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3 B.M2 C.M1 D.M0
A.特殊性的特点 B.复杂性的特点 C.广泛性的特点 D.专业性的特点
A.不得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B.不得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C.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D.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
A.1983年12月8日 B.1996年5月15日 C.2009年6月27日 D.2010年1月1日
A.报国务院审批 B.报国务院备案 C.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D.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A.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B.及时公开统计资料 C.全面公布统计资料 D.按权限和程序公布统计资料
A.机构和编制实行垂直管理 B.各项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 C.地方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在统计业务上以上级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 D.各项统计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
A.健全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审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C.制定国家统计标准 D.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
A.一年 B.三年 C.五年 D.七年
A.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务院备案 B.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C.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务院备案 D.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A.周期性普查 B.经常性抽样调查 C.全面调查 D.行政记录
A.统计执法规范化是指统计执法活动各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 B.统计执法制度化是指通过建章立制对具体执法活动进行约束 C.统计执法制度化就是指案件查处工作的制度化 D.统计执法制度化的目的是要保障依法执法
A.有上报统计资料义务的统计调查对象 B.依法组织实施政府统计调查和管理公布统计资料的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 C.从事涉外调查的涉外调查机构 D.依法使用政府统计资料的统计用户
A.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属于法律责任形式 B.责令改正不属于行政处罚 C.行政处罚是一种外部抽象行政行为 D.行政处分的最终决定由违法行为人的主管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作出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 B.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C.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的人员 D.统计调查对象中对统计资料进行审核、签署的人员
A.被处罚单位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B.被处罚单位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 C.该统计机构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D.该统计机构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
A.农产品产量调查 B.城乡住户调查 C.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调查 D.独立核算的有建筑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调查
A.重点 B.非全面 C.抽样 D.普查
A.9 B.18 C.10 D.12
A.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批发零售业 B.建筑业、房地产开发 C.工业、批发零售业 D.制造业、建筑业
A.服务 B.中间产品 C.消费品 D.最终产品
A.付费家教 B.货物的生产 C.对外提供的服务 D.家庭成员为本家庭清扫房间
A.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小于零的 B.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小于零的 C.存货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小于零的 D.区域经济是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
A.本季现价 B.上季可比价 C.本季累计可比价 D.上年同季可比价
A.所得税 B.增值税 C.社会保险缴款 D.社会补助
A.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总收入 C.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D.财政收入
A.销售的全部成品 B.销售的半成品 C.对外加工费 D.在制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
A.190 B.110 C.180 D.100
A.从事相关活动的个体工商户 B.从事相关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 C.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 D.从事相关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
A.物业管理 B.房地产中介服务 C.其他房地产活动 D.房地产开发经营
A.建筑业 B.批发业 C.工业 D.零售业
A.电力生产系数 B.电力消费系数 C.电力生产弹性系数 D.电力消费弹力系数
A.现金 B.运输设备 C.专利权 D.土地使用权
A.企业资产负债统计 B.企业损益财务统计 C.工资和福利统计 D.成本费用统计
A.出让专利获取的收入 B.为有关单位提供科研服务获取的收入 C.对社会开展咨询服务活动获取的收入 D.下属单位上缴的收入
A.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贸易 B.联合国的国际贸易 C.WTO的国际贸易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贸易
A.财政收支差率 B.国家财力集中度 C.财政收入弹性系数 D.财政收入边际倾向
A.1015 B.1013 C.1381 D.1014
A.50% B.30% C.20% D.10%
A.高度平均 B.相对平均 C.比较合理 D.差距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