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天 B.3~4天 C.2~3天 D.6天 E.3~5天
A.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B.高蛋白饮食 C.术前晚肥皂水灌肠 D.手术前不放置胃管 E.避免高纤维素食物
A.保持功能位 B.保持休息位 C.便于床上排便 D.减轻关节腔内压力 E.保持治疗体位
A.健侧卧位 B.患侧卧位 C.仰卧位 D.俯卧位 E.半卧位
A.夜间轻 B.喷嚏时减轻 C.咳嗽时减轻 D.低头时减轻 E.晨起较重
A.尿量要在30ml/h以上补钾 B.氯化钾浓度一般不超过0.5% C.成人静脉滴入不超过60滴/分 D.10%GS溶液1000ml加氯化钾30ml为宜 E.严重缺钾者,不宜超过6~8g/d
A.立即外耳道滴抗生素 B.做腰穿 C.卧床休息,头偏向健侧 D.头颅X线检查寻找骨折线 E.清洁外耳道,保持外耳道通畅
A.骨折处远、近侧关节活动为主 B.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为主 C.骨折处远端关节活动为主 D.骨折处近端关节活动为主 E.患肢关节以被动活动为主
A.三角巾固定3周 B.贴胸石膏固定3周 C.手法复位三角巾固定2周 D.可在局麻下施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2周 E.可在臂丛麻醉下施行手法复位,贴胸石膏固定3周
A.关节僵硬 B.伤口感染 C.失血性休克 D.腓总神经损伤 E.骨筋膜室综合征
A.溃疡病 B.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C.急性胃穿孔 D.胃癌破裂出血 E.胆道出血
A.等渗性缺水 B.原发性缺水 C.继发性缺水 D.高渗性缺水 E.低渗性缺水
A.两者的致病菌可不一致 B.两者均不属于全身性感染 C.血细菌培养,前者阴性,后者可阳性 D.前者的致病菌并不侵入血循环 E.两者均有明显的全身性反应
A.碱性黏液 B.促胃液素 C.胃蛋白酶 D.盐酸 E.抗贫血因子
A.屈曲、外旋、向上 B.屈曲、外展、向后 C.屈曲、外旋、内收 D.屈曲、外展、内收 E.屈曲、外旋、外展
A.20分钟内 B.30分钟内 C.40分钟内 D.50分钟内 E.60分钟内
A.使用一般止血药物治疗 B.使用肝素治疗 C.肝素与补充凝血因子同时进行 D.使用抗纤溶药物 E.输血
A.用药前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物理降温后用冬眠药物 C.病人在注射冬眠药物后半小时内不宜翻身或搬运 D.维持直肠内温度在32~34℃ E.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A.疼痛引起 B.休克早期 C.休克期 D.休克晚期 E.精神紧张引起
A.立即送回腹腔 B.用清洁碗覆盖后再包扎 C.用无菌溶液冲洗后送回腹腔 D.用等渗盐水冲洗后敷料包扎 E.用清洁敷料覆盖
A.低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 B.低钾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C.高钾低氯性呼吸性碱中毒 D.低钾低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E.高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
A.耻骨上膀胱穿刺 B.下腹部X光平片 C.膀胱造影 D.膀胱注水试验 E.腹穿
A.导管低压冲洗,每次5ml B.导管留置10天以上 C.拔管前做肾盂造影 D.拔管前一天应夹管观察 E.拔管后向患侧卧位
A.术后1~2周内发生 B.突发寒战,高热 C.移植器官功能逐渐减退 D.移植器官肿大,局部疼痛 E.术后24小时内发生
A.抗生素治疗 B.穿刺抽脓,脓腔注入抗生素 C.切开引流 D.理疗 E.内引流术
A.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B.出血性休克 C.发热与黄疸 D.无症状与体征 E.可有血性呕吐物
A.胸椎 B.胸腰椎 C.腰椎 D.骶椎 E.尾椎
A.<1周 B.1~2周 C.3~4周 D.5~6周 E.>6周
A.立即手术缝合瘘口 B.禁食 C.静脉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D.应用大量抗生素 E.腹腔引流术
A.鼻骨骨折 B.颅盖骨骨折 C.颅前窝骨折 D.颅中窝骨折 E.颅后窝骨折
A."4"字征阳性 B.挤压试验阳性 C.托马斯征阳性 D.骨盆分离试验阳性 E.脊柱过伸试验阳性
A.胆囊破裂 B.小肠破裂 C.严重腹壁软组织损伤 D.肝、脾破裂 E.十二指肠破裂
A.肺毛细血管 B.肺小动脉 C.肺小静脉 D.支气管黏膜上皮 E.支气管软骨
A.10岁以下 B.10~20岁 C.30~40岁 D.40岁以上 E.20~30岁
A.大肠埃希菌 B.肺炎链球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厌氧类杆菌 E.变形杆菌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A.黄疸 B.腹痛 C.消化道症状 D.乏力 E.体重下降
A.用过抗生素后 B.无寒战高热时 C.出现新的转移脓肿时 D.在无新的转移脓肿时 E.寒战高热时
A.小细胞癌 B.移行上皮癌 C.黏液细胞癌 D.鳞状细胞癌 E.腺癌
A.密切观察意识改变 B.床头抬高15~30cm C.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 D.避免躁动,必要时用吗啡 E.便秘严重的可用甘油低压灌肠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等渗性缺水
A.喜吃素食 B.月经初潮于15岁 C.25岁生育并母乳喂养 D.绝经于48岁 E.母亲患乳腺癌
A.肾挫伤 B.肾包膜裂伤 C.肾盂黏膜破裂 D.肾蒂损伤 E.肾皮质部分损伤
A.血AFP B.血HCG C.血HIV D.血PSA E.血ESR
A.平卧位 B.健侧卧位 C.患侧卧位 D.半坐卧位 E.头低足高位
A.老年急性阑尾炎 B.小儿急性阑尾炎 C.妊娠急性阑尾炎 D.阑尾脓肿 E.急性阑尾炎穿孔
A.浮膑试验阳性 B.拾物试验阳性 C.托马斯征阳性 D."4"字试验 E.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A.用生理盐水冲洗 B.更换无菌手套 C.加戴一只无菌手套 D.用0.5%的聚维酮碘消毒 E.重新消毒手后再戴无菌手套
A.乳腺癌早期 B.乳腺纤维腺瘤 C.乳腺囊性增生病 D.乳管内乳头状瘤 E.乳腺癌晚期
A.腹痛 B.全身中毒 C.休克 D.恶心 E.呕吐
A.术前禁食3天 B.营养支持3天 C.口腔护理每日2次 D.术前温盐水洗胃3天 E.遵医嘱使用
A.立刻停止输液 B.回抽药液 C.保留原有针头 D.通过原有针头注入解毒剂 E.降低输液部位
A.避免久站久坐 B.起床后下地前穿弹力袜 C.有计划减轻体重 D.休息时抬高患肢30°~40° E.溃疡创面使用5%鱼肝油酸钠
A.晨起夜间重 B.喷嚏时加重 C.用力时加重 D.低头时加重 E.晨起夜间轻
A.第1~2肋间 B.第3~5肋间 C.第4~7肋间 D.第6~8肋间 E.第7~9肋间
A.尿潴留 B.尿失禁 C.尿道狭窄 D.急性尿道周围脓肿 E.慢性尿道周围脓肿
A.定时测定肢体长度 B.适度减轻牵引重量 C.每天放松牵引装置1~2次 D.每隔1~2小时放松牵引1次 E.保持牵引肢体制动
A.术后平卧24小时,禁止翻身 B.术后24小时后,可轴向翻身 C.术后1周应进行腰肌等长收缩锻炼 D.引流管一般于术后12小时内拔除 E.术后1周进行直腿抬高活动
A.5:1 B.10:1 C.15:1 D.15:2 E.30:2
A.苦笑 B.角弓反张 C.颈部强直 D.张口困难 E.四肢肌肉阵发性强烈痉挛
A.彻底清洁消毒并敞开伤口,充分引流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C.镇静解痉 D.注射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 E.做好伤口周围的消毒
A.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 B.立即进行清创 C.建立输液通路 D.包扎创面以免再污染 E.运送时,患者头应与转运方向一致
A.盲肠 B.大网膜 C.小肠 D.大肠 E.乙状结肠
A.腹腔内容物反复突出致囊颈损伤粘连 B.腹壁薄弱降低了抵挡作用 C.腹腔内容物进入囊内过多,囊颈相对狭窄 D.腹内压突然增高导致腹腔内容物强行进入囊内,刺激囊颈收缩 E.疝门小,疝内容物体积相对较大
A.5~10cm B.10~15cm C.15~20cm D.20~25cm E.25~30cm
A.清创后开放伤口 B.TAT注射 C.用抗生素 D.伤口分帽状腱膜及皮肤两层缝合 E.定期复查
A.急性肾炎 B.肾积水 C.肾结核 D.急性肾盂肾炎 E.慢性肾盂肾炎
A.无尿期 B.少尿期 C.多尿期早期 D.多尿期后期 E.多尿期中期
A.剧烈头痛 B.呕吐频繁 C.意识障碍 D.呼吸骤停出现早 E.瞳孔异常变化
A.心动过速 B.呼吸运动减弱 C.胸部以下感觉障碍 D.大、小便失禁 E.血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