反应 C.甲醛-硫酸反应、中和反应 D.芳香第一胺反应和水解反应 E.重氮化-偶合反应和硫酸-亚硝酸钠反应
A.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B.新斯的明和筒箭毒碱 C.毛果芸香碱和新斯的明 D.间羟胺和异丙肾上腺素 E.阿托品和尼可刹米
A.琥乙红霉素 B.两性霉素B C.利福平 D.林可霉素 E.青霉素
A.血浆中结合型药物减少,游离型药物增多 B.药物生物转化减慢 C.药物代谢减慢 D.药物分布容积减小 E.经肝代谢药物的药效与毒副作用升高
A.氟康唑 B.庆大霉素 C.甲氧西林 D.万古霉素 E.青霉素
A.链霉素、利福平 B.异烟肼、吡嗪酰胺 C.异烟肼、利福平 D.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 E.乙胺丁醇、链霉素
A.异烟肼加利福平加吡嗪酰胺2个月,继续异烟肼加利福平4个月(2HR2/4HR) B.异烟肼加利福平加乙胺丁醇6个月(6HRE. C.异烟肼加利福平加对氨基水杨酸钠2个月,继续异烟肼加利福平4个月(2HRS/4HR) D.异烟肼加链霉素加对氨基水杨酸钠18个月 E.异烟肼加利福定加乙胺丁醇6个月
A.小剂量开始 B.治疗药物监测 C.个体化 D.联合应用 E.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A.钙制剂 B.甲状旁腺素 C.双膦酸盐 D.降钙素 E.雌激素
A.6个月 B.3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E.1个月
A.变色 B.沉淀 C.分层 D.升华 E.水解
A.白底黑字 B.黑底白字 C.白底红字 D.红底白字 E.红底黑字
A.参加反应时,按反应式定量地进行,没有副反应的化学试剂 B.具有专门用途的试剂,例如色谱分析用试剂(如高效液相色谱专用试剂)、核磁共振分析用试剂、光谱纯试剂等 C.实验室中普遍使用的试剂 D.常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化学试剂 E.质量分数≥99.9%的试剂
A.经济性 B.规范性 C.安全性 D.有效性 E.科学性
A.A类反应 B.B类反应 C.C类反应 D.D类反应 E.E类反应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特殊转运 D.胎盘药物转运 E.胎盘药物代谢
A.血浆蛋白水平比成人低 B.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差 C.血浆pH偏低影响药物与蛋白结合 D.肾脏发育不完善,泌氨、排氢功能较弱 E.球蛋白含量高,抑制白蛋白与药物结合
A.可的松 B.氢化可的松 C.哌替啶 D.苯巴比妥 E.泼尼松龙
A.头孢唑啉口服 B.阿莫西林口服 C.头孢拉定口服 D.红霉素口服 E.庆大霉素肌注
A.齐多夫定 B.去羟肌苷 C.替诺福韦 D.茚地那韦 E.更昔洛韦
A.成本-效果分析法 B.最小成本分析法 C.成本-效用分析法 D.成本-效应分析法 E.成本-效益分析法
A.配置前使用75%乙醇擦拭洁净台 B.调配前校对各项标签内容无误 C.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D.采用交叉调配流程 E.操作间室温控制于18~26℃,湿度40%~65%
A.-5~0℃ B.0~5℃ C.2~10℃ D.5~15℃ E.10~20℃
A.原料药,不含制剂 B.原料药和制剂 C.制剂,不含原料药 D.原料药和半成品 E.半成品和制剂
A.国内期刊 B.学术会议交流的论文 C.研究部门上报的科研结果 D.临床试验药物疗效的评价和病理报告 E.化学文摘
A.一定要避开伤口 B.最好每次粘贴于同一部位 C.用于无毛发或是刮净毛发的皮肤 D.可使药物可控地、连续地吸收 E.发现给药部位出现红肿或刺激,可向医生咨询
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 B.安全范围窄的药物 C.毒副作用强的药物 D.胃肠不吸收的药物 E.具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
A.脂溶性高的药物易经过胎盘扩散到胎儿血液循环 B.小分子量药物比大分子量的扩散速度快 C.水溶性药物分子量在250~500的药物易通过胎盘屏障 D.离子化程度低的药物经胎盘渗透较快 E.药物与蛋白结合力越大,越易通过胎盘
A.病毒 B.厌氧菌 C.革兰阳性球菌 D.真菌 E.革兰阴性杆菌
A.β受体阻断药 B.α受体阻断药 C.钙通道阻滞剂 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E.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