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1989)关于液化判别的原理,某位于8度区的场地,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0m处,该深度的地震剪应力比τ/σe(τ为地震剪应力,σe为该处的有效覆盖压力)最接近于()
A.0.12 B.0.23 C.0.31 D.0.40
在较软弱的黏性土中进行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为正方形,面积0.25m2。各级荷载及相应的累计沉降如下。根据P-S曲线,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承载力基本值最接近下列()数值。
A.81kpa B.110kpa C.150kpa D.216kpa
A.d=4.4 m B.d=8.3 m C.d=10 m D.d=3 m
A.轴向压力230 kN/m,力矩40 kN·m/m B.轴向压力150 kN/m,力矩32 kN·m/m C.轴向压力200 kN/m,力矩33 kN·m/m D.轴向压力200 kN/m,力矩50 kN·m/m
某工程场地进行了单孔抽水试验,地层情况及滤水管位置见右示意图,滤水管上下均设止水装置,主要数据如下:钻孔深度12.0m;承压水位1.50m钻孔直径800mm;假定影响半径100m。试用裘布依公式计算含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为()。(不保留小数)
A.73m/d B.90m/d C.107m/d D.136m/d
A、8 m B、10 m C、12 m D、15 m
某一黄土塬(因土质地区而异的修正系数β0取0.5)上进行场地初步勘察,在一探井中取样进行黄土湿陷性试验,成果如下表所示: 请计算得出该探井处的总湿陷量△s(不考虑地质分层)最接近下列()数值。
A.△s=18.9cm B.△s=31.8cm C.△s=21.9cm D.△s=20.7cm
某一黏性土层,根据6件试样的抗剪强度试验结果,经统计后得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平均值为:ψm=17.5°,cm=15.0kPa,并算得相应的变异系数δψ=0.25,δc=0.30。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则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标准值ψk、ck最接近下列()组数值。
A.ψk=13.9°,ck=11.3kPa B.ψk=11.4°,ck=8.7kPa C.ψk=15.3°,ck=12.8kPa D.ψk=13.1°,ck=11.2kPa
某建筑物采用独立基础,基础平面尺寸为4m×6m,基础埋深d=1.5m,拟建场地地下水位距地表1.0m,地基土层分布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 假如作用于基础底面处的有效附加压力(标准值)p0=80kPa,第④层属超固结土(OCR=1.5),可作为不压缩层考虑,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取1.0,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独立基础最终沉降量s(mm),其值最接近下列()数值。
A.58 B.84 C.110 D.118
某建筑物采用独立基础,基础平面尺寸为4m×6m,基础埋深d=1.5m,拟建场地地下水位距地表1.0m,地基土层分布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假如作用于基础底面处的有效附加压力(标准值)p0=60kPa,压缩层厚度为5.2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确定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其结果最接近下列()项数值。
A.3.0MPa B.3.4MPa C.3.8MPa D.4.2MPa
条形基础宽2m,基底埋深1.50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0m,基础底面的设计荷载为350kN/m,地层厚度与有关的试验指标见下表。在软弱下卧层验算时,若地基压力扩散角θ=23°,扩散到②层顶面的压力Pz最接近于下列()项数值。
A.89 kPa B.196 kPa C.107 kPa D.214 kPa
条形基础宽2m,基底埋深1.50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0m,基础底面的设计荷载为350kN/m,地层厚度与有关的试验指标见下表。 在对软弱下卧层②进行验算时,为了查表确定地基压力扩散角θ,z/b应取下列哪一个数值?()
A.1.5 B.4.0 C.0.75 D.0.6
已知基础宽度b=2m,竖向力N=200kN/m,作用点与基础轴线的距离e'=0.2m,外侧水平向力E=60kN/m,作用点与基础底面的距离h=2m,忽略内侧的侧压力,试说明偏心距e满足下列()项条件。
A. B. C. D.
某市地处冲积平原上。当前地下水位埋深在地面下4m,由于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年下降率为1m,主要地层有关参数的平均值如下表所示。第3层以下为不透水的岩层。不考虑第3层以下地层可能产生的微量变形,请问今后20年的内该市地面总沉降(s)预计将接近下列()项数值。
A.8.97cm B.16.78cm C.20.12cm D.25.75cm
已知基础宽度b=2m,竖向力N=200kN/m,作用点与基础轴线的距离e'=0.2m,外侧水平向力E=60kN/m,作用点与基础底面的距离h=2m,忽略内侧的侧压力,,仅水平向力E由60kN/m减少到20kN/m,请问基础底面压力的分布接近下列()项情况。
A.梯形分布 B.均匀分布 C.三角形分布 D.一侧出现拉应力
某一滑坡面为折线的单个滑坡,拟设计抗滑结构物,其主轴断面及作用力参数如下列图、表所示,取计算安全系数为1.05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公式和方法计算,其最终作用在抗滑结构物上的滑坡推力p3最接近下列()项数值。
A.3874kN/m B.4200kN/m C.5050kN/m D.5170kN/m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8度,第二组,场地类别Ⅰ类。建筑物A和建筑物B的结构自振周期分别为:TA=0.2s和TB=0.4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如果建筑物A和B的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为αA和αB,则αA/αB的比值最接近下列()项数值。
A.0.5 B.1.1 C.1.3 D.1.8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_组,基本地震加速度0.2g,地下水位深度dw=4.0m,土层名称、深度、黏粒含量及标准贯入锤击数如下表。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进行液化判别。问下列表中这四个标准贯入点中有()点可判别为液化土。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A.150万元 B.146万元 C.143万元 D.137万元
A.1/6 B.1/3 C.1/2 D.2/3
有一个在松散地层中形成的较规则的洞穴,其高度H0为4m,宽度B为6m,地层内摩擦角为40°,应用普氏松散介质破裂拱(崩坏拱)概念,这个洞穴顶板的坍塌高度可算得为下列()项数值。
A.4.77 m B.5.80 m C.7.77 m D.9.26 m
A.5028元 B.5604元 C.13199元 D.12570元
某沉箱码头为一条形基础,在抛石基床底面处的有效受压宽度B’e=11.54m,墙前基础底面以上边载的标准值qk=18kPa,抛石基床底面以下地基土的指标标准值为:内摩擦角ψk=30°,黏聚力ck=0,天然重度γ=19.0kN/m3。抛石基床底面合力与垂线间夹角δ’=11.31。。不考虑波浪力的作用,按《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1998)算得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竖向分力标准值最接近下列()项数值。 (注:ψk=30°,承载力系数NγB=8.862,NqB=12.245)
A.7566 kN/m B.7854 kN/m C.7950 kN/m D.7820 kN/m
水闸下游岸墙高5m,墙背倾斜与垂线夹角ψ1=20°,断面形状如图所示,墙后填料为粗砂,填土表面水平,无超载(q=0),粗砂内摩擦角φ=32°(静动内摩擦角差值不大,计算均用32°),墙背与粗砂间摩擦角δ=15°。岸墙所在地区地震烈度为8度,试参照《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第4.9.1条及本题要求,计算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不计竖向地震力作用)在岸墙上产生的地震主动土压力值FE。计算所需参数除图中给出φ、δ及压实重力密度)γ外,地震系数角θc取3°,所得的FE最接近下列答案中的()数值。
A.28 kN/m B.62 kN/m C.85 kN/m D.120 kN/m
一承重墙条基埋深2m,基底以下为6m厚粉土层,粉土黏粒含量为9%,其下为12m厚粉砂层,粉砂层下为较厚的粉质黏土层,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5m,该建筑所在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勘察工作中为判断土及粉砂层密实程度,在现场沿不同深度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其实测N63.5值如图所示,根据提供的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中有关数据,请分析该建筑场地地基土层是否液化,若液化它的液化指数ILE值是多少,下列()项是与分析结果最接近的答案。
A. 不液化 B.ILE=7.5 C.ILE=12.5 D.ILE=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