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极性强 B.溶解度大 C.空白低 D.挥发性小 E.价格低
A.专人管理 B.标识管理 C.标志管理 D.标签管理 E.标牌管理
A.为保护环境,对空气、水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B.为保护工人的健康,对空气、食品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C.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D.为提高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E.为治疗人的疾病,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A.每个实验室应有详细的操作规程 B.实验室有实施细则 C.全国统一 D.规范化和标准化 E.使用标准方法
A.试样未经充分混匀 B.滴定管的读数读错 C.滴定时有液滴溅出 D.砝码未经校正 E.操作不熟练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C.系统误差呈现正态分布 D.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E.系统误差偶然出现
A.称量某物时未冷却至室温就进行称量 B.滴定前用待测定的溶液淋洗锥形瓶 C.称量用砝码没有校正 D.用移液管移取溶液前未用该溶液洗涤移液管 E.总是多加了一滴滴定液
A.进行对照实验 B.进行空白试验 C.进行仪器校准 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E.使用新的滴定管
A.仪器设备经检定者 B.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者 C.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合格者 D.仪器设备经计量部门检定者 E.仪器设备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者
A.对某一样品进行了11次测定,求得平均值为15mmol/L B.对某一样品进行了11次测定,求得平均值为15mmol/L C.对某一样品进行了11次测定,求得平均值为15mmol/L D.对某一样品进行了11次测定,求得平均值为15mmol/L E.对某一样品进行了11次测定,求得平均值为15mmol/L
A.实验室技术考核 B.实验室认可考核 C.计量认证考核 D.机构资格考核 E.检验资格考核
A.质量管理手册 B.仪器设备管理手册 C.人员管理制度 D.实验室环境管理制度 E.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A.“O” B.“-” C.“未检出” D.“合格” E.“无结果”
A.用十五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B.用十五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C.用15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D.用15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E.用15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A.180cm长度的筛网上拥有的孔数为80个 B.80mm长度的筛网上拥有的孔数为80个 C.25.4cm长度的筛网上拥有的孔数为80个 D.25.4mm长度的筛网上拥有的孔数为80个 E.1cm长度的筛网上拥有的孔数为80个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6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6 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9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3 E.(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3
A.10-4.5mol/L B.104.5mol/L C.10-11.5mol/L D.10-9.5mol/L E.109.5mol/L
A.[H+][OH-]的乘积增大 B.[H+][OH-]的乘积减小 C.OH-的浓度增大 D.H+的浓度增大 E.H+的浓度减小
A.0.1mol/LHCl B.1mol/LNH3·H2O C.1mol/LHAc D.1mol/LHAc+1mol/LNaAc E.0.1mol/LNaOH
A.NaHCO3中含有氢,故其水溶液呈酸性 B.浓HAc(17mol/L)的酸度大于17mol/LH2SO4水溶液的酸度 C.浓度(单位:mol/L)相等的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后,其溶液呈中性 D.当[H+]大于[OH-]时,溶液呈酸性 E.当[H+]大于[OH-]时,溶液呈碱性
A.O2 B.CH4 C.H2O D.Ca(OH)2 E.NH4NO3
A.8.0~10.0,红色~无色 B.3.1~4.4,红色~黄色 C.5.0~8.0,红色~蓝色 D.4.4~6.2,红色~黄色 E.6.8~8.0,红色~黄色
A.维生素E B.维生素K1 C.维生素C D.维生素A E.维生素D
A.防止溴腐蚀玻璃 B.防止溴挥发 C.防止溴被氧化 D.防止溴被还原 E.防止溴变成固体
A.玻璃材料的 B.石英材料的 C.萤石材料的 D.陶瓷材料的 E.不锈钢材料的
A.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主族 B.周期表有7个周期,8个主族 C.周期表有9个周期,16个族 D.周期表有9个周期,8个主族 E.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
A.称取4g氢氧化钠固体,加1000ml水在烧杯中溶解配制 B.称取4g氢氧化钠固体,加1000ml水在容量瓶中溶解配制 C.先配制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取5.6ml,加蒸馏水使成1000ml D.先配制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并静置数日后取上清液5.6ml,加蒸馏水使成1000ml E.先配制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并静置数日后取上清液5.6ml,加新煮沸过的冷蒸馏水1000ml
A.氧化 B.滴定 C.水合 D.还原 E.稀释
A.Fe(NO3)2 B.FeC2O4 C.Fe(H2O)6Cl3 D.(NH4)2SO4·FeSO4·H2O E.FeSO4
A.醇和酸 B.两种新醇 C.两种新酸 D.新醇和新酯 E.醇和酰胺
A.环丙烷 B.环丁烷 C.环戊烷 D.环己烷 E.环庚烷
A.C6H5SO3H B.C2H5OH C.CH3CHO D.CH3COCH3 E.(CH3)3CH
A.0L B.2L C.4L D.2L E.7L
A.保证信誉不受影响 B.保证按时完成检验数量 C.保证准时提交检验报告 D.保证检验质量 E.保证管理工作到位
A.氧化铝 B.C18 C.高分子多孔微球 D.微球形硅胶 E.硅镁吸附剂
A.检测下限和检测上限之间 B.检出限和检测上限之间 C.检出限和标准曲线弯曲点之间 D.标准曲线起点和检测上限之间 E.标准曲线的起点和弯曲点之间
A.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和物质的量等 B.长度、体积、质量、时间和电流等 C.长度、体积、质量、时间和物质的量等 D.长度、体积、质量、时间和热力学温度等 E.长度、体积、质量、时间和发光强度等
A.有机砷<无机砷 B.有机砷=无机砷 C.有机砷>无机砷 D.不能比较 E.视化合物而定
A.现场待测物浓度的测定 B.实验室容许的条件 C.卫生标准检验的要求 D.具有最高灵敏度的要求 E.卫生监督人员的要求
A.上级主管部门发给的批准证书 B.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给的批准证书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发给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D.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发给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E.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发给的计量认证证书
A.出血症 B.癞皮病 C.神经管畸形 D.坏血病 E.脚气病
A.它的测定范围应包括0.1~l倍卫生标准的量值 B.它的测定范围应包括0.2~2倍卫生标准的量值 C.它的测定范围应包括0.5~2倍卫生标准的量值 D.它的测定范围应包括0.5~3倍卫生标准的量值 E.它的测定范围应包括0.5~5倍卫生标准的量值
A.≤0.10% B.≤0.12% C.≤0.15% D.≤0.20% E.≤0.25%
A.为社会提供数据 B.为社会提供合法数据 C.为社会提供合理数据 D.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 E.为社会提供准确数据
A.大米 B.牛肉 C.海产品 D.蔬菜 E.污染的水
A.机体缺镁时将会引起抽搐 B.镁是机体内硬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 C.镁主要存在于皮肤、毛发和指甲中 D.镁离子对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E.镁离子主要参与ATP的能量传递反应过程
A.黄色准用证 B.红色准用证 C.绿色合格证 D.黄色合格证 E.红色合格证
A.L B.m C.t D.I E.N
A.卫生标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法规,是卫生执法监督和疾病防治的法定依据 B.卫生标准是卫生部的一项重要技术法规,是卫生执法监督和疾病防治的法定依据 C.卫生标准是卫生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法规,是卫生执法监督和疾病防治的法定依据 D.卫生标准是一项重要技术法规,是卫生执法监督和疾病防治的法定依据 E.卫生标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法规,是卫生执法监督和疾病防治的法定依据
A.食管癌 B.骨痛病 C.甲状腺肿大 D.克山病 E.癞皮病
A.0~15d B.1~14d C.1~10d D.2~10d E.2~14d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基体改进剂 D.氧化剂或还原剂 E.络合剂
A.甜味素 B.特丁基对苯二酚 C.二氧化钛 D.亚硝酸钠 E.苯甲酸
A.<15min的平均浓度 B.15min的平均浓度 C.20min的平均浓度 D.4h的平均浓度 E.8h的平均浓度
A.最大吸光曲线、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 B.显色剂的选择及用量、溶液pH的影响、溶剂的选择、温度的影响及溶液颜色稳定性 C.显色剂的选择、去干扰剂的选择、温度对显色影响 D.显色剂用量、显色反应时间及温度、比色波长选择 E.选择显色剂、确定显色反应的时间
A.1~5μg B.5~10μg C.5~50μg D.10~50μg E.10~100μg
A.≤20mg/kg B.≤30mg/kg C.≤50mg/kg D.≤70mg/kg E.≤80mg/kg
A.痛痛病 B.水俣病 C.严重贫血症 D.骨质疏松症 E.营养缺乏症
A.猪肝 B.豆腐乳 C.马铃薯 D.牛肉 E.核桃
A.玻璃瓶 B.塑料袋 C.三角瓶 D.容量瓶 E.聚乙烯塑料瓶
A.0.01mg/kg B.0.1mg/kg C.05mg/kg D.0.5mg/kg E.1.0mg/kg
A.黏膜和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神经系统 E.关节
A.严重皮炎 B.癞皮病 C.夜盲症 D.脚气病 E.软骨病
A.水源传播 B.空气传播 C.粪-口途径传播 D.接触传播 E.近距离空气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经口-鼻传播
A.0.1mg/L B.0.2mg/L C.0.3mg/L D.0.5mg/L E.1.0mg/L
A.1970年 B.1990年 C.1980年 D.1995年 E.1983年
A.无恶臭味 B.体积缩小 C.肥料质量和卫生效果 D.有机物破碎和有间隙 E.无块状粪便
A.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对需要转送的病人,按规定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B.应劝其回乡治疗 C.不属于当地接诊治疗的对象 D.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E.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民政部门批准
A.抑制蛋白酶 B.抑制胆碱脂酶 C.激活胆碱脂酶 D.激活神经递质 E.溶血
A.s B.min C.h D.d E.a
A.呼出气中一氧化碳 B.血中碳氧血红蛋白 C.尿中甲酸 D.血中一氧化碳 E.血中血红蛋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 B.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炭疽和艾滋病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A.头痛 B.喉咙刺激感 C.肚子痛 D.四肢无力 E.昏迷
A.疑似病例与临床诊断病例应分开隔离 B.疑似病例可与急诊病人同室 C.疑似病例可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病人同室 D.临床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可以同室 E.临床确诊病例可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病人同室
A.4μmol/L B.4.5μmol/L C.5μmol/L D.5.5μmol/L E.结果应弃去
A.电子捕获检测器 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火焰光度检测器 D.火焰热离子检测器 E.火焰发射光谱
A.0.00% B.0.10% C.0.01% D.1% E.0.02%
A.0.5mg/L(以O2计) B.1mg/L(以O2计) C.2mg/L(以O2计) D.3mg/L(以O2计) E.4mg/L(以O2计)
A.0.0002mg/L B.0.0005mg/L C.0.0010mg/L D.0.0050mg/L E.0.0100mg/L
A.有机汞小于无机汞 B.有机汞大于无机汞 C.有机汞大于50倍无机汞 D.有机汞等于无机汞 E.不能比较
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卫生标准》规定其耗氧量不得超过(以O2计)()。
A.1mg/L B.2mg/L C.3mg/L D.4mg/L E.5mg/L
A.防晒护肤品 B.美乳霜 C.祛斑霜 D.除毛剂 E.眼影
A.200μg/L B.300μg/L C.400μg/L D.500μg/L E.600μg/L
A.声明对所有检测提供相同质量的服务 B.保证为用户保守技术秘密 C.经济的和其他方面利益的干预 D.保证本单位的检验人员不从事所检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 E.将全部检验资料交用户保管
A.烟酸 B.泛酸 C.叶酸 D.生物素 E.维生素K
A.300种 B.200种 C.330种 D.120种 E.710种
A.气温20℃,大气压103.1kPa B.气温10℃,大气压110.3kPa C.气温10℃,大气压101.3kPa D.气温0℃,大气压101.3kPa E.气温0℃,大气压103.1kPa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国内交通检疫条例》 D.《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A.三类,35种 B.四类,35种 C.二类,35种 D.五类,36种 E.三类,37种
A.气相色谱法 B.液相色谱法 C.原子吸收光谱法 D.原子荧光光谱法 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