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适用于膝关节以上、髋关节以下大腿截肢患者 B.骨骼式大腿假肢是目前较先进的下肢假肢,不需要悬吊和固定装置 C.带有伸膝机构的膝关节步态自然,适合老年人使用 D.高仿生功能的膝关节,使大腿假肢功能更好,走路更自然 E.安装骨骼式假肢对残肢要求高,如残肢外部的形态以及残端皮肤状况等
A.是一种奇特的空间利用和空间认识障碍 B.病灶部位常为左侧顶叶、丘脑 C.对大脑病损对侧的一半视野内的物体的位置关系不能辨认 D.单侧空间忽略(USN)是对来自大脑受损对侧的刺激无反应 E.不会有意识地以头部转动带动眼睛来加以补偿,所以并非偏盲
A.空间方位、物件距离不能辨认 B.路线方向、单侧空间不能辨认 C.空间定向需要视觉、触觉、运动觉 D.视觉定向力丧失表现为不能说出从家到工作地点所经过的路线 E.地理记忆障碍表现为不能说出从家到工作地点所经过的路线
A.极重度 B.重度 C.中度 D.轻度 E.正常
A.外伤 B.感染 C.骨关节损伤 D.臂丛神经损伤 E.脊柱裂
A.增加运动的阻力,使随意运动难以完成 B.易发生肌肉萎缩 C.由于反应迟钝,动作协调困难,容易摔倒 D.强直痉挛,不便护理,容易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E.影响步态和日常生活活动
A.湿-半湿生理盐水敷料 B.光疗 C.超短波 D.旋涡浴 E.中频电疗
A.进食或饮水后咳嗽 B.流涎 C.吸入性肺炎 D.进食后呕吐 E.食物停留于食管
A.冷敷 B.热敷 C.绷带包扎 D.按摩 E.用热水泡脚
A.关节本身、肌肉和软组织病变引起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受限 B.关节本身、肌肉和软组织病变引起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受限 C.软骨、肌腱及韧带病变引起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受限 D.软骨、肌腱及韧带病变引起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受限 E.肌肉、肌腱及关节病变引起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受限
A.保持良好体位 B.短波、超声波,水疗、蜡疗 C.制动 D.被动运动 E.矫形器
A.BAEP B.ERP C.MEP D.VEP E.SEP
A.传导减慢 B.传导阻滞 C.波幅下降 D.潜伏时延长 E.波幅升高
A.仪表(穿戴、举止、表情) B.人际沟通风格(主动或被动) C.言语和动作 D.独处中的表现 E.对困难情境的应对方式
A.0~4.5 B.0~5.5 C.4.5~9.5 D.5.5~10.5 E.1~5.0
A.刺激躯体神经时在中枢记录的神经电位 B.诊断听神经瘤、后颅凹瘤 C.诊断神经根病 D.诊断外周神经疾病 E.通常以极性命名,正极为P波,负极为N波
A.双相波开始为负相 B.三相波开始为负相 C.双相波开始为正相 D.波宽10ms E.波幅固定不变
A.记录的是神经电位 B.记录的是复合性肌肉动作电位 C.根据一次刺激即可得出结论 D.需要平均叠加技术 E.有顺行法及逆行法两种检查方法
A.阻抗明显降低 B.机械作用 C.神经肌肉兴奋作用 D.无电解作用 E.提高生物膜通透性
A.诊断神经根病 B.诊断外周神经疾病 C.测定感觉传入神经全长的功能 D.对多发性肌炎有诊断作用 E.推测脊髓损伤的预后
A.2~4周 B.4~6周 C.4~8周 D.8~10周 E.10~12周
A.间动电疗法 B.直流电疗法 C.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D.TENS E.电兴奋
A.身高 B.心功能分级 C.关节活动范围 D.血压 E.脉搏
A.有无假关节 B.有无感染 C.有无骨化性肌炎 D.有无骨肿瘤 E.有无畸形愈合
A.巴宾斯基反射 B.阵挛 C.去大脑强直 D.折刀样反射 E.紧张性迷路反射
A.3~16ms B.3~16μs C.10~15ms D.3~10ms E.7~12ms
A.颈椎前倾角度小时,牵引力作用于下颈椎 B.坐位牵引时,牵引力一般为体重的8%~15%左右 C.其牵引时间长时,应增加牵引的重量 D.牵引时间以1~2小时为宜 E.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和颈椎曲度选择,以颈椎前倾10°~20°较合适
A.H反射 B.F波 C.轴突波 D.眨眼反射 E.M波
A.增强肌力 B.加大关节活动范围 C.改善平衡协调功能 D.通过刷、拍刺激体表,促进感觉功能恢复 E.通过刷、拍体表等进行感觉刺激,易化或抑制运动活动
A.有氧训练 B.放松性训练 C.竞技性短跑 D.循环抗阻训练 E.柔韧性练习
A.100Hz B.50~100Hz C.25~50Hz D.20~40Hz E.1~10Hz
A.联合8-mop、水浴和紫外线照射 B.联合8-mop、红外线、紫外线照射 C.联合水浴、红外线、紫外线照射 D.联合8-mop、水浴、红外线治疗 E.联合蓝紫光治疗、水浴、红外线治疗
A.紫外线疗法 B.超短波疗法 C.脉冲治疗法 D.毫米波疗法 E.超声波疗法
A.迟发性尺神经麻痹 B.糖尿病性神经病 C.进行性神经病性肌萎缩 D.多发性肌炎 E.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A.指评定工具所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 B.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C.指所选择的量表简明、省时和方便实施 D.指所使用的量表能否全面、清晰地反映所要评定的内容特征和真实性 E.指量表的比较标准
A.穿孔 B.癌变 C.出血 D.幽门梗阻 E.瘘管形成
A.温度 B.年龄 C.身高 D.性别 E.神经的粗细
A.同侧Ⅰ~Ⅲ波的峰间潜伏期延长 B.对侧Ⅰ~Ⅲ波的峰间潜伏期延长 C.同侧Ⅲ~Ⅴ波的峰间潜伏期延长 D.对侧Ⅲ~Ⅴ波的峰间潜伏期延长 E.对侧Ⅴ波消失
A.去枕侧卧,让头稍向后转 B.躯干垂直 C.上肢置于前面枕头上 D.肩前屈90°~130° E.患侧髋膝向前似踏出一步,足不悬空
A.微波 B.红光、红外线 C.立体干扰 D.脉冲磁疗 E.热量超短波
A.说话费力,音拖长,不自然中断,鼻音过重 B.不适宜的停顿,气息音、辅音错误,鼻音减弱 C.以韵律失常为主,声音高低强弱呆板震颤,发音中断明显 D.元音辅音歪曲,失重音,不适当的停顿,发音强弱急剧变化 E.发音为单一音量、单一音调、重音减少,有失声现象
A.超短波 B.毫米波 C.脉冲磁 D.紫外线 E.电脑中频
A.缓解疼痛 B.改善ROM C.增加本体反馈 D.消炎杀菌 E.促进关节液的流动
A.体温升高,腹痛 B.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C.腹胀,叩诊为鼓音 D.腰痛向骶尾放射 E.耻骨上膀胱区叩诊为浊音
A.湿疹 B.皮肤溃破 C.神经麻痹 D.肿瘤 E.对电流不能耐受者
A.发生于M波后的肌肉激发反应 B.发生于M波前的肌肉激发反应 C.常用于评估神经远端功能 D.常用于肌病的检查 E.常用于评估L5神经根功能
A.在肌肉开始负荷时,不需要募集运动单位 B.肌肉收缩速度越低,运动单位的募集机会就越小 C.一般认为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其静息长度的1.2倍时,产生的肌力最大 D.肌肉的弹性特点决定其初长度越长,则收缩产生的肌力越大 E.每一运动单位均由Ⅰ型肌纤维和Ⅱ型肌纤维共同组成
A.254~275nm B.275~297nm C.297~310nm D.310~340nm E.340nm以上
A.由于阵挛、髋内收剪刀样和屈肌痉挛而损害站立平衡 B.因为痉挛可以促进骨质生长,所以能减少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 C.髋屈肌、内收肌痉挛影响会阴清洁、损害性功能 D.借助伸肌痉挛等可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E.痉挛可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A.超短波疗法 B.直流电疗法 C.蜡疗法 D.直流电抗生素离子导入 E.磁场疗法
A.红外线疗法+超短波疗法 B.紫外线疗法+超短波疗法 C.紫外线疗法+红外线疗法 D.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超短波疗法 E.紫外线疗法+直流电疗法
A.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B.使椎体有一定的活动度 C.对纵向负荷起缓冲作用 D.保持椎间孔的大小 E.不能保持脊柱的高度
A.大量抗生素治疗 B.增强全身营养、提高免疫功能 C.彻底清除病灶内的不良肉芽和纤维组织 D.促进患处分泌物吸收的物理治疗 E.选择加快患处修复的物理治疗
A.认知功能训练 B.精细功能训练 C.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D.保持正常姿势训练 E.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
A.1~8个月 B.8个月~28岁 C.28~40岁 D.40~50岁 E.50~60岁
A.本职工作能力、身边动作、应用动作 B.社交能力、交流能力、应变能力 C.交流能力、构音功能、自身心身控制能力 D.步行能力、吞咽功能、基本器具移动动作 E.平衡能力、社交能力、本职工作能力
A.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评定,不包括ADL评定 B.周围神经病损的电诊断检查包括直流感应电测定、强度-时间曲线、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C.周围神经病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早期限制受损神经发生瓦勒变性 D.周围神经病损康复治疗早期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受损神经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 E.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评定包括运动、复合感觉、感觉功能评定
A.每搏量和心输出量降低,代偿性心率加快 B.心肌耗氧量相对减少 C.血流缓慢,血液黏滞性相对增加 D.运动耐力降低 E.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
A.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 B.合并严重肺高压 C.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 D.认知功能障碍 E.明显肝功能异常
A.预习或浏览要记住的段落内容 B.向自己提问该段的目的或意义 C.仔细阅读材料 D.用自己的话陈述从段落中得到的信息 E.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检验自己的记忆
A.关节不稳 B.脊髓休克期 C.急性渗出性滑膜炎 D.急性扭伤 E.骨关节肿瘤
A.舞蹈样运动 B.手足徐动 C.舞蹈样徐动症 D.肌痉挛 E.辨距不良
A.最大刺激 B.最小刺激 C.超强刺激 D.感应电刺激 E.中频电刺激
A.使用的材料不同 B.应用的部位不同 C.配戴的时间不同 D.利用的原理不同 E.改变关节活动的范围不同
A.缩短病程 B.减轻症状 C.促进炎症吸收或局限化 D.防止感染扩散或转为慢性 E.减少残疾发生
A.紫外线 B.辐射热和传导热 C.红外线 D.超短波 E.微波
A.步行 B.登山 C.作业治疗 D.游泳 E.骑车
A.消炎 B.抗感染 C.止痛 D.消肿 E.促进侧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