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审核方案 B.审核方法 C.抽样方法 D.抽样方案
A.GB/T19001标准 B.法律、法规要求 C.审核准则 D.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A.针对特定的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 B.对审核进行策划后所形成的文件 C.审核检查方案 D.审核计划
A.首次会议应确认审核计划 B.审核组长应该能够指导实习审核员进行审核 C.审核方案中的目的应当考虑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D.现场审核过程中,由审核组长确定审核范围
A.审核方案 B.GB/T19001标准 C.审核员的审核经验 D.专业知识
A.组织的管理效率 B.产品和服务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程度 C.质量管理体系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 D.质量手册与标准的符合程度
A.随着过程的调整过程能力指数也会改变 B.过程能力指数越高,过程不合格率越高 C.在过程调整后应重新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D.过程能力指数越高,过程不合格率越低
A.计量型控制图 B.分析用控制图 C.生产用控制图 D.控制用控制图
A.审核准则 B.审核发现 C.审核结论 D.审核证据
A.原料检验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B.对供方评价是否满足评价准则要求 C.检测部门对原料的检测结果的反馈 D.供应部门对原料库存结果的反馈
A.第一方审核 B.第二方审核 C.第三方审核 D.以上都不是
A.5.1.1h B.6.2.2 C.5.3d D.7.3d
A.钢铁生产企业的操作人员自带的午餐 B.向导说“公司这几年在产品安全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 C.化工企业的安全科科长说“这几年公司在本质安全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D.设计科科长说“我们确实这几年在产品安全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
A.不可以、也不得 B.可以、但不应 C.可以、且 D.以上都不对
A.如需采取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此类措施通常由受审核方确定并在商定的期限内实施,不视为审核的一部分 B.受审核方应当将这些措施的状态告知国家政府相关部门 C.应当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及有效性进行验证,但验证不是随后审核活动的一部分 D.审核方案可规定由审核组成员进行审核后续活动,通过发挥审核组成员的专长实现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在随后审核活动中不必保持独立性
A.使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更接近目标值 B.使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波动更小 C.使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波动更小,同时更接近目标值 D.Cp=1.67,过程能力指数已经足够大了,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
A.重点审核变化部分 B.有第一阶段 C.有文件规定 D.实施审核的人员
A.提示不符合原因 B.不符合得到理解 C.拟定不符合的解决办法 D.以上都不对
A.审核报告的所有权归认证机构 B.审核报告的所有权归审核组 C.审核报告的所有权归受审方 D.审核报告的所有权归审核委托方
A.确定文件所属的体系与审核准则的符合性 B.确定文件实施的有效性 C.收集信息以支持审核活动 D.文件评审可以与其他审核活动相结合
A.确认与保密有关的事宜 B.确认审核组的健康安全事项、应急和安全程序 C.有关审核可能被终止的条件的信息 D.以上全部
A.5.3 B.7.1.2 C.7.2 D.8.5.1
A.技术部经理说“技术部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时,认为数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所以从不检验数据的正态性” B.受审核方供应商说“这家单位用我们的产品从来都不做进货检验的,对我们充分信任” C.对受审核组织某供应商进行评价记录 D.对某受审核组织新产品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评审记录
A.公司与顾客签订的协议 B.公司生产用工艺卡片 C.岗位操作法 D.向导提供竞争对手的《生产操作规程》
A.受审核方解决第一阶段不符合项所需的时间 B.受审核方解决第一阶段识别的任何需关注问题所需的时间 C.受审核方根据自己情况确定的时间 D.与受审核方协商确定的时间
A.认证机构负责人 B.上级监管机构 C.与申诉事项无关的人员 D.认证决定人员
A.专业审核员的能力 B.审核对组织形成的风险 C.多现场数量 D.组织文件的数量
A.7.5.3 B.8.1 C.8.3.1 D.8.5.1
A.审核员见隔壁企业正在施工的人员未带安全带 B.审核员在食品加工企业的车间内发现分拣包装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操作 C.向导向审核员解释不合格的处置情况 D.观察员查看受审核方工艺控制记录
A.审核组长应定期讨论交换信息 B.审核组长必须定期向受审核方通报审核进展及相关情况 C.审核组长必须定期向审核委托方通报审核进展及相关情况 D.当审核证据显示有紧急的和重大的质量风险时,应当及时向审核委托方报告,但不需要报告受审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