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B.Km值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C.Km值愈小,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愈大 D.Km值与酶的结构、底物和反应环境(如温度、pH、离子强度)有关 E.Km与酶的浓度有关
A.除医师之外从事其他技术服务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B.除医师、护士之外从事其他技术服务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C.除医师、药学技术人员之外从事其他技术服务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D.除医师、护士、药学技术人员之外从事其他技术服务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E.以上都不对
A.放射检查导致患者放射性损伤 B.普遍应用CT、MR为患者做检查 C.运用影像技术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D.医疗机构争相购买昂贵的大型医疗影像设备 E.从影像结果中寻求对疾病诊断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直接沟通
A.严格执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不私自收取费用 B.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 C.对患者按照性别、职业、地位、贫富等加以区别对待 D.接受亲友委托鉴定胎儿性别 E.以科室利益为中心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A.连续性 B.方向性 C.简并性 D.非通用性 E.摆动性
A.Southern印迹 B.Northern印迹 C.Western印迹 D.斑点印迹 E.基因芯片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E.6种
A.转移磷酸基团的活性 B.ATP酶活性 C.拓扑异构酶活性 D.解旋酶活性 E.TATA盒结合活性
A.Fe2+ B.Ag+ C.Zn2+ D.Mg2+ E.Cu2+
A.癞皮病 B.脚气病 C.夜盲症 D.坏血症 E.佝偻病
A.亮氨酸 B.丙氨酸 C.甘氨酸 D.天冬氨酸 E.一碳单位
A.热变性后相同的DNA经缓慢降温冷却后可以复性 B.热变性的DNA迅速降温的过程称为退火 C.所有DNA分子变性后,在合适的温度下都可以复性 D.热变性的DNA迅速冷却后即可再结合为双链 E.复性的最佳温度时64℃
A.生物体内的无机催化剂 B.对底物都有绝对专一性 C.能显著地降低反应活化能 D.催化活性都需要特异的辅酶 E.在体内发挥催化作用时,不受任何调控
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整合 E.反转录
A.100bp B.200bp C.300bp D.400bp E.500bp
A.鸟嘌呤 B.黄嘌呤 C.腺嘌呤 D.尿嘧啶 E.胸腺嘧啶
A.牛磺胆酸 B.甘氨胆酸 C.甘氨脱氧胆酸 D.牛磺鹅脱氧胆酸 E.甘氨鹅脱氧胆酸
A.酶浓度 B.产物浓度 C.底物浓度 D.激活剂浓度 E.抑制剂浓度
A.Vm不变,Km降低 B.Vm不变,Km增大 C.Vm降低,Km降低 D.Vm增大,Km不变 E.Vm不变,Km不变
A.Km值不变,Vmax降低 B.Km值不变,Vmax增高 C.Km值降低,Vmax降低 D.Km值降低,Vmax不变 E.Km值增高,Vmax不变
A.5′-TCTA-3′ B.5′-TAGA-3′ C.5′-ATCT-3′ D.5′-AUCU-3′ E.5′-UCUA-3′
A.催化反应生成6-磷酸果糖 B.使葡萄糖活化以便参加反应 C.己糖激酶又称为葡萄糖激酶 D.是酵解途径的唯一的关键酶 E.它催化的反应基本上是可逆的
A.丝氨酸 B.酪氨酸 C.半胱氨酸 D.羟脯氨酸 E.蛋(甲硫)氨酸
A.分子量降低 B.溶解性增加 C.共价键被破坏 D.生物学活性丧失 E.不易被蛋白质水解
A.处在pH为10的溶液中,此蛋白质带正电荷 B.处在pH为10的溶液中,此蛋白质带负电荷 C.处在pH为5的溶液中,此蛋白质带负电荷 D.处在pH为5的溶液中,此蛋白质不带电荷 E.处在pH为7.6的溶液中,此蛋白质带正电荷
A.具有“帽子”结构 B.具有多聚腺苷酸尾 C.AGG被称为起始密码子 D.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开放阅读框 E.mRNA的成熟过程是hnRNA的剪接过程
A.葡萄糖 B.维生素C C.氨基酸 D.铅 E.多肽
A.tRNA是细胞内分子量最小的一种RNA B.RNA主要有mRNA、tRNA和rRNA三类 C.胞质中只有mRNA和tRNA D.RNA并不全是单链结构 E.rRNA可与蛋白质结合
A.200nm B.220nm C.240nm D.260nm E.280nm
A.DNA B.RNA C.蛋白质 D.多糖 E.脂类
A.辅酶与酶共价结合,辅基则不是 B.辅酶参与酶反应,辅基则不参与 C.辅酶含有维生素成分,辅基则不含 D.辅酶为小分子有机物,辅基常为无机物 E.经透析方法可使辅酶与酶蛋白分离,辅基则不能
A.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正常水平 B.合成膜上胆固醇 C.提供能量 D.促进脂肪合成 E.作为供氢体
A.DNA是反向平行、右手螺旋的双链结构 B.DNA双链之间形成了互补碱基对 C.每一个螺旋有10.5个碱基对,每两个相邻的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54nm D.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共同维持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E.DNA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37nm,螺距为3.54nm
A.60° B.90° C.100° D.120° E.150°
A.乳酸脱氢酶 B.丙酮酸脱氢酶 C.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1 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丙酮酸激酶 D.乳酸脱氢酶 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A.与癌基因的表达无关 B.肿癌细胞出现时才表达 C.不存在于人类正常细胞中 D.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E.缺失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无关
A.60S B.30S C.50S D.40S E.80S
A.VA B.VC C.VB1 D.VB6 E.VE
A.剪接修饰作用 B.辨认mRNA上的密码子 C.辨认与核糖体结合的组分 D.提供-OH基与糖类结合 E.提供-OH基与氨基酸结合
A.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B.真核生物核糖体上有3个位点,分别是A位、P位和E位 C.原核生物核糖体包含的RNA是23SrRNA、16SrRNA和5SrRNA D.真核生物核糖体包含的RNA是28SrRNA、18SrRNA、5.8SrRNA和5SrRNA E.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A.核酸酶 B.siRNA C.rRNA D.mRNA E.蛋白酶
A.色素 B.抗生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细菌素
A.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以有丝分裂方式繁殖 B.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为三期 C.对数期是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 D.稳定期时细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染色特征等都很典型 E.衰亡期的细菌繁殖减慢,死亡数逐渐增多,生成芽胞、外毒素、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A.一般细菌都大于0.25μm,故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予以观察 B.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活的微生物 C.暗视野显微镜在暗视野中可观察不染色活菌,常用于检查活细菌、螺旋体及其动力 D.相差显微镜主要用于检查不染色活细菌的形态及某些内部结构 E.利用荧光抗体可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荧光,用于鉴定细菌、病毒等
A.细胞壁缺陷,在高渗环境中难以存活 B.L型细菌的形态单一 C.革兰染色阳性 D.在L型细菌专用培养基上典型菌落可呈荷包蛋样 E.由于细胞壁缺陷,细菌L型无致病力
A.血浆凝固酶 B.玻璃酸酶 C.链激酶 D.触酶 E.胶原酶
A.固体培养基 B.液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 D.三糖铁培养基 E.厌氧培养基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性质稳定、耐热 D.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 E.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A.乙型肝炎病毒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狂犬病毒 E.丙型肝炎病毒
A.质粒 B.基因突变 C.型别 D.产毒性 E.能量代谢
A.艾滋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类反转录病毒 D.主要侵犯B细胞 E.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A.核酸 B.肽聚糖 C.鞭毛 D.蛋白质 E.脂多糖
A.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包括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B.细菌中螺形菌种类最多,大小、长短、粗细差异很大 C.细菌的形态受温度、pH、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影响很大 D.一般是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培养8~18小时时形态比较典型 E.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细菌在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期为宜
A.肽聚糖 B.磷酸壁 C.脂多糖 D.脂蛋白 E.磷脂
A.胆盐 B.煌绿 C.亚硫酸钠 D.氯化钠 E.染料
A.慢病毒感染 B.潜伏感染 C.稳定状态感染 D.整合感染 E.形成包涵体
A.干扰素 B.金刚烷胺 C.叠氮脱氧胸苷 D.无环鸟苷 E.头孢三嗪
A.荚膜易着色,大多数为多糖 B.比鞭毛更细、短、直,数目较多,但无抗原性 C.芽胞对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因此杀死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D.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G-菌 E.用理化方法去除荚膜后大大增强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A.尿素酶试验主要用于肠道杆菌科中变形杆菌属的鉴定 B.过氧化氢酶(触酶)试验常用于革兰阳性球菌的初步分群 C.硝酸盐还原试验主要用于厌氧菌的鉴别 D.DNA酶试验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菌和变形杆菌的鉴定,三者均为阳性 E.凝固酶试验主要用于葡萄球菌的鉴别
A.芽胞 B.细胞壁 C.荚膜 D.细胞膜 E.细胞质
A.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 B.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 D.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细菌 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A.复制 B.吸附 C.扩散 D.脱壳 E.释放
A.细胞核 B.高尔基复合体 C.核糖体 D.线粒体 E.以上均不对
A.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选择用药,及时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 B.常用方法有纸片法和试管稀释法 C.纸片法是根据抑菌圈有无、大小来判定试验菌对该抗菌药物耐药或敏感 D.试管法是以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抗菌药物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试验菌株的敏感度 E.以上说法都正确
A.C3转化酶 B.C3b C.C5~C9 D.4Cb E.以上都不是
A.接触性皮炎 B.外毒素中和作用 C.移植排斥反应 D.抗肿瘤免疫作用 E.结核空洞形成
A.2个(Fab’) B.1个Fab段 C.1个Fc段 D.2个Fab段 E.pFc’段
A.异嗜性抗原 B.类属抗原 C.同种抗原 D.交叉抗原 E.特异性抗原
A.IgD B.IgM C.IgA D.IgG E.IgE
A.诱导机体发生耐受的特性 B.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性 C.与大分子载体结合的特性 D.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特性 E.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A.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 B.ABO血型抗体或抗MHCⅠ类分子抗体引起 C.移植物供血不足引起 D.TDTH和C细胞引起 E.增强抗体引起
A.异嗜性抗原 B.异种抗原 C.自身抗原 D.同种异体抗原 E.独特型抗原
A.构象决定簇 B.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C.功能性决定簇 D.共同抗原决定簇 E.连续性决定簇
A.HLAB抗原 B.Rh血型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ABO血型抗原 E.超抗原
A.第2号染色体短臂 B.第15号染色体短臂 C.第9号染色体长臂 D.第6号染色体长臂 E.第6号染色体短臂
A.V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B.V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C.CL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D.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E.CL及CH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A.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 B.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C.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而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布、定居及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D.外周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E.中枢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粘膜固有层浆细胞 D.巨噬细胞 E.NK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