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高压灭菌 B.加入RNA酶抑制剂 C.抑制外源性RNA酶 D.烘烤 E.使用一次性塑料器材
A.外膜蛋白 B.脂质 C.细胞膜 D.脂多糖 E.鞭毛
A.需制成超薄切片,再固定、脱水干燥 B.不需制成超薄切片,表面喷金膜后即可 C.需制成超薄切片,再固定、脱水干燥、表面喷金膜后即可 D.不需制成超薄切片,经固定、脱水干燥、表面喷金膜后即可 E.需制成超薄切片,不需固定、脱水干燥
A.0.5min B.1~2min C.5~10min D.3min E.15min
A.核酸种类 B.感染力 C.类型 D.穿透能力 E.黏附力
A.血液放入干热灭菌的玻璃器皿中 B.采血前停止喂食 C.采集的血液置室温中凝固 D.采集的血液立即放4℃凝固 E.放血速度不宜太快
A.10℃ B.30℃ C.50℃ D.20℃ E.37℃
A.霍乱弧菌 B.肠道细菌培养 C.破伤风梭菌的培养 D.白喉杆菌培养 E.结核杆菌
A.线性>超螺旋>切口环状 B.切口环状>线性>超螺旋 C.超螺旋>线性>切口环状 D.切口环状<超螺旋>线性 E.线性<超螺旋<切口环状
A.凝胶介质吸附作用 B.凝胶介质阻止作用 C.凝胶介质的疏水性 D.凝胶介质形成多孔网状结构 E.以两性电解质制造凝胶不同的pH使带不同电荷的多肽在电泳条件下于等电停留
A.肠道 B.阴道 C.胃 D.尿道 E.口腔
A.10cm2 B.20cm2 C.30cm2 D.40cm2 E.50cm2
A.凝固酶 B.发酵乳糖 C.内毒素 D.色素 E.发酵甘露醇
A.甘油 B.石蜡油 C.PEG D.HT E.HAT
A.营养肉汤 B.GN增菌液 C.肠道增菌肉汤 D.蛋白胨水 E.缓冲蛋白胨水
A.3.50% B.5% C.7% D.10% E.15%
A.麦康凯培养基 B.Korthof培养基 C.S-S培养基 D.庆大霉素培养基 E.碱性胆盐琼脂
A.硝酸银 B.美蓝 C.麝香草酚蓝 D.溴酚蓝 E.台酚蓝
A.SS培养基 B.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C.葡萄糖半固体培养基 D.NAC培养基 E.氯化钠琼脂和嗜盐菌选择性琼脂
A.O抗原、H抗原鉴定 B.O抗原、H抗原和K抗原的鉴定 C.O抗原、Vi抗原的鉴定 D.O抗原、K抗原的鉴定 E.H抗原、K抗原的鉴定
A.从一般细胞株(系)的培养物中获得一个细胞后代增殖的细胞群体,以达到细胞纯化筛选的目的 B.将动物组织消化或单个细胞悬液,加入营养液,使其增殖 C.细胞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形成巨形多核细胞 D.细胞在病毒的作用下,转变为肿瘤细胞 E.病毒在已长成单层的细胞上形成局限性病灶
A.1~4个 B.1~6个 C.1~3个 D.1~5个 E.1~8个
A.神经毒性 B.细胞毒性 C.肠毒性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A.不耐热肠毒素 B.耐热肠毒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以上都没有
A.有动力 B.有侵袭性 C.不产生肠毒素 D.定位于结肠 E.G-菌
A.蔗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葡萄糖发酵试验 D.甲基红反应试验 E.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A.10多个血清型 B.20多个血清型 C.50多个血清型 D.100多个血清型 E.170多个血清型
A.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B.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 C.所致疾病很像细菌性痢疾 D.定位于结肠 E.可使豚鼠角膜发炎
A.A群 B.B群 C.C群 D.D群 E.以上都不对
A.革兰阴性杆菌 B.大多有菌毛 C.多数有鞭毛 D.少数有荚膜或包膜 E.有芽胞
A.乳糖 B.葡萄糖 C.蔗糖 D.麦芽糖 E.山梨醇
A.快速发酵乳糖 B.为B群 C.包括10型 D.培养中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 E.为A群
A.统称医院内感染 B.交叉感染属于其中的一个类型 C.内源性感染属于其中的一个类型 D.医源性感染属于其中的一个类型 E.以上均不是
A.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 B.在送检过程中,对脑膜炎球菌标本要进行保温 C.在检验容器上要贴好标签 D.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E.以上都是
A.大肠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沙门菌 D.志贺菌 E.白喉杆菌
A.通常采用对角线梅花布点设置采样点 B.采样高度一般为呼吸带高度 C.采样点远离空调和门窗 D.打开培养基皿盖暴露15min E.将采样后的平皿置36℃±1℃培养48h观察计算菌落数
A.一 B.二 C.三 D.四 E.五
A.高血压 B.心脏病 C.病毒性肝炎 D.肾炎 E.胆结石
A.在相对两侧壁布点 B.在相对两侧壁和盆底呈三角布点 C.在相对两侧壁和盆底呈梅花布点 D.在四壁和盆底呈三角布点 E.在四壁和盆底呈梅花布点
A.采样部位为浴盆内侧壁1/3~1/4高度 B.一般在浴盆中共采5个规格板(5cm×5cm) C.一般在脸(脚)盆共采2个规格板(5cm×5cm) D.利用斑贴法检测细菌总数时,每一纸片贴1min E.主要检测指标是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
A.理化指标 B.微生物学指标 C.含有油类的水样 D.含有可沉降性固体的水样 E.其他水样
A.溶血毒素 B.杀白细胞素 C.耐热肠毒素 D.不耐热肠毒素 E.血浆凝固酶
A.有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 B.有芽胞、有鞭毛、不能运动 C.无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D.无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 E.无芽胞、有鞭毛、不能运动
A.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 B.深红色,不带金属光泽 C.深红色,略带金属光泽 D.淡红色,中心色较深 E.无色透明菌落
A.SS培养基为常用的鉴别培养基 B.肉膏汤为常用的基础培养基 C.巯基乙酸钠培养基为常用厌氧培养基 D.合成培养基为用已知化学组份营养物质配制的培养基 E.葡萄糖蛋白胨水为常用的鉴别培养基
A.革兰阳性 B.大杆菌 C.有芽胞 D.在普通琼脂平板上菌落呈毛玻璃状 E.在MYP培养基上菌落为粉蓝色
A.仅用于分离蛋白质 B.仅用于分离核酸 C.既用于分离蛋白质,也用于分离核酸 D.常用于检测PCR产物 E.常用于克隆子的酶切鉴定
A.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B.能够分离大片段核酸 C.使用的介质是聚丙烯酰胺 D.使用的电场为正交的交变脉冲电场 E.靠近正极的为小片段DNA
A.26℃ B.30℃ C.37℃ D.42℃ E.45℃
A.立即用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物体表面和破碎物体 B.在可能受到溅撒感染性物质污染的范围内倒上有效消毒剂 C.在可能受到溅撒感染性物质污染的范围内倒上有效消毒剂后,立即清理污染表面和破碎物品 D.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E.事件处置后,做好有关记录
A.红色牛眼状 B.无色透明 C.粉蓝色 D.蓝绿色 E.黄色
A.国家认可 B.省级认可 C.市级认可 D.实验室认可 E.不用认可
A.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杆菌 B.系革兰阳性杆菌 C.不能产生芽胞 D.能发酵乳糖 E.能产酸能产气
A.GNS B.GPS C.BIO D.NFC E.NHI
A.PBS增菌 B.PBS热增菌 C.PBS冷增菌 D.PBS加高增菌 E.PBS加时增菌
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B.大肠埃希菌 C.弗劳地柠檬酸杆菌 D.志贺菌 E.沙门菌
在大肠埃希菌0157:H7/NM生化反应特征中,下列生化反应错误的是()
A.硫化氢阴性 B.靛基质阳性 C.氧化酶阴性 D.棉子糖发酵阴性 E.纤维二糖发酵阴性
A.动力26℃阳性,37℃阴性 B.尿素大都阳性 C.苯丙氨酸酶阴性 D.动力26C阴性,37℃阳性 E.乳糖不发酵
A.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 B.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 C.含酵母浸膏的胰酪胨大豆(TSB-YE.肉汤 D.结晶紫中性红胆盐(VRBA.琼脂 E.磷酸盐缓冲液
A.聚丙烯塑料瓶能用压力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两种方法灭菌 B.玻璃瓶能用压力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两种方法灭菌 C.压力蒸汽灭菌115℃15分钟,即可杀死芽胞 D.干热灭菌法杀死芽胞需121℃,维持2小时 E.压力蒸汽灭菌后的容器无需烤干即可使用
A.可产生耐热性肠毒素 B.此肠毒素能耐121℃30分钟 C.能在4℃下保存7个月 D.肠毒素在pH7.2~7.6中较稳定 E.能侵入HeLa细胞
A.DMEM B.SDS C.DfT D.TTC E.卵磷脂
A.+-++- B.++++- C.+---+ D.--++- E.-+--+
A.操作简单 B.携带方便 C.对空气中细菌捕获率达85% D.便于消毒 E.性能稳定
A.志贺菌 B.沙门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细菌总数
A.革兰阳性球菌 B.无芽胞 C.有鞭毛 D.营养要求较高 E.在血平板上有无色透明溶血圈
A.乳糖胆盐发酵管产酸不产气 B.乳糖胆盐发酵管产酸产气 C.乳糖胆盐发酵管不产酸不产气 D.乳糖胆盐发酵管只产气不产酸 E.乳糖胆盐发酵管产酸不明显
A.黄曲霉毒素B1 B.黄曲霉毒素M1 C.黄曲霉毒素G1 D.黄曲霉毒素B2 E.黄曲霉毒素M2
A.改良罗氏培养基 B.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 C.伊红亚甲蓝琼脂平板 D.虎红培养基 E.BairdParker平板
A.腮腺炎病毒 B.腺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 D.鼻病毒 E.水痘病毒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数 C.链球菌 D.痢疾杆菌 E.肉毒杆菌
A.28℃ B.37℃ C.44.5℃ D.55℃ E.65℃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粪大肠菌群 C.沙门菌 D.志贺菌 E.结核杆菌
A.四份 B.两份 C.三份 D.五份 E.六份
A.≤10CFU/皿 B.≤20CFU/皿 C.≤30CFU/皿 D.≤40CFU/皿 E.≤50CFU/皿
A.灭菌液状石蜡→灭菌的吐温-80→灭菌生理盐水 B.灭菌的吐温-80→灭菌液状石蜡→灭菌生理盐水 C.灭菌生理盐水→灭菌液状石蜡→灭菌的吐温-80 D.灭菌液状石蜡→灭菌生理盐水→灭菌的吐温-80 E.灭菌生理盐水→灭菌的吐温-80→灭菌液状石蜡
A.所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包装单位 B.检验时,分别从2个包装单位以上的样品中共取10g或10ml C.包装量小于20g的样品,采样量可以适当增加,其总量应>16g D.接到样品后,如不能及时检验,样品应冷藏或冷冻保存 E.若只有1个样品而同时需作多种分析,应先作微生物检验
A.污水稀释处理→乳糖胆盐发酵试验→EMB平板分离→革兰染色鉴定→乳糖蛋白胨培养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B.污水稀释处理→乳糖胆盐发酵试验→EMB平板分离→三糖铁生化鉴定→乳糖蛋白胨培养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C.污水稀释处理→双倍浓度SF增菌→SS平板分离→三糖铁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D.污水稀释处理→双倍浓度GN增菌→EMB平板分离→三糖铁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计数,报告结果 E.污水集菌→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抗酸染色初步鉴定→致病力试验检点→计数,报告结果
A.革兰染色为红色 B.没有荚膜 C.能产生芽胞 D.不能分解乳糖和甘露糖 E.血浆凝固酶阴性
A.革兰染色 B.抗酸染色 C.荚膜染色 D.鞭毛染色 E.芽胞染色
A.伊斯李斯特菌 B.英诺克李斯特菌 C.西尔斯李斯特菌 D.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斯氏李斯特菌 E.威尔斯李靳特菌
A.总大肠菌群菌落数 B.总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 C.总大肠菌群最可能数 D.总大肠菌群菌落形成单位 E.总大肠菌群指数
A.蜂蜜酵母 B.李斯特菌 C.赭曲霉 D.椰酵假单胞菌 E.节菱孢霉
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LT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T C.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检测LT D.家兔结肠袢试验检测ST E.乳鼠灌胃试验检测ST
A.MM B.GN C.SC D.WS E.HE
A.呈金黄色有时为白色 B.有明显的β溶血环 C.大而突起、圆形 D.不透明、表面光滑 E.菌落周围为一混浊带
A.多管发酵法、滤膜法、酶底物法 B.多管发酵法、平皿计数法 C.酶底物法、平皿计数法 D.滤膜法、酶底物法、免疫磁荧光抗体法 E.多管发酵法、酶底物法、免疫磁荧光抗体法
A.通风过滤系统 B.电压稳定系统 C.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置 D.实验室设施结构 E.空气回收系统
A.危害评估工作应做在开展实验工作之前 B.应由有工作经验的人编写危害评估 C.要充分考虑到工作人员在实验活动中的风险 D.应不定期进行阶段性再评估 E.应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A.每三个月 B.每半年 C.每年 D.每两年 E.每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