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延髓 B.大脑脚 C.中脑 D.脑桥 E.下丘脑
A.项韧带 B.棘间韧带 C.棘上韧带 D.前纵韧带 E.黄韧带
A.伸膝最紧张,防止胫骨前移 B.屈膝最紧张,防止胫骨前移 C.伸膝最紧张,防止胫骨后移 D.屈膝最紧张,防止胫骨后移 E.伸膝最松弛,防止胫骨前移
A.排除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异物 B.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C.保留重要电解质,排出氢离子,维持酸碱平衡 D.抗利尿作用 E.具有内分泌功能
A.上颈髓(C1~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对应 B.下颈髓(C5~8)和上胸髓(T1~4)较同序数椎骨高1节椎骨 C.中胸髓(T5~8)较相应椎骨高2节椎骨 D.下胸髓(T9~12)高3节椎骨 E.腰髓相当于胸椎9~12水平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锋电位与朝射之差 E.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A.腓骨长肌、腓骨短腮 B.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 C.胫骨前肌、胫骨后肌 D.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E.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A.阈下刺激,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阈上刺激,出现较阈刺激幅度更大的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传导随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D.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 E.动作电位的传导随距离的增加而变大
A.右心房 B.右心室 C.肺泡壁毛细血管网 D.左心房 E.左心室
A.由左锁骨下静脉与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 B.注入右心房之前接受冠状窦静脉 C.注入左心房 D.由左、右两侧的头臂静脉汇合而成 E.注入右心房之前接受副奇静脉
A.甲状腺 B.肾上腺 C.腮腺 D.脑垂体 E.胰岛
A.气道阻力 B.惯性阻力 C.组织的黏滞阻力 D.肺的回缩力 E.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
A.第2腰椎前面 B.第4腰椎前面 C.第1腰椎前面 D.骶骨前方 E.第3腰椎前面
A.无限大 B.为零 C.不变 D.低于正常水平 E.高于正常时的阈强度
A.大脑 B.小脑 C.中脑 D.下丘脑 E.背侧丘脑
A.股二头肌 B.半腱肌 C.股直肌 D.半膜肌 E.股中间肌
A.椎体和椎弓围成 B.椎弓根和椎弓板围成 C.所有椎孔连接而成 D.由所有横突孔连接而成 E.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
A.鼓膜、鼓室、咽鼓管 B.鼓膜、鼓室、乳突小房 C.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 D.咽鼓管、鼓膜、乳突小房 E.鼓膜、咽鼓管、乳突小房
A.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B.肺的内侧面中央的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处叫肺门 C.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起叫肺根 D.右肺分为上、下两个肺叶,左肺分上、中、下三个肺叶 E.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
A.粗而长 B.细而长 C.粗而短 D.细而短 E.呈水平方向走行
A.肱尺关节,肱桡关节 B.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C.肱尺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D.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关节 E.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远侧关节
A.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B.颈内动脉和主动脉 C.椎动脉和基底动脉 D.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E.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A.筛窦 B.上颌窦 C.额窦 D.蝶窦 E.以上均不对
A.肝静脉 B.胃左静脉 C.胃右静脉 D.直肠上静脉 E.脾静脉
A.肋角 B.肩胛下角 C.胸骨角 D.第7颈椎棘突 E.胸骨体和柄结合处
A.仅仅具有排尿功能B.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C.全程有两个膨大D.提起阴茎耻骨下弯可变直E.全程有4个狭窄
A.桡腕关节 B.拇指腕掌关节 C.髋关节 D.肩关节 E.指间关节
A.神经 B.淋巴管 C.肾动脉 D.肾静脉 E.肾大盏
A.右静脉角 B.左静脉角 C.上腔静脉 D.左颈内静脉 E.头臂静脉
A.主韧带 B.阔韧带 C.骶子宫韧带 D.圆韧带 E.卵巢悬韧带
A.脊髓背角 B.脊髓前角 C.脊髓第l~5胸段 D.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 E.下丘脑
A.下位脑干 B.上位脑干 C.脊髓 D.大脑皮质 E.中脑以上部位
A.第l肋软骨 B.第3肋软骨 C.第2肋软骨 D.第4肋软骨 E.第5肋软骨
A.内耳道 B.外耳道 C.咽鼓管 D.半规管 E.鼻泪管
A.L1 B.L2 C.L3 D.L4 E.L5
A.关节唇 B.关节盘 C.关节面 D.关节结节 E.滑液囊
A.甲状旁腺 B.肝 C.肾上腺 D.骨 E.胃肠道
A.浅筋膜 B.肌腱 C.腱鞘 D.滑膜囊 E.深筋膜
A.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B.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 C.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每分心输出量 D.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E.左右心室每次所射出的血量
A.踝关节 B.肘关节 C.肩关节 D.颞下颌关节 E.膝关节
A.呼吸 B.外呼吸 C.内呼吸 D.肺通气 E.肺换气
A.身体直立 B.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C.上肢垂于躯干两侧 D.手掌朝向后方(拇指在内侧) E.两眼平视前方
A.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大 B.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大 C.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小 D.心输出量明显增加 E.心输出量明显减小
A.大收肌 B.膈肌 C.肋间内肌 D.胸大肌 E.肋间外肌
A.眼睑 B.结膜 C.巩膜 D.泪器 E.眼外肌
A.心率的变化 B.搏出量的变化 C.外周阻力的变化 D.循环血量的变化 E.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
A.左方 B.右方 C.前外侧 D.后外侧 E.正后方
A.第5~8肋软骨之间 B.胸腔的纵隔内 C.约l/3在前正中线左侧 D.约2/3在前正中线右侧 E.第2~6胸椎之间
A.喉前庭 B.喉室 C.声门裂 D.前庭裂 E.声门下腔
A.颅骨 B.胸骨 C.肋骨 D.肩胛骨 E.股骨
A.第2骶椎下缘水平 B.第1腰椎下缘水平 C.第3腰椎下缘水平 D.椎管末端 E.第12胸椎下缘水平
A.12~15mm B.10~12mm C.8~10mm D.6~8mm E.2~5mm
A.吉兰-巴雷综合征 B.脑性瘫痪 C.颅脑损伤 D.肌营养不良 E.遗传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A.游泳 B.慢跑 C.散步 D.打羽毛球 E.下棋
A.2周 B.3周 C.3.5周 D.5周 E.7周
A.骨膜 B.骨髓质 C.骨皮质 D.软骨 E.骨小梁
A.身高、体重及体型对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会产生影响 B.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可出现相应的生理功能的改变 C.儿童运动障碍愈早治疗,预后转归愈好 D.生理因素中体型的改变需特别注意 E.神经反射行为不受年龄变化影响
A.15岁左右 B.20岁 C.30岁 D.40岁 E.50岁
A.肌肉局部血流量的减少 B.运氧能力的降低 C.有氧化活动减弱,无氧酵解活动加强 D.蛋白质合成增加,而分解减少 E.肌浆网对Ca2+的摄取和释放增加
A.等长收缩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 B.等长收缩时,肌肉作用的物体未发生位移,所以未对物体做功 C.等张收缩只有长度的变化而无张力的改变 D.等张收缩时,肌肉收缩时有关节的运动,所以它对物体做了功 E.人体骨骼肌的收缩的形式不可能为混合式收缩
A.支点在力点与阻力点中间,称之为“平衡杠杆” B.平衡杠杆的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 C.阻力点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称之为“省力杠杆” D.力点位于阻力点和支点之间,称之为“速度杠杆” E.速度杠杆的力臂始终大于阻力臂
A.椎间盘前方变厚 B.椎间盘前方变薄 C.椎间盘无任何变化 D.椎间盘侧方变薄 E.椎间盘向前移动
A.加长阻力臂或缩短力臂 B.加长阻力臂或力臂不变 C.缩短阻力臂或加长力臂 D.加长力臂或阻力臂不变 E.缩短力臂或阻力臂不变
A.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B.使椎体有一定的活动度 C.对纵向负荷起缓冲作用 D.保持椎间孔的大小 E.不能保持脊柱的高度
A.20~30g B.20~50g C.50~80g D.120~130g E.220~230g
A.高钙血症,高钙尿症 B.高钙血症,低钙尿症 C.低钙血症,高钙尿症 D.低钙血症,低钾血症 E.高钙血症,高钾血症
A.甘油三酯 B.磷脂 C.胆固醇及其酯 D.非酯化脂肪 E.糖脂
A.应力可促进骨痂的形成 B.长期缺乏应力的作用,易使骨吸收加快,产生骨质疏松 C.只有应力过低会使骨吸收加快,应力过高不会加快骨吸收 D.失重可造成骨钙丢失 E.反复承受高应力的作用,可引起骨膜下的骨质增生
A.棘上韧带起到稳定脊柱活动的作用 B.棘阔韧带不能起到加强脊柱的外在稳定的作用 C.腰椎前屈时,黄韧带受到拉伸 D.腰椎后伸可使黄韧带松弛 E.腰椎间盘退变后,椎间距缩小,使黄韧带松弛,易使其变肥厚
A.重力 B.肌肉收缩产生的主动拉力 C.机械摩擦力 D.支撑反作用力 E.以上都不是
A.肱二头肌 B.肱三头肌 C.肱肌 D.肱桡肌 E.喙肱肌
A.矢量可以表述成一个箭头 B.箭头的方向代表矢量的方向 C.箭头的长度代表矢量的大小 D.两个矢量的相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E.两个矢量作为平行四边形相对的两个边
A.等长收缩 B.向心性收缩 C.离心性收缩 D.无收缩 E.紧张收缩
A.N·m2 B.N/m C.N·m D.N2·m E.N/m2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E.空想
A.情绪情感发育是一个分化的过程 B.愉快系列的情感常常先于不愉快系列的情感 C.2岁左右已具备了与成人相同的情感种类 D.情绪情感发育是从表达方法、眷念行为、社会游戏、自我概念等方面来分的 E.情绪情感发育阶段可分7个阶段
A.生理功能行为问题 B.运动行为问题 C.社会行为问题 D.性格行为问题 E.语言行为问题
A.诱因 B.需要 C.兴趣 D.信念 E.意志力
A.情绪的丰富 B.情绪的深刻化 C.情绪的稳定性逐步提高 D.情绪的社会化 E.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
A.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B.智力发展最快 C.高级的社会情感有了较大的发展 D.认知过程逐步完善 E.个性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