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绝对卧床休息 B.保持健存关节功能 C.限制关节运动 D.抬高头部 E.抬高膝部
A.疲乏无力 B.厌食 C.骨骼肌麻痹 D.腱反射减弱 E.手足抽搐
A.立即禁食、禁饮 B.备皮 C.灌肠以防止术后便秘 D.输液、抗感染 E.胃肠减压
A.手足搐搦症 B.化脓性脑膜炎 C.低血糖休克 D.高热惊厥 E.癫痫
A.手术造成膈神经损伤 B.腹膜后血肿刺激腹腔神经丛 C.膈下感染 D.粘连引起胃扭转 E.术后肠粘连
A.吸氧、输液 B.置热水袋保暖 C.平卧位 D.测每小时尿量 E.测中心静脉压
A.饮食控制无效的2型糖尿病 B.1型糖尿病伴眼底病变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1型糖尿病 E.糖尿病孕妇
A.手能摸到同侧耳朵 B.肩能平举 C.肘能屈伸 D.手摸到对侧肩部 E.患侧手经头摸到对侧耳朵
A.哺乳必须取坐位 B.产后1小时开始哺乳 C.产后喂哺期不需避孕 D.吸吮时婴儿要含住全部乳头及大部分乳晕 E.母乳喂养1次/小时
A.用阿托品 B.置心脏起搏器 C.除颤 D.用肾上腺素 E.用利多卡因
A.吸氧 B.立即拆开颈部缝线,去除血块 C.气管切开 D.注射呼吸兴奋剂 E.请麻醉医师插管
A.起病缓慢 B."三多一少"症状明显 C.多见于成年与老年人 D.血糖波动小而稳定 E.不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A.深红色 B.青紫色 C.苍白色 D.深黄色 E.樱桃红色
A.适当限制活动 B.预防各种创伤 C.尽量减少肌内注射 D.保持鼻黏膜湿润,剥去鼻腔内血痂 E.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饮食
A.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B.吸气时挺腹,胸部不动 C.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2:1或3:1 D.每日2次 E.每次10~15分钟
A.上腹部剧烈疼痛 B.有溃疡病史 C.肝浊音区消失 D.上腹部饱胀 E.尿量减少
A.急救药品 B.大号吸管 C.催产素 D.建立静脉通路 E.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A.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B.外耳道或鼻前庭疏松放置干棉球 C.可自鼻腔、耳道滴药 D.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 E.禁忌腰椎穿刺
A.操作中观察生命体征 B.严格无菌操作 C.详细记录腹水量 D.放腹水量以最彻底为原则 E.大量放腹水后病人绝对卧床休息8~12小时
A.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B.心律失常 C.腹胀、食欲减退 D.劳力性呼吸困难 E.咳粉红色泡沫痰
A.肌酐身高指数 B.血清蛋白 C.整体蛋白更新率 D.氮平衡 E.肌酐清除率
A.肺部体征明显 B.常有高热惊厥 C.容易并发脓胸 D.皮肤呈黄绿色 E.出生24小时内发病
A.常规保留导尿管 B.鼓励病人多饮水 C.绝对卧床休息 D.镇静止痛 E.应用广谱抗生素
A.保持安静避免搬运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D.病情稳定后可鼻饲 E.吗啡镇静
A.中凹卧位 B.平卧位 C.半卧位 D.侧卧位 E.头低脚高位
A.口腔溃疡 B.脑出血 C.血常规 D.尿道出血 E.心力衰竭
A.与月经有关 B.很少发生休克 C.一般先有发热或呕吐,然后有腹痛 D.压痛部位常弥散,且不固定 E.多有腹肌紧张、压痛固定
A.提供心理护理 B.指导正确使用激素治疗 C.补充足够蛋白质,低钙饮食 D.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E.鼓励多晒太阳
A.平卧位24小时 B.患侧卧位24~48小时 C.健侧卧位24~48小时 D.患侧卧位48~72小时 E.健侧卧位48~72小时
A.炎症性病变 B.穿孔性病变 C.出血性病变 D.梗阻性病变 E.绞窄性病变
A.胃小弯溃疡 B.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C.胃底静脉曲张 D.应激性溃疡 E.胃癌
A.二尖瓣狭窄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瓣狭窄 D.三尖瓣狭窄 E.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A.上肢 B.全身 C.头、颈部 D.一侧肢体 E.下半身
A.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 B.高流量吸氧 C.人工呼吸 D.甘露醇静脉滴注 E.换血疗法
A.非甾体类消炎药 B.幽门螺杆菌感染 C.自身免疫 D.饮食和环境因素 E.胆汁反流
A.2周 B.4周 C.6周 D.8周 E.10周
A.血象变化 B.呕血与黑便 C.氮质血症 D.发热 E.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A.肠扭转 B.嵌顿疝 C.胃癌 D.甲状腺瘤 E.溃疡病穿孔
放射性131I治疗甲亢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甲状腺癌变 B.诱发甲亢危象 C.粒细胞减少 D.突眼恶化 E.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A.多见于6个月至3岁小儿 B.大多发生于急骤高热开始后12小时之内 C.发作时间短,在10分钟之内 D.在一次发热性疾病过程中连续发作多次 E.没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A.对称性肢端感觉异常 B.可出现肢体麻木、刺痛感 C.上肢较下肢严重 D.后期可出现肌无力、肌萎缩 E.四肢蚁走感、感觉过敏
A.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1个月 B.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2个月 C.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3个月 D.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1周 E.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
A.引流尿液 B.压迫前列腺窝防止出血 C.膀胱冲洗 D.排尿功能训练 E.方便用药
A.暂禁食 B.温凉流质饮食 C.禁蛋白饮食 D.低蛋白饮食 E.低盐饮食
诊断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标准为()
A.PaO2<60mmHg,PCO2>50mmHg B.PaO2>60mmHg,PCO2<50mmHg C.PaO2>60mmHg,PCO2<60mmHg D.PaO2<80mmHg,PCO2>100mmHg E.PaO2<100mmHg,PCO22>80mmHg
A.拔管时病人可自由呼吸 B.气胸引流管置于患侧第2肋间 C.长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波动,提示引流通畅 D.衔接紧密,防止漏气 E.水封瓶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80cm
A.骨盆宽大 B.病人多为经产妇 C.股管解剖特点 D.病人肥胖 E.病人年龄大
A.尿路畸形和梗阻 B.外伤后感染 C.直接蔓延 D.血源性感染 E.上行感染
A.急性左心衰竭 B.呼吸衰竭 C.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D.肺部急性感染 E.自发性胸腔
A.咳痰,咯血,呼吸困难 B.咳嗽,咳痰,咯血 C.胸痛,干咳,咯血 D.胸痛,干咳,呼吸困难 E.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A.面食B.米饭C.肉类D.蔬菜E.水果
A.糖尿病 B.冠心病 C.肾功能衰竭 D.充血性心力衰竭 E.脑出血
A.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B.充血性心力衰竭 C.心源性休克 D.心律失常 E.栓塞
A.清洁伤口 B.湿化气道 C.取半卧位 D.重建沟通方式 E.病情观察
A.第3~4周 B.第1个月 C.第2个月 D.第3个月 E.第4~5个月
A.果酱样 B.大量脓痰静置后分三层 C.铁锈色 D.咖啡样 E.粉红色
A.高流量面罩吸氧 B.4~6L/min经乙醇湿化吸氧 C.2~4L/min鼻导管吸氧 D.1~2L/min持续鼻导管吸氧 E.低流量间歇鼻导管吸氧
A.术前用药给苯巴比妥钠 B.注射局麻药前抽回血 C.注意用药量 D.药液中加少量肾上腺素 E.麻醉前做皮肤过敏试验
A.动物肝 B.牛奶 C.蛋黄 D.海带 E.香菇
A.术前数日每晚用等渗温盐水洗胃 B.纠正脱水 C.纠正碱中毒 D.术前给予流质饮食 E.术前晚灌肠
患儿,男,9个月,因"间断腹泻2个月,厌食1个月"入院。查体:患儿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差,皮肤黏膜苍白。血常规:Hb80g/L,RBC3.0×10/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主管护士对患儿家长进行口服用药指导,错误的一项是()
A.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B.患儿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 C.避免同时服用牛奶 D.避免同时服用维生素C、橙汁 E.服药后大便会变成黑色
A.老年人免疫力低下 B.性激素的变化 C.老年人肥胖的多,易患此病 D.老年人抑郁的多,易患此病 E.老年人患癌前病变的多,易患此病
A.常用清水清洗 B.忌用碱性肥皂 C.忌用化妆品 D.避免阳光暴晒 E.10℃水局部湿敷
A.饮水 B.应用止痛药物 C.减慢输注速度 D.暂停输注 E.给氧
A.生命体征 B.腹部症状、体征 C.尿量 D.神志 E.腹部皮肤有无破损
A.热量供应以糖类为主 B.热量供应以蛋白质为主 C.可给适量的脂肪乳剂 D.给予高维生素 E.给予高热量
A.防止便秘 B.防止休克 C.防止血栓栓塞 D.防止心力衰竭 E.防止肾衰竭
A.胆瘘 B.胰瘘 C.胆囊穿孔 D.膈下脓肿 E.术后急性胆管炎
A.无渣流质饮食 B.水果及含纤维素丰富的饮食 C.牛奶或乳制品 D.低蛋白饮食 E.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普食
A.加强体育锻炼 B.积极防治链球菌感染 C.育龄期女性患者须避免妊娠 D.给予低盐饮食 E.绝对卧床休息
A.出生~1岁 B.2~3岁 C.4~6岁 D.6岁至青春期前 E.围生期
A.胸部X线检查示肺复张 B.引流液减少 C.引流瓶内无气体溢出 D.患者自觉舒适 E.胸管留置72小时
A.补液总量应适当减少 B.补液速度稍慢 C.注意补充热量和蛋白质 D.注意补钙、补镁 E.不应补钾
A.神经根粘连 B.血肿形成 C.骨质疏松 D.伤口感染 E.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