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左右 B.33℃左右 C.34℃左右 D.35℃左右 E.37℃左右
A.持续生命支持 B.基本生命支持 C.进一步生命支持 D.持续生命监测 E.基本生命监测
A.面颊潮红、鼻翼煽动 B.双颊紫红、口唇发绀 C.双眼半睁、下颌下垂 D.眉头紧锁、五官扭曲 E.面色苍白、表情疲惫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E.4年
A.需要接受社区康复的人 B.育龄夫妇 C.儿童及老年人 D.具有健康问题倾向的高危人群 E.社区全体居民
A.不替任何单位 B.可以直接 C.不直接 D.不接受 E.以上均不对
A.司法鉴定 B.医疗服务部门 C.医院提供结果 D.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E.科室出具的讨论证明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D D.维生素PP E.叶酸
维生素B1的生理功能是()
A.组成人体多种酶 B.促进消化系统功能,扩张血管 C.参与合成某些神经因子 D.调解体温 E.参与糖类代谢过程,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A.50~70g/d,每日3餐 B.70~90g/d,每日3餐 C.50~70g/d,每日5~6餐 D.70~90g/d,每日2餐 E.50~90g/d,每日3餐
A.皮下注射时将小剂量的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B.皮下注射不可以用于局部麻醉用药 C.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可以做皮下注射 D.针尖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皮下 E.进针深度为针头的全部
A.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B.下腿伸直,上腿稍弯曲 C.两腿伸直 D.两腿稍弯曲 E.两腿伸直外展
A.如出现疑问时需核对无误后服用 B.发药后及时观察不良反应 C.发药时病人不在,可将药物放置安全地方,待病人回来后告知 D.鼻饲病人须将药碾碎、溶解后从胃管内灌入 E.发药前应进行严格查对
A.严格无菌操作 B.病人取仰卧位,两腿外展 C.从冠状沟向尿道口进行消毒 D.提起阴茎与腹壁成60°角,使耻骨下弯消失 E.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尿道18~20cm
A.36℃ B.36.5℃ C.37℃ D.37.5℃ E.37.7℃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回归热
A.疼痛性质 B.部位 C.程度 D.持续时间 E.刀割样疼痛
A.呼吸不规则 B.肌张力增强 C.大小便失禁 D.意识丧失 E.出现间断呼吸
A.促进炎症吸收 B.扩张支气管血管 C.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D.增加肺泡内压力 E.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A.甲苯 B.甲醛 C.浓盐酸 D.亚硝酸钠 E.碳酸氢钠
A.休息 B.安详 C.睡眠 D.放松 E.舒适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空间距离 E.公众距离
A.3天 B.7天 C.10天 D.14天 E.30天
A.<20CFU/ml B.<40CFU/ml C.<60CFU/ml D.<80CFU/ml E.≤100CFU/ml
A.60秒 B.30秒 C.20秒 D.10秒 E.5秒
A.左下腹 B.右上腹 C.右下腹 D.左上腹 E.脐周
A.填写尸体识别卡2张 B.完成各项护理记录 C.体温单上记录死亡时间 D.注销治疗执行单及药卡 E.按出院手续办理结账
A.臀小肌注射:髂前上棘与臀裂顶点连线的外上1/3处 B.臀中肌注射:髂前上棘外侧3横指处 C.臀大肌注射:髂嵴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 D.皮内注射:前臂掌侧上1/3处 E.皮下注射:肩峰下2~3横指处
A.乳头B.活塞轴C.针栓D.针梗E.针筒内壁
A.5°~10° B.10°~20° C.20°~30° D.30°~40° E.40°~50°
A.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跑的吞噬功能 B.降低细胞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活力 C.促进炎性分泌物的吸收和消散 D.物理作用使体内的热通过传导发散 E.通过传导和蒸发作用使体温降低
A.文献资料 B.管床医生 C.病人家属 D.病人本人 E.主治医生
A.初级预防 B.一级预防 C.二级预防 D.三级预防 E.四级预防
A.环氧乙烷 B.70%乙醇 C.过氧乙酸 D.甲醛 E.戊二醛
A.硫酸镁注射液 B.肾上腺素 C.20%甘露醇 D.5%葡萄糖 E.5%碳酸氢钠
A.<2mm B.2~3mm C.3~4mm D.4~5mm E.>5mm
A.教育者 B.计划者 C.管理者 D.研究者 E.咨询者
A.两次外阴部的消毒均是由外而内,自上而下 B.先戴好无菌手套,再打开导尿包 C.导尿管误入阴道后,应拔出更换无菌导尿管后再插入尿道 D.手套污染后,用碘附消毒后再用 E.对膀胱高度膨胀,身体极度衰弱者,应一次把尿放完解除病人痛苦
A.易于鉴别 B.保持良好姿势 C.防止面部淤血变色 D.延缓尸僵速度 E.便于尸体护理
A.卷心菜、五香牛肉 B.菠菜、红烧鱼 C.红薯、鸡蛋 D.豆腐、鸡血汤 E.青菜、炒猪肝
A.急性病容 B.希氏面容 C.慢性病容 D.病危面容 E.二尖瓣面容
A.平卧位 B.头低脚高位 C.头高脚低位 D.半卧位 E.侧卧位
A.可夹取任何物品 B.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应闭合 C.门诊换药室的无菌钳每周消毒1次 D.到远处取物时应速去速回 E.持物钳钳端向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甲状腺吸I测定前,应禁食的食物是()
A.瘦肉 B.牛奶 C.牛肉 D.紫菜 E.猪肝
A.高热量、无盐 B.低蛋白、低盐 C.高蛋白、低盐 D.高热量、无钠 E.低胆固醇、无盐
A.平卧位 B.头高足低位 C.半坐卧位 D.头低足高位 E.俯卧位
A.立即施行导尿术 B.协助其坐起排尿 C.用温水冲会阴 D.用手轻轻按摩下腹部 E.让其听流水声
A.仔细核对床号、姓名 B.叮嘱病人饭后服药 C.测量病人的脉搏 D.备足够量的温开水 E.发药到口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
A.人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达与年龄因素有关 B.婴幼儿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如成年人 C.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对疼痛的敏感性逐渐降低 D.身体非常疲乏的状态下,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强 E.兴奋的情绪状态下,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强
A.适宜温度是18℃~22℃ B.适宜湿度是50%~60% C.房间每天至少应通风30分钟 D.白天的噪声强度应控制在35~45dB E.工作中护士应保持"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A.护士向医生指出医嘱中的错误后,医生仍执意要求护士执行时,护士应遵医嘱执行 B.发现医嘱有明显错误时,护士有权不执行医嘱 C.患者对医嘱提出疑问时,护士应核实医嘱 D.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 E.不可修改医嘱
A.生理性的压力源 B.心理性的压力源 C.社会性的压力源 D.物理性的压力源 E.化学性的压力源
A.体温升高 B.血红蛋白降低 C.乏力 D.体重68kg E.二尖瓣杂音
A.正相睡眠第一期 B.正相睡眠第二期 C.正相睡眠第三期 D.正相睡眠第四期 E.异相睡眠期
A.茭白、鸡蛋 B.青菜、炒猪肝 C.油豆腐、鸡血汤 D.菠菜、红烧青鱼 E.卷心菜、五香牛肉
A.臀大肌 B.臀中肌或臀小肌 C.上臂三角肌 D.前臂外侧肌 E.股外侧肌
A.头部、四肢 B.手掌、肘窝 C.腋窝、腹股沟 D.前胸、腹部 E.腰背部
A.发绀,胸闷 B.胸痛,咳嗽 C.心悸,烦躁不安 D.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E.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血痰
A.用盐水或肝素钠冲管 B.停止输液 C.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D.检查管道,抬高输液瓶的位置 E.减慢输液速度,输液静脉上方冷敷
A.撤去一切治疗用品,清洁整理遗容 B.第一张尸体识别卡系在死者右手腕 C.第二张尸体识别卡系在腰前尸单上 D.第三张尸体识别卡放在其尸屉里面 E.按一般出院患者方法,处理床单位
A.预防、治疗、护理、环境 B.患者、预防、治疗、护理 C.患者、健康、社会、护理 D.人、健康、环境、护理 E.人、健康、环境、预防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A.便秘 B.语言沟通障碍 C.清理呼吸道无效 D.皮肤完整性受损 E.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A.婴幼儿 B.拔牙者 C.拒绝进食者 D.食欲低下者 E.经常呕吐者
A.下腿伸直,上腿稍弯曲 B.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C.双膝向腹部弯曲 D.两腿弯曲 E.两腿伸直
A.心力衰竭抢救的患者 B.严重脱水的患者 C.输入升压药物的患者 D.静脉补钾的患者 E.静脉补充高渗液体的患者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小组制护理 D.责任制护理 E.综合护理
A.84消毒液浸泡 B.3%过氧化氢浸泡 C.2%戊二醛浸泡 D.0.1%新洁尔灭浸泡 E.0.2%过氧乙酸熏蒸
A.参与 B.沉默 C.提问 D.倾听 E.核对
A.家人对患者的态度 B.家人对工作的态度 C.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D.患者的文化背景 E.家庭经济状况
A.减少局部出血 B.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 C.减轻肺部淤血 D.使感染局限化 E.有利于呼吸
A.乙醇 B.聚维酮碘(碘伏) C.戊二醛 D.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E.氯己定(洗必泰)
A.口服给药 B.肌内注射 C.直肠给药 D.吸入给药 E.舌下给药
A.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B.药物的有效期 C.各种药物的剂量 D.药物的刺激性 E.各种药物的浓度
A.促进浅表炎症消退和局限 B.控制炎症的扩散 C.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D.传导发散体内的热 E.提高痛觉神经的兴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