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定位起点节点 B.确定时间坐标长度 C.绘制非时标网络计划 D.绘制时标计划表
A.决策-设计-施工-动用前准备 B.决策-施工-动用前准备-保修期 C.设计的准备-设计-施工-动用前准备 D.设计前的准备-设计-施工-动用前准备保修期
A.承担施工任务并对其质量负责 B.与分包方和供货商直接签订合同 C.承担对分包方的组织和管理责任 D.负责组织和指挥总承包单位的施工
A.提出问题 B.决策 C.执行 D.检查
A.合同管理部 B.计划管理部 C.财务管理部 D.项目管理部
A.编制资源需求计划 B.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C.拟订施工方案 D.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A.收集项目目标的实际值 B.对项目目标进行分解 C.将项目目标的实际值和计划值相比较 D.对产生的偏差采取纠偏措施
大型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目标分解的工作有: ①编制各子项目施工进度计划; ②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 ③编制施工总进度规划; ④编制项目各子系统进度计划。 正确的目标分解过程是()。
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A.项目经理 B.施工方案 C.信息技术 D.组织体系
A.归档文件用原件和复印件均可 B.工程文件文字材料幅面尺寸规格宜为A4幅面 C.工程文件应签字手续完备,是否盖章不做要求 D.利用施工图改绘竣工图,有重大改变时,不必重新绘制
A.既有内向箭线,又有外向箭线 B.只有外向箭线,没有内向箭线 C.只有内向箭线,没有外向箭线 D.既无内向箭线,又无外向箭线
A.工作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减去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再减去工作的持续时间 B.所有紧后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减去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C.所有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的最小值减去本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 D.本工作与所有紧后工作之间时间间隔的最小值
A.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情况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应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B.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情况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C.对于情节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时应向建设单位报告 D.应审查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A.策划 B.支持和运行 C.改进 D.绩效评价
A.承包人实际施工的工程量 B.承包人因施工需要自行变更后的工程量 C.承包人调整施工方案后的工程量 D.总价合同各项目的工程量
A.采购方收货戳记的日期 B.供货方发送产品时承运单位签发的日期 C.采购方向承运单位提出申请的日期 D.供货方按照合同规定通知的提货日期
A.重视信息技术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B.分析工程设计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C.采用网络计划方法编制进度计划 D.编制与进度相适应的资源需求计划
A.合理安排施工企业计划周期内的生产活动 B.具体指导建设工程施工 C.确定项目实施计划周期内的资金需求 D.对施工承包合同所规定的施工进度目标进行再论证
A.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 B.进行项目结构分析 C.进行进度计划系统的结构分析 D.确定项目的工作编码
A.收集准备索赔资料 B.编写法律诉讼文件 C.防止对方提出索赔 D.发出最终索赔通知
某单位产品1月份成本相关参数如下表。用因素分析法计算,单位产品人工消耗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是()元。
A.-20000 B.-18000 C.-19800 D.-22000
A.造价鉴定机构 B.造价咨询人 C.政府造价管理部门 D.监理人
A.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和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之差 B.紧后工作最早完成时间和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之差 C.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和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D.紧后工作最迟完成时间和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A.25 B.20 C.30 D.35
A.所有工作均按最早开始时间开始 B.关键工作均按最迟开始时间开始 C.关键工作均按最早开始时间开始 D.所有工作均按最迟开始时间开始
A.管理评审是施工企业接受政府监督的一种机制 B.管理评审是施工企业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系统评价 C.管理评审是管理体系自我保证和自我监督的一种机制 D.管理评审是对管理体系运行中执行相关法律情况进行的评价
A.奖金 B.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 C.津贴补贴 D.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A.劳务分包人施工开始前,应由工程承包人为施工场地内自有人员及第三人人员生命财产办理保险 B.工程承包人提供给劳务分包人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由劳务分包人办理保险并支付费用 C.工程承包人需为从事危险作业的劳务人员办理意外伤害险并支付费用 D.运至施工场地用于劳务施工的材料,由工程承包人办理保险并支付费用
A.专项应急预案 B.综合应急预案 C.现场应急预案 D.现场处置方案
A.29.88 B.47.80 C.42.40 D.44.60
A.有利于控制投资 B.可通过分段施工缩短工期 C.不承担工程量变化的风险 D.不需介入工程施工和管理
A.评价财务管理效果 B.核算企业经营效益 C.考核项目管理绩效 D.评价项目成本效益
A.建筑工程实际使用年限 B.建设单位要求年限 C.缺陷责任期 D.建筑工程设计使用年限
某建设工程网络计划如下图(时间单位:天),工作C的自由时差是()天。
A.2 B.0 C.1 D.3
A.质量计划是纲领性文件 B.质量记录应阐述企业质量目标和方针 C.质量手册应产生项目各阶段的质量责任和权限 D.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A.4800 B.-4800 C.18000 D.-18000
A.14 B.7 C.28 D.30
A.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B.质量控制资料验收 C.主体结构功能检测 D.观感质量验收
A.50% B.90% C.60% D.100%
A.施工单位实际完成的工程量 B.合同中约定应予计量的工程量 C.以合同图纸的图示尺寸为准计算的工程量 D.合同中约定应予计量并实际完成的工程量
A.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检验结果 B.主控项目的检验结果 C.资料检查完整、合格和主控项目检验结果 D.资料检查完整、合格和一般项目的检验结果
A.某基坑发生透水事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没有人员伤亡 B.某拆除工程安全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45人重伤 C.某建设工程脚手架倒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8人重伤 D.某建设工程提前拆模导致结构坍塌,造成3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500万元
A.施工现场要设置半封闭的围挡 B.施工现场设置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5m C.施工现场主要场地应硬化 D.专职安全员为现场文明施工的第一责任人
A.承包方法定代表人和总监理工程师 B.发包人代表和总监理工程师 C.监督职能部门和承包方法定代表人 D.政府职能监督部门和发包人代表
A.施工项目经理 B.总监理工程师 C.甲方工程师 D.项目技术负责人
A.施工中发生设计变更增加的费用 B.业主提供了暂估价的材料采购费用 C.因承包人原因导致隐蔽工程质量不合格的返工费用 D.因施工缺陷造成的工程维修费用
A.人 B.机械 C.材料 D.环境
A.有效工作时间 B.低负荷下的工作时间 C.有根据地降低负荷下的工作时间 D.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
A.横道图的一行只能表达一项工作 B.工作的简要说明必须放在表头内 C.横道图不能表达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D.横道图的工作可按项目对象排序
A.投标时注明工程量表存在错误,应按实结算 B.修改工程量后进行报价 C.按业主要求工程量修改单价后报价 D.采用不平衡报价法提高该项工程报价
A.直接隐患与间接隐患并治原则 B.预防与减灾并重处理原则 C.动态处理原则 D.单项隐患综合处理原则
A.施工组织设计 B.施工总体规划 C.工程承包合同 D.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A.分包人须服从监理人直接发出的与分包工程有关的指令 B.分包人不能直接致函给发包人 C.分包人可直接致函监理人,对相关指令进行澄清 D.分包人在接到监理人要求后,可不执行承包人的指令
A.合同管理工作量增大 B.建设周期比较长,对项目总进度控制不利 C.组织协调工作量增大 D.开工前合同价不明确,不利于对总造价的早期控制
A.所有固体废弃物必须集中储存且有醒目标识 B.施工现场搅拌站的污水可经排水沟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C.现场气焊用的乙炔发生罐产生的污水应倾倒在基坑中 D.存放化学溶剂的库房地面和高250mm墙面必须进行防渗处理
A.事故处理鉴定验收 B.事故调查 C.事故原因分析 D.制订事故处理技术方案
A.施工企业对需要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进行施工之前,应至少提前48小时通知项目监理机构 B.若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未签字而旁站监理人员签字认可,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C.旁站监理人员发现施工活动危及工程质量的,可直接下达停工指令 D.旁站监理人员对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应进行旁站监理
A.多余和偶然时间 B.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 C.不可避免中断时间 D.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
A.月(季)度成本分析 B.年度成本分析 C.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D.施工成本分析
A.施工过程 B.竣工验收阶段 C.项目开工前 D.建立档案阶段
A.施工进度横图 B.大型机械布置位置图 C.施工现场交通组织图 D.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A.单价合同 B.成本加酬金合同 C.固定总价合同 D.变动总价合同
A.质量通病 B.质量缺陷 C.质量问题 D.质量事故
A.每周一次 B.每旬一次 C.每月一次 D.每季度一次
A.经济与管理 B.组织 C.工程环境 D.技术
A.最迟开始时间等于各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减去持续时间 B.最迟开始时间等于各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大值 C.最迟开始时间等于各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 D.最迟开始时间等于各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大值减去持续时间
A.质量、成本 B.安全、工期 C.工期、费用 D.标准、信息
A.质量计划 B.过程管理 C.PDCA循环 D.质量手册
A.5200 B.4800 C.5400 D.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