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B.二氧化硫、甲醛 C.挥发性有机物、甲醛 D.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 E.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
A.臭氧和乙烯的气相发光反应 B.二氧化氮和臭氧的气相发光反应 C.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 D.一氧化氮和臭氧的气相发光的反应 E.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
A.有中度铅中毒 B.有铅接触史 C.有轻度铅中毒 D.有过量接触 E.有重度铅中毒
A.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扩散情况 B.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情况 C.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浓度分布情况 D.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情况 E.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配情况
A.用15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十五m B.用十五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C.用15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D.用十五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E.用15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十五米
A.声明对所有检测提供相同质量的服务 B.保证检测结果不受行政的、经济的和其他方面利益的干预 C.保证为用户保守技术秘密 D.保证本单位的检验人员不从事所检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 E.将全部检验资料交用户保管
A.600mg/L以下 B.800mg/L以下 C.1000mg/L以下 D.1200mg/L以下 E.5000mg/L以下
A.抑制蛋白酶 B.激活胆碱酯酶 C.激活神经递质 D.抑制胆碱酯酶 E.溶血
A.大容器 B.玻璃器皿 C.耐腐蚀容器 D.通风橱 E.不锈钢容器
A.去除样品中的杂质 B.富集待测物 C.提高分析仪器的灵敏度 D.排除样品中的干扰 E.消除样品中待测物与其基体的反应
A.蛋氨酸钠 B.苏氨酸钠 C.亮氨酸钠 D.谷氨酸钠 E.缬氨酸钠
A.对某一样品进行了11次测定,求得平均值为15mmol/L B.对某一样品进行了11次测定,求得平均值为15mMol/L C.对某一样品进行了11次测定,求得平均值为15mmol/L D.对某一样品进行了11次测定,求得平均值为15MMol/L E.对某一样品进行了11次测定,求得平均值为15Mmol/L
A.5% B.15% C.20% D.25% E.10%
A.玻璃材料的 B.石英材料的 C.萤石材料的 D.陶瓷材料的 E.不锈钢材料的
A.牡蛎 B.菜花 C.西红柿 D.猪肉 E.鲤鱼肉
A.铁 B.钙 C.镁 D.硫 E.钠
A.出血症 B.癞皮病 C.神经管畸形 D.坏血病 E.脚气病
A.蛋白质 B.糖 C.有机碱 D.游离氨基酸 E.酯
A.硝酸法 B.硫酸-硝酸法 C.干灰化法 D.硝酸-高氯酸法 E.硝酸-过氧化氢法
A.实验室检测的要求 B.现场评价的要求 C.检测样品的要求 D.仪器设备的要求 E.卫生标准的要求
A.为保护环境 B.为预防疾病 C.为保护人群健康 D.为提高人的健康水平 E.为治疗人的疾病
A.浓硫酸 B.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 C.硅胶(网状多孔的SiO2) D.磷酐(P2O5) E.无水氯化钙
A.水俣病 B.贫血 C.痛痛病 D.肿瘤 E.肝脏坏死
A.称量某物时未冷却至室温就进行称量 B.滴定前用待测定的溶液淋洗锥形瓶 C.称量用砝码没有校正 D.用移液管移取溶液前未用该溶液洗涤移液管 E.总是多加了一滴滴定液
A.信誉第一的方针 B.数量第一的方针 C.质量第一的方针 D.荣誉第一的方针 E.管理第一的方针
A.溴氰菊酯,氰戊菊酯 B.氯氰菊酯,百树菊酯 C.氟氰菊酯,功夫药酯 D.甲氰菊酯,联苯菊酯 E.丙烯菊酯,丙炔菊酯
A.苯及其同系物一般是液体 B.苯及其同系物不溶于水 C.苯及其同系物溶于乙醇和乙醚 D.苯及其同系物的比重大于1 E.苯及其同系物一般具毒性
A.不能反映从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内剂量 B.不能正确反映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C.不能反映接触者的个体差异 D.不能正确反映机体内毒物的内剂量 E.不能用于各种毒物的接触剂量评价
A.0.1mol/LHCl B.1mol/LNH3·H2O C.1mol/LHAc D.1mol/LHAc+1mol/LNaAc E.0.1mol/LNaOH
A.用十五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B.用十五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C.用15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15m D.用15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十五m E.用15根管子进行试验,每根管长为十五米
A.降低消解温度 B.缩短消解时间 C.采用减压装置 D.采用回流装置 E.采用高温快速消解
A.3天 B.4天 C.5天 D.2天 E.6天
A.0.2~0.4g B.0.2~0.4mg C.0.05~0.1mg D.0.2~0.4μg E.1~2g
A.由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B.由国家以法律条文规定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C.由国家规定的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D.由计量行政部门以法令形式规定使用的计量单位 E.由计量行政部门以法令形式规定强制使用的计量单位
A.毒性大 B.超过标准可发生急性中毒 C.长期接触可产生慢性中毒 D.二氧化碳在人体有蓄积作用 E.作为衡量室内空气通风换气、空气新鲜程度的指标
A.14天 B.12天 C.10天 D.7天 E.21天
A.与血红蛋白结合,增加其输氧能力 B.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输氧能力 C.刺激皮肤发炎 D.影响钙吸收 E.刺激黏膜充血
A.相对湿度越低,储水池中水蒸发加快,水温降低,湿球温度是指示储水池中水温 B.相对湿度越低,湿球上水分蒸发加快,热量损失增加使湿球局部温度下降较多 C.相对湿度越低,湿球上水分蒸发加快,需要用储水池中水补充量增多,储水池中水温低于室温 D.相对湿度越低,干球周围水分越少 E.相对湿度越低,干球表面冷凝水越少
A.正常值 B.本底值 C.中毒诊断值 D.阈限值 E.生物限值
A.甲烷 B.2-丁烯 C.乙炔 D.乙烯 E.2-丁炔
A.5min B.20min C.30min D.40min E.15min
A.专人管理 B.标识管理 C.标签管理 D.标志管理 E.标牌管理
A.GB/T16009-1995 B.WS/T135-1996 C.JJG15001-1995 D.JJ/T15236-1996 E.JJG/T15002-1995
A.0.01~0.05mg B.0.01~0.02mg C.0.5~1.0mg D.0.1~0.2mg E.1.0~2.0mg
A.检测工作可由一人进行 B.检测工作至少应有两人参加 C.检测人员应有大专学历 D.检验人员应具有技师以上职称 E.检测工作至少应有两人参加,其中一人具有技师以上职称
A.5 B.6 C.7 D.8 E.9
A.粗纤维 B.纤维素 C.果胶 D.木质素 E.半纤维素
A.色-质联机 B.高压液相 C.极谱 D.离子色谱 E.气相色谱
A.生物蓄积性 B.遗传变异毒性 C.水生生物毒性 D.刺激性 E.皮肤吸收毒性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B.县级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C.县级人民政府,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决定 D.县级人民政府决定 E.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设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A.检测室主任和单位领导 B.检测室主 任、质量保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C.检测室校核人员、检测室负责人、质量保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D.检测人、校核人、检测室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E.检测人,检测室主任和单位领导
A.在1h内 B.在2h内 C.在6h内 D.在12h内 E.在24h内
A.操作技术 B.工作态度 C.检验质量 D.检验技术 E.知识水平
A.10多 B.20多 C.30多 D.40多 E.50多
A.沸点 B.密度 C.熔点 D.折光率 E.比旋光度
A.铁 B.锌 C.锰 D.铜 E.钒
A.5mg/m3 B.6mg/m3 C.10mg/m3 D.15mg/m3 E.100mg/m3
A.将偏高 B.与碳酸钠中水的含量成正比 C.将偏低 D.与碳酸钠中水的含量成反比 E.是正确的,不受影响
A.鼠疫、霍乱、炭疽 B.鼠疫、霍乱、艾滋病 C.鼠疫、霍乱、艾滋病、炭疽 D.鼠疫、霍乱 E.鼠疫、霍乱、脊髓灰质炎
A.角膜炎 B.坏血病 C.脚气病 D.贫血 E.癞皮病
A.2~8 B.2~10 C.3~9 D.2~20 E.3~10
A.硫胺素 B.核黄素 C.维生素C D.泛酸 E.维生素K
A.反映了所用途径进入机体的剂量 B.能快速测定进入机体的内剂量 C.能检测的毒物种类多 D.检验结果容易评价 E.能反映接触者的接触途径
A.氨氮 B.有机氮 C.氮 D.亚硝酸盐氮 E.硝酸盐氮
A.本底值<中毒诊断值<生物限值 B.中毒诊断值<本底值<生物限值 C.生物限值<中毒诊断值<本底值 D.本底值<生物限值<中毒诊断值 E.本底值<生物限值=中毒诊断值
A.尿铅 B.血铅 C.发铅 D.血锌原卟啉 E.尿δ-ALA
A.没有颜色 B.挥发性小,对被采集物溶解度大或反应速度快 C.采样时能产生颜色 D.表面张力大 E.能产生泡沫
A.黄色准用证 B.红色准用证 C.绿色合格证 D.黄色合格证 E.红色合格证
A.K+>Na+>H+ B.K+>H+>Na+ C.Na+>H+>K+ D.H+>Na+>K+ E.H+>K+>Na+
A.放射性 B.易燃性 C.吸入毒性 D.浸出毒性 E.水生生物毒性
A.300 B.200 C.330 D.120 E.710
A.毒性大 B.超过标准可发生急性中毒 C.长期接触可产生慢性中毒 D.二氧化碳在人体有蓄积作用 E.室内CO2浓度与空气新鲜程度直接相关
A.抗氧化剂 B.着色剂 C.发色剂 D.防腐剂 E.漂白剂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乙酸乙酯 D.铅 E.铬
A.1973 B.1983 C.1993 D.2000 E.1963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光照 E.pH8~10
A.0~15天 B.1~14天 C.1~10天 D.2~10天 E.2~14天
A.千克 B.克 C.毫克 D.斤 E.两
A.10-4mg/ml B.10-3mg/ml C.10-2mg/ml D.10-1mg/ml E.1mg/ml
A.80cm×5cm×10mm B.80cm×5cm×10cm C.800mm×50mm×0mm D.800cm×50cm×100mm E.80cm×5cm×10mm
A.三类,38种 B.四类,35种 C.二类,35种 D.五类,36种 E.三类,37种
A.头痛 B.眼睛、喉咙刺激感 C.肚子痛 D.四肢无力 E.昏迷
A.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对需要转送的病人,按规定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B.应劝其回乡治疗 C.不属于当地接诊治疗的对象 D.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E.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民政部门批准
A.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B.加标回收率和标准偏差表示 C.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D.标准偏差和绝对误差表示 E.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表示
A.为无色结晶 B.易溶于水 C.味酸 D.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E.有强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