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条约、国际习惯 B.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 C.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 D.条约、国际习惯、国际司法判例
A.格老秀斯 B.马克斯·胡伯 C.宾刻舒克 D.瓦特尔
A.中国学者李浩培 B.英国学者布朗利 C.奥地利学者凯尔森 D.德国学者特里佩尔
A.属地管辖权 B.属人管辖权 C.保护性管辖权 D.普遍性管辖权
A.双系血统主义 B.出生地主义 C.混合主义 D.单系血统主义
A.国民待遇原则 B.不低于一般外国人待遇原则 C.不推回原则 D.最惠国待遇原则
A.拉美国家 B.欧洲国家 C.东南亚国家 D.非洲国家
A.最主要的流经国 B.分别属于各段的流经国 C.所有流经国 D.国际河流委员会
A.租借 B.领海的无害通过 C.国际地役 D.共管
A.以河道中间线为界 B.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 C.以河流的两岸为界 D.以河流的一岸为界
A.3海里 B.12海里 C.24海里 D.200海里
A.公海的一部分 B.沿海国领土的一部分 C.自成一类的海域 D.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A.大陆架的开发制度 B.专属经济区的开发制度 C.公海的开发制度 D.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制度
A.《芝加哥公约》 B.《巴黎航空公约》 C.《海牙公约》 D.《蒙特利尔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
A.领海的上空 B.专属经济区的上空 C.毗连区的上空 D.大陆架区域的上空
A.联合国大会 B.联合国秘书长 C.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D.联合国托管理事会
A.外交秘书 B.外交信使 C.文化专员 D.武官
A.代表机关 B.领导机关 C.主管机关 D.执行机关
A.使馆馆舍仅指办公处所,不包括生活寓所,后者不享有不可侵犯权 B.即使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未经馆长许可,当地官员亦不得进入馆舍 C.接受国负有特殊责任,采取一切适当步骤保护使馆馆舍免受入侵或损害 D.使馆所有的交通工具也免受查封、扣押等任何司法程序
A.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登记并公布 B.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登记并公布 C.联合国秘书处登记并公布 D.联合国国际法院登记并公布
A.可以在接受条约约束之前或之后的任何时间内做出 B.必须采用固定的措辞或名称,如“保留”或“谅解” C.可以随时撤回 D.可以影响条约在其他当事国之间的适用
A.只能由主权国家承担 B.在实质上只是一种道义责任或政治责任,而非法律责任 C.可以因国际法不加禁止的损害行为而承担 D.不能因相对方的同意而免除
A.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完成的 B.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完成的 C.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完成的 D.国际法协会完成的
A.该措施不须具有针对性 B.在决定采取反措施前,应通知责任国并提议进行谈判 C.两国间相互承担的所有国际义务即告解除 D.反措施与所受的损害之间不必具有相称性
A.《联合国宪章》本质上是一项多边公约 B.《联合国宪章》是造法性的国际法律文件 C.《联合国宪章》本身及其规定的义务,是一种“更高级”的法律和义务 D.《联合国宪章》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制订的
A.只限于个人人权 B.从内容上讲,只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C.本质上只能由国内政府来保障 D.应以国家主权为基础,人权原则应从属于主权原则
A.《世界人权宣言》 B.《联合国宪章》 C.《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D.《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A.人权高级专员办公室 B.人权委员会 C.人权理事会 D.妇女地位委员会
A.调停 B.斡旋 C.和解 D.协商
A.民兵 B.志愿部队 C.游击队 D.外国雇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