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6 B.1.2 C.0.8 D.0.6 E.1.0
A.蛋白质 B.食盐 C.脂肪 D.核黄素 E.维生素A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E.维生素B12
A.维生素A B.维生素K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E.维生素C
A.泛酸 B.维生素E C.维生素C D.维生素B12 E.维生素A
A.维生素D B.叶酸 C.维生素E D.维生素B6 E.维生素B12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烟酸 D.维生素C E.叶酸
A.都是以其本体形式或可被机体利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植物中 B.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贮存于组织中 C.它们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原料,有的可以提供能量 D.虽然生理需要量很少,但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E.常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酶的功能,不少维生素具有几种结构相近、生物活性相同的化合物
A.侏儒症 B.异食癖 C.第二性征发育障碍 D.认知行为改变 E.以上全是
A.CM B.HDL C.MDL D.LDL E.VLDL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A E.维生素C
A.蛋白质 B.脂肪 C.碳水化合物 D.钙 E.以上都不是
A.甘油 B.乳酸 C.氨基酸 D.丙酮酸 E.核酸
A.体内碳水化合物 B.肝糖原 C.体内脂肪 D.体内蛋白质 E.肌糖原
A.脂肪酸 B.甘油 C.甘油三酯 D.蔗糖 E.蛋白质
A.硅与黏多糖合成有关 B.氟的缺乏和过量与饮水氟含量关系密切 C.砷制品可以用于治疗疾病 D.铅对机体没有任何生理功能 E.锰中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A.叶酸 B.维生素K C.维生素D D.维生素A E.维生素E
A.蛋白质消化率 B.蛋白质利用率 C.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D.蛋白质真消化率 E.生物价
A.肉、鱼、禽类B.豆类及豆制品C.蛋、奶类D.粮谷类E.薯类
A.24g B.64g C.25g D.18g E.36g
A.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 B.蛋白质的真消化率 C.蛋白质的利用率 D.蛋白质含量 E.蛋白质的净利用率
A.蛋氨酸 B.丙氨酸 C.色氨酸 D.亮氨酸 E.精氨酸
A.总蛋白 B.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C.前清蛋白 D.球蛋白 E.血清转铁蛋白
A.奶中的酪蛋白 B.乳白蛋白 C.大豆蛋白 D.麦谷蛋白 E.麦胶蛋白
A.食管 B.胃 C.小肠 D.结肠 E.口腔
A.游离氨 B.谷氨酰胺 C.天冬氨酸 D.氨基甲酰磷酸 E.天冬酰胺
A.植物蛋白质由于存在限制氨基酸-亮氨酸,故营养价值低于动物性蛋白 B.大豆蛋白质是优质蛋白,实验中以此作为参考蛋白 C.某些动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不合理,主要是因缺少甘氨酸、脯氨酸、苏氨酸、蛋氨酸 D.不能用于评价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 E.计算方法是以该食物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为l,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A.胱氨酸 B.半胱氨酸 C.丙氨酸 D.蛋氨酸 E.精氨酸
A.二硫键 B.共价键 C.氢键 D.肽键 E.离子键
A.氧化脱氨基 B.联合脱氨基 C.转氨基 D.还原脱氨基 E.直接脱氨基
A.3.50 B.6.25 C.2.65 D.0.16 E.16.25
A.蛋白质来源 B.膳食纤维 C.蛋白质性质 D.多酚类物质 E.酶
A.清蛋白 B.转铁蛋白 C.前清蛋白 D.视黄醇结合蛋白 E.血红蛋白
A.30% B.10% C.8% D.5% E.3%
A.糖类和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B.脂肪和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C.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D.糖类、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混合食用,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作用 E.用糖类和脂肪代替蛋白质
A.血红蛋白 B.前白蛋白 C.血清运铁蛋白 D.视黄醇结合蛋白 E.纤维结合蛋白
A.6%~90% B.16%~19% C.23%~29% D.36%~39% E.46%~49%
A.氮平衡测定 B.测定尿中3-甲基组氨酸 C.测定尿羟脯氨酸 D.测定血浆蛋白质 E.测定尿素氮
A.酪氨酸羟化酶 B.苯丙氨酸羟化酶 C.苯丙氨酸羧化酶 D.苯丙氨酸转酮酶 E.谷氨酰氨酶
A.成分 B.构成比例 C.分类 D.结构 E.数量
A.色氨酸 B.苏氨酸 C.蛋氨酸 D.精氨酸 E.赖氨酸
A.饥饿 B.进食低质量蛋白 C.生长发育 D.糖尿病 E.健康成人
A.脂肪族氨基酸 B.杂环氨基酸 C.杂环亚氨基酸 D.芳香族氨基酸 E.非必需氨基酸
A.碱性氨基酸 B.含硫氨基酸 C.芳香族氨基酸 D.支链氨基酸 E.酸性氨基酸
A.蛋白质 B.脂肪 C.碳水化合物 D.矿物质 E.维生素
A.植物蛋白质含氮量低 B.必需氨基酸的模式不合理 C.膳食纤维含量多 D.与脂肪含量有关 E.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A.糖蛋白 B.γ-氨基丁酸 C.多肽 D.脂肪酸 E.脂蛋白
A.鸡蛋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最高 B.氨基酸模式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C.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越接近,其必需氨基酸被人体利用的程度越高 D.其计算方法是以该蛋白质中的蛋氨酸含量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E.蛋、奶、肉及大豆蛋白均为优质蛋白
A.蛋白质含量 B.蛋白质消化率 C.蛋白质利用率 D.氨基酸评分 E.蛋白质吸收率
A.缬氨酸 B.赖氨酸 C.蛋氨酸 D.甘氨酸 E.色氨酸
A.热能不足 B.蛋白质营养不良 C.脂肪摄入不足 D.锌缺乏 E.铁缺乏
A.草酸 B.脂肪 C.碱性磷酸盐 D.过多的膳食纤维 E.乳糖
A.参与脂类代谢 B.参与红细胞的正常成熟 C.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D.促进铁吸收 E.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A.钾 B.钙 C.钠 D.磷 E.镁
A.铬 B.铁 C.碘 D.硒 E.锰
A.钙 B.碘 C.铜 D.锌 E.铁
A.认知行为改变 B.侏儒症 C.第二性征发育障碍 D.异食癖 E.以上全是
A.动物肝脏 B.动物全血 C.畜禽肉类 D.牛奶 E.鱼类
A.0.001% B.0.005% C.0.01% D.0.05% E.0.1%
A.碘 B.铬 C.钼 D.硒 E.铜
A.维生素C B.维生素B1 C.禽肉 D.单糖 E.草酸盐
A.骨质增生 B.骨关节炎 C.钙吸收率增加 D.奶碱综合症 E.血浆pH值升高
A.硒 B.铁 C.锌 D.碘 E.铜
A.150μg/d B.6μg/d C.100μg/d D.60μg/d E.1000μg/d
A.维生素D缺乏 B.缺少体力活动 C.钙丢失 D.雌激素水平下降 E.雄激素水平下降
A.铬 B.锰 C.钒 D.锡 E.硼
A.脂肪 B.动物蛋白 C.含磷化合物 D.葡萄糖 E.含硫化合物
A.10 B.6 C.8 D.2.3 E.3
A.胃蛋白酶 B.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C.过氧化物歧化酶 D.α-淀粉酶 E.碳酸酐酶
A.蛋白质缺乏 B.真菌感染 C.维生素B1缺乏 D.核黄素B2缺乏 E.维生素PP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2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A.视黄醇 B.麦角固醇 C.胆固醇 D.吡哆醇 E.视黄醛
A.0.10% B.0.01% C.0.00% D.0.0001% E.1%
A.10%~20% B.30%~50% C.60%~70% D.70%~80% E.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