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实施前依法向公安机关负责人报告 B.实施前依法向公安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C.当场实施强制传唤,在返回单位后立即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D.当场实施强制传唤,在返回单位后立即报告,无须补办批准手续
A.该案由公安局立案侦查 B.该案由检察院立案侦查 C.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县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D.该案由公安局立案侦查,检察院配合
A.派出所接受投案,并指派民警调查 B.民警将吴某的同学李某传唤到派出所一同调查 C.民警张某带着联防队员分别对吴某、李某进行调查 D.民警认为其违法情节特别轻微,直接决定不予处罚
A.驳回申请回避决定 B.没收保证金决定 C.指定管辖决定 D.不予立案决定
A.警告 B.行政拘留 C.罚款 D.追加保证金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从犯 C.构成教唆犯 D.构成主犯
A.甲地公安机关 B.乙地公安机关 C.丙地公安机关 D.丁地公安机关
A.辞退 B.撤职 C.开除党籍 D.开除公职
A.残疾人 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C.70周岁以上的 D.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
A.警告和800元以下的罚款 B.警告和600元以下的罚款 C.警告和500元以下的罚款 D.警告和1000元以下罚款
A.甲,现为某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人员 B.乙,现为某区人民法院院长 C.丙,私企老板,现为某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丁,现为某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A.赵某、续某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属于共同犯罪 B.赵某、续某均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属于共同犯罪 C.赵某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续某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不属于共同犯罪 D.赵某成立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续某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在故意伤害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A.盗窃罪 B.抢夺罪 C.抢劫罪 D.诈骗罪
A.取保候审 B.监视居住 C.监外执行 D.立即释放
A.强迫交易罪 B.敲诈勒索罪 C.绑架罪 D.侵犯商业秘密罪
A.犯罪中止 B.犯罪终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A.对该车牌应当予以暂扣 B.对该车牌应当扣押 C.对该车牌应当予以登记 D.对该车牌应当收缴
A.勘查现场时,应当邀请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为见证人 B.公安机关对案件现场进行勘查不得少于2人 C.勘查现场,必须持有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证 D.对重大案件的现场进行勘查,可以录像
A.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别处理 B.可以比照类似的条文定罪处刑 C.不得定罪处刑 D.一般可不定罪处刑
A.嫖宿幼女罪 B.嫖娼的违法行为 C.猥亵儿童罪 D.强奸罪
A.没有货物购销,而让他人为自己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 B.使用地税营业税发票开具国税业务发票,是虚开发票行为 C.非法购买的发票中,既包括真增值税专用发票,又包括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应分别计算其数量、数额 D.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定罪处罚
A.公安部 B.公安厅 C.市、县、自治县公安局 D.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B.视听资料 C.物证 D.书证
A.免除处罚 B.从轻处罚 C.减轻处罚 D.酌情从轻处罚
A.强行乞讨的残疾人甲 B.胁迫他人乞讨的怀孕妇女乙 C.利用他人乞讨的71周岁的丙 D.买卖黄碟的13周岁的丁
A.某男与某女相约自杀,欺骗某女先自杀后,该男逃走 B.某男周某与某女马某通奸多年,一日,周某要马某杀死其夫,马某不同意。周某毒打马某,并砸毁其家中物品,扬言如果马某二日内不能杀死其夫,就要马某自杀,马某不忍心杀夫而自杀身亡 C.某男强奸某女,引起某女自杀 D.某人在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将被害人杀死
A.处罚该组织的组织者甲 B.处罚该组织 C.按4人在殴打他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D.处罚该组织的负责人乙
A.邪教组织犯罪 B.恐怖活动犯罪 C.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D.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A.甲县公安局应当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回执B.甲县公安机关对本案有管辖权C.甲县公安局应当向陆某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D.甲县公安局应当告知陆某向乙县公安机关报案
A.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 B.由公安机关并案侦查 C.将案件并案后移送人民检察院,以人民检察院为主进行侦查,公安机关予以配合 D.将案件并案后以公安机关为主进行侦查,人民检察院配合
A.大队长 B.一级警长 C.二级警长 D.三级警长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A.放火罪 B.保险诈骗罪 C.故意毁坏财物罪 D.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
A.48 B.24 C.72 D.12
A.赵某的基本情况 B.赵某故意损毁财物的行为是否存在 C.故意损毁财物的行为是否赵某所为 D.赵某在单位的现实表现情况
A.伪造、变造、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森林、林木、林地权属证书,构成犯罪的,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定罪处罚 B.对于买卖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等经营许可证明,同时构成非法经营罪、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C.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并实施诈骗的,以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和诈骗罪数罪并罚 D.买卖伪造的国家机关证件,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追究刑事责任
A.外国人违反治安管理,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承办的公安机关可以层报公安部处以驱逐出境 B.外国人违反出入境管理,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承办的公安机关可以层报公安部处以驱逐出境 C.公安部作出的驱逐出境决定为最终决定,由承办机关宣布并执行 D.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自被驱逐出境之日起永远不准入境
A.立案之日 B.受理之日 C.接到举报、控诉、报案之日 D.调查询问之日
A.伍某故意伤害案件中其同案犯王某已经自杀 B.李某犯下故意伤害案后逃跑3年,一直未能被抓获 C.郑某的犯罪行为已过追诉时效 D.周某的同案犯曹某不满14周岁
A.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B.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C.强制猥亵、侮辱罪 D.寻衅滋事罪
A.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封闭的院落 B.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 C.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 D.进入某公司的办公室进行抢劫
A.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B.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 D.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D.公平正义
A.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 B.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在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 C.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不同种罪行的 D.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对其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
A.主犯、胁从犯、预备犯、教唆犯 B.首犯、胁从犯、未遂犯、教唆犯 C.主犯、实行犯、帮助犯、从犯 D.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A.甲审判时怀孕 B.乙犯罪时不满18周岁 C.丙76周岁时实施拐卖儿童犯罪,且造成2名被拐卖儿童死亡 D.丁75周岁,为恶意报复,以肢解方式行凶杀害他人
A.甲为了防止其果园里的果子被盗,而在果园拉设电网,导致两个儿童触电身亡 B.乙使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出售,致4人中毒死亡 C.丙因失恋产生报复念头,遂驾驶机动车撞向街上行人,致多人死伤 D.丁为了取乐将点燃的爆竹扔向人群,导致多人被炸成重伤
A.传唤甲到案发地的公安机关提供证人证言 B.通知甲到其所在地的公安局提供证人证言 C.到甲的单位询问甲 D.到甲的住处询问甲
A.买卖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构成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B.明知是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的学历、学位证明而贩卖的,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的共犯论处 C.向制假者提供了自己的照片,并向制假者购买了伪造的身份证,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共犯 D.为了经营民用爆炸物品,而伪造了有关国家机关的批准文件,按非法经营罪与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从一重罪处罚
A.告知其向人民法院起诉 B.立案侦查 C.移送人民检察院受理 D.不予受案
A.行政拘留 B.罚款 C.警告 D.强制传唤
A.犯罪嫌疑人被拘留、逮捕后8小时内应当开始第一次讯问 B.讯问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个别进行 C.讯问聋、哑犯罪嫌疑人应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 D.讯问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犯罪嫌疑人时,为其配备翻译人员
A.包庇罪 B.伪证罪 C.窝藏罪 D.妨害作证罪
A.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B.从轻或减轻处罚 C.免除或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
A.刘某,19周岁,长期在国外留学 B.周某,16周岁,在校学生 C.王某,18周岁,因犯罪被法院剥夺政治权利 D.吴某,22周岁,因犯罪被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A.侦查人员询问17周岁的甲,由于甲已工作并独立生活,没有通知其父母到场 B.侦查人员到15周岁的乙家中进行询问,以使其在熟悉的环境中提供证词 C.侦查人员为了取得15周岁的丙的证词,委托其父母代为询问案发当天情况,并对询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D.侦查人员经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长批准,对被害人丁的人身进行强制检查
A.继续进行调查取证 B.不再进行调查取证 C.暂停进行调查取证 D.予以结案
A.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B.犯罪嫌疑人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 C.犯罪嫌疑人智力、精神情况 D.证人的受教育程度
A.乙的衣服属于违法所得,应予追缴 B.甲剩下的200元应予收缴 C.乙收受衣服的行为属于窝藏行为 D.甲、乙构成盗窃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A.对扣押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挪作他用 B.对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C.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物品,应当及时退还 D.经核实属于他人合法财产的,应当登记后1个月内退还
A.张某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李某不构成犯罪 B.张某、李某均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C.张某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李某构成非法经营罪 D.张某、李某均不构成犯罪
A.25周岁的赵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第2年又实施绑架罪。赵某不构成累犯 B.钱某17周岁时因盗窃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后在假释期间又实施抢劫罪。钱某不构成累犯 C.28周岁的孙某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6个月拘役,刑满后第2年又实施抢劫罪。孙某构成累犯 D.35周岁的李某因盗窃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第10年又实施绑架罪。李某不构成累犯
A.12小时 B.24小时 C.8小时 D.48小时
A.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 B.向所属公安机关负责人报告 C.在传唤证上注明 D.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A.涉嫌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 B.经传讯无正当理由不到案 C.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 D.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
A.传唤孙某时,某区公安分局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孙某 B.传唤后对孙某的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C.孙某对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应向市公安局申请 D.如孙某对处罚决定不服直接起诉的,应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
A.2月28日 B.3月1日 C.3月2日 D.3月3日
A.甲触犯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招摇撞骗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 B.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数罪并罚 C.对甲的行为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受贿罪实行数罪并罚 D.甲触犯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与敲诈勒索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
A.甲,赵某以前因抢劫被其处理过 B.乙,是赵某舅舅的邻居 C.丙,在参与本案侦查工作前,曾担任过本案的证人 D.丁,案发前曾经人介绍与钱某吃过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