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人类使用玻璃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早在公元100年前就用它吹制瓶子和其他器皿。如今,玻璃的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多,新的“家族”也在不断扩大。
(2)玻璃是一种非晶体、无机透明的物质。常规的玻璃一般用天然氧化物如钠或硼硅酸盐制作。它具有坚硬、耐化学侵蚀、有强度、能导光和透视性强等特点。更有发展前途的是它还能同不同的元素相熔合,在处理过程中改变化学结构,从而产生新的功能和特性。为了扩大玻璃的应用范围和功能,近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在努力开发利用玻璃的这种特性,采用非常规技术来加工成新型玻璃,使其具备金属、塑料和陶瓷都没有的功能。其中有一种令人振奋的开发成果就是结晶玻璃。这项发明打破了玻璃是非晶体结构的传统定义。
(3)结晶玻璃的最大应用在于制作人造骨。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新开发研制出一种名为CERABONEA-W的人造骨,就是采用这种材料。常规的人造骨头是用金属、陶瓷,或者一种非常类似天然骨头的材料磷灰石(钙磷酸盐)制成。可惜这些材料都不够理想。金属和陶瓷产品有强度,但与天然骨头不能很好地嫁植。磷灰石嫁植效果好,但强度不够。结晶玻璃解决了这些难题。这种材料由30%的玻璃和70%含有磷灰石及硅灰石(钙硅酸盐)的水晶所组成。植入人体后,它所渗出的钙与磷酸能促进新的骨组织在真骨与人造骨之间生长。同时,硅灰石晶体就发挥了比真的骨头还结实的强度作用。目前日本厂家已将这种产品投放市场,并开始新的开发和医疗试验,使这种材料用于加固脊椎骨或替代失去的骨头。
第(1)段中“新的‘家族’也在不断扩大”一句的意思是______。

A.玻璃的功能和用途的增多
B.玻璃的种类不断扩大
C.新型玻璃不断形成
D.以人类最早使用的玻璃为基础,新型玻璃不断出现


延伸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阅读艾青《镜子》,指出对其风格评价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__。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谁都从中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有的人恨不得把它打碎

A.诗人以小见大,在对人人见之不觉奇的镜子的咏叹中揭示了人人思之倍觉深的人生哲理。
B.诗人抓住特征,十分准确地抒发了自己在坎坷曲折人生道路上对人间奥秘深刻独到的发现。
C.全诗苍劲深沉,语言含蓄隽永,诗人思考生活的深度和表达诗情的高度艺术功力,达到和谐统一。
D.“喜欢”、“躲避”、“打碎”,诗歌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对生活中种种丑恶现象作了无情的嘲讽。

2.单项选择题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B.司马迁的《史记》开“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C.《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
D.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3.单项选择题下文提供的情景中四个人物的话语都用了俗语,其中不够得体的一项是______。 东村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赶车的,还有一个是裁缝,另一个是船夫。一次村中有一户大家闹分家,请他们去“说话”。他们事先在村口碰了头:

A.厨师说:“咱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呀碗呀分不清,做成夹生饭。”
B.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
C.裁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咱到那里七嘴八舌,我就不信说不服他们。”
D.船夫最后说:“咱到那里见风使舵,看情况办事,实在不行就顺水推舟。”

4.单项选择题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①她先看了______镯子,又看了______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 ②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______。 ③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______!

A.①一挂 几副 ②哗哗,哗哗,哗哗晔 ③哗,哗,哗
B.①几副 一挂 ②哗,哗,哗 ③哗哗,哗哗,哗哗哗
C.①一挂 几副 ②哗哗,哗哗,哗哗哗 ③哗,哗,哗
D.①几副 一挂 ②哗,哗,哗 ③哗哗,哗哗,哗哗哗

5.单项选择题下面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旧上海每到深夜,便有人叫卖“桂花赤豆汤”(一种红豆桂花糯米稀饭)。
B.今年,在中央领导支持下,《焦点访谈》不但要增加舆论监督节目量,还要力求真实、客观,并在“跟踪解决”上下工夫。
C.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妙处。
D.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

6.单项选择题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杰出不凡)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吹嘘:嘴里嘘气)
C.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D.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辗转:指身体翻来覆去)

7.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

A.如果现在大学校园这股游乐成风、恋爱成风、奢侈攀比成风等不良的消费习惯再得不到改善,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成为一句空话。
B.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D.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8.单项选择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______。

A.爆炸 斑斓 古籍 不孝子孙
B.吹嘘 隽永 蛊惑 异曲同工
C.琥珀 文身 修葺 鸠占雀巢
D.撕打 暮霭 晤面 良辰美景

9.单项选择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主/勾心斗/翁失马 民/艰险阻
B.布/转弯肯/流砥柱 装/安全
C.哽/狼吞虎 遣/参不齐 倔/词夺理
D.折/衷主义 慰/满地狼 养/可可点

10.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靠近外滩那边,窗外正好是黄浊浊的黄浦江,江对面浦东工厂的烟囱和田野历历在目
B.无论世事怎样多姿多彩,林林总总,这个核却是千篇一律,万变不离其宗,带有起源和归宿的性质的。
C.挂在墙上的这些装饰品,已成明日黄花,应该换下来了。
D.有些记者为了制造轰动效应,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新闻,这直接违背了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