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涂片、染色、固定、脱色、媒染、复染 B.涂片、固定、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C.涂片、脱色、固定、初染、媒染、复染 D.涂片、染色、脱色、固定、媒染、复染 E.涂片、固定、初染、媒染、复染、脱色
A.鼠伤寒沙门菌 B.鸡伤寒沙门菌 C.伤寒沙门菌 D.肠炎沙门菌 E.猪霍乱沙门菌
A.皮内接种时以实验动物背部两侧皮肤为宜 B.皮下接种时多选实验动物腹股沟、腹壁中线、背部 C.肌内注射时以实验动物腿部肌肉为宜 D.动脉注入时以实验动物耳尖部动脉刺入 E.静脉接种时以实验动物耳尖部静脉刺入
A.质量管理手册 B.仪器设备管理手册 C.人员管理制度 D.实验室环境管理制度 E.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A.胃肠炎 B.皮肤感染 C.尿路感染 D.呼吸道感染 E.败血症
A.HBvAg B.HBcAg C.HBsAg D.HBeAg E.HBuAg
A.厌氧菌 B.需氧菌 C.自营菌 D.异营菌 E.寄生菌
A.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B.支原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C.立克次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D.细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E.衣原体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A.仪器设备 B.工作环境 C.人员档案 D.质量手册 E.检测项目
A.狗和羊 B.鼠和猪 C.狗和猪 D.狗和牛 E.狗和鼠
A.病原株的传染性、致病力均无显著变化 B.传染性弱、致病力弱,随着疫情的发展,病原株毒力、传染性均增强 C.传染性弱、致病力强,随着疫情的发展,病原株毒力、传染性均增强 D.传染性强、致病力弱,随着疫情的发展,多数病原株毒力、传染性均减弱 E.传染性强、致病力也强,随着疫情的发展,多数病原株毒力、传染性均减弱
A.包涵体是在易感细胞内含增殖的网状体空泡 B.包涵体是在易感细胞内含增殖的网状体和子代原体的空泡 C.包涵体是在菌体内含增殖的网状体和子代原体的空泡 D.包涵体是在易感细胞内含增殖的原体和子代网状体的空泡 E.包涵体是在易感细胞内含网状体和原体的空泡
A.幼虫 B.卵 C.蛹 D.稚虫 E.成虫
A.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E.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A.衣原体是病毒 B.衣原体只含有DNA C.衣原体含有DNA和RNA D.衣原体无细胞壁 E.衣原体只含有RNA
A.1分钟之内 B.1~3分钟 C.3~7分钟 D.7~10分钟 E.10~12分钟
A.儿童 B.青少年 C.青壮年 D.中老年 E.全人群
A.毫米 B.纳米 C.微米 D.厘米 E.分米
A.生物拮抗 B.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成熟 C.成年后肠道中双歧杆菌占肠道的比例明显增加 D.营养作用 E.持续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A.病人 B.带菌者 C.鼠类 D.鱼类 E.鸟类
A.骨髓 B.脾 C.淋巴结 D.法氏囊 E.前列腺
A.千克 B.公斤 C.摩尔 D.克 E.升
A.蜱 B.虱 C.蚊 D.鼠 E.猪
A.非细胞型微生物 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D.介于非细胞型与原核细胞型之间的微生物 E.介于原核细胞型与真核细胞型之间的微生物
A.革兰阳性杆菌,有周鞭毛 B.菌落中等大小,灰白色 C.触酶阳性,氧化酶试验阴性 D.赖氨酸试验阴性 E.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盐试验+
A.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 B.埃可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 C.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柯萨奇病毒 D.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 E.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柯萨奇病毒
A.克 B.千克 C.摩尔 D.毫摩尔 E.公斤
A.易化扩散 B.主动运输 C.基团移位 D.主动扩散 E.主动吸收
A.大多数属于细胞壁的固有成分 B.类脂A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组分 C.100℃1小时可以破坏 D.毒性缺少选择性 E.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A.专性需氧菌 B.兼性需氧菌 C.兼性厌氧菌 D.专性厌氧菌 E.其他
A.调节菌体内外渗透压 B.促进酶的活性或作为某些辅酶组分 C.某些元素与细菌的生长繁殖密切相关 D.作为细菌代谢的能量来源 E.某些元素与细菌的致病作用密切相关
A.表面活性剂对核酸有亲和力,影响繁殖 B.染料能干扰氧化过程 C.常用消毒剂包括2%~4%龙胆紫 D.常用消毒剂包括2%~2.5%碘伏 E.常消毒剂包括0.01%~0.05%洗必泰
01群霍乱弧菌依菌体中主要抗原成分不同可分为不同血清型,其中含A、B、C抗原者称为()
A.小川型 B.稻叶型 C.彦岛型 D.埃尔托型 E.古典型
A.醇类的作用机制包括蛋白变性和凝固 B.醇类的作用机制包括干扰代谢 C.常用消毒剂包括50%~70%异丙醇 D.常用消毒剂包括50%~70%乙醇 E.常用消毒剂包括2%来苏尔
A.膝部大面积擦伤 B.因搔痒抓破的伤痕 C.深度刺伤或战伤 D.被狗咬破的伤口 E.被猫抓破的伤口
A.需要选择大肠杆菌表达载体 B.可通过PCR方法直接获取目的基因 C.需要去掉目的基因5'末端非编码区 D.需要去掉目的基因的信号肽部分 E.将目的基因的5'末端连在SD序列的3'末端下游
A.1个 B.3个 C.5个 D.2个 E.4个
A.S-T变异 B.S-T-R变异 C.H-O变异 D.V-W变异 E.异位相变异
A.蜱 B.蚊 C.虱 D.鼠 E.猪
A.DNA聚合酶的作用 B.连接酶的作用 C.5’→3’外切酶的作用 D.解链酶的作用 E.RNA聚合酶的作用
A.2个血清型 B.3个血清型 C.4个血清型 D.5个血清型 E.6个血清型
A.硫化氢阳性 B.枸橼酸盐阳性 C.尿素阴性 D.靛基质阳性 E.甘露醇阴性
A.产气肠杆菌 B.肺炎克雷伯杆菌 C.大肠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结核分枝杆菌
A.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或后噬菌体 B.插入序列、转座子、前噬菌体或后噬菌体 C.重复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D.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E.重复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或后噬菌体
A.糖蛋白抗原,脂多糖抗原,核蛋白抗原 B.蛋白抗原,脂多糖抗原,核蛋白抗原 C.膜蛋白抗原,多糖抗原,核蛋白抗原 D.膜蛋白抗原,脂多糖抗原,核蛋白抗原 E.蛋白抗原,多糖抗原,核蛋白抗原
A.骨髓 B.脾 C.淋巴结 D.胸腺 E.扁桃体
A.罗氏改良培养基 B.无糖基础培养基 C.吕氏血清培养基 D.庆大霉素培养基 E.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A.溶原性细菌 B.溶菌性细菌 C.宿主菌 D.真细菌 E.接合菌
A.酸变性 B.碱变性 C.盐变性 D.热变性 E.紫外照射
A.分离培养 B.直接涂片镜检 C.动物试验 D.血清学试验 E.电镜检查
A.血管内皮细胞耗竭 B.红细胞耗竭 C.肥大细胞耗竭 D.T4淋巴细胞耗竭 E.间质细胞耗竭
A.鼠伤寒沙门菌 B.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C.肖氏沙门菌 D.伤寒沙门菌 E.希氏沙门菌
A.细菌的鉴定包括细菌形态、代谢活动、抗原结构、致病性、遗传与变异等 B.生物制品多来源于细菌及其代谢产物 C.供预防应用的菌苗诊断血清必须由纯培养的细菌制得 D.制备供治疗应用的抗毒素、免疫血清无需纯培养的细菌 E.血清学检测必须培养标准病原菌以制备相应抗原
A.于1610年,加拿大人 B.于1810年,美国人 C.于1920年,英国人 D.于1710年,法国人 E.于1910年,日本人
A.测定HIV抗体 B.分离HIV病毒 C.测定HIV核酸 D.测定HIV抗原 E.HIV基因测序
A.脂蛋白 B.肽聚糖 C.脂多糖 D.类脂A E.核心多糖
A.乳酸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不动杆菌 D.大肠杆菌 E.军团菌
A.抗吞噬作用 B.避免或减少受溶菌酶的损伤 C.避免或减少受抗菌药物的损伤 D.维持细胞渗透压 E.抗干燥作用
A.电子光学系统、成像系统和电子系统 B.电子光学系统、成像系统和真空系统 C.照明系统、电子系统和真空系统 D.电子光学系统、电子系统和真空系统 E.电子系统、记录系统和成像系统
A.流感嗜血杆菌 B.葡萄球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布氏杆菌 E.沙眼衣原体
A.红色 B.绿色 C.紫蓝色 D.黄色 E.黑色
A.大肠杆菌 B.伤寒沙门菌 C.克雷伯杆菌 D.痢疾杆菌 E.变形杆菌
A.C123456789 B.C132456789 C.C143256789 D.C142356789 E.C124356789
A.65%~70% B.70%~75% C.75%~80% D.80%~85% E.85%~90%
A.CD2 B.CD19 C.CD4 D.CD8 E.CD20
A.细菌分离培养法包括平板划线法 B.细菌分离培养法包括倾注平板法 C.纯种细菌接种法包括斜面培养基接种法 D.细菌分离培养法包括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E.纯种细菌接种法包括穿刺接种法
A.半保留复制 B.形成复制叉结构 C.复制起点具有特殊序列 D.单向复制 E.复制具有高度忠实性
A.伤寒败血症 B.蓝氏贾第鞭毛虫腹泻 C.阿米巴痢疾 D.肺炎球菌型肺炎 E.军团菌病发热型
A.H抗原 B.鞭毛抗原 C.O抗原 D.菌毛抗原 E.胞壁抗原
A.10%体积的异丙醇 B.50%体积的异丙醇 C.等体积的异丙醇 D.二倍体积的异丙醇 E.三倍体积的异丙醇
A.声明对所有检测提供相同质量的服务 B.检测结果不受行政的、经济的和其他方面利益的干预 C.为用户保守技术秘密 D.检验人员不从事所检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 E.在检测过程中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
A.不需要加入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底物 B.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C.不需要进行同位素标记 D.所测序列来自酶促反应的拷贝 E.所测序列来自原DNA分子本身
A.组装病毒 B.感染性 C.侵入细胞 D.吸附细胞 E.反转录成DNA
A.菌落大,呈黏液状,相互融合,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 B.中等大小、圆形、凸起、灰白色、湿润、光滑菌落 C.扁平粗糙型菌落 D.常扩散生长,出现迁徙生长现象 E.圆形、隆起、光滑湿润、不透明,菌落初呈白色,随后因种不同发展成黄色、白色或柠檬色
A.35℃,-70℃ B.37℃,-20℃ C.35℃,-20℃ D.37℃,-70℃ E.37℃,4℃
A.核仁 B.核膜 C.成形的细胞核 D.核蛋白体 E.高尔基体
A.余贺 B.魏曦 C.谢少文 D.汤飞凡 E.郭霍
A.流感是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 B.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 C.军团病主要发生于军队人群 D.血凝素是流感嗜血杆菌主要的表面抗原 E.军团病只发生于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