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周 B.2~3周 C.3~4周 D.4~6周 E.6~8周
A.渗出 B.增殖 C.空洞 D.钙化 E.肿块
A.幽门螺杆菌感染 B.自身免疫反应 C.机械因素影响 D.化学因素影响 E.黏膜退变
A.椎动脉 B.大脑后动脉 C.大脑中动脉 D.基底动脉 E.后交通动脉
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利尿剂 D.甘露醇 E.倍他洛克(美托洛尔)
A.下肢瘫痪 B.去大脑皮质状态 C.下肢感觉异常 D.癫痫 E.周围神经病变
A.意识不清 B.肢体瘫痪 C.头痛 D.抽搐 E.脑膜刺激征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E.7个
A.氯化钾1.5g+10%GS500ml B.胰岛素10U+10%GS500ml C.氯化钾5g+胰岛素4U+10%GS500ml D.氯化钾3g+胰岛素8U+10%GS500ml E.氯化钾5g+胰岛素10U+10%GS500ml
A.维生素C B.酚磺乙胺 C.糖皮质激素 D.长春新碱 E.环孢素
A.中枢神经 B.神经根 C.自主神经 D.运动神经 E.周围神经
A.早发现 B.早休息 C.早诊断 D.早治疗 E.就近治疗
A.高热、呕吐和玫瑰疹 B.全身大量出血性皮疹和循环衰竭症状 C.高热、呕吐、皮疹和意识障碍 D.循环衰竭和脑膜刺激征阳性 E.高热、瘀斑、呼吸困难、脑水肿
A.败血症 B.溃疡穿孔 C.脾破裂 D.肝癌结节破裂 E.细菌性腹膜炎
A.减少抗甲状腺药物剂量 B.减少抗甲状腺药物剂量,加用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C.停用抗甲状腺药 D.停用抗甲状腺药,严密观察 E.停用抗甲状腺药,严密观察,加用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A.控制感染和对症处理 B.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C.中医治疗 D.非类固醇消炎药 E.透析疗法
A.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温正常或稍高 B.高热、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干热 C.四肢、肌肉对称性地痉挛、抽搐 D.水、电解质紊乱,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 E.呼吸困难、瞳孔缩小
A.骨髓象见较多中幼及晚幼白细胞 B.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C.血白细胞数剧增或剧减 D.骨髓象见原始白细胞超过30% E.有出血、贫血、感染三大症状
A.24小时内 B.6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8小时内
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卡托普利 D.阿替洛尔 E.利舍平(利血平)
A.大量排钾利尿 B.多次灌肠和导泻 C.上消化道出血 D.反复放腹水 E.高蛋白饮食
A.注意控制饮食 B.学会尿糖定性试验测定 C.学会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掌握及处理胰岛素常见不良反应 D.观察低血糖的反应与酮症酸中毒 E.保证有足够的营养和睡眠
A.18~20℃ B.20~22℃ C.22~24℃ D.20~25℃ E.18~22℃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发作时血清钾浓度正常 C.每日口服氯化钾3~6g有助于减少发作 D.该病发作与饮酒或过度疲劳无关 E.临床上低钾型病变最少见
A.血小板增多 B.血管内易受损 C.组织因子易释放 D.血液多高凝状态 E.红细胞增多
A.黄疸 B.体温39℃ C.手足抽搐 D.合并代谢性中毒 E.全腹压痛、腹肌紧张
A.休息和吸氧 B.硝酸甘油 C.亚硝酸异戊酯 D.异山梨酯 E.吗啡
A.根据病情适当增加活动量 B.嘱患者禁忌食用油脂类食物 C.嘱患者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D.在腹部做环状按摩,刺激肠蠕动 E.使用简易通便剂,如开塞露、甘油栓
A.1h内 B.2h内 C.3h内 D.4h内 E.5h内
A.常用清水清洗 B.忌用碱性肥皂 C.忌用化妆品 D.避免阳光暴晒 E.10℃水局部湿敷
A.100~150ml B.200~250ml C.300~500ml D.500~600ml E.700~800ml
A.头低位 B.头低位并右侧卧位 C.头低位并左侧卧位 D.中凹位 E.俯卧位
A.猪肝 B.动物血 C.豆制品 D.肉类 E.大量绿叶蔬菜
A.给予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饮食 B.多进食新鲜水果 C.多吃蔬菜 D.进食无渣流质饮食 E.低蛋白饮食
A.感染 B.血栓形成 C.急性肾衰竭 D.动脉硬化 E.心力衰竭
A.肾盂肾炎 B.急性肾衰竭 C.急性药物中毒 D.严重水、电解质失衡 E.肾移植术前准备
患儿,6岁。2月份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呕吐6小时。查体:体温40℃,查血压122/99mmHg,神志淡漠,全身皮肤黏膜有散在淤点、淤斑,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血象:WBC15.0×109/L,N0.95,L0.05,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次日头痛加剧,频繁呕吐,查体:颈部抵抗,克氏征阳性,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蛋白2.0g/L,氯化物112mmol/L,糖0.55mmol/L。 本例除了病原治疗外,最重要的对症治疗措施是()
A.输新鲜血 B.肝素抗凝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20%甘露醇脱水 E.低分子右旋糖酐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白血病 C.脑血管畸形 D.颈椎占位 E.脑疝
A.白血病 B.脑疝 C.颈椎占位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血管畸形
A.脑脊液外漏 B.穿刺部位出血 C.并发颅内感染 D.穿刺部位感染 E.脑组织移位
A.加大氧流量 B.增加呼吸频率 C.检查有无气道阻塞 D.应用呼吸兴奋剂 E.抽血做血气分析
A.水冲脉 B.左心室增大 C.肺型P波 D.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E.舒张期奔马律
A.可不限制活动,增加午休时间 B.可起床轻微活动,需增加活动量间歇时间 C.以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为宜 D.以卧床休息为主,间断起床活动 E.需严格卧床休息
A.卧床休息 B.禁食、胃肠减压 C.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D.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E.腹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吗啡止痛
A.消化道出血 B.颅内出血 C.呼吸道出血 D.脑梗死 E.高血压脑病
A.7.8mmol/L B.11.1mmol/L C.13.9mmol/L D.14.5mmol/L E.15.0mmol/L
A.多饮水以利于痰液稀释 B.痰多且无力咳痰者应以祛痰为主 C.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的患者应给予机械吸痰 D.为了增加患者的耐受能力,体位引流应在餐后半小时内进行 E.勤翻身拍背可促进排痰
A.呼吸变化 B.脉搏改变 C.意识改变 D.血压变化 E.体温变化
A.1~3分钟 B.3~5分钟 C.5~10分钟 D.35~40分钟 E.20~25分钟
A.癫痫小发作 B.脑栓塞 C.TIA D.硬脑膜下出血 E.脑血管畸形
A.窦性心动过缓 B.心室颤动 C.心房颤动 D.阵发性心动过速 E.窦性心动过速
A.加强运动 B.高蛋白质、高热量饮食 C.适量饮酒 D.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每2年更换1次 E.心绞痛发作时即刻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
A.检查前禁食12小时 B.检查前半小时给予阿托品静注 C.检查前协助患者摘除义齿 D.检查后可进少量流质饮食 E.检查后患者出现咽部不适,嘱其避免用力咳嗽
A.10分钟至2小时 B.2~6小时 C.5~7小时 D.8~12小时 E.12~24小时
A.原发综合征 B.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C.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D.浸润型肺结核 E.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A.溴己新 B.茶碱类 C.可待因 D.盐酸氨溴索 E.沙丁胺醇
A.降低氧流量 B.半坐位 C.检查有无气道阻塞 D.应用呼吸兴奋剂 E.使用倍他乐克
A.呼气性呼吸困难 B.吸气性呼吸困难 C.混合性呼吸困难 D.呼吸困难伴咳泡沫痰 E.呼吸困难伴咳大量粉红泡沫痰
A.防止凝血 B.减轻排异 C.预防心力衰竭 D.预防感冒 E.预防出血
A.多发生在夜间,睡眠中可突然憋醒 B.体力活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可缓解 C.休息时患者感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被迫取坐位或半卧位 D.体力活动时发生呼吸困难,口含硝酸甘油可缓解 E.睡眠中可憋醒,被迫站立位伴咳粉红色泡沫痰
A.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样胸痛 B.突发休克 C.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D.恶心、呕吐 E.呼吸困难
A.每人每天平均食盐量降至6g B.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 C.增加和保持适当体力活动 D.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E.严格戒烟戒酒
A.发病后24小时内 B.发病后30小时左右 C.发病后36小时左右 D.发病后48小时 E.发病后72小时
A.心力衰竭加重,胃肠道淤血 B.脑梗死 C.扩血管药物引起的低血压 D.利尿药物引起低钾 E.洋地黄类药物中毒
A.每天总热量以糖类为主 B.病情好转后主要选择动物蛋白 C.血氨偏高者限制蛋白质摄入 D.每天饮水量应限制 E.饮食中应富含维生素
A.急性肠胃炎 B.急性胆囊炎 C.溃疡并发出血 D.肠痉挛 E.溃疡病穿孔
A.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饮食 B.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C.忌用碱性肥皂 D.每天用冷水冲洗或擦洗皮肤 E.皮疹处可涂擦药物性软膏
A.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 B.给予镇痛药 C.立即将患者搬到室外空气新鲜处 D.高压氧吸入 E.给予物理降温
A.患者与探视者之间距离至少1m B.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C.患者之间距离至少2m D.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减少转动 E.病房加强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