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敏感性低 B.不够敏感,不常用 C.特异性高,方法简便快捷,敏感性较差 D.特异性高,敏感性高 E.操作复杂
A.癌和肉瘤的鉴别 B.恶性淋巴瘤和组织细胞肉瘤 C.血管内皮细胞瘤和外皮细胞瘤 D.纤维肉瘤和横纹肌肉瘤 E.黏液纤维瘤和黏液肉瘤
A.Gomori醛复红染色法 B.苏木精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法 C.Mallory磷钨酸苏木精法 D.Mowry阿尔辛蓝过碘酸希夫染色法 E.Masson三色法
A.Lillic硫酸亚铁法 B.Perlsblue亚铁氰化钾法 C.MassonFontana银染法 D.过碘酸雪夫染色法 E.六胺银法
A.流感病毒 B.腺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麻疹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A.石蜡包埋法 B.碳蜡包埋法 C.明胶包埋法 D.甲苯丙烯酸甲酯包埋法 E.火棉胶包埋法
A.中性红 B.碱性品红 C.酸性品红 D.结晶紫 E.亚甲蓝
A.肝内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分隔包绕原有小叶 B.小叶内缺少中央静脉 C.小叶内中央静脉偏位或有两个以上 D.小叶内出现汇管区 E.坏死
A.是否为慢性炎症 B.一种病变属于炎症反应,另一种病变属于损伤修复反应 C.是否由急性炎症转化而来 D.是否导致局部纤维化 E.病变组成成分不尽相同
A.成色质的浓度提高 B.合适的一抗浓度 C.增加酶的浓度 D.显色时间适当延长 E.延长水洗时间
A.心力衰竭细胞 B.水肿液 C.炎症细胞 D.纤维蛋白 E.尘细胞
A.核质着色浅,轮廓不清及片状发白 B.横向皱纹 C.厚薄不均 D.核浆蓝染,界限不清 E.破碎、不完整
A.醌亚胺染料 B.硝基染料 C.偶氮染料 D.苯甲烷染料 E.亚硝基染料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内皮细胞 E.间叶细胞
A.使苏木素尽快成熟 B.使切片中的水分蒸发 C.缩短染色时间 D.使切片颜色更加鲜艳 E.避免切片脱落
A.5%盐酸 B.1%醋酸 C.95%乙醇 D.丙酮 E.磷钼酸
A.黑色素呈暗绿色,背景浅绿或不着色,肌纤维黄色 B.黑色素呈黑色,背景浅黄色,肌纤维不着色 C.黑色素呈暗绿色,背景浅黄色,肌纤维红色 D.黑色素呈黄色,背景不着色,肌纤维绿色 E.黑色素呈黄色,背景浅棕色,肌纤维绿色
A.下肢坏疽 B.肺动脉栓塞 C.肾动脉栓塞 D.脑动脉栓塞 E.肝门静脉栓塞
A.乙醇 B.苦味酸 C.醋酸 D.10%福尔马林 E.丙酮
A.碱性复红 B.中性复红 C.丽春红 D.甲基绿 E.焦油紫
A.白细胞自血管内进入炎区组织 B.炎症向周围组织扩展 C.炎区组织浸泡于渗出液中 D.血管内成分进入炎区组织 E.生物病原体进入炎区组织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湿性坏疽 D.气性坏疽 E.干性坏疽
A.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 B.Gomori变色酸亮绿染色 C.PAS染色 D.Gram碱性复红结晶紫染色 E.Grocott染色
A.无水乙醇 B.二甲苯 C.丙酮 D.甲醛 E.95%乙醇
A.1~2μm B.4~5μm C.7~8μm D.10~12μm E.14~15μm
A.冷冻干燥 B.保持抗血清或腹水原液 C.小量分装,低温保存 D.稀释后反复冻溶 E.加入一定量防腐剂
A.局部是否有淋巴细胞浸润 B.病灶内是否有单核细胞浸润 C.局部是否有单核巨噬细胞结节形成 D.是否有纤维细胞增生 E.是否含有毛细血管
A.橘红色 B.砖红色 C.亮黄色 D.苹果绿色 E.桃红色
A.核固红染液 B.氨银染液 C.自然成熟的苏木素染液 D.黏液卡红染液 E.六胺银染液
A.甲醛 B.乙醇 C.乙酸 D.锇酸 E.戊二醛
A.Harris苏木精液 B.Weigert铁苏木精液 C.Verhoeff铁磺苏木精液 D.天青石蓝-Mayer苏木精液 E.Mallory磷钨酸苏木精液
A.盐酸 B.95%乙醇 C.甲酸 D.醋酸 E.磷钼酸
A.结核空洞 B.脓肿壁 C.化生病灶 D.动脉粥样硬化 E.陈旧性心肌梗死
A.加强菌体着色 B.加强染料氧化 C.加速染液反应 D.消除染色背景 E.暴露抗酸杆菌
A.间叶细胞 B.生殖器官管腔被覆上皮 C.肝细胞 D.成骨细胞 E.成软骨细胞
A.层粘连蛋白 B.纤维连接蛋白 C.白蛋白 D.硫酸软骨素 E.透明质酸
A.操作程序繁多 B.对抗原和脂肪保存效果差 C.花费时间长 D.蜡块保存困难 E.切片困难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败血症 E.厌氧菌感染
A.胶原纤维呈红色,肌纤维呈蓝绿色 B.胶原纤维呈绿色,肌纤维呈红色 C.胶原纤维呈红色,肌纤维呈黄色 D.胶原纤维呈红色,肌纤维呈蓝色 E.胶原纤维呈蓝色,肌纤维呈红色
A.Mason-Fontana法 B.Grimelius法 C.铅苏木素法 D.碱性重氮反应 E.蛋白银反应
A.心 B.脑 C.肾 D.肺 E.肝
A.直肠绒毛状腺瘤 B.精原细胞瘤 C.膀胱乳头状瘤 D.子宫平滑肌瘤 E.滤泡性腺瘤
A.合并感染时渗出物增多有利于伤口愈合 B.皮肤一期愈合需2~3周完成 C.一、二期愈合伤口均有炎症反应 D.一期愈合伤口在术后24小时创面可以覆盖 E.肉芽组织中没有神经、触及无疼痛
A.上皮细胞 B.渗出的白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成纤维细胞
A.淀粉样物质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 B.淀粉样物质呈粉色,细胞核呈黑色 C.淀粉样物质呈蓝色,细胞核呈红色 D.淀粉样物质呈红色,细胞核呈绿色 E.淀粉样物质呈黑色,细胞核呈蓝色
A.丙酮 B.正丁醇 C.乙醇 D.异丙醇 E.氯仿
A.组织脱水彻底 B.切片脱蜡彻底 C.组织及时固定 D.组织透明彻底 E.烤片温度不能太高
A.树脂包埋法 B.火棉胶包埋法 C.塑料包埋法 D.石蜡包埋法 E.碳蜡包埋法
A.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B.心瓣膜赘生物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冠状动脉 E.微循环血管内
A.黄色 B.蓝色 C.红色 D.绿色 E.紫色
A.细菌感染 B.纤维多的饮食 C.阑尾腔内异物阻塞 D.阑尾黏膜损伤 E.阑尾平滑肌痉挛
A.脱水彻底 B.染色清晰 C.完全 D.切片要薄 E.封片美观
A.鳞状细胞癌 B.变移细胞癌 C.浆液性皮样腺癌 D.基底细胞癌 E.腺癌
A.脑组织 B.肝细胞 C.脂肪 D.干酪样坏死 E.肠梗死
A.抗体浓度越高,温育时间较长 B.抗体效价高,温育时间短 C.抗体效价低,温育时间长 D.抗体稀释度越高,温育时间越长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A.铁化合物 B.铝化合物 C.铜化合物 D.锰化合物 E.银化合物
A.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都是细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 B.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都是渗出性炎 C.大叶性肺炎是纤维蛋白性炎症,小叶性肺炎是化脓性炎症 D.患大叶性肺炎肺组织结构一般不破坏 E.间质性肺炎主要是肺间质的炎症,肺泡内一般无渗出物
A.蟹足状 B.结节状 C.囊状 D.乳头状 E.分叶状
A.透明质酸,硫酸皮肤素 B.透明质酸,硫酸乙酰肝素 C.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 D.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 E.透明质酸,硫酸角质素
A.疏松结缔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 B.弥漫性化脓性炎 C.局限性化脓性炎 D.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 E.深部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
A.再生轴突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合在一起弯曲成团 B.神经纤维断端神经鞘细胞增生 C.神经纤维断端变性 D.神经鞘细胞与增生的结缔组织在一起弯曲成团 E.神经鞘细胞的过度增生
A.原发综合征 B.支气管扩张 C.干酪样肺炎 D.小叶性肺炎 E.粟粒型肺结核
A.脑 B.肺 C.脾 D.肝 E.肾
A.细菌感染 B.阑尾腔内异物阻塞 C.阑尾平滑肌痉挛 D.纤维多的饮食 E.阑尾黏膜损伤
A.星形胶质细胞 B.少突胶质细胞 C.Schwan细胞 D.室管膜细胞 E.小胶质细胞
A.对自身组织形成抗体 B.内源酶释放 C.细菌感染 D.缺氧 E.毒素作用
A.10%福尔马林 B.Orth液 C.95%乙醇 D.Bouin液 E.AF液
A.甲醇 B.丙酮 C.氯仿 D.异丙醇 E.乙醇
A.不含水分 B.不含甘油 C.无颜色 D.不含磷酸盐 E.不含二甲苯
A.1~10分钟 B.15~30分钟 C.30~45分钟 D.45~60分钟 E.60~120分钟
A.5~7.5 B.5~9.0 C.5~3.5 D.5~5.5 E.0~8.0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蓝色 E.紫色
A.冠状动脉 B.肾弓形动脉 C.肾入球小动脉 D.主动脉 E.脑基底动脉
A.黄曲霉毒素 B.某些藻类毒素 C.中华分支睾吸虫 D.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E.亚硝胺类化合物
A.20℃和30℃ B.4℃和37℃ C.-15℃和-5℃ D.40℃和45℃ E.-10℃和0℃
A.腺癌 B.癌肉瘤 C.中胚层混合瘤 D.畸胎瘤 E.未分化癌
A.外阴白斑 B.慢性萎缩性胃炎 C.皮肤慢性溃疡 D.多发性脂肪瘤 E.子宫颈糜烂伴有非典型增生
A.心血管内膜损伤 B.血流状态改变 C.侧支循环建立 D.血液凝固性增高 E.游走性血栓性脉管炎
A.Gram-Weigert苯胺结晶紫法 B.维多利亚蓝法 C.Grocott六胺银法 D.Giemsa法 E.苯酚碱性品红法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大弯胃底部 D.胃小弯近幽门部 E.胃小弯近贲门部
A.关节 B.黏膜 C.心包 D.皮肤 E.肺泡壁
A.黏膜白斑 B.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C.慢性宫颈炎伴宫颈糜烂 D.溃疡性结肠炎 E.子宫平滑肌瘤
A.年轻人 B.血窦丰富 C.肿瘤间质少 D.细胞异形,核分裂象多 E.间叶组织起源的细胞间变
A.甲紫 B.伊红 C.苦味酸 D.苏木素 E.坚牢绿
A.4× B.10× C.40× D.20× E.100×
A.酶的结构为一般蛋白质 B.组织内的代谢过程需有酶的参与 C.按催化反应的性质把酶分为6类 D.具有高度特异性及生物活性 E.酶必须有活性才能被证明其存在
A.细胞呈球形 B.核为分叶状 C.嗜酸性颗粒是一种溶酶体 D.胞质内可见嗜酸小体 E.质内充满嗜伊红性颗粒
A.营养不良性萎缩 B.神经性萎缩 C.失用性萎缩 D.压迫性萎缩 E.老年性萎缩
A.1% B.05 C.03 D.2% E.3%
A.糖原 B.脂肪 C.脂酶和氧化酶等 D.黏液 E.钙盐
A.溶酶体 B.高尔基复合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 E.线粒体
A.早年发生的组织癌变 B.癌的早期病变 C.不典型增生 D.有潜在癌变能力的良性病变 E.原位癌
A.变质和渗出性病变为主 B.化脓性炎症为主 C.增生性病变为主 D.淋巴及浆细胞浸润为主 E.肉芽组织增生为主
A.新生的毛细血管呈襻状和弯曲状 B.新生的毛细血管呈团块状 C.巨噬细胞的灶性集聚 D.炎症细胞灶性集聚 E.纤维母细胞形成过多
A.甲醛 B.醋酸 C.铬酸 D.升汞 E.重铬酸钾
A.TBS B.CB C.PBS D.稀盐酸 E.EDTA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B.锌制剂 C.活血化瘀中药制剂 D.维生素C E.生肌散
A.特异性抗体反应前 B.底物显色反应前 C.底物显色反应后 D.特异性抗体反应后 E.酶标物后
A.转移到局部淋巴结 B.血行转移到肝脏 C.种植转移到盆腔 D.沿自然腔道种植到肠黏膜 E.转移到Virchow淋巴结
A.紫色 B.棕色 C.蓝色 D.红色 E.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