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1 B.4~10:1 C.2:1
A.Q增大,η增大 B.Q增大,η先增大后减小 C.Q增大,η减小 D.Q增大,η先减小后增大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A.只能安装在进口管路上 B.只能安装在出口管路上 C.安装在进口管路或出口管路上均可 D.只能安装在旁路上
A.增大位能 B.增大流量 C.增大扬程 D.增大功率
A.流体质点是做直线运动,不具有径向速度。 B.曲线运动。 C.流体质点除具有整体向前的流速外,还具有径向的速度。 D.有一定特点的曲线运动。
A.管道长度。 B.流体的流速与密度。 C.流体的温度。 D.流体的压力。
A.△t1/△t2═2 B.△t1/△t2≠2 C.△t1/△t2≤2
A.Hf=∑hf B.Hf=∑hf/g C.Hf=g∑hf
A.提高平均温差; B.增大传热面积; C.提高传热系数K值; D.质量流量
A.物理吸收 B.多组分吸收 C.化学吸收 D.等温吸收
A.回收混合气体中有价值的组分,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B.分离气体混合物。 C.除去有害气体,净化气体。 D.制造产品。
A.控制通道 B.对象负荷 C.对象的自衡性 D.扰动通道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阻力与界面有关,与流速无关
A.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气液膜阻力不能忽略 D.受温度压力控制
操作线方程Y=(L/V)X+Y1-(L/V)X1当L/V增大,则在实际操作中,操作费用()。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A.依据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B.各组分的溶解度不同 C.各组分的质量分率不同 D.各组分的浓度不同
A.提高蒸气流速 B.提高空气流速 C.采用过热蒸气以提高蒸气温度 D.在蒸气一侧管壁加装翅片,增加冷凝面
A.yA=xA B.yA>xA C.yA<xA
A.q>1 B.q=1 C.0<q<1 D.q=0
A.12 B.14 C.13
A.浮阀塔 B.泡罩塔 C.筛板塔 D.舌形塔
A.y=x B.y=R.x/(R+1)+xD/(R+1);其中R=2 C.y=xF D.无法确定
A.等焓过程 B.等相对湿度 C.等压过程 D.多变过程
A.气液相浓度逐渐升高 B.气相浓度逐渐升高,液相浓度逐渐降低 C.气液相浓度逐渐降低 D.气相浓度逐渐降低,液相浓度逐渐升高
A.t<tw<td B.t=tw=td C.td<t<tw
A.τ减少,X降低,Y增大 B.τ减少,X增大,Y增大 C.τ增大,X降低,Y增大 D.τ增大,X增大,Y减小
A.愈高 B.愈低 C.不变 D.不定,与其他因素有关
A.只提高反应速度 B.必须是多元组分 C.主要成分为活性组分 D.可以是气体
A.使用寿命 B.活性和选择性 C.热稳定性 D.抗中毒性
A.催化重整 B.催化加氢 C.催化裂化 D.常减压蒸馏
A.乙炔 B.芳烃以及稠环芳烃 C.乙烯 D.丙烯
A.甲烷 B.乙烷 C.乙烯 D.戊烷
A.有利主产物收率的提高,对结焦的二次反应有抑制作用 B.不有利产物收率的提高,对结焦的二次反应有抑制作用 C.有利产物收率的提高,对结焦的二次反应有促进作用
A.冷箱在脱甲烷塔前 B.冷箱在脱乙烷塔前 C.冷箱在脱丙烷塔前 D.冷箱在乙烯塔前
A.脱甲烷塔 B.乙烯塔 C.丙烯塔 D.脱乙烷塔
A.Na+ B.CI-和OH- C.H+
A.Fe3+ B.SO42- C.Na+和H+ D.Ca2+和Mg2+
A.0.002%以下 B.0.2%以下 C.0.02%以下
A.电能效率 B.电流效率 C.电压效率 D.过电压
A.NaOH B.Na2CO3 C.NaHCO3 D.碳酸化塔顶的尾气
A.50—60℃ B.20—27℃ C.28—30℃
A.0~80kPa B.20~100kPa C.4~20kPa
A.1.0 B.1.5 C.2.5
A.检测元件及变送器 B.调节器 C.对象 D.执行器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无迁移 D.零点迁移
A.15Ω B.10Ω C.5Ω D.2.5Ω
A.隔离罐的存在是出现负迁移的原因 B.此时负压室多了一项压力 C.调节时需让挡板靠近喷嘴 D.此时变送器不能正常工作
A.冰浴法 B.补偿电桥法 C.校正仪表零点法 D.查表法
A.0.1级 B.0.5级 C.0.35级 D.0.01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