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器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度会计自行核算取得营业收入25000万元、营业外收入 3000万元、 投资收益1000万元 ,扣除营业成本12000元、营业外支出1000万元、税金及附加300万元、管理费用
6000万元、销售费用5000万元、财务费用2000万元 ,企业自行核算实现年度利润总额2700万元 。2017年初聘某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发现如下问题:
(1) 2月28日企业签订租赁合同将一处价值600万元的仓库对外出租,取得不含税租金收入30万元 ,未计算缴纳房产税和印花税。
(2)与境内关联企业签订资产交换协议,以成本300万元 ,不含税售价400万元的中央空调换入等值设备一台,会计上未做收入核算,未计算缴纳印花税。
(3)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含业务招待费500万元 ,广告费3000万元。
(4) 上年结转末抵扣的广告费850万元。
(5)管理费用中含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2000万元。
(6)计入成本、费用的实发工资800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150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120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50万元。
(7)该企业接受境内关联企业甲公司权益性投资金额2000万元。2016年以年利率6 % 向甲公司借款S000万 元 ,支付利息300万元计入财务费用,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5 % 。该企业实际税负高于甲公司,并无法提 供资料证明其借款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8)营业外支出中含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援建希望小学捐款400万 元 ,并取得合法票据。
(9)购进属于《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 票 ,注明价款500万 元 ,进行税额8S万元。
(其他相关资料:当地房产税房产余值减除比例为30%,购销合同的印花税税率0.3%,财产租赁合同印花扣除项目均已取得有效凭证,各扣除项目均已取得有效凭证,相关优惠已办理必要丰续。)
要 求 :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顺序计算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计算该企业2016年度的会计利润总和。
李某是甲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2016年发生了以下经济行为:
(1)1月李某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企业给付的一次性补偿收入96000元
(含“三险一金”)
(2)2月李某承包了甲企业的招待所,按照合同规定,招待所的年经营利润(不含工资)全部归李某所有,但是其每年应该上缴承包费20000元。李某每月可从经营收入中支取工资4000元。当年招待所实现经营利润85000元。
(3)3月李某将承租的一套住房转租给他人居住。李某承租的住房租金为每月2000元(有房屋租赁合同和合法支付凭据),其转租的租金收入为每月3000元。
(4)4月李某应邀为乙培训机构授课,按照合同规定,共计授课4次,每次课酬6000元,培训机构已按规定支付了课酬。
(其他相关资料:李某在甲企业的工作年限为12年,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为32000元)
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 全年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过15000元的 | 5 | 0 |
2 | 超过15000元~30000元 | 10 | 750 |
3 | 超过30000~60000元 | 20 | 3750 |
4 | 超过60000元~100000元 | 30 | 9750 |
5 |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 35 | 14750 |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回答李某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并说明理由。
李某是甲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2016年发生了以下经济行为:
(1)1月李某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企业给付的一次性补偿收入96000元
(含“三险一金”)
(2)2月李某承包了甲企业的招待所,按照合同规定,招待所的年经营利润(不含工资)全部归李某所有,但是其每年应该上缴承包费20000元。李某每月可从经营收入中支取工资4000元。当年招待所实现经营利润85000元。
(3)3月李某将承租的一套住房转租给他人居住。李某承租的住房租金为每月2000元(有房屋租赁合同和合法支付凭据),其转租的租金收入为每月3000元。
(4)4月李某应邀为乙培训机构授课,按照合同规定,共计授课4次,每次课酬6000元,培训机构已按规定支付了课酬。
(其他相关资料:李某在甲企业的工作年限为12年,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为32000元)
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 全年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过15000元的 | 5 | 0 |
2 | 超过15000元~30000元 | 10 | 750 |
3 | 超过30000~60000元 | 20 | 3750 |
4 | 超过60000元~100000元 | 30 | 9750 |
5 |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 35 | 14750 |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计算李某经营招待所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李某是甲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2016年发生了以下经济行为:
(1)1月李某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企业给付的一次性补偿收入96000元
(含“三险一金”)
(2)2月李某承包了甲企业的招待所,按照合同规定,招待所的年经营利润(不含工资)全部归李某所有,但是其每年应该上缴承包费20000元。李某每月可从经营收入中支取工资4000元。当年招待所实现经营利润85000元。
(3)3月李某将承租的一套住房转租给他人居住。李某承租的住房租金为每月2000元(有房屋租赁合同和合法支付凭据),其转租的租金收入为每月3000元。
(4)4月李某应邀为乙培训机构授课,按照合同规定,共计授课4次,每次课酬6000元,培训机构已按规定支付了课酬。
(其他相关资料:李某在甲企业的工作年限为12年,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为32000元)
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 全年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过15000元的 | 5 | 0 |
2 | 超过15000元~30000元 | 10 | 750 |
3 | 超过30000~60000元 | 20 | 3750 |
4 | 超过60000元~100000元 | 30 | 9750 |
5 |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 35 | 14750 |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回答李某转租住房向房屋出租方支付的租金是否允许在税前扣除及具体规定。
李某是甲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2016年发生了以下经济行为:
(1)1月李某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企业给付的一次性补偿收入96000元
(含“三险一金”)
(2)2月李某承包了甲企业的招待所,按照合同规定,招待所的年经营利润(不含工资)全部归李某所有,但是其每年应该上缴承包费20000元。李某每月可从经营收入中支取工资4000元。当年招待所实现经营利润85000元。
(3)3月李某将承租的一套住房转租给他人居住。李某承租的住房租金为每月2000元(有房屋租赁合同和合法支付凭据),其转租的租金收入为每月3000元。
(4)4月李某应邀为乙培训机构授课,按照合同规定,共计授课4次,每次课酬6000元,培训机构已按规定支付了课酬。
(其他相关资料:李某在甲企业的工作年限为12年,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为32000元)
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 全年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过15000元的 | 5 | 0 |
2 | 超过15000元~30000元 | 10 | 750 |
3 | 超过30000~60000元 | 20 | 3750 |
4 | 超过60000元~100000元 | 30 | 9750 |
5 |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 35 | 14750 |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按次序写出转租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
李某是甲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2016年发生了以下经济行为:
(1)1月李某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企业给付的一次性补偿收入96000元
(含“三险一金”)
(2)2月李某承包了甲企业的招待所,按照合同规定,招待所的年经营利润(不含工资)全部归李某所有,但是其每年应该上缴承包费20000元。李某每月可从经营收入中支取工资4000元。当年招待所实现经营利润85000元。
(3)3月李某将承租的一套住房转租给他人居住。李某承租的住房租金为每月2000元(有房屋租赁合同和合法支付凭据),其转租的租金收入为每月3000元。
(4)4月李某应邀为乙培训机构授课,按照合同规定,共计授课4次,每次课酬6000元,培训机构已按规定支付了课酬。
(其他相关资料:李某在甲企业的工作年限为12年,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为32000元)
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 | 全年含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过15000元的 | 5 | 0 |
2 | 超过15000元~30000元 | 10 | 750 |
3 | 超过30000~60000元 | 20 | 3750 |
4 | 超过60000元~100000元 | 30 | 9750 |
5 |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 35 | 14750 |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计算李某取得的课酬应纳的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