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从静态平衡到自动动态平衡 B.从自动动态平衡到他动动态平衡 C.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 D.逐步减低人体重心 E.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
A.完全独立 B.基本独立 C.中度依赖 D.轻度依赖 E.重度依赖
A.自我照料 B.括约肌管理 C.转移 D.社会认知 E.学习能力
A.小于30%VO2max B.小于30%VO2max C.50%~60%VO2max D.60%~80%VO2max E.大于80%VO2max
A.周期性 B.规律性 C.中等强度 D.大范围 E.快速性
A.10% B.15% C.20% D.25% E.30%
A.65岁以下预后不良 B.日常生活受限 C.正常健康水平 D.即使运动试验异常,也提示预后良好 E.有氧运动员水平
A.支撑面大小 B.重心的高低 C.前庭功能是否受损 D.支撑面材料 E.有无外力作用
A.一侧膝关节无力导致对侧代偿 B.跖屈肌痉挛或挛缩 C.支撑相伸膝肌痉挛 D.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 E.关节炎
A.评估是康复过程的起点 B.评估是消除患者心身疾病等的主要途径 C.评估贯穿康复过程的始终 D.评估是确定功能障碍诊断的基础 E.评估是制订康复措施的依据
A.肩胛内上角注射 B.肩外侧肩峰下注射 C.肱二头肌长头结节间沟注射 D.枕小神经注射 E.星状交感神经节注射
A.局部皮肤轻至中度的刺痛 B.轻微的头晕 C.局部皮肤轻度的针刺感和蚁走感 D.局部皮肤轻度的烧灼感 E.皮肤虽有疼痛感,但在能够忍受的范围
A.15分 B.20分 C.25分 D.30分 E.35分
A.超声波治疗的总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B.超声波治疗的时间多选用5~10分钟 C.脉冲超声波比连续超声波的治疗时间可略长 D.固定法治疗比移动法治疗时间要短 E.超声波治疗的总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A.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的制度是各种膀胱训练的基础措施 B.膀胱生理容量为400ml,每次饮水量以350ml左右为宜 C.饮水和排尿的时间间隔一般在1~2小时内 D.卧位和气温低时,排尿间隔时间应缩短 E.每日总尿量以1000ml为宜
A.代谢当量 B.靶心率 C.主观感觉 D.最大心率 E.最低心率
A.小趾前外侧15cm处至背伸手掌面的距离 B.小趾前外侧15cm处至股骨头的距离 C.小趾前外侧20cm处至背伸手掌面的距离 D.小趾前外侧20cm处至股骨头的距离 E.小趾前外侧20cm到髂前上棘的距离
A.提出治疗目标和选择一项活动 B.列出该活动的每一动作步骤 C.分析完成该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和能力 D.分析完成该活动的外部因素 E.进行该活动时人与物品的位置及彼此间的定位关系
A.锯木 B.黏土塑形 C.弹琴 D.打乒乓球 E.拼图
A.近部取穴 B.远部取穴 C.随证取穴 D.左右取穴 E.上下取穴
A.以行为原则为理论基础 B.治疗目标是改变人的行为 C.揭示个体的思想矛盾 D.不过分追究过去的经验 E.逐渐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
A.肌力5级以下的患者 B.肌力4级以下的患者 C.肌力3级以下的患者 D.肌力2级以下的患者 E.肌力1级以下的患者
A.神经根型 B.椎动脉型 C.脊髓型 D.混合型 E.交感神经型
A.波幅、波宽、相数 B.波幅、波宽、面积 C.波幅、相数、频率 D.波幅、相数、面积 E.波幅、面积、频率
A.增强肌力 B.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C.改善协调功能 D.消除水肿 E.固定肢体
A.以实用、可靠和经济为原则 B.必须在专门厂家购买 C.能提高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 D.美观、坚固、耐用、易清洁、使用方便 E.应有可调性,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A.插入电位异常 B.在静止的肌肉中出现自发电位 C.出现运动单位电位的形态、大小、数量、速率或节律异常 D.出现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异常 E.最大用力收缩出现干扰相
A.渐进放松技术 B.对比放松技术 C.医疗气功 D.自身按摩 E.暗示放松技术
A.保持正确体位 B.被动运动关节时手法要柔和 C.注意保暖,避免充分暴露关节 D.防止邻近关节的代偿动作 E.应注意避免在运动后立即评定关节活动度
A.1级 B.1+级 C.2级 D.3级 E.4级
A.松弛训练 B.呼吸训练 C.下颌运动功能训练 D.口唇运动训练 E.舌运动训练
A.0.01mA/cm2 B.0.05mA/cm2 C.0.1mA/cm2 D.0.15mA/cm2 E.0.2mA/cm2
A.日光疗法 B.毫米波疗法 C.紫外线照射 D.体位矫形 E.按摩疗法
A.刚刚开始外展就疼痛,可见于肱骨骨折、肩胛骨颈部骨折、锁骨骨折、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炎 B.外展至60°~120°范围内出现疼痛,小于或大于此范围无疼痛,可能为冈上肌损伤或炎症、肩峰下滑囊炎、肩袖撕裂 C.被动外展若超过90°以上时,肩峰处疼痛,即可有肩峰骨折 D.主动外展范围小于40°,被动外展范围大于40°,则为冈上肌完全断裂 E.外展过程中有疼痛,但上举时疼痛反而减轻或不痛,可能为三角肌下滑囊炎或肩峰下滑囊炎
A.感应电流法 B.电兴奋疗法 C.电化学疗法 D.间动电疗法 E.神经肌肉电刺激
A.减小治疗室内高频电疗仪的密度可降低室内电磁波的强度 B.治疗操作时不使辐射器空载或对着周围环境中的人员 C.避免高频电对眼、睾丸部位的大强度辐射。妊娠期间不接受高频电治疗,不在高频电环境中工作 D.增加环境内金属物品可以减少金属对高频电磁波的反射 E.密切接触大强度微波者可戴微波防护眼罩或穿微波防护服
A.干扰电疗法 B.共鸣火花疗法 C.厘米波疗法 D.超短波疗法 E.毫米波疗法
A.1~2cm B.2~3cm C.3~4cm D.4~5cm E.5~6cm
A.增加运动的阻力,使随意运动难以完成 B.易发生肌肉萎缩 C.由于反应迟钝,动作协调困难,容易摔倒 D.强直痉挛,不便护理,容易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E.影响步态和日常生活活动
A.不同个体、不同部位、不同疾病等因素会影响对同一物理剂量反应的差异 B.根据人体的一定部位对紫外线照射后的反应程度而确定的剂量 C.生物剂量的单位是秒 D.是以出现红斑反应后所需的时间为标准 E.生物剂量测定的部位是裸露的下腹或上臂内侧皮肤上
A.白内障患者 B.妊娠孕妇 C.光敏性疾病 D.严重心功能不全 E.银屑病、白癜风患者
A.治疗应用耦合剂的目的是减少声头与皮肤之间的声能损耗,使更多声能进入体内 B.耦合剂的声阻介于声头表面物质和皮肤的声阻之间 C.水与人体组织的声阻接近,对超声能量的吸收少,是理想的耦合剂 D.作为超声直接接触治疗耦合剂的物质有:甘油、水、凡士林、液状石蜡、蓖麻油、凝固胶、乳胶 E.耦合剂应该是清洁、透明、不污染皮肤、能在皮肤表面停留、不会快速被皮肤吸收、无刺激、无气泡的
A.药物限于水溶性和电解质 B.不破坏药性、操作简单、对皮肤无刺激、无痛苦 C.以水剂、霜剂或混入接触剂中的药物均可;乳剂、油膏不可作为接触剂 D.操作方法与直接接触法和水下法相同 E.药源相对较窄
A.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冷痛或寒战、皮肤水肿苍白时即应中止治疗 B.冷气雾喷射禁用于头面部,以免造成眼、鼻、呼吸道的损伤 C.防止因过冷而发生冰灼伤、冷冻伤、皮肤出现水疱、渗出、皮肤皮下组织坏死 D.对冷过敏者接受刺激后皮肤出现瘙痒、潮红、水肿时,应立即停止治疗 E.治疗时要扩大治疗区周围非治疗区的范围,利于降低治疗区皮肤血液量减少,渗出减少
A.肌力为1级以上的患者 B.肌力为2级以上的患者 C.肌力为3级以上的患者不需要 D.肌力为0级与3级及其以下的患者 E.不需要被动运动的患者
A.训练中不应憋气,以防止发生心血管问题,对有心血管问题的高危患者尤要加强预防措施 B.对骨质疏松患者的训练方式需要进行改良,避免因训练导致急性肌痛和延缓性肌痛等发生 C.患者若发生局部肌肉疲劳现象或全身不适等时应及时报告,以减少所致的肌肉疼痛 D.可以连续地进行训练 E.对某些特殊的神经肌肉失能疾病和心肺失能疾病要特别注意运动量
A.等张训练 B.等长训练 C.徒手抗阻训练 D.机械抗阻训练 E.抗阻力训练
A.机械被动牵伸可采用重锤、滑轮系统、夹板等,需要持续20分钟或更长时间 B.主动抑制牵伸方式仅放松肌肉收缩性结构,对结缔组织无效,适合神经肌肉支配完整可自主控制者 C.在实施牵张前收缩肌肉,在过程中放松肌肉,最后完全放松肌肉使之伸展,阻力降至最小 D.主动抑制牵伸的训练方式包括紧张肌的收缩-放松、伴随拮抗肌收缩的紧张肌收缩-放松、拮抗肌的收缩 E.自我牵伸是利用自身重量作为牵张力而进行的柔韧性训练
A.持续性疲劳 B.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 C.运动后次日清晨安静心率明显变快或变慢,或感觉不适 D.活动时因气喘而不能自由交谈 E.运动当日失眠
A.不受外力前提下保持独立站立姿势的训练 B.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站立姿势的训练 C.在站立姿势下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 D.在站立姿势下外力支撑情况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 E.在站立姿势下,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运动等并保持平衡的训练
A.平衡训练前,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恐惧心理;若存在肌肉痉挛问题,先设法缓解肌肉痉挛 B.有认知损害的患者应对平衡方法进行改良 C.平衡训练首先应该保持头和躯干的稳定 D.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 E.动态平衡训练时,只要患者功能情况允许,可以加大外力直至破坏平衡
A.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垂直者不宜采用 B.避免合并使用抗凝药治疗,否则容易造成血肿 C.术后伤口内有引流管时,要注意运动时不要夹闭管子 D.在获得一定的关节活动范围后,可继续使用CPM进行关节活动训练 E.程序的设定根据患者反应、外科手术方式或疾病的整体情况调整
A.观看竞技比赛 B.翻身训练 C.转移训练 D.站立训练 E.拼图训练
A.加速上肢和肺的静脉回流 B.降低血压 C.降低肌张力 D.使血沉加速 E.加速血液自小循环回心
A.坐姿端正,双眼平视,上身笔直,两肩放松 B.双手握扶住轮椅的扶手,肘关节保持在屈曲100° C.操作时臀部放松,腹肌收缩,稳定骨盆 D.大小腿之间的角度在110°~130°,以120°为最合适,臀部与膝部处于同一高度 E.双足平行、双足间距与骨盆同宽,利于稳定骨盆,并分担身体重量
A.早期应通过健侧抗阻随意运动而使兴奋扩散,以引出患侧联合反应 B.为增加治疗作用,可利用各种感觉刺激 C.训练时患者应主动参与,并随意用力 D.为引出运动反射,对于肢体躯干多给予用力刺激,让患者最大限度出力 E.尽早进行躯干训练,重点为增加躯干平衡和躯干屈肌、伸肌及旋转肌的活动
A.听觉的刺激可促进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B.训练环境要光线明亮、色彩鲜艳的,具有促进作用 C.治疗者快速的语言,洪亮的声音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促进作用 D.用温度刺激口、面部和咽喉部促进发声和吞咽功能 E.视觉的刺激可促进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A.翻书 B.和面 C.打篮球 D.刺绣 E.锯木头
A.形态辨认障碍训练方法 B.图形-背景区分障碍训练方法 C.空间忽略障碍训练方法 D.地方位置辨别困难训练方法 E.深度和距离辨认障碍训练方法
A.刺绣 B.制陶 C.插花 D.游戏 E.书法
A.选择活动的目标 B.该活动需要哪些关节固定或运动 C.进行活动时人与物品的位置以及彼此间的定位关系 D.该活动需要消耗的代谢当量水平 E.何种运动模式?是否与原始反射或肢体连带运动相对立
A.床上训练 B.进食训练 C.洗漱动作训练 D.穿衣动作训练 E.大小便控制训练
A.PACE技术 B.传统刺激 C.阻断去除法 D.功能重组法 E.实用交流能力训练法
A.主要是正确的体位摆放,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 B.采取可预防异常模式发展的抗痉挛体位 C.患者若无进行性卒中表现,应尽早康复治疗 D.体位摆放注意足底不放任何支撑物,手不握任何物品 E.上述说法均正确
A.减少超声头与皮肤间的声能损耗 B.降低超声头与皮肤间的摩擦力 C.避免超声头灼伤皮肤 D.减少治疗时引起的疼痛 E.防止超声治疗设备的损坏
A.脊髓型颈椎病 B.神经根颈椎病 C.颈型颈椎病 D.椎动脉型颈椎病 E.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A.用力叹气 B.用压舌板辅助软腭抬高 C.用软毛刷刺激软腭 D.舌运动训练 E.用冰块刺激软腭
A.静气功 B.腹式呼吸 C.散步 D.放松疗法 E.不抗阻的简单四肢运动
A.指疾病或损伤发生之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防止发生并发症及功能障碍或继发性残疾的过程 B.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或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 C.脑血管意外之后,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以预防关节挛缩,采取合适的体位避免痉挛畸形 D.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防止残疾恶化的过程 E.骨折患者,早期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以预防关节活动障碍的发生
A.常用的原则 B.传递性的原则 C.交流策略的原则 D.交流的原则 E.反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