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螯合物 B.笼形(包合)物 C.非化学计量的化合物 D.聚合物 E.离子交换剂
A.提高灵敏度 B.消除共存物的干扰 C.减少共存物的干扰 D.提高显色的稳定性 E.提高灵敏度和显色的稳定性,消除或减少共存物的干扰
A.S2- B.SO2-4 C.CO2-3 D.PO3-4 E.Br-
A.HNO3+H2SO4(1:3) B.HNO3+H3PO4(1:3) C.HCl+H2SO4(1:3) D.HNO3+HCl(1:3) E.HCl+H3PO4(1:3)
A.H2 B.Co2 C.O2 D.Cl2 E.HCl
A.S区 B.p区 C.d区 D.ds区 E.f区
A.8.0~10.0,红色~无色 B.8.0~10.0,无色~红色 C.5.0~8.0,红色~蓝色 D.5.0~8.0,红色~无色 E.8.0~10.0,无色~蓝色
A.HClO4 B.HCl C.HAc D.H2SO4 E.H3PO4
A.起泡 B.风化 C.潮解 D.溶解 E.自燃
A.氯化钙 B.生石灰 C.烧碱 D.氯化镁 E.硫酸钙
A.是氧化剂,不是还原剂 B.是还原剂,不是氧化剂 C.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E.无法确定
A.干燥的漂白粉 B.把漂白粉放入水中 C.把漂白粉放入稀酸溶液中 D.把漂白粉放入稀碱溶液中 E.把漂白粉放入盐溶液中
A.白磷、红磷 B.磷酸、偏磷酸 C.氯化钡、硫酸钡 D.硫化氢、氟化氢 E.硫化氢、红磷
A.CH3COO B.HSO-4 C.HPO2-4 D.HS- E.CO2
A.升华碘 B.KIO3 C.K2Cr2O7 D.KBrO3 E.NaOH
A.碳酸钙 B.水合硫酸钙 C.无水硫酸钙 D.氢氧化钙 E.氢氧化镁
A.电泳 B.渗析 C.胶溶 D.过滤 E.电解
A.H2C2O4·2H2O B.Na2C2O4 C.HCl D.H2SO4 E.HNO3
A.像酸碱滴定那样快速进行 B.在开始时缓慢进行,以后逐渐加快 C.始终缓慢地进行 D.开始时快,然后缓慢 E.不需要特别注意滴定速度
A.邻苯二甲酸氢钾 B.苯甲酸 C.苯酚 D.甲醇钠 E.二甲基甲酰铵
A.成正比增大 B.不变 C.成指数增大 D.减小 E.不确定
A.Se6+ B.Se4+ C.Se2- D.总硒 E.Se6+和Se4+
A.简单 B.极性小 C.挥发度大 D.极性小,挥发度大 E.极性大,挥发度小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缩合反应 D.重氮化反应 E.耦合反应
A.pH试纸法 B.比色法 C.滴定法 D.重量法 E.电位计法
A.1×10-10mol/L B.1×10-4mol/L C.1×10-10mg/L D.1×104mg/L E.1×1010mol/L
A.400~760nm B.200~460nm C.200~660nm D.300~780nm E.300~860nm
A.400~760nm B.200~400nm C.200~760nm D.200~1000nm E.400~1000nm
A.精密度高则没有随机误差 B.精密度高则准确度一定高 C.精密度高表明方法的重现性好 D.存在系统误差则精密度一定不高 E.偶然误差不影响准确度
A.保留时间 B.保留体积 C.相对保留值 D.调整保留时间 E.峰宽
A.低于烧杯边缘5mm B.触及烧杯底部 C.不接触滤液 D.位于烧杯中心 E.高出滤液5cm
A.广口瓶 B.烧杯 C.称量瓶 D.干燥器 E.容量瓶
A.0.150g B.0.1648g C.0.1600g D.0.1700g E.0.149g
A.氢键 B.配价键 C.离子键 D.分子间力 E.化合键
A.对被测物质进行定性测定 B.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测定 C.对色谱柱效能进行评价 D.对检测器灵敏度进行评价 E.对检测器的紫外线强度进行评价
A.葡萄糖酸钙 B.柠檬酸钙 C.碳酸钙 D.磷酸氢钙 E.乳酸钙
A.三碳 B.四碳 C.五碳 D.六碳 E.七碳
A.双糖 B.单糖 C.还原糖 D.多糖 E.半乳糖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E.3个
A.2~8 B.2~10 C.3~9 D.2~20 E.3~15
A.正比 B.反比 C.相加 D.相减 E.平方根
A.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B.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 C.增加天平的稳定性 D.加快称量速度 E.防止读数漂移
A.分析纯 B.化学纯 C.光谱纯 D.优级纯 E.色谱纯
A.蒸气 B.气体 C.气溶胶 D.蒸气和气溶胶共存 E.雾
A.50mg,100mg B.100mg,50mg C.150mg,100mg D.75mg,50mg E.200mg,100mg
A.冷水浴 B.走廊 C.通风橱 D.药品库 E.窗口
A.白色试剂瓶 B.白色滴瓶 C.棕色试剂瓶 D.不分颜色试剂瓶 E.棕色广口瓶
A.指示剂易发生僵化现象 B.近终点时存在一滴定突跃 C.指示剂易发生封闭现象 D.近终点时溶液不易混匀 E.近终点时化学反应最慢
A.KMnO4溶液滴定H2O2 B.KMnO4溶液滴定H2C2O4 C.银量法测定水中氯 D.碘量法测定CuSO4 E.无机酸碱滴定
A.所有维生素中最不稳定者之一 B.溶于水和甘油 C.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D.氧化剂或还原剂都可以使其失去活性 E.亚硫酸盐不易引起维生素B1的破坏
A.葡萄糖 B.蔗糖 C.麦芽糖 D.乳糖 E.半乳糖
A.双键 B.氢键 C.共轭双键 D.共价键 E.配位键
A.酚酞 B.甲基橙 C.甲基黄 D.甲基红 E.石蕊
A.A=1gT B.A=-1gT C.A=-1g(1/T) D.A=1n(1/T) E.A=1nT
A.线状光谱 B.带状光谱 C.宽带光谱 D.连续光谱 E.任何一种均可
A.79,81 B.45,46 C.44,45 D.44,46 E.39,41
A.① B.② C.③,① D.②,③,④ E.③
A.甲醚比乙醇更能溶于油脂 B.乙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甲醚不能 C.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40℃可得醚 D.乙醇易溶于水,甲醚难溶于水 E.甲醚比乙醇更易挥发
A.正己烷>正丁烷>丙烷>乙烷>甲烷 B.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正己烷 C.甲烷>乙烷>正己烷>丙烷>正丁烷 D.正丁烷>正己烷>丙烷>乙烷>甲烷 E.正丁烷>正己烷>甲烷>丙烷>乙烷
A.丁烯 B.2-甲基-丁烯 C.2-甲基-2-丁烯 D.1,3-丁二烯 E.2-丁烯
A.甲醇 B.二甲醚 C.乙醚 D.乙二醇 E.丙酮
A.检查玻璃仪器 B.检查试验用具和试剂 C.检查样品的预处理 D.检查试剂和反应条件 E.检查操作过程
用硫代硫酸钠标定碘标准溶液,其反应式为:,已知15.0ml碘溶液,消耗了30.0ml0.100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碘溶液的摩尔浓度是()。
A.0.0500mol/L B.0.1000mol/L C.0.2000mol/L D.0.5000mol/L E.1.0000mol/L
A.CH4 B.CO2 C.N2 D.NH3 E.H2S
A.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B.金属及其化合物 C.不易挥发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D.有机化合物 E.不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A.重量法 B.比色法 C.比浊法 D.容量法 E.离子色谱法
A.lgK>10 B.lgK<10 C.lgK>8 D.lgK<8 E.lgK接近或>8
A.恒重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0.2mg即为恒重 B.恒重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0.02mg即为恒重 C.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0.02mg即为恒重 D.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0.2mg即为恒重 E.恒重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A.盐酸的冰醋酸溶液 B.硫酸的冰醋酸溶液 C.硝酸的冰醋酸溶液 D.氢溴酸的冰醋酸溶液 E.高氯酸的冰醋酸溶液
A.氧化能力 B.还原能力 C.自净能力 D.清除能力 E.分解能力
A.硝酸+盐酸 B.硫酸+盐酸 C.盐酸+高氯酸 D.硝酸+高氯酸 E.硫酸+高氯酸
A.碳酸氢钠 B.硼砂 C.硫酸钠 D.氢氧化钠 E.邻苯二甲酸氢钠
A.用体积百分数表示气体浓度时,温度和大气压变化影响浓度数值 B.用体积百分数表示气体浓度时,温度变化影响浓度数值,大气压变化不影响浓度数值 C.用体积百分数表示气体浓度时,温度变化不影响浓度数值,大气压变化影响浓度数值 D.用体积百分数表示气体浓度时,温度和大气压变化都不影响浓度数值 E.用体积百分数表示气体浓度时,温度变化影响浓度数值大,大气压变化影响浓度数值小
A.原子在能级之间 B.基态原子在能级之间 C.电子在能级之间 D.电子在基态原子的能级之间 E.电子在激发态原子的能级之间
A.D=X0+3s B.D=X0+6s C.D=X0+4s D.D=3X0 E.D=X0+9s
A.是“再生资源” B.不是“再生资源” C.相对于某种用途固体废弃物是“再生资源” D.固体废弃物中的塑料是“再生资源” E.固体废弃物中的金属和玻璃是“再生资源”
用草酸钙重量法测定Ca2+时,得到的沉淀形式是CaC2O4H2O,灼烧后得到的称量形式是()。
A.CaC2O4 B.CaO C.CaCO3 D.Ca E.Ca(OH)2
A.周围环境、试剂、器材 B.操作人员、药品器械 C.试剂、器材 D.周围环境、试剂、操作人员 E.周围环境、器材、操作人员
A.大大偏高 B.大大偏低 C.略低 D.正负误差不一定 E.略偏高
A.面色红润 B.高热 C.嘴唇、脸部青紫 D.面部皮肤黄色 E.昏迷
A.干灰化法 B.酸消解法 C.固相萃取法 D.衍生技术 E.溶剂萃取法
A.氢键 B.共价键 C.双键 D.共轭双键 E.氢键和共价键
A.紫外光检测器 B.红外线检测器 C.荧光检测器 D.示差折光检测器 E.电化学检测器
A.滴定一开始即加入 B.滴定近终点时加入 C.任何时候都行 D.滴定至中途加入 E.滴定至碘的颜色退去后加入
A.LgK>10 B.LgK<10 C.LgK>6 D.LgK<6 E.LgK在8附近
某一多元碱,当C·Kb1≥10-8,C·Kb2<10-8且Kb1/Kb2≥104,则()。
A.第一步电离的碱离子不可被滴定,第二步电离的碱离子可被滴定 B.第一步电离的碱离子可被滴定,第二步电离的碱离子也可被滴定 C.两步电离的碱离子可同时被滴定 D.两步电离的碱离子都不可被滴定 E.第一步电离的碱离子可被滴定,第二步电离的碱离子不可被滴定
A.三碳 B.五碳 C.七碳 D.四碳 E.六碳
A.荧光强度增加 B.荧光强度不变 C.荧光强度降低 D.荧光强度明显降低 E.荧光强度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
A.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钙 B.苛性钠 C.大量水 D.氨水 E.高锰酸钾
A.甲基红 B.酚酞 C.甲酚红 D.甲基橙 E.酚红
A.酚酞(变色范围:无色8.0~9.6红) B.酚红(黄6.7~8.4红) C.中性红(红6.8~8.0黄橙) D.甲基红(红4.4~6.2黄) E.百里酚酞(无9.4~10.6蓝)
A.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 B.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 C.原子荧光光谱 D.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 E.原子吸收光谱
A.死时间 B.色谱峰高 C.峰面积 D.色谱峰宽 E.保留时间
A.5g B.100mg C.5g D.10g E.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