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粗磨>细磨>抛光 B.抛光>粗磨>细磨 C.抛光>细磨>粗磨 D.粗磨>抛光>细磨 E.细磨>粗磨>抛光
PFM桥戴一周后瓷面脱落,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舌侧金属舌面背设计 B.金-瓷衔接处在咬合着力点上 C.金属基底边缘过长 D.金属基底过厚 E.切端瓷过长
为了表现与的色调差,构筑时应()。
A.减少切瓷层厚度 B.增加切瓷层厚度 C.减少体瓷层厚度 D.减少透明瓷厚度 E.增加透明瓷厚度
A.排牙减数 B.选择颊舌径较小的人工牙 C.加深人工牙的面沟槽 D.加大义齿的基托面积 E.减少义齿的基托面积
A.人工牙的长短 B.人工牙的色泽 C.人工牙的排列位置 D.人工牙颊尖与尖牙尖不应有阶台 E.人工牙的咬合
A.模型材料调拌均匀 B.模型材料调拌稠一些 C.模型材料调拌稀一些 D.灌注时插入竹(木)签加强 E.脱模时仔细一些
A.只磨除折断的人工牙 B.磨除折断的人工牙和唇颊侧基托 C.磨除折断的人工牙和舌侧基托 D.磨除折断的人工牙和唇、颊、舌侧基托 E.保留原来的舌侧基托
A.咀嚼力的大小 B.唇的长短 C.两侧口角线之间的距离 D.颌弓的形状 E.颌间距离的大小
全口义齿正中时,上下牙列保持一牙与对颌两牙相对的关系,以下哪组牙除外()。
A. B. C. D. E.
全口义齿排牙,要求后牙应排出两条合适的曲线,排列过程中错误的一项是()。
A.根据前牙覆覆盖关系,估计曲线曲度大小 B.牢记上后牙牙尖在平面的位置 C.上颌磨牙牙冠颈部向近中倾斜 D.上颌磨牙牙冠颈部向颊侧倾斜 E.上后牙逐渐向上自然形成两条曲线
患者,男,60岁,残冠,已行根充,要求做PFM冠修复。PFM冠透明瓷构筑范围和用量下列哪项叙述正确()。
A.覆盖整个唇面切端,牙冠瓷泥外形比天然牙大5%~10% B.覆盖整个唇面切端,牙冠瓷泥外形比天然牙大15%~20% C.覆盖唇面中1/3、切端,牙冠瓷泥外形比天然牙大5%~10% D.覆盖唇面中1/3、切端,牙冠瓷泥外形比天然牙大5%~10% E.只覆盖切端、牙冠瓷泥外形比天然牙大15%~20%
患者,缺失,下颌前突,上唇较长、唇肌较松弛,余牙正常,可摘义齿修复。排牙时应选择下列哪类关系()。
A.排列成正常的超覆关系 B.排列成深覆关系 C.排列成浅覆或对刃关系 D.排列成开关系 E.排列成反关系
A.100% B.75% C.50% D.20% E.8%~15%
患者,女,30岁。外伤后牙冠大部分缺损,伴牙周膜挤压伤,已行完善根管治疗。咬合关系正常,拟为该患者行烤瓷桩冠修复。桩冠预备时,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的充填材料长度是()。
A.不用保留 B.1~2mm C.2~3mm D.3~5mm E.5~7mm
A.龈缘外形与牙面成45°角,牙龈外形与天然牙根有相近似的突度和长度 B.牙龈外形的长度和突度比天然牙根长且突出 C.龈缘外形与牙面成20°角 D.龈缘外形与牙面成60°角 E.蜡包埋牙冠颈1/3
患者,女,47岁,瓷联冠修复一年,感修复体龈边缘处疼痛、充血、水肿、易出血而就诊。检查:联冠边缘过长轴壁突度不足。该患者在保守治疗后若症状仍不缓解,最佳的治疗措施应是()。
A.继续观察 B.药物消炎 C.调 D.拆除修复体重做 E.拔除患牙
A.平面导板 B.斜面导板 C.口外弓+头帽 D.唇挡 E.腭杠
男性,30岁,自觉门牙松动数月,检查发现:和在正中时正常,前伸运动时有早接触,应磨改()。
A.切缘 B.切缘 C.切缘的舌侧面 D.切缘的唇侧面 E.舌侧窝至切缘间的舌侧面
患者,女,36岁,缺失,要求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医师在选择人工牙颜色时,在下列可以作为参考对照的因素中,不包括哪一项()。
A.相邻牙颜色 B.同名牙颜色 C.对颌牙的颜色 D.患者肤色和年龄 E.材料的硬度
A.牙根外形轮廓 B.基托边缘的封闭 C.基托磨光面的固位形 D.龈沟 E.龈缘的封闭
患者试戴一副复杂局部义齿时,咬合接触正常,但戴牙时人工牙咬高出约1mm。最可能的原因是()。
A.塑料过硬,充填过多 B.塑料充填过少 C.塑料充填过软 D.石膏模型硬度过低 E.热处理过快
A.避免印模与托盘分离 B.排除印模内的积液 C.加速灌入,排除气泡 D.避免印模内的附件移位 E.有利于模型的结固
A.牙列部分用人造石灌注 B.将调拌均匀的人造石直接放入印模的低凹处 C.边灌注边振动 D.使人造石由一处而流至全部 E.底座部分用石膏形成
A.人工牙的质地 B.人工牙的色泽 C.人工牙的面形态 D.人工牙的牙尖斜度 E.人工牙的颊舌径宽度
A.尖牙的近中邻面对准口角线 B.尖牙的牙尖对准口角线 C.尖牙的近中斜坡对准口角线 D.尖牙的远中斜坡对准口角线 E.尖牙的远中邻面对准口角线
A.马达的转速与工作压力 B.磨具的粒度 C.磨具的硬度 D.磨具的形状 E.基托组织面的形状
缺,下颌前突,原天然牙反,根据排牙原则不宜采用的方法为()。
A.将人工牙颈部磨短 B.加大人工牙唇舌向的倾斜度,使切端向舌侧倾斜 C.将人工牙颈部磨薄 D.排向舌侧一些 E.磨改人工牙的切缘和舌面
全口义齿人工牙排成平衡主要是为了()。
A.义齿稳定 B.咀嚼效率高 C.义齿美观 D.接触面积广 E.纠正偏侧咀嚼习惯
全口义齿排牙时,上颌尖牙与平面系是()。
A.保持接触 B.离开10mm C.离开0.5mm D.离开1.5mm E.离开2.0mm
全口义齿排牙时,上颌侧切牙切缘与平面的关系是()。
A.保持接触 B.离开1.0mm C.离开2.0mm D.离开0.5mm E.离开1.5mm
全口义齿排牙时,与前伸平衡无关的因素()。
A.上下前牙的覆关系 B.上下前牙的覆盖关系 C.上后牙颈部向近中的倾斜度 D.上后牙的颊舌向倾斜度 E.下后牙颈部向近远中的倾斜度
A.25° B.45° C.90° D.30° E.60°
A.下颌尖牙的远中唇斜面 B.下颌尖牙的牙尖 C.下颌尖牙与侧切牙之间 D.下颌尖牙的近中唇斜面 E.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
A.15min以内 B.30min以内 C.1~2h以内 D.8h以内 E.24h以内
A.前牙缺失,牙槽嵴丰满,前突者 B.多个牙间隔缺失者 C.双侧后牙游离缺失,为加大基牙远中倒凹 D.后牙非游离缺失,为加大后方基牙远中倒凹 E.后牙非游离缺失,缺隙一端基牙倒凹过大者
A.0.3~0.4mm B.0.7~0.8mm C.1.0~1.2mm D.0.5~0.6mm E.0.9~1.0mm
A.0.1mm B.0.3mm C.0.7mm D.0.5mm E.1.0mm
A.前牙圆形、后牙圆形 B.前牙圆长方形、后牙圆长方形 C.前牙圆三角形、后牙圆长方形 D.前牙圆长方形、后牙圆三角形 E.前牙三角形、后牙长方形
A.两个中切牙之间 B.尖牙和侧切牙之间 C.后牙区间 D.全口义齿各个部位 E.以上都不是
造成义齿塑料基托颜色发白,明显高的原因是()。
A.调拌比例不当 B.填塞过早 C.填塞不足 D.填塞过迟 E.热处理升温过快
A.模型变形 B.基托厚薄不均 C.开盒时石膏剪的用力方向不对 D.填塞塑料过早 E.热处理升温过快
A.开盒过早 B.液粉比例不当 C.塑料填塞过迟 D.装盒压力过大 E.基托厚薄不均
A.杆的上端离开余留牙牙龈≤3mm B.杆的下端离开余留牙牙龈≥3mm C.杆的上端离开余留牙牙龈必须≥6mm D.杆的上缘与余留牙牙龈轻微接触 E.杆的上端离开余留牙牙龈≥3mm
A.牙槽嵴丰满的患者 B.上、下颌位关系正常的患者 C.咀嚼力属中等大小的患者 D.较年轻患者 E.颌位关系异常的患者
A.弯制卡环臂 B.弯制卡环体 C.弯制连接体 D.防止磨损石膏基牙 E.避免损伤不锈钢丝
A.将卡环的单曲置于基牙舌面的外形高点处 B.曲的长度根据基牙舌面的近远中宽度而定 C.曲的弹簧平面与基牙长轴垂直 D.卡环的末端部分形成连接体 E.连接体应离开黏膜0.5~1.0mm
A.正型卡环 B.间隙卡环 C.圈形卡环 D.上返卡环 E.下返卡环
A.全自洁型 B.单侧接触式 C.船底式 D."T"形式 E.鞍基式
A.硬固状态 B.软化可塑 C.熔融状态 D.液体状态 E.可流动状态
A.病史采集 B.口腔检查 C.选择人工牙 D.制取印模 E.颌位纪录
A.-龈方向45° B.-龈方向20° C.-龈方向15° D.龈-方向20° E.龈-方向15°
A.湿布轮使用不当 B.细打磨时留下的磨痕 C.粗打磨时留下的磨痕 D.抛光时转速过高 E.没有使用抛光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