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心、肾 B.心、肺 C.心、肺 D.脑、肠 E.肠、脑
A.胶原纤维 B.弹力纤维 C.网状纤维 D.肌纤维 E.神经胶质纤维
A.高锰酸钾氧化液需要新配制 B.地衣红染色液可反复使用 C.酸性黏多糖呈蓝色 D.中性黏多糖呈棕色 E.阿尔辛蓝染色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A.Holmes染色法 B.Bielschowsky染色法 C.VonBraunmubl染色法 D.Kultschitzky染色法 E.Eager染色法
A.脂肪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坏疽 D.凝固性坏死 E.干酪样坏死
A.中性粒细胞 B.浆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巨噬细胞
A.微波90℃10min×2 B.高压锅120℃10min C.水浴锅100℃10min×2 D.真空加热10min E.180℃烤30min
A.动作应轻柔 B.固定时间不少于15~20min C.玻片上涂抹较厚的细胞 D.防止流水直接冲洗玻片 E.玻片应清洁,无油污
A.85%乙醇90ml+40%甲醛10ml B.95%~100%乙醇90ml+40%甲醛10ml C.75%乙醇90ml+40%甲醛10ml D.90%乙醇90ml+40%甲醛10ml E.80%乙醇90ml+40%甲醛10ml
A.纤维素样坏死 B.淋巴细胞 C.风湿细胞 D.浆细胞 E.中性粒细胞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骨组织 D.神经组织 E.肌肉组织
A.基底细胞癌 B.移行细胞癌 C.鳞状细胞癌 D.黏液性表皮样癌 E.腺癌
A.细胞核增大 B.细胞核变小 C.核浆浓染 D.核仁变小 E.胞质红染
A.丙酮 B.乙醇 C.苦味酸 D.甲醛 E.Bouin液
A.每个心肌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 B.心肌横纹比骨骼肌明显 C.闰盘是心肌纤维的连接处 D.心肌含有丰富的线粒体 E.心肌含有少量脂褐素
A.肺的血液供应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两套循环 B.肺发生梗死后很容易发生继发性的出血 C.肺组织结构疏松 D.肺原先已经有淤血,加上肺动脉分支栓塞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 E.支气管动脉压力较高,肺梗死病灶血管损坏
A.蛋白质 B.多糖 C.脂多糖 D.自身抗原 E.糖蛋白
A.刚果红法 B.Gram甲紫法 C.酸性品红法 D.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法 E.Lendrum马休黄猩红蓝(MSB.法
A.伤口收缩状态 B.毛细血管的改变 C.伤口胶原的含量及其排列状态 D.伤口的大小 E.表皮再生覆盖创面
A.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增生,伴有各种炎细胞 B.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C.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 D.巨噬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 E.巨噬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
A.多发性骨髓瘤 B.畸胎瘤 C.肺癌 D.霍奇金病 E.尤因肉瘤
A.假小叶的大小 B.炎细胞浸润的轻重 C.肝细胞坏死的多少 D.纤维间隔的厚薄 E.肝内小血管改建的有无
A.核大 B.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C.核仁大 D.多核 E.有核分裂
A.胶原纤维 B.横纹肌 C.平滑肌 D.弹性纤维 E.网织纤维
A.蒸馏水99ml加1ml浓氨水 B.蒸馏水95ml加5ml浓氨水 C.无水乙醇99ml加1ml浓氨水 D.95%乙醇99ml加1ml浓氨水 E.95%乙醇95ml加5ml浓氨水
A.可发生于支气管上皮 B.常发生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 C.细胞间可见间桥 D.癌巢内有角化珠 E.瘤细胞小圆形,核丝分裂多见
A.子宫颈 B.乳腺 C.膀胱 D.结肠 E.支气管
A.1cm B.3cm C.5cm D.6cm E.7cm
A.皮肤或黏膜的溃疡缺损 B.上皮坏死和覆盖纤维蛋白并混有白细胞 C.局部组织坏死及含有多量中性粒细胞 D.组织间隙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E.白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
A.5000 B.10000 C.100000 D.1000 E.50000
A.-40℃± B.-25℃± C.-30℃± D.-10℃± E.-4℃±
A.纤维素+血小板 B.纤维素+血小板+红细胞 C.血小板+红细胞 D.纤维素+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 E.全血凝固
A.两者都来自上皮组织 B.原位癌在上皮基底膜以上,而浸润癌则已侵入基底膜以下 C.浸润全层上皮 D.两者常通过淋巴道转移 E.原位癌呈膨胀性生长,而浸润癌是呈浸润性生长
A.10%硫酸溶液 B.5%过碘酸 C.5%硝酸溶液 D.1%盐酸溶液 E.50%醋酸溶液
A.40%甲醛10ml,蒸馏水90ml B.0.1mol/LpH7.2~7.4的PBS90ml C.10%甲醛10ml,蒸馏水90ml D.0.01mol/LpH7.2~7.4的PBS90ml E.0.01mol/LpH7.2~7.4的PBS90ml
A.丙酮 B.乙醇 C.异丙醇 D.正丁醇 E.环氧己烷
A.门静脉高压 B.腹膜炎 C.慢性肾炎 D.低蛋白血症 E.右心衰竭
A.蒸馏水 B.环氧树脂 C.无水乙醇 D.蜂蜡 E.丙酮
A.间变 B.不发育 C.发育不良 D.化生 E.不典型增生
A.穿透力弱 B.组织严重收缩 C.易产生色素 D.不能固定脂类 E.硬化组织
A.癌变侵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仍完整 B.是一种早期癌 C.上皮内出现异型性细胞 D.发生于黏膜或表皮 E.癌细胞侵及基底膜和肌层
A.75%乙醇95ml加5ml盐酸 B.75%乙醇99ml加1ml盐酸 C.50%乙醇99ml加1ml盐酸 D.无水乙醇99ml加1ml盐酸 E.50%乙醇95ml加5ml盐酸
A.完全再生 B.二期愈合 C.痂下愈合 D.纤维性修复 E.一期愈合
A.40%甲醛10ml,蒸馏水90ml B.10%甲醛10ml,0.01mol/LpH7.2~7.4的PBS90ml C.10%甲醛10ml,蒸馏水90ml D.40%甲醛10ml,0.01mol/LpH7.2~7.4的PBS90ml E.4%甲醛10ml,0.01mol/LpH7.2~7.4的PBS90ml
A.纤维素 B.真菌 C.细菌 D.淀粉样物 E.螺旋体
A.双目镜筒中的左右两光束不平行 B.不可选用复消色差物镜 C.光源是红外光 D.光源是紫外光 E.聚光镜和光源颠倒放置
A.心肌纤维的透明变性 B.心肌纤维的脂肪变性 C.心肌纤维的黏液变性 D.心肌纤维化 E.心肌纤维颗粒变性
A.发生在子宫颈黏膜上皮 B.是一种早期癌 C.癌变波及上皮全层,但未浸润至黏膜下层 D.未发生转移 E.可长期保持原来结构,甚至消退
A.亚甲蓝 B.甲基绿 C.甲苯胺蓝 D.橙黄G E.孔雀绿
A.真菌呈浅黄色,红细胞呈紫红色 B.真菌呈黑色,红细胞呈红色 C.真菌呈紫红色,红细胞呈浅黄色 D.真菌呈红色,红细胞呈紫红色 E.真菌呈浅黄色,红细胞呈橘黄色
A.支气管扩张 B.支原体肺炎 C.大叶性肺炎 D.病毒性肺炎 E.小叶性肺炎
A.二甲苯→水 B.丙酮→水 C.乙醇→水 D.二甲苯→乙醇→水 E.丙酮→乙醇→水
A.石蜡的黏度 B.石蜡的熔点 C.组织的质地 D.透明的适当 E.包埋的及时
A.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 B.瘤细胞在大小和形态的变异 C.肿瘤在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质 D.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起源组织之间的差异 E.非典型性增生
A.颗粒变性 B.脂肪变性 C.细胞肿胀 D.浊肿 E.水样变性
A.10%硝酸脱钙法 B.10%硫酸脱钙法 C.电解脱钙法 D.螯合剂EDTA脱钙法 E.5%盐酸脱钙法
A.脂褐素 B.类脂 C.胆固醇 D.脂蛋白 E.中性脂肪
A.淋巴转移 B.血行转移 C.种植性转移 D.直接蔓延 E.局部浸润
A.毫米 B.毫微米 C.厘米 D.微米 E.微微米
A.浆膜有无炎症 B.积液的量和压力 C.积液的成分 D.有无静脉回流受阻 E.有无炎症全身化的表现
A.细胞核呈蓝色,胞质呈红色 B.胞质均呈红色 C.细胞核呈黑色,胞质呈红色 D.胞质均呈蓝色 E.细胞核呈红色,胞质呈蓝色
A.心源性休克 B.室壁瘤 C.心肌破裂 D.附壁血栓 E.纤维素性心包炎
A.细胞核分裂少 B.形成癌巢 C.网状纤维围绕癌巢 D.间质分界清 E.癌巢内出现角化珠
G+菌染色最基本用的染料是()
A.碱性品红 B.结晶紫 C.亚甲蓝 D.酸性品红 E.中性红
A.皮肤的纤维素性炎 B.黏膜的纤维素性炎 C.浆膜的浆液性炎 D.浆膜的纤维素性炎 E.黏膜的浆液性炎
A.形态不一 B.核分裂象增多 C.核大,核浆比例失调 D.核仁大,数目多 E.核肿胀,结构模糊
A.血肿形成 B.骨性骨痂形成 C.纤维性骨痂形成 D.出血 E.骨痂改建
A.营养不良性萎缩 B.压迫性萎缩 C.神经性萎缩 D.失用性萎缩 E.缺血性萎缩
A.延长温育时间 B.适当提高缓冲液的pH值 C.增加抗体浓度 D.进行抗原修复 E.效价高的第一抗体
A.上皮细胞 B.内皮细胞 C.巨噬细胞 D.白细胞 E.间叶细胞
A.苯 B.氯仿 C.丁香油 D.二甲苯 E.香柏油
A.紫色 B.蓝色 C.紫红色 D.红色 E.绿色
A.干性坏疽 B.脂肪坏死 C.湿性坏疽 D.气性坏疽 E.干酪样坏死
A.棕色瓶内+冰箱 B.白色瓶内+暗处 C.冰箱保存+白色瓶 D.室温保存+白色瓶 E.明处保存+棕色瓶
A.敏感性高 B.特异性高,敏感性高 C.特异性高,方法简便快捷,敏感性较差 D.不够敏感,不常用 E.以上说法均正确
A.矽肺 B.肺结核 C.支气管扩张症 D.支气管哮喘 E.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
A.红色血栓 B.混合血栓 C.白色血栓 D.透明血栓 E.纤维素性血栓
A.蓝色 B.黄色 C.紫红色 D.黑色 E.绿色
A.终末溶酶体 B.初级溶酶体 C.次级溶酶体 D.自噬溶酶体 E.自噬泡
A.大量炎症细胞 B.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 C.大量的成肌纤维细胞 D.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E.病原菌少
A.胰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淀粉酶 E.以上均可
A.白细胞靠边、附壁及在组织内游走 B.白细胞在组织内阿米巴样运动 C.白细胞包围、黏着和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D.白细胞在组织内向某些化学物质定向游走 E.白细胞自血管内流出的过程
A.大小 B.生长速度 C.形状 D.分化程度 E.组织来源
A.渗透与吸附 B.染色清晰 C.固定与脱水 D.促进媒染 E.脱水彻底
A.无水分 B.无甘油 C.无二甲苯 D.无自发荧光无颜色 E.无磷酸盐
A.生长缓慢 B.多呈浸润性生长 C.不发生转移 D.异型性小,核分裂少见 E.术后不复发
A.Zenker液 B.溴化铵甲醛液 C.Gendre液 D.甲醛钙液 E.Bouin液
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B.转化生长因子(TGF. C.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D.白介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IL-1及TNF. E.上皮生长因子
A.微动脉 B.细动脉 C.大动脉 D.小动脉 E.中动脉
A.核大,核膜厚 B.形态不一 C.出现瘤巨细胞 D.瘤细胞失去正常层次与排列 E.胞质多呈嗜碱性
A.肥大 B.增生 C.再生 D.化生 E.机化
A.10秒 B.01~0.5秒 C.001~0.01秒 D.5~1秒 E.1~5秒
A.黏液卡红染色 B.抗酸染色 C.PAS染色 D.网织纤维染色 E.HE染色
A.氨水 B.冰醋酸 C.盐酸 D.硝酸 E.硫酸
淋球菌是G+菌,在革兰染色中呈()
A.蓝色 B.红色 C.紫色 D.绿色 E.黄色
A.佐剂 B.免疫次数和间隔 C.同等饲养条件 D.抗原的质与量 E.免疫途径
A.80%~90%乙醇 B.1%~2%锇酸 C.5%~1%铬酸 D.10%福尔马林 E.3%~5%醋酸
A.分析判断直接死亡的原因 B.为了教学需要 C.追究经治医生责任 D.为了积累资料 E.防止医疗纠纷
A.肺癌 B.胰腺癌 C.肝细胞性肝癌 D.前列腺癌 E.肾腺癌
A.过碘酸 B.酸性高锰酸钾 C.铬酸 D.磷酸 E.重铬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