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煮沸法 B.间隙灭菌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电离辐射法
A.氧化 B.还原 C.漂白 D.媒染 E.镀银
A.胶原纤维呈红色 B.细胞核血细胞呈绿色 C.肌肉呈黄色 D.胶原纤维切片厚度6μm,Victoriablue染色液盛在染色缸内 E.Ponceau染色后,直接放在水中
A.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 B.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 C.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D.胶原纤维和肌纤维 E.弹性纤维和神经纤维
A.马休黄猩红蓝染色法 B.Schiff阿尔辛蓝地衣红染色法 C.过碘酸希夫染色法 D.Jurgens甲基紫染色法 E.刚果红染色法
A.Kultschitzky染色法 B.Holmes染色法 C.VonBraunmubl染色法 D.Bielschowsky染色法 E.Eager染色法
A.是一种能自由运动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B.螺旋体病是一种传染病 C.形状为细长、柔韧弯曲螺旋状 D.大小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 E.HE染色高倍显微镜下可见
A.Gomori-Burtner六胺银反应法 B.碱性重氮反应法 C.Lillie-Masson二胺银反应法 D.DeGrandi改良硝酸银法 E.Gomori银染色法
A.肌纤维 B.胶原纤维 C.网状纤维 D.弹力纤维 E.神经胶质纤维
A.1mm/h B.2mm/h C.3mm/h D.4mm/h E.5mm/h
A.固定 B.媒介 C.脱去多余水 D.使组织变硬 E.使组织利于染色
A.胭脂红 B.结晶紫 C.亚甲蓝 D.苏木素 E.孔雀绿
A.微小病变肾病 B.遗传性进行性肾炎 C.纤维样肾小球病 D.肾盂肾炎 E.良性家族性血尿(肾小球基底膜病)
A.亲和素的四个生物素部位,可同时结合多价性的生物素衍生物 B.可与酶结合形成标记物 C.生物素可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物 D.二者之间有极高的亲和力 E.经化学修饰后,生物素成为活化生物素
A.丙酮液 B.乙醇液 C.福尔马林液 D.AF液 E.Orth液
A.CD3,CD20 B.LCA,CD20 C.ER,PR D.PCNA,P53 E.EMA,Keratin
A.将细小的组织聚拢按压,并包埋在一个水平上 B.将细小组织包埋在一个蜡块上 C.将细小组织包埋在一起 D.将细小组织全部包埋 E.将细小组织分别包埋
A.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而荧光不衰减 B.背景染色低,第一抗体可以高度稀释 C.敏感性差,需要标记每种抗体 D.敏感性高,不需标记每种抗体 E.以上说法不正确
A.T细胞 B.B细胞 C.浆细胞 D.巨噬细胞 E.组织细胞
A.超净工作台 B.生物倒置显微镜 C.低速台式离心机 D.冰冻切片机 E.冰箱
A.1.5 B.1 C.2 D.1.2 E.1.7
A.肥大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脂肪细胞 D.巨噬细胞 E.浆细胞
A.-40℃ B.-80℃以下 C.-15℃ D.-4℃ E.固定后-40℃保存
A.尼氏小体 B.神经轴突 C.神经髓鞘 D.星形细胞 E.神经胶质纤维
A.由原代细胞分离出具有与原代相同的细胞 B.原代细胞经首次传代成功后的细胞 C.单个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 D.具有两套染色单体数目的细胞 E.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细胞
A.申请单 B.必要时提供组织蜡块 C.临床病史及特殊检查结果(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实验室检查结果) D.病理切片 E.以上均是
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白细胞 E.中性粒细胞
A.一定以DNA为模板 B.以RNA为模板 C.必须有引物参与 D.需ATP供能 E.损伤修复和逆转录
A.色温转换滤色镜 B.反差滤色镜 C.铷镤滤色镜 D.中灰ND滤色镜 E.彩色补偿滤色镜
A.Myosin B.Desimin C.S-100 D.EMA E.CK
A.甲醛 B.乙醇 C.乙酸 D.丙酮 E.冰乙酸
A.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B.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C.大多数为糖类物质 D.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E.可刺激机体产生低度的免疫应答
A.-20℃冰箱中 B.定期更换保存液体 C.-3℃冰箱中 D.液氮中 E.-80℃超低温冰箱中
A.磷酸 B.磷钼酸 C.硫酸铝钾 D.重铬酸钾 E.磷钨酸
A.甲醛液 B.Zenke液 C.乙醇 D.Bouin液 E.锇酸
A.22μm直径的滤膜过滤 B.高压蒸汽处理15磅15分钟 C.56℃水浴30分钟 D.37℃水浴过夜 E.-80℃冷冻30分钟
A.伤寒杆菌 B.布鲁士菌 C.大肠杆菌 D.结核杆菌 E.破伤风杆菌
A.未彻底脱蜡 B.未彻底脱水 C.盐酸乙醇分化不够 D.流水冲洗不足 E.未能很好促蓝
A.结缔组织 B.胶原纤维 C.黏多糖 D.脂肪 E.酸性磷酸酶
A.加拿大树胶 B.甘油明胶 C.阿拉伯糖胶 D.中性树胶 E.树脂胶
A.免于疾患 B.机体清除自身的损伤或衰老细胞的一种功能 C.机体抗感染过程 D.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细胞 E.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A.媒介作用 B.脱去多余水分 C.使组织利于染色 D.固定作用 E.使组织变硬
A.复消色差物镜 B.消色差物镜 C.半复消色差物镜 D.平场消色差物镜 E.平场复消色差物镜
A.脂褐素 B.钙盐 C.福尔马林色素 D.胆色素 E.升汞色素
A.细胞质着色与pH有密切关系 B.细胞质着色与pH无关 C.pH调至蛋白质等电点时染色 D.pH调至胞质等电点以下,带正电荷,可被带负电荷染料染色 E.pH调至大于蛋白质等电点,被带负电荷染料染色
A.直接法 B.双层染色法 C.膜染色法 D.补体法 E.间接法
A.药物中毒 B.传染性疾病 C.变态反应 D.出血性疾病 E.以上都不是
A.CD45RO B.CD45 C.CD43 D.CD20 E.CD15
A.成纤维细胞 B.淋巴细胞 C.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D.脂肪细胞 E.肌纤维
A.AB-PAS法 B.地衣红法 C.AB法 D.黏液胭脂红法 E.PAS法
A.在制作过程中尽量保持抗原的完整性 B.细胞、细菌 C.制片完毕后,置室温下,自然风干后使用 D.切片尽量薄,以利抗原抗体接触和镜检 E.透明、浸蜡时间要正确,否则不利于切片
A.100% B.75% C.50% D.60% E.95%
A.粗面内质网 B.溶酶体 C.各个发育阶段的黑色素小体、丰富而细 D.高尔基复合体 E.线粒体
A.显微摄影装置或三目观察筒的光路选择移动杆没有到位 B.摄影装置中的棱镜或中继透镜上沾有小的碎屑或污物 C.由于光路系统中的光学元件被污物黏附 D.所用的盖玻片太厚 E.视场光阑收缩的太多
A.固定作用 B.加强透明作用 C.加强染色作用 D.支持硬化作用 E.预防掉片作用
A.波形蛋白(Vimentin) B.内皮细胞标记(CD31) C.肌红蛋白(Myoglobin) D.结蛋白(Desmin) E.肌动蛋白(Actin)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
A.二甲苯 B.甲醇 C.丙酮 D.乙醇 E.乙醚
A.可与95%酒精和福尔马林二者混合 B.可与福尔马林和石蜡混合 C.可与75%酒精和石蜡混合 D.可与纯酒精和石蜡二者混合 E.可与50%酒精和石蜡二者混合
A.需制备生物素化抗体 B.反应时,游离的链酶亲和素作为关键的桥联剂 C.制备酶标链酶亲和素 D.也可将生物素化二抗和链酶亲和素-酶混合成复合物使用 E.一抗和二抗特异性结合
A.阿尔辛蓝 B.油红O C.胭脂红 D.过碘酸-Schiff(PAS) E.中性红
A.中性树胶 B.缓冲甘油 C.蒸馏水 D.生理盐水 E.纯甘油
A.降低一抗浓度 B.进行抗原修复 C.延长缓冲液的冲洗时间 D.将孵育温度升高到50℃ E.缩短孵育时间
A.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B.可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增加对抗原的处理能力 C.佐剂是特异性免疫试剂 D.最常用的佐剂是福氏佐剂 E.与免疫混合后,可延缓抗原在体内的吸收代谢与消除
A.脱蜡 B.去污 C.蛋白酶K处理 D.内源性生物素和酶的去除 E.固定
A.3%戊二醛溶液 B.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 C.1%锇酸溶液 D.4%甲醛溶液 E.10%福尔马林溶液
A.树胶与玻璃的折射率不相等 B.树胶与玻璃的折射率几乎相等 C.树胶的折射率比玻璃小 D.树胶的折射率比玻璃大 E.树胶的折射率为1
A.心脏 B.肝脏 C.肺脏 D.肾脏 E.脾脏
A.以荧光素标记抗原 B.以荧光素标记抗体 C.反应结果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D.反应结果在肉眼下观察 E.多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量测定
A.多细胞腺 B.肠腺 C.复管泡状腺 D.单细胞腺 E.复腺
A.42.5 B.53.9 C.63 D.70.98 E.72.39
A.搅拌标记法 B.透析标记法 C.戊二醛标记法 D.高碘酸钠标记法 E.缺口平移标记法
A.红色 B.绿色 C.蓝色 D.黄色 E.黑色
A.灰度 B.离散度 C.光密度 D.形象因子 E.面积
A.角化层 B.棘细胞层 C.颗粒层 D.基底层 E.浆膜层
A.半抗原 B.可溶性抗原 C.基因工程抗原 D.完全抗原 E.自身抗原
A.乙醇 B.Kaiserling液 C.冬青油 D.甲醛液 E.Klotz液
A.热处理后应注意自然冷却 B.热修复后应立即取出放入PBS液中 C.一批抗原的检测其温度和时间必须保持一致 D.修复液不要让其煮干 E.以上说法均正确
A.内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间皮 D.移行上皮 E.单层柱状上皮
A.脂质多的组织 B.化脓性病变 C.蛋白含量高的组织 D.脑组织 E.酶性消化占优势的坏死病灶
A.红色 B.蓝色 C.黑色 D.黄色 E.褐色
A.氧化作用 B.交联作用 C.还原作用 D.与黏液蛋白结合 E.与核酸结合
A.消化包围靶DNA蛋白作用 B.增强组织通透性 C.减低静电效应和非特异背景染色 D.防止组织脱片 E.增强核酸探针的穿透性
A.20% B.10% C.2% D.15% E.4%
A.形态学改变 B.功能状态检测 C.增殖能力测定 D.活性染色法 E.电子显微镜观察
A.酶消化 B.正常血清封闭 C.滴加第一抗体 D.抑制内源性酶 E.杂交
A.胆红素 B.含铁血黄素 C.黑色素 D.脂褐素 E.福尔马林色素
A.荧光法 B.荧光抗体法 C.荧光抗体抗原法 D.荧光抗原法 E.荧光抗原抗体法
A.80%~95%乙醇 B.1%~2%锇酸 C.0.5%~1%铬酸 D.10%福尔马林 E.0.3%~5%醋酸
A.剪块 B.摆布 C.培养 D.轻翻转培养瓶 E.以上均是
A.组织学来源 B.病理学来源 C.检验学来源 D.细胞标本来源 E.生物学来源
A.使蛋白质分子发生交联 B.沉淀蛋白质 C.凝固脂肪 D.凝固蛋白质 E.沉淀核酸
A.保证试剂 B.分析纯试剂 C.化学纯试剂 D.精细纯试剂 E.实验试剂
A.2600~3000K B.9000~9500K C.5500~6000K D.4500~5000K E.3000~3400K
A.亚硝酸钠 B.亚硫酸钠 C.柠檬酸钠 D.氯化钠 E.硫代硫酸钠
A.31 B.45 C.62 D.84 E.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