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天 B.1周 C.2周 D.1月
A.医疗康复 B.教育康复 C.职业康复 D.社会康复
A.初级预防 B.—级预防 C.二级预防 D.三级预防
A.临床医师 B.物理治疗师 C.康复护士 D.家诚
A.视力障碍者 B.偏瘫者 D.高位截瘫者 C.语言障碍者
A.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B.促进疾病的痊愈 C.缩短病程 D.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A.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B.残疾人的家庭工作 C.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宣传和贯彻 D.对社区设施条件改善的指导
A.神经根型 B.脊髄型 C.交感型 D.颈动脉型
A.阶段III B.阶段IV C.阶段V D.阶段VI
A.1周内 B.2周内 C.3周内 D.4周内
A.脑震荡 B.脑挫裂伤 C.脑血肿 D.脑水肿
A.C4 B.C5 C.C6 D.C7-8
A.神经根型 B.椎动脉型 C.交感神经型 D.脊髄型
A.0.1%-0.15% B.0.15%-0.5% C.0.5%-0.7% D.0.7%-1%
A.每天1-2次,每次10-20下 B.每天2-3次,每次10-20下 C.每天3-4次,每次10-20下 D.每天4-5次,每次10-20下
A.肩关节周围疼痛 B.肩关节活动受限 C.三角肌萎缩 D.自愈困难
A.绷带宽度应为12-15cm B.应缠至骨盆部位 C.每天要更换缠绕4-5次 D.夜间可除去绷带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A.痛觉-温度觉-32Hz振动觉 B.温度觉-痛觉-移动性触觉 C.恒定性触觉-痛觉-温度觉 D.辨别觉-痛觉-温度觉
A.热敷 B.制动休息 C.加压包扎 D.抬高患肢
A.住院阶段 B.院外恢复阶段 C.院外训练阶段 D.维持阶段
A.语言功能 B.嗅觉 C.吞咽功能 D.味觉
A.轻度功能缺陷 B.中度功能缺陷 C.重度功能缺陷 D.极重度功能缺陷
A.髋关节疼痛 B.腰椎疼痛 C.臀中肌无力 D.臀大肌无力
A.正常的肌张力 B.适当的感觉输入 C.大脑的整合作用 D.平衡反应
A.躯体功能 B.心理健康 C.社会功能 D.参与局限性
A.0.70以上 B.0.60-0.69 C.0.50-0.59 D.小于0.50
A.溃疡性皮炎 B.偏瘫 C.失眠 D.痛经
A.听理解训练 B.言语表达训练 C.读解训练 D.书写训练
A.系统脱敏法 B.鼓励和安慰 C.暴露疗法 D.松弛反应训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