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运动伪影 B.化学位移伪影 C.卷褶伪影 D.截断伪影 E.中心线伪影
A.临床上主要应用其T1效应 B.弛豫时间长,有较大的磁矩 C.减弱质子之间或质子向周围环境传递能量 D.游离的钆离子对肝脏、脾脏和骨髓有毒性作用 E.必须用某些金属(如钆、锰等)离子的螯合物
A.TE 8ms,TR 300ms B.TE 15ms,TR 400ms C.TE 20ms,TR 2500ms D.TE 80ms,TR 2000ms E.TE 100ms,TR 2500ms
A.PD加权像和T2加权像 B.PD加权像和T1加权像 C.T1像和T2像 D.都是T2像 E.都是T1像
A.流动补偿-flowvoi B.对比剂-contrastagent C.心电门控-cardiacelectrical gating D.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 MRangiography E.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ynamiccontrast enhanced MR angiograhy
A.靶扫描模式 B.高分辨率模式 C.普通扫描模式 D.重叠扫描模式 E.放大扫描模式
A.常规部位检查 B.穿刺活检检查 C.帮助放疗计划制定 D.椎体骨密度测量 E.心电功能分析
A.电磁线圈的工作温度在绝对温标4.2K B.达到绝对零度(-273K) C.电流在闭合超导线圈内几乎无衰减地循环流动 D.超导磁铁配有一个励磁电源 E.其静磁场的强度一般低于0.3T
A.一个180°RF脉冲,然后相继发射多个90°RF脉冲,形成多个回波 B.一个180°RF脉冲,然后相继发射多个90°RF脉冲,形成一个回波 C.一个90°RF脉冲,然后再相继发射多个90°RF脉冲,形成多个回波 D.一个90°RF脉冲,然后再相继发射多个90°RF脉冲,形成一个回波 E.一个90°RF脉冲,然后相继发射多个180°RF脉冲,形成多个回波
A.无横向磁化而不产生MR信号 B.先使用一个180°射频脉冲 C.180°射频脉冲使纵向磁化矢量从正Z轴转向负Z轴 D.选择任何反转时间都可使脂肪信号为零 E.当180°脉冲停止后,纵向磁化开始恢复,由负方向恢复至平衡状态
A.增强扫描 B.连续扫描 C.定位扫描 D.动态扫描 E.重叠扫描
A.扫描时间增加 B.受磁场均匀性影响大 C.偏离中心处的脂肪抑制效果差 D.需要另加RF脉冲及附加梯度场 E.偏离中心处的脂肪也能抑制,而且效果较好
A.只有TR决定T1加权 B.只有TE决定T2加权 C.短TE时,回波信号受T2影响大 D.长TR时,MR信号受T1影响大 E.TE时间越长,T2信号的对比度越大
A.被照体原子序数 B.被照体密度 C.X线质 D.散射线 E.被照体面积
A.人工对比度 B.天然对比度 C.射线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E.照片对比度
A.可能出现血管狭窄的假象 B.血管狭窄程度常被夸大 C.动脉瘤可能被遗漏 D.如果显示某段血管腔光滑、整齐、没有狭窄,可视为无血管狭窄 E.后处理过程耗时多
A.周/0.27s B.周/0.42s C.周/0.5s D.周/1s E.周/1.5s
A.肝癌 B.垂体微腺瘤 C.乳腺癌 D.肾癌 E.骨转移
A.大多数组织的T1WI的TR为400-600ms B.大多数组织T2WI的TR值为500-800ms C.SE序列T2加权为长TR D.SE序列T1加权为较短TR E.SE序列质子密度加权为较长TR
A.T2WI呈现高信号 B.T1弛豫缓慢,T1时间长 C.具有较高的自然运动频率的水分子 D.没有依附于其他组织的水分子是自由水 E.水分子与运动缓慢的较大分子结合后称为自由水
A.灌注成像 B.扩散成像 C.MR波谱 D.MR动态增强 E.MR血管成像
A.T1加权清晰显示粘膜部分及深部结构 B.鼻咽旁间隙围以脂肪组织 C.鼻咽部粘膜呈规则条状信号 D.鼻咽旁间隙脂肪组织T1加权呈低信号 E.高信号脂肪间隙将深部各间隙解剖结构分开
A.噪声无处不有 B.方法得当,噪声可以消除 C.影响图像细节显示 D.曝光量增加,噪声减少 E.锐利算法噪声增加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氙气 E.氦气
A.流速慢的血流 B.单层面的采集 C.层流 D.垂直于成像层面的血 E预饱和脉冲
A.其算法采用低通略过 B.可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 C.常用于肺部的高分辨率显示 D.常用于内耳显示 E.增加图像噪声
A.与管电压呈正比 B.与管电压呈反比 C.与靶物质有关 D.与X线管内真空度有关 E.与管电流呈正比
A.扫描层厚 B.像素噪声 C.重建算法 D.管电流mA E.X线束的能量分布
如图所示,蝶窦的解剖位置是位于数字标示的()。
A.11 B.13 C.34 D.12 E.37
A.线圈在接收回波信号的同时发射RF脉冲,对组织进行激励。 B.线圈不间断的接收回波信号,不需要发射RF脉冲对组织进行激励。 C.线圈先不间断的接收回波信号,在不停止接收回波信号的情况下发射RF脉冲,对组织进行激励。 D.线圈先发射RF脉冲对组织进行激励,在不停止发射RF脉冲的情况下接收回波信号。 E.线圈先发射RF脉冲对组织进行激励,在停止发射RF脉冲的情况下接收回波信号。
A.扫描方位、横轴位、冠状位 B.T2加权加脂肪抑制 C.扫描层厚9MM D.增强扫描必须做动态增强扫描 E.腹部相控阵线圈
A.属于间接转换型平板探测器 B.常见的多为碘化铯+非晶硅型 C.碘化铯层的晶体直接生长在基板上 D.碘化铯针状结构明显增加了X线的伪影 E.X探测、图像采集和读出都是相互独立的过程
A.保护层具有防止静电作用 B.感光乳剂层具有感光作用 C.片基对胶片具有支持作用 D.片基对胶片具有防止黏连作用 E.防光晕层具有防止卷曲作用
A.肝脏、乳腺等MR平扫后做常规增强扫描,对发现病灶,特别是检出小病灶和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能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B.中枢神经和骨骼、肌肉系统主要侧重增强效果的观察,一般不需要做动态增强扫描 C.动态增强扫描能反映不同时间的强化信息,对于增强时间过程有特别的要求 D.腹部脏器,脑垂体等,平扫时未发现病变或不明确病变大小、位置、性质时,评估肿瘤的治疗效果及病变的鉴别诊断等,均需做动态增强扫描 E.MR常规增强扫描主要侧重增强效果的观察
A.便秘 B.肠套叠 C.肠壁气囊肿 D.结肠炎性改变 E.结肠良、恶性肿瘤
A.球管数目多 B.探测器排数多 C.计算机多 D.准直器多 E.滤线栅多
A.Felix Block B.Edward Pucell C.RaymondDamadian D. Pacul C·Lauterbur E.Richard Ernst
A.吞咽运动伪影 B.心脏搏动伪影 C.呼吸运动伪影 D.磁敏感伪影 E.逆向流动液体信号
A.窗位相当于显示组织结构的平均CT值 B.窗位规定了所显示结构的CT值范围 C.不同机器的窗位值不同 D.窗位与所显示的组织结构的CT值无关 E.通常窗位不会影响图像的亮度
A.1-1.5MM B.2.5-3MM C.6-6.5MM D.8-9MM E.12-12.5MM
A.T1加权为高信号 B.T2加权为低信号 C.T1加权为低信号 D.特殊情况钙化颗粒小与蛋白结合时,T1加权为高信号 E.钙化组织的质子密度极少
A.不需要心电门控 B.对肺内病变的诊断优于CT C.诊断纵膈占位性病变优于CT D.纵膈内脂肪的高信号衬托,MR图像的对比差 E.纵膈内有血管的留空效应衬托,而影响MR图像
A.T2值较短 B.T2WI呈中等信号 C.根据长T1驰豫的特点,组织T1WI呈中等信号 D.质子密度高,具有较长的T1值 E.质子密度低,且具有较短的T1值和较长的T2值
A.影像 B.信息信号 C.成像系统 D.摄影程序 E.X线摄影
A.颅骨穹隆内、外板 B.蝶骨壁 C.颞骨岩部 D.颅骨小梁结构 E.内耳道
A.只用于心脏成像中 B.TR与心动周期相吻合且激发和采集刚好落在舒张中末期 C.应调节TE与心动周期一致 D.TR与心动周期不吻合且激发和采集刚好落在舒张中末期 E.在收缩期激发,在舒张期采集血液信号
A.主要用于颅脑,还可用于体部 B.8~10ml/s的注射速率 C.总量50ml快速从外周静脉注入 D.对选定的层面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扫描 E.不能测量兴趣区组织血流量,组织血容量
A.40%~50% B.10%~50% C.30%~85% D.50%~90% E.10%~20%
A.使患者和工作人员舒适 B.不设窗户,使射线屏蔽更安全 C.设备贵重,保护机器 D.使计算能正常工作 E.不开窗户,避免灰尘进入
A.成像时间缩短 B.成像时间延长 C.成像时间不变 D.回波间隙增大 E.回波间隙不变
如图所示,成像过程体现出的探测器是()。
A.X线屏-片系统 B.CCD平板探测器 C.非晶硒平板探测器 D.成像板 E.碘化铯
A.50mSv B.50rem C.150mSv D.150rem E.500mSv
A.静磁场的磁场强度越高,纵向弛豫时间越长 B.静磁场的磁场强度越低,纵向弛豫时间越长 C.与静磁场的磁场强度大小无关 D.仅仅与组织分子大小有关 E.始终是一常数
A.能发生光衍射现象 B.以波动的方式传播 C.能解释光电效应 D.具有一定波长和频率 E.传播受阻可发生折射
A.一个90°脉冲,一个180°脉冲组成 B.一个90°脉冲,多个180°脉冲组成 C.一个90°脉冲,多个90°脉冲组成 D.180°反转脉冲,一个90°脉冲,一个180°脉冲组成 E.采用小翻转角脉冲,几个180°脉冲组成
A.TR应尽量延长 B.TE应选择最小值 C.翻转角选择最小值 D.TR越长,血管对比度越好 E.翻转角越小,血管对比度越好
A.SE T2加权脉冲序列 B.EPI脉冲序列 C.SE T1加权脉冲序列 D.FSE T2加权脉冲序列 E.梯度回波加权脉冲序列
A.选择前列腺专用线圈 B.扫描层厚7-8mm C.SE脉冲序列SE T1、T2加权 D.T2加脂肪抑制 E.扫描方位: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
A.蛛网膜下腔囊肿 B.骨转移性病变 C.炎性病变如椎间盘感染 D.脊柱结核 E.先天畸形如脊髓、脊膜膨出
A.对乳腺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B.对乳腺癌最具诊断价值的是动态增强扫描 C.采集模式:常用3D D.乳腺以脂肪组织为主,故脂肪抑制后几乎无信号 E.患者取俯卧位,不使用呼吸门控
A.0.1mol/kg B.0.2mol/kg C.0.1mmol/kg D.0.2mmol/kg E.0.1ml/kg
A.0.5高斯线区域外 B.1.0高斯线区域外 C.1.5高斯线区域外 D.3.0高斯线区域外 E.5.0高斯线区域外
A.是磁共振成像设备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B.可做更薄层厚的磁共振成像 C.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D.可减低空间分辨率 E.可提高图像信噪比
A.吸气相 B.吸气末 C.呼气相 D.呼气末 E.吸气末至呼气末
A.流空现象 B.无信号 C.黑色 D.高信号 E.低信号
A.正常肾上腺左右两只 B.肾上腺T1加权像呈中等信号 C.粗细大约是膈脚的3倍 D.正常肾上腺信号与肝实质相仿 E.肾上腺与周围脂肪组织形成鲜明对比
A.辐射的种类不同,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 B.剂量率愈大,生物效应愈明显 C.当总剂量相当时,分次愈多,时间间隔愈长,生物效应愈小 D.照射条件相同时,受照面积愈大,损伤愈严重 E.外照射时,单次照射引起的生物效应大于多向照射
A.使脑脊液为高信号 B.使脑灰白质对比度好 C.使脑肿瘤显示敏感性高于弥散加权成像 D.使自由水为高信号 E.对解剖结构的显示仅次于SET1WI序列
A.1~2ml/s B.3~4ml/s C.5~6ml/s D.7~8ml/s E.8~9ml/s
A.速度快 B.图像质量好 C.变换复杂 D.不需进行傅里叶变换 E.主要采用卷积反投影法
A.射频场的剧烈变化引起的 B.射频场与静磁场变化引起的 C.梯度场的磁幻视 D.梯度场的噪声 E.梯度磁场强度的剧烈变化引起的
A.血管扩张 B.血管分叉处 C.血管转弯 D.血管狭窄处的远侧
A.患者仰卧,健侧肩背部垫高,使患臂贴近线圈 B.常规扫描方位为横断位,冠状体,矢状位 C.FOV180~300mm D.SE,FSE脉动序列 E.必要时加FLAIR序列抑制脂肪
A.水肿加重,T2WI为低信号 B.脑回增强是亚急性期的特征性表现 C.水肿加重,T1W1渐渐呈现T1低信号 D.供血范围内,脑组织T1W1为高信号 E.供血范围内,脑组织T2W1为低信号
A.MTF B.ROC C.DQE D.TQM E.QC
A.不经过肝脏代谢 B.很快以原状态由肾脏排除 C.静脉半致死量为10~15mmol/kg D.形成螯合物后很少与血浆蛋白结合 E.自由钆离子形成螯合物后毒性大为降低
A.TR 5ms B.激发角30度~50度 C.扫描容积程度和FOV越小越好 D.TE选择最小值 E.激发角60度~90度
A.EPI采集前先施加的是180度反转恢复预脉冲 B.可产生典型的T2加权像 C.EPI与IR序列脉冲结合 D.180度反转恢复预脉冲增加T1对比 E.选择适当的T1时,可以获得脂肪抑制或液体抑制像
A.滤波反投影法 B.迭代法 C.傅里叶卷积法 D.反投影法 E.傅里叶变换法
A.肺部阴影结构可辨 B.左心影内可分辨出肺纹理 C.肝肺重叠部不可追踪到肺纹理 D.乳房阴影内追踪到肺纹理 E.锁骨下密度易于肺纹理的追踪
A.组织的尺寸大于波长,则射频能量大部分在组织的表面被吸收 B.组织的尺度小于波长,射频功率的吸收就减少 C.组织的尺寸等于波长的一半时,RF功率的吸收量最大 D.组织的尺寸小于波长,RF波的穿透便减少 E.组织的尺寸等于波长的一半时,这一峰值吸收功率对应的RF频率就是共振频率
A.FSE序列在一次90°脉冲后施加多次180°相位重聚脉冲,形成回波链 B.回波链越长,扫描时间越短 C.回波链越长,信噪比越低 D.回波链越长,允许扫描层数增多 E.主要用于FSE及IR序列
A.管电压 B.管电流量 C.曝光模式 D.附加滤过 E.整流方式
A.十二指肠右侧壁内与胰管汇合而成 B.十二指肠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而成 C.十二指肠球后部进入胰管汇合而成 D.胆总管与胰管汇合而成 E.胆总管与左右肝管汇合而成
A.质子磁矩是矢量,具有方向和大小 B.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具有一定的质量和大小 C.磁矩的方向总是与外加磁场(B0)的方向相反 D.当磁矩受到破坏后,其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E.磁矩在B0中是随质子运动的不同而变化的
A.SE序列T1加权,梯度回波T2加权 B.SE序列T1、T2加权 C.SE序列T1加权,PD加权 D.SE序列加权,STIR序列 E.梯度回波T1加权,T2加权
A.胰腺起于上腹部 B.起于脾,斜穿腹部到十二指肠降段的内侧 C.胰腺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 D.胰头、体位于腹腔内 E.钩突是胰腺的一部分
A.变化的梯度磁场在周围的导电材料中感应出涡流 B.涡流产生随时间变化的交变磁场 C.涡流的瞬时交变磁场可抵消或削弱梯度磁场 D.涡流会产生MR伪影 E.外加静磁场也会在周围的导电材料中产生涡流
患者女,78岁,昏迷6小时,CT检查如图所示。右侧低密度区域为()。
A.脑出血灶 B.硬膜外血肿 C.硬膜下血肿 D.脑梗死灶 E.脑软化灶
A.10KeV-瑞利散射 B.150 KeV-光电效应 C.1.25MeV-康普顿效应 D.10MeV-电子对效应 E.20MeV-光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