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近日,共青团中央发布了《中国青年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聚焦中国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情况,重点关注青年(18-34岁)群体的络参与情况 一、青年使用互联网的总体情况 数据显示,10-39岁群体占我国全体网民的73.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30.0%,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9.6%、23.5%。 即使是青年人内部,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互联网使用上也存在差异,《蓝皮书》以青年人使用QQ的情况为个案进行分析,发现16-25岁的青年人在QQ上的活跃度明显高于26-35岁人群,具体来看,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十点是16-25岁青年人QQ使用上的两个突起时间段,而这两个时间段恰恰是工作和学习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显示该群体的生活比较有规律。相反,在26-35岁人群中,这两个突起消失了,因为该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已经步入职场,活节奏被职场制约。青年互联网生活关健词: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 调查数据显示,青年被访者全部使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且平均使用互联网的年限为11.2年,从连接网络的方式来看,青年最常用的上网方式是通过智能手机,占比高达87.9%。 青年人使用最多的手机APP类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交类、游戏类与资讯类,分别占比100%、69.19%和65%,排名后三位的是医疗类、健康类和教育类。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对青年人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都有实质意义,相较于中年人,互联网对青年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找到更多老朋友、发现好的机会和增加工作收入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 一些青年人为了追求更好的个人发展,背井离乡,来到机会和选择更多的大城市,这些长期漂泊在外的青年很难与亲人、朋友保持亲密的社交关系,但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青年人有了维系人际关系的新途径。 数据显示,53.2%的青年人认为使用了社交网络之后与父母的联络频率有所增加,30.9%的青年人认为使用社交网络之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仅有2.2%的青年人认为使用社交网络之后与父母的关系比以前疏远。 虽然青年人在使用社交网络时,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得到改善和提升,但代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仍然存在,调查中,42.6%的青年人认为,自已在聊天语言的使用上和父母存在代沟,37.3%的人认为在网络表情的理解上存在代沟。另外,在关注的信息类型、社交网络的使用习惯和使用频率上,也有一些青年人与父母存在代沟,占比分别是34.7%、27.9%和12.8%。 《蓝皮书》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两个群体原有的代际差异比较大,很难通过更换语言环境而彻底消除;二是因为在多元化的网络社会中,青年和中老年群体谁也无法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从而形成了相互制约、不断协调的动态代际关系。 四、青年人网络参与的行为和态度 很多青年人表示在网络空间里,能更自由地发表言论,但其实他们对公共生活的参与程度并不深,尤其表现在对公共热点事件“看而不评”。数据表明,58.2%的青年人对公共热点事件选择只阅读,8.5%的青年人选择只转发,10.0%的青年人会跟帖评论,18.9%的青年人会转发并评论,还有4.4%的青年人表示不关心。由此可见,青年人对公共生活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并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对此,《蓝皮书》认为,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复杂性和风险对青年人的网络参与造成了影响。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安全环境,加强对虚假信息、网络诈骗以及网络霸凌现象的监控、防范与治理,努力菅造更加开放、包容、友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保护并激发青年人公共参与的积极性。 青年人也应该提高网络素养,不仅要通过提升自身的网络技术能力来增强信息获取和创新的能力,还要努力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创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和生活方式,更多地借助新技术参与公共生活,以正确的“打开方式”分享技术进步的红利。根据《蓝皮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超四成的青年人与父母对网格表情的理解有差异
B.晚上八至九点是16-25岁青年人使用QQ的高峰期
C.10-19岁的青年人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超过20%
D.社交类手机APP是青年人使用最多的APP类型


延伸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近日,共青团中央发布了《中国青年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聚焦中国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情况,重点关注青年(18-34岁)群体的络参与情况 一、青年使用互联网的总体情况 数据显示,10-39岁群体占我国全体网民的73.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30.0%,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9.6%、23.5%。 即使是青年人内部,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互联网使用上也存在差异,《蓝皮书》以青年人使用QQ的情况为个案进行分析,发现16-25岁的青年人在QQ上的活跃度明显高于26-35岁人群,具体来看,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十点是16-25岁青年人QQ使用上的两个突起时间段,而这两个时间段恰恰是工作和学习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显示该群体的生活比较有规律。相反,在26-35岁人群中,这两个突起消失了,因为该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已经步入职场,活节奏被职场制约。青年互联网生活关健词: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 调查数据显示,青年被访者全部使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且平均使用互联网的年限为11.2年,从连接网络的方式来看,青年最常用的上网方式是通过智能手机,占比高达87.9%。 青年人使用最多的手机APP类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交类、游戏类与资讯类,分别占比100%、69.19%和65%,排名后三位的是医疗类、健康类和教育类。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对青年人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都有实质意义,相较于中年人,互联网对青年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找到更多老朋友、发现好的机会和增加工作收入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 一些青年人为了追求更好的个人发展,背井离乡,来到机会和选择更多的大城市,这些长期漂泊在外的青年很难与亲人、朋友保持亲密的社交关系,但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青年人有了维系人际关系的新途径。 数据显示,53.2%的青年人认为使用了社交网络之后与父母的联络频率有所增加,30.9%的青年人认为使用社交网络之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仅有2.2%的青年人认为使用社交网络之后与父母的关系比以前疏远。 虽然青年人在使用社交网络时,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得到改善和提升,但代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仍然存在,调查中,42.6%的青年人认为,自已在聊天语言的使用上和父母存在代沟,37.3%的人认为在网络表情的理解上存在代沟。另外,在关注的信息类型、社交网络的使用习惯和使用频率上,也有一些青年人与父母存在代沟,占比分别是34.7%、27.9%和12.8%。 《蓝皮书》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两个群体原有的代际差异比较大,很难通过更换语言环境而彻底消除;二是因为在多元化的网络社会中,青年和中老年群体谁也无法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从而形成了相互制约、不断协调的动态代际关系。 四、青年人网络参与的行为和态度 很多青年人表示在网络空间里,能更自由地发表言论,但其实他们对公共生活的参与程度并不深,尤其表现在对公共热点事件“看而不评”。数据表明,58.2%的青年人对公共热点事件选择只阅读,8.5%的青年人选择只转发,10.0%的青年人会跟帖评论,18.9%的青年人会转发并评论,还有4.4%的青年人表示不关心。由此可见,青年人对公共生活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并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对此,《蓝皮书》认为,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复杂性和风险对青年人的网络参与造成了影响。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安全环境,加强对虚假信息、网络诈骗以及网络霸凌现象的监控、防范与治理,努力菅造更加开放、包容、友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保护并激发青年人公共参与的积极性。 青年人也应该提高网络素养,不仅要通过提升自身的网络技术能力来增强信息获取和创新的能力,还要努力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创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和生活方式,更多地借助新技术参与公共生活,以正确的“打开方式”分享技术进步的红利。

下图展示了《蓝皮书》中青年人的哪一情况?()。

A.不同年龄段网民的占比分布
B.对公共热点事件的参与状况
C.对不同类型手机APP的喜好程度
D.通过社交网络与父母的联络频率

2.单项选择题近日,共青团中央发布了《中国青年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聚焦中国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情况,重点关注青年(18-34岁)群体的络参与情况 一、青年使用互联网的总体情况 数据显示,10-39岁群体占我国全体网民的73.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30.0%,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9.6%、23.5%。 即使是青年人内部,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互联网使用上也存在差异,《蓝皮书》以青年人使用QQ的情况为个案进行分析,发现16-25岁的青年人在QQ上的活跃度明显高于26-35岁人群,具体来看,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十点是16-25岁青年人QQ使用上的两个突起时间段,而这两个时间段恰恰是工作和学习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显示该群体的生活比较有规律。相反,在26-35岁人群中,这两个突起消失了,因为该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已经步入职场,活节奏被职场制约。青年互联网生活关健词: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 调查数据显示,青年被访者全部使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且平均使用互联网的年限为11.2年,从连接网络的方式来看,青年最常用的上网方式是通过智能手机,占比高达87.9%。 青年人使用最多的手机APP类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交类、游戏类与资讯类,分别占比100%、69.19%和65%,排名后三位的是医疗类、健康类和教育类。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对青年人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都有实质意义,相较于中年人,互联网对青年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找到更多老朋友、发现好的机会和增加工作收入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 一些青年人为了追求更好的个人发展,背井离乡,来到机会和选择更多的大城市,这些长期漂泊在外的青年很难与亲人、朋友保持亲密的社交关系,但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青年人有了维系人际关系的新途径。 数据显示,53.2%的青年人认为使用了社交网络之后与父母的联络频率有所增加,30.9%的青年人认为使用社交网络之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仅有2.2%的青年人认为使用社交网络之后与父母的关系比以前疏远。 虽然青年人在使用社交网络时,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得到改善和提升,但代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仍然存在,调查中,42.6%的青年人认为,自已在聊天语言的使用上和父母存在代沟,37.3%的人认为在网络表情的理解上存在代沟。另外,在关注的信息类型、社交网络的使用习惯和使用频率上,也有一些青年人与父母存在代沟,占比分别是34.7%、27.9%和12.8%。 《蓝皮书》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两个群体原有的代际差异比较大,很难通过更换语言环境而彻底消除;二是因为在多元化的网络社会中,青年和中老年群体谁也无法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从而形成了相互制约、不断协调的动态代际关系。 四、青年人网络参与的行为和态度 很多青年人表示在网络空间里,能更自由地发表言论,但其实他们对公共生活的参与程度并不深,尤其表现在对公共热点事件“看而不评”。数据表明,58.2%的青年人对公共热点事件选择只阅读,8.5%的青年人选择只转发,10.0%的青年人会跟帖评论,18.9%的青年人会转发并评论,还有4.4%的青年人表示不关心。由此可见,青年人对公共生活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并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对此,《蓝皮书》认为,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复杂性和风险对青年人的网络参与造成了影响。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安全环境,加强对虚假信息、网络诈骗以及网络霸凌现象的监控、防范与治理,努力菅造更加开放、包容、友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保护并激发青年人公共参与的积极性。 青年人也应该提高网络素养,不仅要通过提升自身的网络技术能力来增强信息获取和创新的能力,还要努力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创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和生活方式,更多地借助新技术参与公共生活,以正确的“打开方式”分享技术进步的红利。根据这段文字,在外地求学的大学生群体,最有可能:()。

A.手机中普遍安装医疗类APP
B.与父母对网络表情的理解比较一致
C.主要通过智能手机上网
D.热衷于对公共热点事件发表见解

3.单项选择题近日,共青团中央发布了《中国青年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聚焦中国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情况,重点关注青年(18-34岁)群体的络参与情况 一、青年使用互联网的总体情况 数据显示,10-39岁群体占我国全体网民的73.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30.0%,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9.6%、23.5%。 即使是青年人内部,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互联网使用上也存在差异,《蓝皮书》以青年人使用QQ的情况为个案进行分析,发现16-25岁的青年人在QQ上的活跃度明显高于26-35岁人群,具体来看,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十点是16-25岁青年人QQ使用上的两个突起时间段,而这两个时间段恰恰是工作和学习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显示该群体的生活比较有规律。相反,在26-35岁人群中,这两个突起消失了,因为该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已经步入职场,活节奏被职场制约。青年互联网生活关健词: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 调查数据显示,青年被访者全部使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且平均使用互联网的年限为11.2年,从连接网络的方式来看,青年最常用的上网方式是通过智能手机,占比高达87.9%。 青年人使用最多的手机APP类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交类、游戏类与资讯类,分别占比100%、69.19%和65%,排名后三位的是医疗类、健康类和教育类。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对青年人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都有实质意义,相较于中年人,互联网对青年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找到更多老朋友、发现好的机会和增加工作收入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 一些青年人为了追求更好的个人发展,背井离乡,来到机会和选择更多的大城市,这些长期漂泊在外的青年很难与亲人、朋友保持亲密的社交关系,但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青年人有了维系人际关系的新途径。 数据显示,53.2%的青年人认为使用了社交网络之后与父母的联络频率有所增加,30.9%的青年人认为使用社交网络之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仅有2.2%的青年人认为使用社交网络之后与父母的关系比以前疏远。 虽然青年人在使用社交网络时,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得到改善和提升,但代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仍然存在,调查中,42.6%的青年人认为,自已在聊天语言的使用上和父母存在代沟,37.3%的人认为在网络表情的理解上存在代沟。另外,在关注的信息类型、社交网络的使用习惯和使用频率上,也有一些青年人与父母存在代沟,占比分别是34.7%、27.9%和12.8%。 《蓝皮书》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两个群体原有的代际差异比较大,很难通过更换语言环境而彻底消除;二是因为在多元化的网络社会中,青年和中老年群体谁也无法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从而形成了相互制约、不断协调的动态代际关系。 四、青年人网络参与的行为和态度 很多青年人表示在网络空间里,能更自由地发表言论,但其实他们对公共生活的参与程度并不深,尤其表现在对公共热点事件“看而不评”。数据表明,58.2%的青年人对公共热点事件选择只阅读,8.5%的青年人选择只转发,10.0%的青年人会跟帖评论,18.9%的青年人会转发并评论,还有4.4%的青年人表示不关心。由此可见,青年人对公共生活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并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对此,《蓝皮书》认为,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复杂性和风险对青年人的网络参与造成了影响。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安全环境,加强对虚假信息、网络诈骗以及网络霸凌现象的监控、防范与治理,努力菅造更加开放、包容、友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保护并激发青年人公共参与的积极性。 青年人也应该提高网络素养,不仅要通过提升自身的网络技术能力来增强信息获取和创新的能力,还要努力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创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和生活方式,更多地借助新技术参与公共生活,以正确的“打开方式”分享技术进步的红利。这篇文章没有涉及《蓝皮书》哪方面的信息?()。

A.调查目的
B.关注群体
C.发布机构
D.调查途径

9.单项选择题人工甜味剂主要有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和糖精这几种。很多产品都在使用人工甜味剂来增强口感,不会像其他糖类一样给人们造成热量上的负担。但有研究人员认为,人工甜味剂会让人变胖。因为人工甜味剂能改变肠道菌群,有助于某些特定肠道菌群的生长,这些细菌可以高效提取食物中的能量,把能量转化为脂肪。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研究人员的论证?()。

A.摄入人工甜味剂变胖的小鼠,用广谱抗生素杀死其体内肠道细菌后,体重会恢复正常
B.肥胖基因小鼠的肠道内会有一群细菌格外繁荣,人工甜味剂也会使小鼠肠道内的这种细菌格外繁荣
C.研究人员把来自肥胖小鼠的肠道细菌转入正常体重的小鼠后,正常小鼠变胖了
D.在肥胖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对比实验中发现,基因决定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不同

10.单项选择题所有优秀的电影导演心里都装着观众,而所有心里装着观众的人都是不求回报的。所以,仅追求票房的电影导演不是优秀的导演。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要求获得回报的电影导演心里都没有装着观众
B.心里装着观众的电影导演并非仅追求票房
C.仅追求票房的电影导演要求获得回报
D.不求回报的都是优秀的电影导演

热门相关试卷

相关最新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