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座桥梁工程。主桥为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跨度为220m.左右分幅布置。每幅拱桥由两片拱肋组成,每片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桁架,拱肋桁架主管采用4根钢管,内灌C50混凝土。拱桥位于山间河流水库区域,桥粱设计按III级航道净空控制。桥位处谷深狭窄,山体陡峻,呈“y”型,岸坡地段基岩浅埋或者裸露,出露或钻孔揭露的基岩为麻岩、花岗片麻岩。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进行了施工调查,根据桥位处水文、工程地质和地质情况,拟采用缆索吊装主拱肋施工方案,主拱肋缆索吊装示意图如图所示。
事件二:施工单位根据自身资源及技术条件做了施工总体部署,施工总体部署的主要内容为:①项目的组织机构设置;◎施工任务划分:0(E);④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⑤(F);⑥大型临时设施;⑦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主拱肋施工方案中拟采用的缆索吊装主要施工工序为:
拱助和拱上钢结构加工预制+陆运至桥位附近临时码头+船运分段拱肋至安装位置→(G)→用扣索对分段拱肋临时固→安装平联单元→吊装其他分段拱肋→各段拱肋轴线调整→(H)→灌注主管内混凝土-+安装拱上结构。
事件三:施工单位建立了应急预案体系,编制了应急预案,并进行了评审。
事件四:施工单位对拱肋施工质里进行了控制,钢管拱肋安装实则项目有轴线偏位、拱助接缝错边、焊缝尺寸、焊缝探伤和高强度螻栓扭矩等。钢管拱肋安装完成后对拱肋安装进行了分项工程评定。
G为将拱助吊运至安装位置,H为主拱圈合龙。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三级公路,公路起讫桩为Ko+000~K12+300,路面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图中未采用硬化处理,在沥青混凝t面层和级配碎石基层之间设置下封层。项目地处丘陵地区,周边环境复杂。其中K2+000~K2+600为滑坡地段,该地段多为破碎结构的硬岩或层状结构的不连续地层,路线在滑坡地段以挖方形式通过,经挖方卸载后进行边坡防护。
施工单位对滑坡地段施工编制”了滑坡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以及滑坡监测方案,通过相关专家评审。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针对该项目特点编制了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1个月内,向单位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i和有关部进行告知性备案,并提交相关材料。
事件二:滑坡地段采用挖方卸载的防治措施,对该地段边坡采用锚杆加钢筋网再加喷射混凝土进行防护。
事件三:施工单位对级配碎石基层表面做了如下处理:①在沥青面层施工前1~2d内,采用人工清扫方式清理级配碎石基层表面;②当基层表面出现小坑槽时,用原有基层材料找补当基层表面出现较大范围松散时,清除掉该范围内全部基层重新铺装。
事件四: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会同相关资料检验人员对基层的弯沉、压实度、平整度、横坡等项目进行了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