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L B.mg/L C.ml/ml D.mol/L E.M/L
A.橙色 B.黄色 C.紫红色 D.红色 E.绿色
A.气体压力和体积都减少 B.气体压力不变,体积减少 C.气体压力减少,体积不变 D.气体压力体积都不变 E.无法判断
A.载气系统、分光系统、色谱柱、检测器 B.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器 C.载气系统、原子化装置、色谱柱、检测器 D.载气系统、光源、色谱柱、检测器 E.载气系统、电源、色谱柱、检测器
A.葡萄糖 B.蔗糖 C.麦芽糖 D.乳糖 E.半乳糖
A.石炭酸 B.丙烯 C.丙烯酸 D.甘油 E.丙醇
A.醋酸 B.蚁酸 C.草酸 D.琥珀酸 E.苹果酸
A.二类 B.三类 C.不分类 D.四类 E.五类
A.原子数 B.电子数 C.气体重量 D.中子数 E.分子数
A.提高灵敏度 B.提高准确度 C.提高精密度 D.提高称量速度 E.增加使用寿命
A.戴上手套用手取 B.拿纸条夹取 C.用镊子夹取 D.直接用手取 E.都可以
A.1~5L/min B.0.5~2L/mln C.1~2L/min D.0.5~5L/min E.1~3L/min
A.盐酸的冰醋酸溶液 B.硫酸的冰醋酸溶液 C.硝酸的冰醋酸溶液 D.氢溴酸的冰醋酸溶液 E.高氯酸的冰醋酸溶液
A.1分钟 B.2分钟 C.3分钟 D.4分钟 E.5分钟
A.8.0~10.0,红色~无色 B.8.0~10.0,无色~红色 C.5.0~8.0,红色~蓝色 D.5.0~8.0,红色~无色 E.8.0~10.0,无色~蓝色
A.测量波长的单色性 B.溶液中溶质的性质 C.测量用的波长 D.溶液的溶剂的性质 E.测量用比色杯壁的厚度
A.H2O B.CO C.HCl D.NaCl E.CO2
A.GR、CP、AR B.GR、AR、CP C.CP、GR、AR D.AR、GR、CP E.AR、CP、GR
A.正丁烷>正己烷>丙烷>乙烷>甲烷 B.正己烷>正丁烷>丙烷>乙烷>甲烷 C.甲烷>乙烷>正己烷>丙烷>正丁烷 D.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正己烷 E.正丁烷>正己烷>甲烷>丙烷>乙烷
A.葡萄糖 B.甘露糖 C.半乳糖 D.果糖 E.核糖
A.孔口流量计 B.转子流量计 C.质量流量计 D.湿式流量计 E.毛细管或限流临界孔
A.6.30~4.30 B.9.70~4.30 C.9.70~7.70 D.7.70~9.70 E.4.30~9.70
A.CO和Al3+ B.NH3和Na+ C.CO2和Mg2+ D.CO和Cl- E.CO和Mg2+
A.5项 B.9项 C.12项 D.7项 E.15项
A.氧化剂或还原剂都可以使其失去活性 B.所有维生素中最不稳定者之一 C.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D.溶于水和甘油 E.亚硫酸盐不易引起维生素B1的破坏
A.总胡萝卜素 B.α-胡萝卜素 C.γ-胡萝卜素 D.β-胡萝卜素 E.总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
A.32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44.8L B.1molH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C.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D.标准状况下,1mol水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E.1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A.缩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络合反应 D.还原反应 E.中和反应
A.苯乙烯 B.苯 C.二甲苯 D.甲苯 E.有机磷农药
A.C.P.>A.R.>G.R. B.G.R.>A.R.>C.P. C.A.R.>C.P.>G.R. D.G.R.>C.P.>A.R. E.A.R.>G.R.>C.P.
A.减小 B.成正比增大 C.成指数增大 D.不变 E.不确定
A.称取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制成储备液,使用时,取定量稀释 B.准确称取精制的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制成储备液,使用时,取定量稀释 C.称取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制成储备液,使用时,定量稀释后标定 D.称取甲醛,用高纯水稀释定容并标定,制成储备液,使用时,取定量稀释 E.准确称取一定甲醛,用水定容到一定体积
A.摩尔质量 B.温度 C.摩尔数 D.大气压 E.湿度
A.六碳 B.三碳 C.五碳 D.四碳 E.七碳
A.200~1000nm B.400~760nm C.200~760nm D.200~400nm E.400~1000nm
A.显色时间 B.显色剂的浓度 C.显色温度 D.显色溶液的酸度 E.显色溶液的体积
A.醋酸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碳酸钠溶液 E.氢氧化钠溶液
在测定一样品中某元素时,使用了甲、乙两种方法,分别测得两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4和1.0×105,对这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的评价哪项正确()。
A.乙法比甲法灵敏度高 B.甲法比乙法灵敏度离 C.两个方法的灵敏度一样 D.难以评价 E.不能评价
A.10%浓度的溶液 B.较浓的溶液 C.各种浓度溶液 D.较稀的溶液 E.5%~10%浓度溶液
A.多糖 B.双糖 C.还原糖 D.单糖 E.半乳糖
A.44,46 B.79,81 C.44,45 D.45,46 E.39,41
A.1H B.19F C.40Ca D.16O E.12C
A.KNO3溶液 B.KCl溶液 C.NaNO3溶液 D.NaCl溶液 E.Hg2Cl2溶液
A.盐酸硫胺素 B.盐酸可卡因 C.盐酸奎宁 D.盐酸吡哆醇 E.盐酸萘甲唑啉
A.共价键 B.双键 C.共轭双键 D.氢键 E.配位键
A.1摩尔H占有体积约为22.4升 B.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约为22.4升 C.1摩尔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约为22.4升 D.标准状况下,1摩尔水占有体积约为22.4升 E.32克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约为44.8升
A.标准差 B.回收率 C.真值 D.相对误差 E.灵敏度
A.键能愈强,键长愈长,愈稳定 B.键能愈弱,键长愈长,愈稳定 C.键能愈强,键长愈长,愈不稳定 D.键能愈弱,键长愈短,愈稳定 E.键能愈强,键长愈短,愈稳定
A.中和尿样碱性和防止腐败 B.酸化尿样和防止挥发 C.防止尿样腐败和絮状物产生 D.防止尿样挥发和絮状物产生 E.防止尿样腐败和微量元素被器壁吸附
室温为20℃,大气压为1.000×105Pa,采样体积为10L,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体积是()。
A.9.2L B.9.4L C.9.9L D.10.6L E.10.9L
A.矿物质 B.海洋鱼类 C.动物内脏 D.植物 E.动物
A.熔点低、导电、反应速度慢、不良反应副产物多 B.熔点低、不导电、反应速度快、不良反应副产物多 C.熔点低、不导电、反应速度慢、不良反应副产物多 D.熔点低、不导电、反应速度慢、不良反应副产物少 E.熔点高、不导电、反应速度慢、不良反应副产物多
A.烧碱 B.硫酸钙 C.氯化钙 D.生石灰 E.氯化镁
A.乙、丙中溶液的pH也为7 B.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C.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D.乙溶液的pH<7,丙溶液的pH=7 E.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A.样品上层的不同部位混合,采样 B.样品中层的不同部位混合,采样 C.样品下层的不同部位混合,采样 D.样品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样,混合 E.样品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样,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多次混合
A.羟基 B.羧基 C.醛基 D.羰基 E.氨基
A.Na2+ B.Mg2+ C.Mg+ D.Na E.Mg
A.Cl2 B.NaCl C.HCl D.H2O E.CO2
A.分子结构中含有酮基,具有还原性 B.所有双糖都是还原糖 C.具有还原性,分子结构含有醛基 D.有些多糖也是还原糖 E.所有还原糖都是双糖
A.2个 B.18个 C.10个 D.8个 E.36个
A.欧姆定律 B.朗伯-比尔定律 C.库伦定律 D.能斯特方程 E.以上都不是
A.吡啶 B.吡咯 C.嘌呤 D.喹啉 E.咔唑
A.基准试剂 B.高纯 C.优级纯 D.分析纯 E.化学纯
A.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铜悬浊液 C.碘水 D.银氨溶液 E.碘化钾溶液
A.1mg B.2mg C.5mg D.1μg E.2μg
A.15.3 B.15.2 C.15.290 2 D.15.29 E.15.29
A.28 B.21 C.39 D.42 E.31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E.5种
A.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组的序数 B.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增加而增强 C.同一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元素的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弱 D.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主族数的增加而增强 E.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的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随主族数的增加而减弱
A.16.0L B.18.0L C.22.4L D.24.4L E.32.0L
A.比色法 B.氧化还原剂 C.薄层色谱法 D.旋光法 E.分光光度法
A.起泡 B.潮解 C.自燃 D.风化 E.溶解
A.醋酸 B.蚁酸 C.琥珀酸 D.草酸 E.苹果酸
A.丙醛 B.甲酸乙酯 C.果糖 D.甲酸 E.葡萄糖
A.系统误差是可测误差 B.系统误差是不可测误差 C.系统误差是随机因素引起的 D.系统误差是不可减小的 E.系统误差是与检验条件无关的
A.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由20多种肽类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C.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的中分子化合物 D.由20多种脂肪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E.由20多种肽类组成的中分子化合物
A.企业强制性标准 B.国家强制性标准 C.国家推荐性标准 D.卫生行业强制性标准 E.卫生行业推荐性标准
A.0.01g B.0.1g C.1.0g D.22.4g E.273g
A.正面 B.右面 C.左面 D.侧面 E.后面
A.烷烃类化合物、烯烃类化合物、炔烃类化合物 B.脂肪烃类化合物、芳香烃类化合物 C.开链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 D.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 E.开链化合物、闭链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
A.用十五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B.用十五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C.用15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D.用15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E.用15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十五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