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护患沟通机会多 B.病情观察全面 C.职责任务明确 D.护理工作连续性强 E.护士责任心增强
A.病毒性感染者适当选用抗菌药 B.适宜的药物、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C.联合应用须有严格指征 D.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 E.尽量减少或避免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的发生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屎肠球菌 C.鼠伤寒沙门氏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鲍曼不动杆菌
A.模拟 B.示范 C.电视传播 D.脱敏法 E.强化法
A.热情型 B.退缩型 C.主动型 D.冷漠型 E.被动型
A.反射 B.顺应 C.积极应对 D.自我调节 E.应激适应不良
A.由小组成员现场讨论确定本次讨论的主题和提纲 B.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不限 C.讨论时间由小组成员的讨论兴致和讨论的进展状况而定 D.小组成员可以随便就座 E.讨论地点应选择小组成员感觉舒适、方便的地方
A.4月7日"世界卫生日" B.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C.6月1日"国际儿童节" D.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E.12月1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
A.召开座谈 B.小组讨论 C.放播电影 D.出版报刊、杂志 E.印发传单
A.医嘱 B.咨询 C.口头教育 D.书面 E.辅助
A.入院教育 B.病房教育 C.出院教育 D.随访教育 E.患者教育
A.常导致深部感染 B.可致肺部和消化道感染 C.造成的医院感染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向 D.主要引起泌尿道和血液的感染 E.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A.属于中效消毒剂 B.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 C.对织物无腐蚀性 D.对金属有腐蚀性 E.受有机物影响大
A.外科洗手 B.阴道冲洗 C.手术部位皮肤消毒 D.穿刺部位皮肤消毒 E.伤口创面消毒
A.连续进行操作时,通过拇指的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 B.进行护理操作时,沾在拇指上的细菌数最多 C.拇指有微小的裂口、湿疹或炎症时,细菌大量聚集和繁殖 D.洗手时,因拇指漏洗而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E.洗手后,用拇指关闭水龙头,使刚洗净的手从开关处重新遭受污染
A.与患者长时间密切接触后 B.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之后 C.实施静脉输液之前 D.接生或助产之前 E.为乙肝患者换药之后
A.20%;95% B.5%;75% C.2%;75% D.0.2%;75% E.0.02%;95%
A.无菌操作前后 B.接触伤口前后 C.戴手套后 D.使用厕所前后 E.处理污染的物品后
A.使菌体DNA失去转换能力而死亡 B.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 C.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 D.产生臭氧 E.产生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
A.无水酒精棉球 B.75%酒精棉球 C.生理盐水棉球 D.次氯酸钠棉球 E.碘伏棉球
A.更换紫外线灯管 B.延长消毒时间 C.缩短消毒时间 D.降低室内温度 E.增高室内温度
A.床旁2m处 B.床面上2m处 C.床旁1m处 D.床面上1m处 E.在房间内吸顶安装
A.疟疾 B.破伤风 C.霍乱 D.肺结核 E.新生儿脓疱疮
A.腰部以上 B.腰部以下 C.胸部以上 D.衣领 E.袖口
A.反馈原则 B.动力原则 C.能级原则 D.弹性原则 E.价值原则
A.咨询指导 B.调节平衡 C.反馈控制 D.考评结果 E.总结经验
A.不良生活方式 B.A型行为模式 C.致病性行为模式 D.不良疾病行为 E.C型行为模式
A.了解社会问题与健康问题的相关性 B.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C.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 D.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 E.组织评估和资源评估
A.开展卫生宣传 B.配合调查研究 C.普及保健知识 D.改善人类的健康相关行为 E.实施系统的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A.who,what,when B.what,when,why C.who,what,which D.what,when,where E.when,where,which
A.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B.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管理的普遍性和目的性 D.管理的特殊性和个性 E.管理的广泛性和独特性
A.记录 B.评价 C.排列 D.分配 E.预算
A.管理 B.协调 C.领导 D.组织 E.计划
A.沟通渠道不恰当 B.几种媒介互相冲突 C.信息传递程序或路径模糊 D.沟通对象选择错误 E.组织结构不合理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实行科学化管理 C.调动人的积极性 D.体现公平的分配制度 E.建立健全的管理系统
A.基本素质评价 B.护理效果评价 C.行为过程评价 D.行为结果评价 E.综合评价
A.市场 B.社会竞争 C.服务对象的需求 D.组织资源 E.环境因素
A.勤于公关 B.增加利益 C.个体优化 D.坚持原则 E.目标导向
A.学习知识 B.促成健康行为 C.端正态度 D.调节情绪 E.调整信念
A.以人为本原则 B.责权一致原则 C.系统管理原则 D.经济效能原则 E.合理结构原则
A.被动发展阶段 B.主动发展阶段 C.自主发展阶段 D.巩固发展阶段 E.自我发展阶段
A.原始发展阶段 B.被动发展阶段 C.主动发展阶段 D.自主发展阶段 E.巩固发展阶段
A.传播者 B.受传者 C.传播媒介 D.传播途径 E.传播效果
A.健康状况不佳 B.抵抗力下降 C.免疫功能受损 D.抗生素应用 E.营养过剩
A.睡眠 B.摄食 C.躲避 D.学习 E.性行为
A.日常健康行为 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D.预警行为 E.保健行为
A.目的不明,导致信息内容不确定 B.表达模糊,导致信息传递错误 C.选择失误,导致信息误解 D.过度加工,导致信息模糊 E.言行不当,导致信息理解错误
A.监测血糖 B.控制饮食 C.长期药物控制 D.不限制水果 E.体育锻炼
A.宗旨 B.策略 C.目标 D.政策 E.目的
A.共同维护患者利益和社会公益 B.彼此平等,互相尊重 C.彼此独立,互不干涉 D.彼此信任、互相协作和监督 E.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和发挥优势
A.电化教育形式 B.形象教育形式 C.文字教育形式 D.个体语言教育形式 E.群体语言教育形式
A.0.5% B.1% C.1.5% D.2% E.3%
A.2学时 B.3学时 C.4学时 D.5学时 E.6学时
A.为防止溅水,将适量纱布缠绕在水龙头上 B.液体皂液容器中的皂液少于1/4时,添加新液备用 C.在水龙头旁放置纸巾,洗手后拿纸巾去关闭水龙头 D.用热水器将水预先加热到37℃备用,以保护手部皮肤 E.擦手毛巾清洁、干燥,每周消毒
A.10min B.15~20min C.25~30min D.35~40min E.45min以上
A.统计压疮发生率 B.检查护士是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C.检查监护仪器的性能 D.检查现有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 E.检查护士是否执行查对制度
A.护理学基础知识 B.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C.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 D.管理科学知识 E.扎实的专业技术
A.授权 B.亲自指导 C.请别人做 D.培训 E.高年资护士替代
A.对自己是否能表现某种行为的信心 B.个体对目标的行为或表现的控制力 C.个体对结果的价值观 D.期望行为所带来的结果 E.能表现出某种行为的知识和技能
A.护理缺陷 B.一级医疗事故 C.二级医疗事故 D.三级医疗事故 E.四级医疗事故
A.利益化 B.法律化 C.行为化 D.模式化 E.表面化
A.职能机构重叠 B.过分强调专业化 C.议而不决 D.反应不灵敏 E.责任分散
A.候诊教育 B.门诊咨询教育 C.随诊教育 D.门诊专题讲座及培训班 E.门诊教育
A.对甲型肝炎患者实行消化道隔离 B.患者的餐具应用250~500mg/L有效氯浸泡10分钟 C.废弃物应进行焚烧 D.接触甲型肝炎患者前后可用0.5%氯己定醇消毒双手 E.不耐热的被污染物品可用过氧乙酸按1g/m3熏蒸
A.迁就 B.回避 C.合作 D.妥协 E.强制解决
A.弹性原则 B.能级原则 C.行为激励原则 D.随机制宜原则 E.参与管理原则
A.安全需要 B.生理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E.爱和归属的需要
A.80% B.90% C.70% D.60% E.85%
A.时间因素 B.测试因素 C.回归因素 D.选择因素 E.失访
A.将袖带内气体驱尽 B.使汞柱降至0点 C.稍等片刻后重测 D.连续加压直到听清为止 E.测量值先读收缩压,后读舒张压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E.第五阶段
A.上级部门制定工作目标 B.上级规定完成任务的方法 C.具有强制性约束力 D.有经济调节手段来引导执行 E.上级部门按阶段验收成果
A.75%乙醇浸泡30分钟 B.氯己定浸泡3分钟 C.0.1%过氧乙酸浸泡3分钟 D.2%戊二醛浸泡3分钟 E.苯扎溴铵浸泡30分钟
A.非语言沟通技巧 B.沉默技巧 C.交谈技巧 D.开放式提问技巧 E.行为训练技巧
A.市售铝饭盒与搪瓷盒 B.带通气孔的器具 C.全棉布 D.一次性无纺布 E.一次性复合材料(如纸塑包装)
A.自我评估压力来源 B.精神发泄,以示防卫 C.承认事实,自我放松 D.听天由命,顺其自然 E.与亲人交谈,取得支持
A.团体决策 B.个体决策 C.战略决策 D.战术决策 E.程序化决策
A.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B.扁桃体切除术 C.严重烧伤 D.结肠手术 E.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A.门诊咨询处方 B.自我保健处方 C.治疗处方 D.治疗方案 E.健康教育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