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乙烷与氯气的混合物在室温下和黑暗中长期储存 B.氯气先用光照射之后,在黑暗中迅速与乙烷混合 C.乙烷先用光照射之后,在黑暗中与氯气混合 D.氯气用光照射之后,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再与乙烷混合 E.乙烷先用光照射之后,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再与氯气混合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比色法 C.荧光分光光度法 D.高效液相色谱法 E.原子发射光谱法
A.邻苯二甲酸氢钾 B.苯甲酸 C.苯酚 D.甲醇钠 E.二甲基甲酰铵
A.绿色、红色、蓝色 B.红色、绿色、蓝色 C.蓝色、绿色、红色 D.绿色、蓝色、红色 E.红色、蓝色、绿色
A.高 B.低 C.相等 D.符号相反 E.无法比较
A.越小越好 B.等于零 C.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D.略大于允许误差 E.随操作人员熟练程度而定
A.蓝色硅胶 B.石灰 C.乙醇 D.木炭 E.活性炭
A.化学纯 B.分析纯 C.实验试剂 D.光谱纯 E.基准级或优级纯
A.饱和脂肪酸 B.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C.磷脂 D.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E.色素
A.被固定相吸附的气体 B.被固定相溶解的气体 C.被固定相滞留的气体 D.不被固定相溶解的气体 E.无法确定的气体
A.1,2,3-三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甲苯>苯 B.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2,3-三甲苯>甲苯>苯 C.苯>甲苯>1,2,3-三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D.甲苯>苯>1,2,3-三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E.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2,3-三甲苯
A.判断污染物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 B.将采样条件下的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 C.判断空气中污染物浓度高低 D.决定选用哪种分析方法 E.决定选用哪种采样方法
A.甲醇 B.二甲醚 C.乙醚 D.乙二醇 E.丙酮
A.简单 B.极性小 C.挥发度大 D.极性小,挥发度大 E.极性大,挥发度小
A.离子浓度 B.电极膜活性材料的性质 C.待测离子活度 D.测定温度 E.pH
A.氨水 B.硝酸银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四氯化碳 E.氢氧化钠溶液
A.溶液中溶质的性质 B.溶液中溶剂的性质 C.测量用的波长 D.测量波长的单色性 E.测量用比色杯壁的厚度
A.白色 B.黑色 C.深绿色 D.天蓝色 E.红色
A.KAl(SO4)2 B.K2SO4 C.AL2(SO4)3 D.KAl(SO4)2·12H2O E.AlCl3
A.CH3COO- B.H2O C.NO2 D.NH3 E.CO32+
A.指示剂应当用大量,目的是能清楚看到颜色改变 B.多数是有颜色的物质 C.它们的离解常数决定发生颜色改变时的pH D.它们是弱酸和弱碱 E.温度是影响滴定的一种因素
A.空白本底值的大小 B.标准使用液浓度大小 C.操作技术熟练程度 D.样品浓度大小 E.系统误差的大小
用硫代硫酸钠标定碘标准溶液,其反应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已知15.0ml碘溶液,消耗了30.0m10.100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碘溶液的摩尔浓度是()。
A.0.5000mol/L B.0.0500mol/L C.0.2000mol/L D.0.1000mol/L E.1.0000mol/L
A.移液管移取溶液25.00ml B.溶液的pH为4.30 C.分析天平称量试样的质量为5.3200g D.滴定管量取溶液的体积为5.40ml E.分析天平称量试样的质量为0.0123kg
A.位于烧杯中心 B.低于烧杯边缘5mm C.不接触滤液 D.触及烧杯底部 E.高出滤液5cm
A.清除药品立即贴上“创可贴” B.被强碱灼伤时用强酸洗涤 C.先清除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大量干净的水冲洗 D.被强酸灼伤时用强碱洗涤 E.马上送医院
A.加块称量速度 B.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C.增加天平的稳定性 D.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 E.防止读数漂移
A.CO2-3的浓度 B.矿化度 C.Ca2+的浓度 D.H+的浓度 E.HCO2-3的浓度
A.大大减慢 B.加快 C.减慢 D.大大加快 E.无多大变化
A.紫外光 B.白光 C.可见光 D.单色光 E.特征波长锐线辐射光
A.检查试剂和反应条件 B.检查玻璃仪器 C.检查样品的预处理 D.检查试验用具和试剂 E.检查操作过程
A.0.1% B.0.001% C.0.02% D.1% E.0.01%
A.入射光波长 B.比色皿厚度 C.吸收池材料 D.有色配合物的浓度 E.光源强度
A.RNH2 B.RCOOR′ C.RCOR′ D.ROR′ E.RCHO
A.连续光谱 B.线状光谱 C.宽带光谱 D.带状光谱 E.任何一种均可
A.氨基酸分解 B.酸价 C.酸败 D.蛋白质变性 E.磷脂变化
50gNaNO2溶于水并稀释至250ml,则此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A.250g/L B.50g/L C.200g/L D.100g/L E.25g/L
A.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的分析方法 B.N是气相色谱的流动相 C.气相色谱法主要用来分离沸点低、热稳定性好的物质 D.担体是气液色谱的固定相 E.气相色谱法是从事物理化学学科科学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
A.HCl+NaCl B.HC2H3O2+NaC2H3O2 C.NaOH+NH4OH D.HCl+HC2H3O2 E.NaOH+NaCl
A.于水中加NaOH和AlCl3后进行蒸馏 B.将蒸馏水加硫酸和高锰酸钾后再蒸馏 C.于水中加NaOH到pH>12后再蒸馏 D.将蒸馏水用全玻璃皿重蒸馏 E.于水中加CaCl2后再蒸馏
A.四氯化碳 B.氨水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硝酸银溶液 E.氢氧化钠溶液
A.I-与淀粉生成物的颜色 B.碘的颜色 C.游离碘与淀粉生成物的颜色 D.I-的颜色 E.淀粉的颜色
用基准物NaCl配制0.1000mg/mlC1-的标准溶液1000ml,NaCl(Na和Cl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3和35.5)的需要量是()。
A.0.1700g B.0.150g C.0.1600g D.0.1648g E.0.149g
A.苯酸 B.苯醌 C.氯酚 D.苯醛 E.氯苯
A.10-7g/ml B.10-1g/ml C.10-5g/ml D.10-2g/ml E.10-10g/ml
A.碳水化合物可和脂肪、蛋白质结合 B.所有碳水化合物均可被肠道消化吸收 C.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组成 D.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寡糖、多糖 E.碳水化合物的通式为(C6H10O5)n
A.温度升高时,放热化学反应速度加快 B.温度降低时,吸热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C.温度降低时,放热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D.温度升高时,吸热化学反应速度加快 E.温度升高时,放热化学反应速度减慢
A.标准差表示 B.系统误差表示 C.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D.偶然误差表示 E.加标回收率表示
A.原子数 B.气体重量 C.电子数 D.中子数 E.分子数
A.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C.核外电子数、中子数 D.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E.原子量
A.甲醛 B.二氧化氮 C.丙酮 D.可吸入颗粒物 E.汞
A.氨基酸类 B.脂肪类 C.碳水化合物类 D.脂溶性维生素类 E.水溶性维生素类
A.CH3CHO B.CH3CH2CHO C.CH3COCH2CH3 D.C6H5COCH3 E.C6H5CHOHCH3
A.氢氟酸是强酸,所以具有强腐蚀性 B.卤族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I>Br>Cl>F C.碘难溶于酒精,所以能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 D.因为碘易溶于酒精,所以能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碘 E.卤族元素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合物的酸性从氟到碘增强
A.苯及其同系物一般是液体 B.苯及其同系物溶于乙醇和乙醚 C.苯及其同系物不溶于水 D.苯及其同系物的比重>1 E.苯及其同系物一般具有毒性
A.直接混合法和扩散管法 B.动态配气法和静态配气法 C.扩散管法和渗透管法 D.直接混合法和动态配气法 E.静态配气法和扩散管法
A.能改善食品的颜色 B.能改善食品的滋味 C.能改善食品的品质 D.能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E.能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A.A=1gT B.A=-1gT C.A=-1g(1/T) D.A=1n(1/T) E.A=1nT
A.水或盐酸 B.甘油或水 C.硫酸 D.氢氧化钠 E.氨水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E.1990年
A.CnH2n+2 B.CnH2n C.CnH2n-2 D.CnH2n-6 E.CnH2n+6
A.草酸 B.乳酸 C.琥珀酸 D.乙酸 E.丙酸
在[Cu(NH3)4]2+离子中铜的价态和配位数分别是()。
A.0和3 B.+4和12 C.+2和3 D.+2和4 E.+2和12
A.具有GB或GB/T号的标准方法 B.具有WS或WS/T号的标准方法 C.具有GJ号的标准方法 D.具有JJG号的标准方法 E.任何一种都可以
A.在汽油中 B.在煤油中 C.在干燥气体中 D.在液状状蜡中 E.有特殊要求
A.反应产物的浓度 B.催化剂 C.反应物的浓度 D.反应容器体积 E.反应温度
A.12M B.24M C.15M D.36M E.30M
A.减缓砷化氢的通过速度,使吸收液能完全吸收砷化氢 B.吸收砷化氢气体中的水分 C.吸收砷化氢气体中未反应的多余的氢气 D.吸收砷化氢气体中的酸雾 E.吸收砷化氢气体中的硫化氢气体
A.卤代烃都不溶于水 B.卤代烃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C.卤代烃随卤素含量的增加可燃性降低 D.卤烷的蒸气都是无毒的 E.常温常压下,低级卤代烃为气体
A.1×106 B.1×105 C.1000 D.10 E.100
A.醇和酸 B.二种新醇 C.二种新酸 D.新醇和新酯 E.醇和酰胺
A.碳酸钙 B.水合硫酸钙 C.氢氧化钙 D.无水硫酸钙 E.氢氧化镁
A.秒 B.分 C.时 D.日 E.年
A.氯化氢 B.硫化氢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E.一氧化碳
A.人工合成酸性防腐剂 B.人工合成甜味剂 C.人工合成碱性防腐剂 D.着色剂 E.发色剂
A.测试单位提供的记事本上 B.预先印制好的专用表格上 C.笔记本上 D.公文纸上 E.信纸上
A.质子数 B.体积 C.原子数 D.中子数 E.都不相同
A.水 B.乙醇 C.油 D.乙酸 E.苯
A.甲基橙 B.石蕊 C.刚果红 D.淀粉 E.酚酞
A.甲醛和甲酸甲酯 B.乙酸和丙醇 C.1-戊烯和2-庚烯 D.乙醛和丙酮 E.邻-甲基苯酚和苯甲醚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3的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A.O B.S C.N D.P E.C
A.质量相同 B.重量相同 C.体积相同 D.压力相同 E.含有分子数量相同
A.考察试验中是否存在过失误差 B.消除由试剂、蒸馏水及器皿等引入的杂质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C.试验要求,没有实际意义 D.找出改正数据或直接在试验中纠正可能引起的误差 E.作为标准曲线的一点
用重铬酸钾标定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反应式如下:K2Cr2O7+6KI+7H2SO4-4K2SO4+Cr(SO2)3+7H2O+3I22Na2S2O3+I2=Na2S4O6+2NaI1个重铬酸钾分子能消耗几个硫代硫酸钠分子()。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E.6个
A.0.9 B.0.9 C.0.9001 D.0.9 E.0.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