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服用磁朱丸时不宜喝茶、吃柿子 B.服用附子理中丸时不宜吃西瓜、绿豆、海带 C.人参不宜与萝卜同服 D.服用牛黄上清丸时不宜吃辣椒、花椒,不宜饮酒 E.铁剂可以与牛奶同服
A.减少片重差异 B.避免复方制剂中各成分间的配伍变化 C.避免片剂硬度不合格 D.改善药物崩解 E.改善药物溶出
A.大茴香 B.八角茴香 C.八角 D.大料 E.小茴香
A.朱砂 B.石膏 C.滑石 D.冰片 E.芒硝
A.薄荷 B.豆蔻 C.降香 D.地黄 E.鱼腥草
A.生大黄 B.熟大黄 C.川军 D.炒清宁片 E.酒大黄
A.增加颗粒的流动性 B.促进片剂在胃中的润湿 C.使片剂易于从冲模中推出 D.防止颗粒黏附于冲头上 E.减少冲头、冲模的损失
A.泡腾片 B.分散片 C.缓释片 D.舌下片 E.植入片
A.大红色 B.淡红色 C.淡黄色 D.淡绿色 E.白色
A.0.3~1g B.1.5~3g C.0.3~0.6g D.1~2g E.0.03~1g
A.针对所用药物或出现意外情况,建议采取相应措施 B.使患者用药后迅速达到预期目的 C.药物的使用时间应尽量缩短 D.控制医疗保健费用的过度增长 E.药物的使用方法便于医生和患者掌握
A.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 B.处方中的药品剂量与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C.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方 D.麻醉药品处方保留2年 E.急诊处方的印刷用纸应为淡黄色
A.穿山甲 B.王不留行 C.海藻 D.山茱萸 E.厚朴
A.知母、贝母 B.知母、浙贝母 C.浙贝母、川贝母 D.川贝母、知母 E.土贝母、知母
A.三棱、白术 B.三棱、莪术 C.三棱、苍术 D.六棱菊、白术 E.六棱菊、莪术
A.芥子 B.芥末子 C.生芥子 D.炒芥子 E.生白芥子
A.调配时先行洁净工具 B.调配开始时,要记住处方,加快操作速度 C.对鲜药类,在配药帖(付)数较多的情况下,应另行处理或另包 D.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必须按处方要求或应付常规予以另包并注明 E.一方配多剂,要求剂量准确,用秤分量
A.收方人员必须熟悉处方的内容及含义 B.收方人员必须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C.具备一定的药材调剂工作经验的人员可以从事收方工作 D.收方工作需要做到迅速,避免拖沓 E.收方人员要严格进行全面的处方审核,杜绝草率从事
A.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和标准的法典 B.收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制剂 C.是药物生产、供应、检验与使用的依据 D.国家每年要颁布新版药典 E.体现了一个国家药物生产、医疗和科技水平
A.合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B.合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D.天然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E.合成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A.红外线干燥 B.沸腾干燥 C.鼓式干燥 D.微波干燥 E.喷雾干燥
A.需要观察三批样品(市售包装) B.试验的温度为(40±2)℃ C.试验的湿度为75%±5% D.需观察三个月 E.根据化学动力学原理预测药物的有效期
A.玄参 B.延胡索 C.杭白芍 D.麦冬 E.黄连
A.比表面积大 B.制备容易 C.不易吸潮变质 D.起效快 E.易分散
A.产气作用 B.酶解作用 C.毛细作用 D.润湿作用 E.膨胀作用
A.1:3~1:2 B.1:5~1:4 C.1:1.5~1:1 D.1:4~1:1 E.1:4~1:2
A.微球 B.微囊 C.纳米粒 D.纳米球 E.微丸
A.公开、公平、公正 B.由政府主导,以省或区、市为单位实行 C.由各地政府分管领导全面负责 D.价格合理、质量第一 E.某些特殊情况下可采取地方保护
A.泛制法 B.滴制法 C.塑制法 D.蜂蜡塑制法 E.泛制法或塑制法
A.环氧乙烷 B.臭氧 C.硫黄 D.甲醛 E.过氧化氢
A.氢化植物油 B.聚乙二醇4000 C.微粉硅胶 D.滑石粉 E.硬脂酸镁
A.产品质量较稳定 B.剂量较小,携带、贮藏、运输较方便 C.对于吸湿性物料,包装不严易吸湿结块 D.不宜包衣 E.可制成缓释制剂
A.75%±5% B.60%±5% C.75%±10% D.60%±10% E.40%±2%
A.医师签章 B.开具日期 C.药品金额 D.审核人员签名 E.调配人员签名
A.返砂 B.结晶 C.火毒 D.破乳 E.转化糖
A.巴豆与牵牛 B.丁香与郁金 C.甘草与芫花 D.川乌与犀角 E.水银与砒霜
A.方便调剂操作 B.方便药师复核 C.避免差错事故 D.提高调剂质量 E.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
A.挤出制粒 B.轮转制粒 C.喷雾干燥制粒 D.流化喷雾制粒 E.高速旋转制粒
A.泡腾片 B.分散片 C.舌下片 D.普通片 E.溶液片
A.1:1:1 B.1:3:1 C.1:2:1 D.3:1:2 E.3:1:3
A.通宣理肺丸 B.安宫牛黄丸 C.木香顺气丸 D.五仁润肠丸 E.补中益气丸
A.0.5~1g B.1.5~4.5g C.1~5g D.1.5~15g E.4.5~45g
A.24孔 B.65孔 C.80孔 D.100孑乙 E.120孔
A.在蒸发过程中排除加热管内的不凝性气体 B.加强搅拌 C.定期去除加热管内的垢层 D.减小加热管的管壁厚度 E.合理设计蒸发器的结构
A.聚氯乙烯滤器灭菌 B.臭氧熏蒸灭菌 C.环氧乙烷灭菌 D.甲酚皂溶液擦涂 E.新洁尔灭溶液浸泡
A.耐热性 B.挥发性 C.水溶性 D.滤过性 E.被吸附性
A.碘值是使1g大豆油完全碘化所需碘单质的质量 B.皂化值是使100g大豆油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完全中和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 C.酸值是中和并皂化1g大豆油中游离脂肪酸和所结合成酯类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 D.酸值反映了油脂的酸败程度 E.碘值可以用来评定油脂的种类和纯度
A.凡士林 B.氢化植物油 C.胆甾醇 D.聚乙二醇 E.三乙醇胺
A.纳米球 B.脂质体 C.微囊 D.β-环糊精包合物 E.靶向乳剂
A.稳定性 B.渗透性 C.溶解性 D.分散性 E.润湿性
A.人参 B.阿胶 C.葛粉 D.草乌 E.磁石
A.片剂 B.胶囊剂 C.粉针剂 D.口服液 E.颗粒剂
A.单独粉碎法 B.串油法 C.低温粉碎法 D.加液研磨法 E.水飞法
A.玻璃管 B.硬胶囊 C.聚乙烯塑料管 D.玻璃纸 E.蜡纸
A.遮光剂 B.着色剂 C.崩解剂 D.增塑剂 E.防腐剂
A.1天 B.2天 C.3天 D.5天 E.10天
A.国际单位制 B.英制单位制 C.公制单位制 D.市制单位制 E.任意单位制
A.0.5~1.5g B.0.3~0.6g C.0.06~0.12g D.0.05~0.1g E.0.03~0.06g
A.三棱、白术 B.三棱、苍术 C.三棱、莪术 D.六棱菊、白术 E.六棱菊、莪术
A.雪上一枝蒿 B.附子 C.天雄 D.狼毒 E.川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