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无脑儿 B.腭裂 C.脊柱裂 D.胎儿泌尿系统疾病 E.胎儿血液系统疾病
A.水泡样组织局限宫腔 B.葡萄胎未排出前不会转变为侵葡 C.可无葡萄胎史 D.不发生宫旁、肺及阴道转移 E.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
A.髂棘间径25cm B.髂嵴间径27cm C.骶耻外径17cm D.出口横径9cm E.耻骨弓角度90°
A.孕4产1 B.流产 C.先兆临产 D.临产 E.过期产
A.盆腔炎 B.子宫内膜异位症 C.盆腔结核 D.宫颈炎 E.原发性痛经
A.子宫位于骨盆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 B.子宫长为7~8cm C.子宫重约50g D.子宫腔容积约5ml E.子宫腔为上窄下宽的三角形
A.破膜 B.胎盘娩出 C.拔露 D.阴道口见先露 E.宫口开全
A.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B.被褥、内裤勤洗晒 C.已婚男女同时治疗 D.白带检查阴性 E.哺乳期禁用灭滴灵(甲硝唑)口服
A.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B.妊娠32~34周血容量增加达高峰 C.分娩第二期比第一期心脏负担重 D.分娩第三期心脏负担仍很重 E.产后2~3d心脏负担减轻
A.枕下前囟径 B.枕额径 C.枕颏径 D.双顶径 E.枕额周径
A.准备大号吸管 B.将刮出物送病检 C.术后禁止性生活三个月,避孕半年 D.术前备血 E.建立静脉通路
A.月经来潮前3~4天 B.月经干净后3~4天 C.月经干净后5~7天 D.剖宫产后3个月 E.自然流产术后
A.胎儿面娩出式 B.母体面娩出式 C.胎盘边缘剥离式 D.胎盘周围剥离式 E.胎盘前端剥离式
A.月经干净后10天 B.月经干净后3~7天 C.月经来潮前 D.预测排卵期 E.预测排卵期后
A.不能通过直接扩散进行气体交换 B.胎盘会代胎儿消化系统,代谢产物释出体外 C.胎盘能合成多种激素和酶 D.胎盘能阻挡细菌及病毒进入胎儿体内 E.母体对胎儿不再有免疫耐受性
A.口服甲硝唑,有食欲不振反应时不需停药 B.症状消失即可停药 C.性伴侣同治期间禁止性生活 D.哺乳期妇女用药后12小时再行哺乳 E.取分泌物检查前12小时避免阴道上药
A.先兆流产 B.难免流产 C.稽留流产 D.不全流产 E.习惯性流产
A.卧床,抬高臀部 B.口服抗生素 C.会阴冲洗 D.肛诊以了解宫口情况 E.静脉滴注缩宫素加强宫缩
A.轻度糜烂,颗粒型 B.中度糜烂,单纯型 C.重度糜烂,单纯型 D.中度糜烂,颗粒型 E.重度糜烂,颗粒型
A.非于术治疗为主 B.重度非典型增生者应手术治疗 C.病变局部出现溃疡结节时手术治疗 D.为防恶变,及早手术治疗 E.全身加局部药物治疗
A.边缘性前置胎盘 B.部分性前置胎盘 C.完全性前置胎盘 D.轻型胎盘早剥 E.先兆临产
A.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 B.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C.子宫颈内口紧闭 D.宫颈管黏液栓 E.输卵管黏膜的纤毛向伞端摆动
A.60% B.45% C.30% D.20% E.10%
A.容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B.容易发生胎位异常 C.容易发生产后出血 D.容易合并胎膜早破 E.容易发生过期妊娠
A.衔接、下降、内旋转、俯屈、仰伸、外旋转、复位 B.衔接、俯屈、下降、仰伸、复位、内旋转、外旋转 C.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 D.下降、衔接、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 E.下降、衔接、内旋转、俯屈、仰伸、复位、外旋转
A.硝苯地平 B.巴比妥类 C.硫酸镁 D.二甲双胍 E.低分子右旋糖酐
A.子宫内膜异位症 B.输卵管过长 C.输卵管过短 D.输卵管再通术 E.多囊卵巢综合征
A.产后第1天 B.产后第2~3天 C.产后第4~6天 D.产后第8~9天 E.产后第10~14天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A.31~33℃ B.34~36℃ C.41~43℃ D.44~46℃ E.47~49℃
A.嘱患者检查前24小时禁阴道检查 B.嘱患者检查前12小时禁性生活 C.嘱患者检查前8小时禁阴道冲洗 D.嘱患者检查前充盈膀胱 E.检查时用碘附棉球擦净宫颈分泌物
A.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B.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 C.胎体横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 D.最先进入骨盆的胎儿部分 E.胎儿进入骨盆时的姿势
A.正常情况下,腹部不能见到 B.是宫颈组织学内口在妊娠终末期的名称 C.由于子宫上、下段肌壁厚薄不一致导致的 D.生理性缩复环的部位,产道有阻力,可发展成为病理性缩复环 E.子宫下段妊娠末期一般常为7~10cm
A.产褥期血栓形成 B.早孕反应不加重 C.重症肝炎常并发DIC D.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不增高 E.不易生产后出血
A.伴有月经过多 B.单纯两侧输卵管增粗 C.伴不孕 D.输卵管卵巢囊肿 E.伴痛经
A.成人子宫重约50g B.阴道壁由黏膜层、肌层和纤维层构成 C.子宫壁分为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D.成年人卵巢重约5~6g E.阴道黏膜表面由柱状上皮覆盖
A.胎盘滞留 B.凝血功能障碍 C.软产道裂伤 D.子宫收缩乏力 E.胎盘植入
A.FSH B.PRL C.雌激素 D.孕激素 E.LH
A.细菌性阴道病 B.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C.滴虫阴道炎 D.宫颈糜烂 E.萎缩性阴道炎
A.宫颈锥切 B.中药治疗 C.宫颈全切 D.硝酸银烧灼治疗 E.子宫全切
A.严重早孕反应 B.妊娠期脂肪肝 C.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 D.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E.妊娠合并甲型肝炎
A.持续性瘙痒 B.早期异常皮肤色素沉着 C.皮下的巨大结节肿块 D.外阴溃疡 E.外阴皮肤变硬
A.Ⅰ度轻型 B.Ⅰ度重型 C.Ⅱ度轻型 D.Ⅱ度重型 E.Ⅲ度
A.基础体温呈单相 B.阴道脱落细胞反映为孕激素影响 C.宫颈黏液有椭圆小体 D.子宫内膜呈分泌早期变化 E.子宫内膜呈分泌晚期变化
A.可作为常规避孕方法 B.宫内节育器可作为紧急避孕措施 C.激素类紧急避孕药主要成分为孕激素 D.米非司酮为非激素类紧急避孕药的代表 E.米非司酮应于无保护性措施性生活后3天内使用
A.从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 B.从末次月经第2天算起 C.从末次月经第3天算起 D.从未次月经第4天算起 E.从末次月经第5天算起
A.1天 B.2~3天 C.4~5天 D.6~7天 E.8~10天
A.月经干净后复查滴虫连续2次 B.月经干净后复查滴虫连续3次 C.月经干净后复查滴虫连续4次 D.月经干净后复查滴虫连续5次 E.月经干净后复查滴虫连续6次
A.前庭大腺穿刺+细菌培养 B.脓肿形成立即行抗生素治疗 C.脓肿未形成则及早切开引流 D.脓肿自行破渍、引流不畅则行造口术 E.脓肿形成并较大则行造口术
A.8.5cm B.9.5cm C.10.3cm D.11.3cm E.12.3cm
A.可引起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 B.胎头衔接受阻 C.胎儿仰伸不利 D.子宫收缩过弱 E.胎头下降受阻
A.胎儿轻度缺氧 B.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 C.胎头受压,脑血流量一时性减少 D.胎儿严重缺氧 E.胎儿受镇静剂影响
A.黄白色泡沫状白带 B.凝乳或豆渣样白带 C.血性白带 D.匀质稀薄白带 E.米汤样白带
A.可危害胎儿的妊娠 B.对母体有危害的妊娠 C.可导致难产的妊娠 D.可导致母体死亡的妊娠 E.凡危害母儿或导致难产的妊娠
A.临产发动后卧床保持体力 B.不需监测胎心 C.及时灌肠 D.多做肛门检查 E.阴道口见胎足,为子宫颈口开全
A.早产 B.晚期流产 C.滞产 D.足月产 E.过期产
A.刮宫 B.肌内注射雄激素 C.口服甲羟孕酮 D.补充铁剂 E.手术切除子宫
A.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 B.宫颈和宫颈管活检 C.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D.宫颈锥切病检 E.宫腔镜检查
A.安全期避孕 B.阴茎套 C.口服避孕药 D.宫内节育器 E.皮下埋植避孕
A.黏膜下子宫肌瘤 B.子宫腺肌病 C.子宫内膜结核 D.子宫肌瘤 E.卵巢肿瘤
A.30cm B.50cm C.60cm D.70cm E.80cm
A.PRL B.雌激素 C.甲状腺素 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E.孕激素
A.1周内 B.2周内 C.3周内 D.4周内 E.6周内
A.早孕反应 B.停经 C.突然下腹痛 D.阴道不规则流血 E.突然出现晕厥
A.生理性缩复环 B.病理性缩复环 C.痉挛性狭窄环 D.协调性宫缩乏力 E.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A.会阴擦洗1次 B.25%硫酸镁湿热敷 C.50%硫酸镁湿热敷 D.75%酒精湿热敷 E.告知会阴切口患侧卧位
A.回乳 B.平卧位 C.清淡饮食 D.给予镇静剂 E.监测生命体征
A.热敷局部皮肤涂凡士林 B.保持合适的水温 C.敷料拧至不滴水为止 D.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E.操作完毕后及时更换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