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含量的限度 B.溶解度 C.溶液的澄清度 D.游离水杨酸的限度 E.干燥失重的限度
A.药物化学结构直接影响药物制的稳定性 B.药用辅料要求化学稳定,所以辅料不影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C.微生物污染会影响制剂生物稳定性 D.制剂物理性能的变化,可能引起化学变化和生物学变化 E.稳定性试验可以为制剂生产、包装、储存、运输条件的确定和有效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A.3.46h B.6.92h C.12h D.20h E.24h
A.卡托普利 B.莫沙必利 C.赖诺普利 D.伊托必利 E.西沙必利
A.双氯芬酸 B.吡罗昔康 C.阿替洛尔 D.雷尼替丁 E.酮洛芬
A.羟苯乙酯 B.聚山梨酯-80 C.依地酸二钠 D.硼砂 E.羧甲基纤维素钠
A.助溶剂 B.潜溶剂 C.增溶剂 D.助悬剂 E.乳化剂
A.氨苄西林 B.舒他西林 C.甲氧苄啶 D.磺胺嘧啶 E.氨曲南
A.ED95/LD5 B.ED50/LD50 C.LD1/ED99 D.LD50/ED50 E.ED99/LD1
A.低血糖 B.血脂升高 C.血压降低 D.出血 E.肝脏损伤
A.4.62h-1 B.1.98h-1 C.0.97h-1 D.1.39h-1 E.0.42h-1
A.甘露醇 B.聚山梨醇 C.山梨醇 D.聚乙二醇 E.聚乙烯醇
A.卡托普利 B.可乐定 C.氯沙坦 D.硝苯地平 E.哌唑嗪
A.齐拉西酮 B.洛沙平 C.阿莫沙平 D.帕利哌酮 E.帕罗西汀
A.阿昔洛韦 B.利巴韦林 C.奥司他韦 D.鳞甲酸钠 E.金刚烷胺
A.在十二指肠由载体转运吸收的药物,胃排空缓慢有利于其口服吸收 B.食物可减少药物的吸收,药物均不能与食物同报 C.药物的亲脂性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油/水分配系数小 D.固体药物粒子越大,溶出越快,吸收越好 E.临床上大多数脂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过程是主动转运
A.注射剂应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B.眼用液体制剂不允许添加抑菌剂C.生物制品一般不直制成注射用浓溶液D.若需同时使用眼膏剂和滴眼剂,应先使用眼膏剂E.冲洗剂开启使用后,可小心存放,供下次使用
A.改变离子通道的通透性 B.影响酶的活性 C.补充体内活性物质 D.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E.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A.0.25L B.4L C.0.4L D.1.6L E.16L
A.促进药物释放 B.保持栓剂硬整理度 C.减轻用药刺激 D.增加栓剂的稳定性 E.软化基质
A.利福平促进了阿替洛尔的肾脏排泄 B.利福平诱导了肝药酶,促进了氨氧地平的代谢 C.乙胺丁醇促进了阿替洛尔的肾脏排泄 D.乙胺丁醇诱导了肝药酶,促进了氮地平的代谢 E.利福平与氨氧地平结合成难溶的复合物
A.药物警戒和不良反应临测都包括对己上市药品进行安全性平价 B.药物警戒和不良反应临测的对象都仅限于质最合格的药品 C.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是药物滥用和误用 D.药物警戒不包括研发阶段的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动物毒理学评价 E.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包括药物上市前的安全性监测
A.重复给药达到稳态后,一个给药间隔时间内血约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给药时间间隔的商值 B.Css(上标)max(下标)与Css(上标)min(下标)的算术平均值 C.Css(上标)max(下标)与Css(上标)min(下标)的几何平均值 D.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给药时间的商值 E.重复给药的第一个给药间隔时间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除以给药间隔的商值
A.后遗效应变态反应 B.副作用 C.首剂效应 D.继发性反应 E.变态反应
A.普鲁卡因竞争胆碱酯醇,影响琥珀胆碱代谢,导致琥珀胆碱血药浓度增高 B.个体遗传性血浆胆碱酯酶活性低下 C.琥珀胆碱与普鲁卡因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激活胆碱酯酶的活性,加快琥珀胆碱代谢 D.普鲁卡因抑制了酶活性,进而影响了琥珀胆碱的代谢,导致琥珀胆碱血药浓度增高 E.琥珀胆碱影响药液酸碱性,促进普鲁卡因在肾小管上的重吸收,导致普鲁卡因血药浓度增高
A.继发性反应 B.首剂效应 C.后遗效应 D.毒性反应 E.副作用
A.维拉帕米 B.普鲁卡因 C.奎尼丁 D.胺碘酮 E.普罗帕酮
A.降低维A酸的溶出液 B.减少维A酸的挥发性损失 C.产生靶向作用 D.提高维A酸的稳定性 E.产生缓解效果
A.药物常用剂量引起的与药理学特征有关但非用药目的的作用 B.在使用药物期间发生的任何不可预见不良事件,不一定与治疗有因果关系 C.在任何计量下发生的不可预见的临床事件,如死亡、危及生命、需住院治疗或延长目前的住院时间导致持续的或显著的功能丧失及导致先天性畸形或出生缺陷 D.发生在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期间或改变生理功能使用于人体的正常剂量时发生的有害的和非目的的药物反应 E.药物的一种不良反应,其性质和严重程度与标记的或批准上市的药物不良反应不符,或是未能预料的不良反应
A.贮藏条件要求是室温保存 B.附加剂应无刺激性、无毒性 C.容器应能耐受气雾剂所需的压力 D.抛射剂应为无刺激性、无毒性 F.严重创伤气雾剂应无菌
A.西咪替丁与氨茶碱竞争血浆蛋白 B.西咪替丁抑制肝药酶,减慢了氨茶碱的代谢 C.西咪替丁抑制氨茶碱的肾小管分泌 D.西咪替丁促进氨茶碱的吸收 E.西咪替丁增强组织对氨茶碱的敏感性
A.7h B.2h C.3h D.14h E.28h
A.依那普利 B.阿司匹林 C.厄贝沙坦 D.硝苯地平 E.硝酸甘油
A.吗啡 B.肾上腺素 C.布洛芬 D.盐酸氯丙嗪 E.头炮唑林
阿昔洛韦的母核结构是()
A.嘧啶环 B.咪唑环 C.鸟嘌呤环 D.比咯环 E.吡啶环
A.美法仑 B.美洛昔康 C.雌二醇 D.乙胺丁醇 E.卡托普利
普鲁卡因在体内与受体之间存在多种结合形式,结合模式如图所示:图中,B区域的结合形式是()
A.氢键作用 B.离子偶极作用N C.偶极-偶极作用 D.电荷转移作用 E.疏水作用
氨茶碱结构如图所示,《中国药典》规定氨茶碱为白色至微黄色的颗粒或粉末,易结块: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分解成茶碱。根据氨茶碱的性状,其贮存的条件应满足()。
A.遮光,密闭,室温保存 B.遮光,密封,室温保存 C.遮光,密闭,阴凉保存 D.遮光,严封,阴凉保存 E.遮光,熔封,冷处保存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