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三)背景资料: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6200米,进口里程为DKl0+150,出口里程为DKl6+350。隧道沿线路走向为90‰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V级为主。在DKl6+200处地表有一自然冲沟,沟内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此处隧道最小埋深为8米;洞身有1个大的断层,断层处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围岩为V级。设计要求,该隧道在断层地段采用ф108管棚超前预支护;在软弱围岩和断层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施工单位采取进、出口两个工作面掘进,计划贯通里程为DKl3+650。当进口开挖到DKl0+950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在出口断层地段,施工单位采取了地质素描、地质雷达和红外线探水的地质预报方法。

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地质预报方法?

答案: 对富水软弱破碎地质地段,采用TSP-203长距离和地质雷达短距离相结合的预报手段,并进行中、短距离的超前钻孔,及时掌握破...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二)背景资料:某新建铁路特大桥,桥址地处农田,主跨跨越高速公路。桥跨为(10×32.7+48+80+48+12×32.7)米,共25跨。工程地质为淤泥、黏土、细砂、中砂、风化岩层。地面高程35米,地下水位高程31米。全桥设计为钻孔桩基础,0#—9#、14#—25#墩台设计桩径为1米,桩长15~20米,承台平面尺寸11.6×8.6米,厚度2米;10#、11#、12#、13#墩设计桩径为1.5米,桩长60米,承台平面尺寸34.6×13.8米,厚度4米。
项目部采取劳务分包方式组织桥下部工程施工,并与劳务队签订了合同。合同约定;项目部负责混凝土、钢筋的供应;劳务队负责机械、设备和其他材料的提供,以及现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同时承担工程质量责任和因质量问题造成的一切损失。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紧张、设备不足,劳务队将0#—6#、20#—25#墩台桩基改为人工挖孔桩,11#墩承台采用一次性浇筑施工。桩基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桩基基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其中2根桩被判定为Ⅲ类桩,另2根桩桩顶标高低于设计高程1米。在承台拆模后发现裂纹。
为查明上述质量问题原因,监理、项目部共同对存在问题的桩基和承台的施工内业资料进行了检查,发现仅有设计图纸和劳务队填写及签字的质检资料。

根据背景资料,指出该项目基础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质量控制重点:
(1)桩基钻孔位置、倾斜度、孔径。
(2)钢筋笼质量、钢筋位臵、数量。
(...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二)背景资料:某新建铁路特大桥,桥址地处农田,主跨跨越高速公路。桥跨为(10×32.7+48+80+48+12×32.7)米,共25跨。工程地质为淤泥、黏土、细砂、中砂、风化岩层。地面高程35米,地下水位高程31米。全桥设计为钻孔桩基础,0#—9#、14#—25#墩台设计桩径为1米,桩长15~20米,承台平面尺寸11.6×8.6米,厚度2米;10#、11#、12#、13#墩设计桩径为1.5米,桩长60米,承台平面尺寸34.6×13.8米,厚度4米。
项目部采取劳务分包方式组织桥下部工程施工,并与劳务队签订了合同。合同约定;项目部负责混凝土、钢筋的供应;劳务队负责机械、设备和其他材料的提供,以及现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同时承担工程质量责任和因质量问题造成的一切损失。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紧张、设备不足,劳务队将0#—6#、20#—25#墩台桩基改为人工挖孔桩,11#墩承台采用一次性浇筑施工。桩基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桩基基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其中2根桩被判定为Ⅲ类桩,另2根桩桩顶标高低于设计高程1米。在承台拆模后发现裂纹。
为查明上述质量问题原因,监理、项目部共同对存在问题的桩基和承台的施工内业资料进行了检查,发现仅有设计图纸和劳务队填写及签字的质检资料。

针对桩基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技术整改措施。

答案: (1)改人工挖空为钻孔,原因:水位高,地址软弱,不适合挖孔庄基础。
(2)针对III桩的处理:补桩、挖开补强、...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二)背景资料:某新建铁路特大桥,桥址地处农田,主跨跨越高速公路。桥跨为(10×32.7+48+80+48+12×32.7)米,共25跨。工程地质为淤泥、黏土、细砂、中砂、风化岩层。地面高程35米,地下水位高程31米。全桥设计为钻孔桩基础,0#—9#、14#—25#墩台设计桩径为1米,桩长15~20米,承台平面尺寸11.6×8.6米,厚度2米;10#、11#、12#、13#墩设计桩径为1.5米,桩长60米,承台平面尺寸34.6×13.8米,厚度4米。
项目部采取劳务分包方式组织桥下部工程施工,并与劳务队签订了合同。合同约定;项目部负责混凝土、钢筋的供应;劳务队负责机械、设备和其他材料的提供,以及现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同时承担工程质量责任和因质量问题造成的一切损失。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紧张、设备不足,劳务队将0#—6#、20#—25#墩台桩基改为人工挖孔桩,11#墩承台采用一次性浇筑施工。桩基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桩基基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其中2根桩被判定为Ⅲ类桩,另2根桩桩顶标高低于设计高程1米。在承台拆模后发现裂纹。
为查明上述质量问题原因,监理、项目部共同对存在问题的桩基和承台的施工内业资料进行了检查,发现仅有设计图纸和劳务队填写及签字的质检资料。

根据背景资料,指出施工单位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妥做法。

答案: (1)劳务队负责现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不妥。
(2)缺乏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