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2年11月1日,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12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成本为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18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1500万元。
(5)2×14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14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43.88万元。
(7)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15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2×15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9)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的复利
现值系数
0.9524 0.9070 0.8638 0.8227 0.7835
要求:编制2×12年11月1日购入工程物资的会计分录。

答案: 借:工程物资 2278(2200+7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74 贷:银行存款...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2年11月1日,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12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成本为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18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1500万元。
(5)2×14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14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43.88万元。
(7)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15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2×15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9)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的复利
现值系数
0.9524 0.9070 0.8638 0.8227 0.7835
要求:编制2×12年11月1日购入工程物资的会计分录。

答案: 借:工程物资 2278(2200+7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74 贷:银行存款...
问答题


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2年11月1日,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12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成本为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18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1500万元。
(5)2×14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14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43.88万元。
(7)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15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2×15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9)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的复利
现值系数
0.9524 0.9070 0.8638 0.8227 0.7835
要求:编制2×12年建造生产线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 借:在建工程 2278 贷:工程物资 2278 借:在建工程 100 贷:原材料 ...
问答题


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2年11月1日,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12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成本为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18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1500万元。
(5)2×14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14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43.88万元。
(7)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15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2×15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9)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的复利
现值系数
0.9524 0.9070 0.8638 0.8227 0.7835
要求:编制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答案: 借:固定资产 2378.4(2278+100+70.4-50+20-40) 贷:在建工程 ...
问答题


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2年11月1日,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12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成本为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18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1500万元。
(5)2×14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14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43.88万元。
(7)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15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2×15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9)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的复利
现值系数
0.9524 0.9070 0.8638 0.8227 0.7835
要求:计算2×13年度该生产线计提折旧额。

答案: 2×13年折旧额=(2378.4-26.4)÷6=392(万元)。
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有关无形资产业务如下:
(1)2×10年1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2400万元购入一项土地使用权。甲公司无法预见该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2)2×10年6月,甲公司研发部门准备研究开发一项专有技术。在研究阶段,甲公司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评价,以银行存款支付了相关支出800万元。
(3)2×10年8月,上述专有技术研究成功,转入开发阶段。企业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项专有技术的设计,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分别为1000万元、900万元和400万元,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了其他相关支出100万元。以上开发支出均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4)2×10年10月,上述专有技术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甲公司预计该专有技术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无残值。甲公司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有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5)2×11年4月,甲公司利用上述外购的土地使用权,自行开发建造厂房。厂房于2×11年9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所发生的必要支出2400万元。该厂房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假定甲公司对其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6)2×11年年末,甲公司对研发的专有技术进行的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5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6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寿命为4年,无残值。甲公司仍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7)2×13年10月,甲公司研发的专有技术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经批准将其予以转销。
要求:编制甲公司2×10年1月购入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分录。

答案: 借:无形资产 2400 贷:银行存款 2400
问答题


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2年11月1日,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12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成本为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18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1500万元。
(5)2×14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14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43.88万元。
(7)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15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2×15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9)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的复利
现值系数
0.9524 0.9070 0.8638 0.8227 0.7835
要求:计算2×1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

答案: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200×0.9524+300×0.9070+400×0.8638+600×0.8227+400×0.7...
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有关无形资产业务如下:
(1)2×10年1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2400万元购入一项土地使用权。甲公司无法预见该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2)2×10年6月,甲公司研发部门准备研究开发一项专有技术。在研究阶段,甲公司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评价,以银行存款支付了相关支出800万元。
(3)2×10年8月,上述专有技术研究成功,转入开发阶段。企业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项专有技术的设计,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分别为1000万元、900万元和400万元,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了其他相关支出100万元。以上开发支出均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4)2×10年10月,上述专有技术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甲公司预计该专有技术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无残值。甲公司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有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5)2×11年4月,甲公司利用上述外购的土地使用权,自行开发建造厂房。厂房于2×11年9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所发生的必要支出2400万元。该厂房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假定甲公司对其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6)2×11年年末,甲公司对研发的专有技术进行的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5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6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寿命为4年,无残值。甲公司仍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7)2×13年10月,甲公司研发的专有技术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经批准将其予以转销。
要求:编制甲公司2×10年研究开发专有技术的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800 贷:银行存款 800 借:管理费用 800 ...
问答题

某公司2×07年至2×08年自行研究开发一项非专利技术,业务如下:
(1)2×07年1月至12月发生各项研究、调查、试验等支出200万元,在2×07年12月31日,该公司已经可以证实该项新工艺必然开发成功并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
(2)2×08年1月至12月发生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场地设备等租金和注册费等支出500万元,假设均符合资本化条件。2×09年1月1日该项非专利技术开发完成,由于该项无形资产不是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且无法用其他市场条件判断其寿命,将其确认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非专利技术。
(3)2×10年12月31日,该项非专利技术尚无减值迹象;2×11年1月1日该公司根据该项非专利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判断其尚可使用期限为4年。
(4)该公司的实际做法是:2×08年年末按照700万元确认该项无形资产成本,从2×09年至2×11年均按照10年期限进行平均摊销,2×12年年末未摊销前,该公司发现了上述会计差错并更正。
(5)2×13年12月31日确认该项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10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预计使用年限不变。
(6)2×14年12月31日确认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假设该公司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按照直线法摊销计入管理费用,上述研发尢形资产预计净残值为0。
要求:编制该公司关于该项无形资产2×12年年末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分录,并编制当期该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分录(不要求编制结转损益的会计分录)。

答案: 2×12年12月31日更正差错及当期摊销: ①2×07年末应将研究费用作费用化处理,不应计入无形资产价值,无形资产初始入...
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有关无形资产业务如下:
(1)2×10年1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2400万元购入一项土地使用权。甲公司无法预见该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2)2×10年6月,甲公司研发部门准备研究开发一项专有技术。在研究阶段,甲公司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评价,以银行存款支付了相关支出800万元。
(3)2×10年8月,上述专有技术研究成功,转入开发阶段。企业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项专有技术的设计,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分别为1000万元、900万元和400万元,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了其他相关支出100万元。以上开发支出均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4)2×10年10月,上述专有技术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甲公司预计该专有技术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无残值。甲公司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有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5)2×11年4月,甲公司利用上述外购的土地使用权,自行开发建造厂房。厂房于2×11年9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所发生的必要支出2400万元。该厂房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假定甲公司对其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6)2×11年年末,甲公司对研发的专有技术进行的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5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6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寿命为4年,无残值。甲公司仍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7)2×13年10月,甲公司研发的专有技术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经批准将其予以转销。
要求:计算甲公司该项专有技术2×11年年末累计摊销额。

答案: 2×11年年末该专有技术累计摊销的金额=2400/10/12×(3+12)=300(万元)。
问答题


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2年11月1日,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12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成本为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18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1500万元。
(5)2×14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14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43.88万元。
(7)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15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2×15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9)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的复利
现值系数
0.9524 0.9070 0.8638 0.8227 0.7835
要求:计算2×1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答案: 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2378.4-392)-1615.12=371.28(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71.2...
问答题

某公司2×07年至2×08年自行研究开发一项非专利技术,业务如下:
(1)2×07年1月至12月发生各项研究、调查、试验等支出200万元,在2×07年12月31日,该公司已经可以证实该项新工艺必然开发成功并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
(2)2×08年1月至12月发生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场地设备等租金和注册费等支出500万元,假设均符合资本化条件。2×09年1月1日该项非专利技术开发完成,由于该项无形资产不是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且无法用其他市场条件判断其寿命,将其确认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非专利技术。
(3)2×10年12月31日,该项非专利技术尚无减值迹象;2×11年1月1日该公司根据该项非专利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判断其尚可使用期限为4年。
(4)该公司的实际做法是:2×08年年末按照700万元确认该项无形资产成本,从2×09年至2×11年均按照10年期限进行平均摊销,2×12年年末未摊销前,该公司发现了上述会计差错并更正。
(5)2×13年12月31日确认该项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10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预计使用年限不变。
(6)2×14年12月31日确认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假设该公司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按照直线法摊销计入管理费用,上述研发尢形资产预计净残值为0。
要求:编制该公司2×13年和2×14年关于该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

答案: 2×13年和2×14年的会计处理: 2×13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125(500/4) 贷:累...
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有关无形资产业务如下:
(1)2×10年1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2400万元购入一项土地使用权。甲公司无法预见该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2)2×10年6月,甲公司研发部门准备研究开发一项专有技术。在研究阶段,甲公司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评价,以银行存款支付了相关支出800万元。
(3)2×10年8月,上述专有技术研究成功,转入开发阶段。企业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项专有技术的设计,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分别为1000万元、900万元和400万元,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了其他相关支出100万元。以上开发支出均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4)2×10年10月,上述专有技术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甲公司预计该专有技术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无残值。甲公司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有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5)2×11年4月,甲公司利用上述外购的土地使用权,自行开发建造厂房。厂房于2×11年9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所发生的必要支出2400万元。该厂房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假定甲公司对其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6)2×11年年末,甲公司对研发的专有技术进行的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5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6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寿命为4年,无残值。甲公司仍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7)2×13年10月,甲公司研发的专有技术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经批准将其予以转销。
要求:编制甲公司2×11年该项专有技术进行摊销和计提减值的会计分录。

答案: 借:管理费用 240(2400/10) 贷:累计摊销 240 借:资产减值损...
问答题


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2年11月1日,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12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成本为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18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1500万元。
(5)2×14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14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43.88万元。
(7)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15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2×15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9)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的复利
现值系数
0.9524 0.9070 0.8638 0.8227 0.7835
要求:计算2×14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

答案: 2×14年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1615.12-25.12)+5×1/2=159(万元)。
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有关无形资产业务如下:
(1)2×10年1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2400万元购入一项土地使用权。甲公司无法预见该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2)2×10年6月,甲公司研发部门准备研究开发一项专有技术。在研究阶段,甲公司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评价,以银行存款支付了相关支出800万元。
(3)2×10年8月,上述专有技术研究成功,转入开发阶段。企业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项专有技术的设计,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分别为1000万元、900万元和400万元,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了其他相关支出100万元。以上开发支出均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4)2×10年10月,上述专有技术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甲公司预计该专有技术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无残值。甲公司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有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5)2×11年4月,甲公司利用上述外购的土地使用权,自行开发建造厂房。厂房于2×11年9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所发生的必要支出2400万元。该厂房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假定甲公司对其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6)2×11年年末,甲公司对研发的专有技术进行的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5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6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寿命为4年,无残值。甲公司仍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7)2×13年10月,甲公司研发的专有技术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经批准将其予以转销。
要求:计算甲公司自行开发建造的厂房2×12年计提的折旧额。

答案: 2×12年计提的折旧额=(2400-30)×5/15×9/12+(2400-30)×4/15×3/12=592.5+15...
问答题


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2年11月1日,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12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成本为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18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1500万元。
(5)2×14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14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43.88万元。
(7)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15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2×15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9)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的复利
现值系数
0.9524 0.9070 0.8638 0.8227 0.7835
要求:编制2×14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答案: 借:在建工程 1456.12 累计折旧 551(392+159)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71.28...
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有关无形资产业务如下:
(1)2×10年1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2400万元购入一项土地使用权。甲公司无法预见该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2)2×10年6月,甲公司研发部门准备研究开发一项专有技术。在研究阶段,甲公司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评价,以银行存款支付了相关支出800万元。
(3)2×10年8月,上述专有技术研究成功,转入开发阶段。企业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项专有技术的设计,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分别为1000万元、900万元和400万元,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了其他相关支出100万元。以上开发支出均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4)2×10年10月,上述专有技术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甲公司预计该专有技术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无残值。甲公司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有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5)2×11年4月,甲公司利用上述外购的土地使用权,自行开发建造厂房。厂房于2×11年9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所发生的必要支出2400万元。该厂房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假定甲公司对其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6)2×11年年末,甲公司对研发的专有技术进行的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5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6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寿命为4年,无残值。甲公司仍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7)2×13年10月,甲公司研发的专有技术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经批准将其予以转销。
要求:计算甲公司该项专有技术2×12年年末累计摊销额。

答案: 2×12年末累计摊销的金额=300+1600÷4=700(万元)。
问答题


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2年11月1日,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12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成本为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18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1500万元。
(5)2×14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14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43.88万元。
(7)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15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2×15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9)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的复利
现值系数
0.9524 0.9070 0.8638 0.8227 0.7835
要求:计算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

答案: 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1456.12+243.88=1700(万元)。
问答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有关无形资产业务如下:
(1)2×10年1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2400万元购入一项土地使用权。甲公司无法预见该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2)2×10年6月,甲公司研发部门准备研究开发一项专有技术。在研究阶段,甲公司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评价,以银行存款支付了相关支出800万元。
(3)2×10年8月,上述专有技术研究成功,转入开发阶段。企业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项专有技术的设计,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分别为1000万元、900万元和400万元,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了其他相关支出100万元。以上开发支出均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4)2×10年10月,上述专有技术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甲公司预计该专有技术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无残值。甲公司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有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5)2×11年4月,甲公司利用上述外购的土地使用权,自行开发建造厂房。厂房于2×11年9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累计所发生的必要支出2400万元。该厂房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假定甲公司对其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6)2×11年年末,甲公司对研发的专有技术进行的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5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6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寿命为4年,无残值。甲公司仍无法可靠确定与该专利技术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7)2×13年10月,甲公司研发的专有技术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经批准将其予以转销。
要求:编制甲公司该项专有技术2×13年予以转销的会计分录。

答案: 借:营业外支出 900 累计摊销 1000(700+1600/4×9/12) 无形资产减...
问答题


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2年11月1日,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12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成本为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18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1500万元。
(5)2×14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14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43.88万元。
(7)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15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2×15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9)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的复利
现值系数
0.9524 0.9070 0.8638 0.8227 0.7835
要求:计算2×14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

答案: 2×14年改良后应计提折旧额=(1700-20)+8×4/12=70(万元)。
问答题


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2年11月1日,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12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成本为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18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1500万元。
(5)2×14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14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43.88万元。
(7)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15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2×15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9)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的复利
现值系数
0.9524 0.9070 0.8638 0.8227 0.7835
要求:编制2×15年4月30日出售该生产线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账面价值=1700-70×2=156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560(1700-70×2) ...
问答题


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2年至2×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12年11月1日,甲公司在生产经营期间以自营方式建造一条生产线。购入工程物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74万元;发生保险费7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物资已经入库。
(2)2×12年11月15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建造该生产线。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成本为2278万元。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薪酬70.4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非正常原因造成部分毁损,该部分工程实际成本为5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未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从保险公司收取赔偿款10万元,该赔偿款尚未收到。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试运转,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20万元。未对该批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程试运转生产的产品完工转为库存商品,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不含增值税)为40万元。
(3)2×12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26.4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2×18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1500万元。
(5)2×14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5.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6)2×14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243.88万元。
(7)2×14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8)2×15年4月2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达成协议,将该固定资产出售给丁公司,价款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2×15年4月30日,甲公司与丁公司办理完毕财产移交手续,开出增值税发票并收到价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9)已知部分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5%的复利
现值系数
0.9524 0.9070 0.8638 0.8227 0.7835
要求:甲公司为上市公司,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2×14年年末在对其2×14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内审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 事项(一):2×14年3月31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合同,自丙公司购买程控交换机通信设备供管理部门使用,合同总价格3000万元。因甲公司现金流量不足,按合同约定价款自合同签定之日起满1年后分3期支付,每年3月31日支付1000万元。该设备取得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甲公司预计其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公司2×14年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3000 贷:长期应付款 3000 借:管理费用 450 贷:累计折旧 450 事项(二):经董事会批准,甲公司2×14年9月30日与乙公司签订一项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将位于城区的办公用房转让给乙公司。合同约定,办公用房转让价格为6200万元,乙公司应于2×15年1月15日前支付上述款项;甲公司应协助乙公司于2×15年2月1日前完成办公用房所有权的转移手续。甲公司办公用房系20×9年3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成本为98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2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至2×14年9月30日签订销售合同时未计提减值准备。2×14年度,甲公司对该办公用房共计提了480万元折旧,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480 贷:累计折旧 480 甲公司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①各交易均为公允交易,且均具有重要性。 ②不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 ③甲公司的增量借款年利率为10%。相关的复利现值系数和年会现值系数如下:
期数 复利现值系数 年金现值系数
1 (P/F,10%,1)=0.9091 (P/A,10%,1)=0.9091
2 (P/F,10%,2)=0.8264 (P/A,10%,2)=1.7355
3 (P/F,10%,3)=0.7513 (P/A,10%,3)=2.4869
要求:判断甲公司上述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并编制更正有关会计差错的会计分录,相关差错更正按当期差错处理,且不要求编制结转损益的会计分录。

答案: (1)事项(一)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