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2014年2月11日,根据举报,某市烟草专卖局为摸清一贩销假烟团伙的进货渠道和存放点,决定对周某、刘某的行踪分三组进行调查。第一组负责对周某活动进行盯梢;第二组负责在刘某租住房屋对面进行蹲点监控;第三组人员(均为外地口音)化装成附近居民、环卫工人,在两人经营的店面附近进行监控。2月15日,调查正式展开,第一组3名人员跟踪周某步行出门,但当轮到守候在某一路口的丙对其盯梢时,周某突然上了停在路边的一辆汽车离开,丙遂失去盯梢目标。第三组人员适时到店内假装购买日用品,用当地方言与刘某交流,准备摸清与其接触的可疑人员,但是引起了怀疑。经过近1个月的监控,基本摸清了周某、刘某的行踪和卷烟存放地点。3月15日,市局联合公安部门采取行动,在3个卷烟存放点查获6个品牌650条卷烟,案值3.6万元;现场查获销售账本1册。周某、刘某被带到市局稽查支队接受调查询问,起初只对现场情况予以承认,对其他销售情况不予承认,执法人员采取多种询问技巧,迫使当事人交代了其他涉案情况。从调查经过和结果上看,本案所采用的情报搜集方法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1)在跟踪盯梢方式中没有采用汽车工具等跟踪方式,周某登上汽车后就导致了失去盯梢目标;
(2)在化装调查时,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