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g或2.5ml B.5g或5ml C.10g或10ml D.20g或20ml E.25g或25ml
A.美蓝染色属于复染色法 B.革兰染色中复染液是稀释复红 C.抗酸染色法属于单染色法 D.Albert法可将菌体染成黄褐色 E.Muir法可将菌体染成紫色
A.前滞现象 B.后滞现象 C.反应迟缓 D.反应加快 E.反应不受影响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A.10ml单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 B.10ml双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 C.10ml单料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 D.10ml双料乳糖胆盐培养液中 E.10ml三倍浓缩乳糖胆盐培养液
A.细胞核 B.荚膜 C.细菌的排列 D.细胞壁 E.菌体形态
A.琼脂糖凝胶电泳 B.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C.脉冲场凝胶电泳 D.甲醛琼脂糖凝胶电泳 E.筛分型琼脂糖凝胶电泳
A.30~60d B.60~120d C.120~180d D.180~360d E.360~720d
A.腮腺炎病毒 B.腺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 D.鼻病毒 E.水痘病毒
A.菌落为黑色,有白色沉淀环 B.菌落为灰色,周围有一混浊带 C.菌落为绿色,周围有透明圈 D.菌落为粉红色,周围有粉红色晕 E.菌落为黄色,周围有透明圈
A.沙门菌 B.空肠弯曲菌 C.志贺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数 C.链球菌 D.痢疾杆菌 E.肉毒杆菌
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动力阳性 B.弗氏耶尔森菌动力阳性 C.中间型耶尔森菌动力阳性 D.鼠疫耶尔森菌动力阳性 E.假结核耶尔森菌动力阳性
A.最佳微需氧条件是氧气5%、二氧化碳15%和氮气80% B.检验在原始分离前应放冰箱或冷处保存 C.样品运送和保存时应使用Cary-Blair半固体培养基 D.在25℃条件下存活时间不到24小时或更少 E.以上都不正确
A.12小时 B.24小时 C.32小时 D.48小时 E.72小时
A.菌落呈黑色 B.菌落呈红色者 C.菌落呈黑紫色有光泽或无光泽 D.菌落呈粉红色者 E.菌落呈黑紫色无光泽者
A.需使用校正液 B.需使用LMO2试剂条 C.需使用MLE卡 D.需设阳性对照 E.需设阴性对照
A.营养肉汤培养基 B.乳糖胆盐培养基 C.SCDLP液体培养基 D.GN增菌液 E.EC肉汤培养基
A.污水稀释处理→乳糖胆盐发酵试验→EMB平板分离→革兰染色鉴定→乳糖蛋白胨培养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B.污水稀释处理→乳糖胆盐发酵试验→EMB平板分离→三糖铁生化鉴定→乳糖蛋白胨培养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C.污水稀释处理→双倍浓度SF增菌→SS平板分离→三糖铁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D.污水稀释处理→双倍浓度GN增菌→EMB平板分离→三糖铁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E.污水集菌→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抗酸染色初步鉴定→致病力试验检点→计数,报告结果
A.革兰阳性球菌 B.无芽胞 C.有鞭毛 D.营养要求较高 E.在血平板上有无色透明溶血圈
A.室内墙角对角线交点和4个墙角地面 B.室内墙角对角线交点和该交点与4个墙角连线的中点 C.地面中心点和室内墙角对角线交点 D.室内任选5处 E.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
A.3.5%盐胨水 B.5%盐胨水 C.0%盐胨水 D.10%盐胨水 E.C+D
A.革兰阳性 B.不抗酸 C.有芽胞 D.无动力 E.菌体形态多样
A.格氏李斯特菌 B.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C.绵羊李斯特菌 D.英诺克李斯特菌 E.威尔斯李斯特菌
A.革兰染色为红色 B.没有荚膜 C.能产生芽胞 D.不能分解乳糖和甘露糖 E.血浆凝固酶阴性
A.鞭毛素 B.脂多糖 C.一种外膜蛋白 D.菌毛主要亚单位 E.荚膜多糖
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B.大肠埃希菌 C.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D.志贺菌 E.沙门菌
A.黄曲霉毒素B1 B.黄曲霉毒素M1 C.黄曲霉毒素G1 D.黄曲霉毒素B2 E.黄曲霉毒素M2
A.菌落数小于100CFU时,按四舍五入以整数报告 B.菌落数大于100CFU时,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 C.菌落数如无法计算时,应注明所测标本的稀释倍数 D.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 E.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无法计数
A.革兰染色阴性 B.能产生血浆凝固酶 C.不发酵甘露醇 D.培养需要特殊培养基 E.耐盐性差
A.沙门菌 B.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C.志贺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溶血性链球菌
A.蜂蜜酵母 B.李斯特菌 C.赭曲霉 D.椰酵假单胞菌 E.节菱孢霉
A.动力26℃阳性,37℃阴性 B.尿素大都阳性 C.苯丙氨酸酶阴性 D.动力26C阴性,37℃阳性 E.乳糖不发酵
A.检样稀释 B.前增菌 C.乳糖发酵试验 D.分离培养 E.证实试验
A.氧气为5%、二氧化碳为10%、氮气为85% B.氧气为15%、二氧化碳为20%、氮气为65% C.氧气为0.5%、二氧化碳为15%、氮气为80% D.氧气为10%、二氧化碳为5%、氮气为85% E.氧气为15%、二氧化碳为20%、氮气为65%
A.改良Camp-BAP斜面培养基 B.Cary-Blair半固体培养基 C.Hugh-Leifson琼脂培养基 D.Wilkins-Chalgren培养基 E.Mueller-Hinton培养基
A.脑膜炎奈瑟菌 B.衣原体 C.支原体 D.军团菌 E.志贺菌
A.硫化氢阴性 B.靛基质阳性 C.氧化酶阴性 D.棉子糖发酵阴性 E.纤维二糖发酵阴性
A.+-++- B.++++- C.+---+ D.--++- E.-+--+
A.GNS B.GPS C.BIO D.NFC E.NHI
A.除去余硫 B.除去余钠 C.除去余氯 D.调节pH E.除去余钙
A.不得检出 B.10CFU C.100CFU D.500CFU E.1000CFU
A.4 B.5 C.6 D.8 E.3
A.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杆菌 B.系革兰阳性杆菌 C.不能产生芽胞 D.能发酵乳糖 E.能产酸能产气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C.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D.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E.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A.伊斯李斯特菌 B.英诺克李斯特菌 C.西尔斯李斯特菌 D.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斯氏李斯特菌 E.威尔斯李靳特菌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E.7个
A.TDH对人和兔红细胞的溶血性较高 B.对马的红细胞的溶血性一般 C.对多种培养细胞无毒性 D.对心脏无毒性作用 E.以上都对
A.MM B.GN C.SC D.WS E.HE
A.1cm2 B.2cm2 C.3cm2 D.4cm2 E.5cm2
A.多管发酵法、滤膜法、酶底物法 B.多管发酵法、平皿计数法 C.酶底物法、平皿计数法 D.滤膜法、酶底物法、免疫磁荧光抗体法 E.多管发酵法、酶底物法、免疫磁荧光抗体法
A.氧化酶试验 B.绿脓菌素试验 C.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 D.甘露醇发酵试验 E.明胶液化试验
A.志贺菌在HE琼脂平板上呈现无色透明不发酵乳糖的菌落 B.志贺菌在SS琼脂平板上呈现无色透明不发酵乳糖的菌落 C.志贺菌在WS琼脂平板上呈现无色透明不发酵乳糖的菌落 D.志贺菌在EMB琼脂平板上呈现无色透明不发酵乳糖的菌落 E.志贺菌在以上琼脂平板上均呈现半透明发酵乳糖的菌落
A.总大肠菌群菌落数 B.总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 C.总大肠菌群最可能数 D.总大肠菌群菌落形成单位 E.总大肠菌群指数
A.0.1mg/mlproteinaseK B.1%seakemgold C.0.1Mtris D.0.3Mboricacid E.0.1Mshigellasonnei
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LT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T C.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检测LT D.家兔结肠袢试验检测ST E.乳鼠灌胃试验检测ST
A.酸性染料 B.碱性染料 C.复合染料 D.弱酸性染料 E.中性染料
A.梅毒螺旋体 B.淋病奈瑟菌 C.淋病螺旋体 D.淋病杆菌 E.衣原体
A.初染剂 B.复染剂 C.脱色剂 D.媒染剂 E.固定剂
A.死疫苗 B.活疫苗 C.抗血清 D.单价减毒活疫苗 E.多价减毒活疫苗
A.采样应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B.用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进行涂抹 C.剪刃的两侧各涂抹一次 D.采样后的棉拭子应全部放入10ml无菌生理盐水中 E.取5ml样液进行培养测定
A.咳嗽 B.发热 C.胸痛 D.头痛 E.乏力
A.肺炎支原体不能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中生长 B.肺炎支原体亦称为“典型性肺炎” C.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引起鹦鹉疾病 D.肺炎衣原体可在无细胞的培养基中生长 E.肺炎衣原体主要引起沙眼
A.PCR比巢式PCR敏感 B.所用酶不同 C.所用底物不同 D.模板不同 E.前者用两对引物,后者用一对引物
A.1~0.2 B.1~0.2 C.2~0.3 D.2~0.3 E.3~0.4
A.早期、单一、适量、间隔、全程 B.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C.早期、联合、足量、规律、全程 D.早期、单一、足量、间隔、2个月 E.早期、联合、适量、间隔、2个月
A.细菌素 B.抗生素 C.内毒素 D.抗毒素 E.侵袭性酶
A.腮腺炎支原体 B.腮腺炎病毒 C.腮腺炎细菌 D.腮腺炎衣原体 E.立克次体
A.锡克试验 B.Elek平板毒力 C.中和试验 D.结合菌毒试验 E.豚鼠试验
A.破伤风 B.癫痫 C.神经炎 D.荨麻疹 E.恐水病
A.盆外侧壁1/3至1/4高度采样 B.盆内侧壁1/3至1/4高度采样 C.盆外侧壁1/2至1/3高度采样 D.盆内侧壁1/2至1/3高度采样 E.盆内侧壁和外侧壁1/2至1/3高度采样
A.互补DNA B.线状DNA C.双链DNA D.单链DNA E.环状DNA
A.呼吸道 B.肺泡 C.小肠上段 D.泌尿生殖道 E.皮肤
TCID50又称作()。
A.半数致死量 B.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 C.半数鸡胚感染量 D.半数存活量 E.空斑形成数
A.根据荚膜多糖抗原性可分型 B.革兰阳性球菌 C.青霉素是治疗肺炎链球菌的标准药物 D.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 E.有无荚膜均有毒力
A.1g或1ml B.2g或2ml C.5g或5ml D.10g或10ml E.100g或100ml
A.隐性感染者 B.感染初期未发病者 C.感染末期未发病者 D.患者 E.痊愈者
A.白喉杆菌 B.军团菌 C.衣原体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支原体
A.啮齿目 B.兔型目 C.蚤目 D.偶蹄目 E.奇蹄目
A.无菌检验 B.培养基的颜色 C.无菌试验和效果试验 D.效果试验 E.培养基外观
A.核酸分离 B.蛋白分离 C.核酸定量分析 D.蛋白定量分析 E.核酸序列分析
A.肺炎链球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放线菌 D.军团菌 E.隐球菌
A.发酵葡萄糖 B.产酸不产气 C.不发酵乳糖 D.发酵麦芽糖 E.发酵蔗糖
A.流感病毒 B.鼻病毒 C.汉坦病毒 D.副流感病毒 E.轮状病毒
A.汉坦病毒 B.克里米亚刚果热病毒 C.埃博拉病毒 D.禽流感病毒 E.ECHO病毒
A.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B.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C.堪萨斯分枝杆菌 D.胞内分枝杆菌 E.海分枝杆菌
A.ELISA B.IFA C.MAT D.DFA E.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