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城市行政区划内非农业人口为100 万以上的大城市 B.城市市区和郊区、远郊区的非农业人口为50 万以上的城市 C.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为100 万以上的城市 D.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为50 万以上的城市
A.生活紧张化 B.工作紧张化 C.生活闲暇化 D.工作休闲化
A.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B.对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合理布局 C.确定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 D. 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
A.城市化是乡村变成城市的一种复杂过程 B.城市化是城市生活方式的扩大,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C.城市化是人口集中满足城市对劳动力的需要 D.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A.美化城市 B.建造广场 C.道路建设 D.改善住宅
A.城市街景设计 B.城市总体布局 C.城市景观组织 D.城市轴线艺术
A.国家城市规划法 B.各城市地方规划法 C.一书两证 D.一书三证
A.省人民政府 B.国务院下属部委 C.城市规划建设部门 D.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A.建筑限高 B.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要求 C.人口的分布情况 D.其他环境要求
A.150;220;4 B.150;200;3 C.120;200;3.5 D.120;220;4
A.线路的长度应短捷,减少线路电荷损失 B.线路不宜穿过城市中心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 C.线路应尽可能选择有高大乔木成群的绿地地带通过 D.保证线路与居民、建筑物、各种工程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
A.快速路和主干路交叉口 B.非机动车交叉口 C.行人众多的交叉口 D.畸形交叉口
A.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人行道下面 B.机动车道下面;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 C.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面;非机动车道下面 D.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机动车道下面
A.电力电缆、电信电缆、配气管、配水管、热力管、输气管、输水管、雨水干管、污水干管 B.电力电缆、电信电缆、输气管、输水管、配气管、配水管、热力管、雨水干管、污水干管 C.输气管、输水管、配气管、配水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热力管、雨水干管、污水干管 D.雨水干管、污水干管、输气管、输水管、配气管、配水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热力管
A.行车视距验算 B.街头绿地 C.雨水管平面布置 D.人行道铺地图案
A.可行性研究 B.申请选址 C.申请用地许可 D.申请建设许可
A.600—1000;1500—2000 B.800—1000;1200—1500 C.600—800;1000—1500 D.800—1200;1500—2000
A.平曲线 B.竖曲线 C.超高 D.标志
A.步行交通需要的宽度 B.路幅宽度和步行交通需要的宽度 C.步行交通需要的宽度、地下管线和绿化布置与人行道宽度的关系 D.路幅宽度、地下管线和绿化布置与人行道宽度的关系
A.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传统风貌完整的生活地域 B.历史街区有较完整的传统风貌,具有历史典型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能够反映城镇的历史面貌 C.历史街区代表城镇的个性特征 D.历史街区具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良好的绿化景观
A.省会城市、工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县级城市、地级城市 B.交通枢纽城市、消费性城市、钢铁城市、历史文化城市、煤炭城市 C.水网城市、山地城市、平原城市、边疆城市、海岛城市 D.中心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工业城市、县城、特殊职能城市
A.应考虑阳光照射 B.应考虑减少西北向阳光对建筑物的直接照射 C.应考虑夏季主导风向 D.应考虑要有夏季主导风入室
A.150;30 B.200;40 C.250;50 D.300;60
A.城市政府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拍卖土地使用权,筹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B.城市政府通过增加城市维护建设费、公用事业附加费,增强城市建设的财力公务员考试专业试卷. C.通过出让某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权,让外商或民营公司建设、经营基础设施,并在规定的期限后向城市政府转交所经营的项目 D.城市政府通过向银行贷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并通过有偿使用的方法,在一定时限内向银行归还本息
A.0.8 B.1.6 C.2.0 D.1.2
A.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避免视线干扰 B.采光、通风、消防、防震、交通道路、避免视线干扰 C.采光、日照、消防、防震、交通道路、避免视线干扰 D.采光、气候、消防、防震、管线埋设、避免视线干扰
A.15%—20%;16% B.10%—18%;15% C.8%—15%;12% D.6%—10%;8%
A.2.0m B.1.5m C.1.0mm D.0.5m
A.15—25 m2 B.25—30m2 C.30—35m2 D.35—40m2
A.内侧;2m—3m B.外侧;2m—3m C.内侧;1m—2m D.外侧;1m—2m
A.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B.城市生态资源的丰盛度 C.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D.城市绿地系统的完整程度
A. 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防震工程、防空袭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 B.城市防涝工程、防震工程、抗风工程、消防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 C.城市抗旱工程、消防工程、防洪工程、防震工程、人防工程 D. 城市防地质灾害工程、地下人防工程、防火工程、防水工程、防风工程
A.设备、装置、场所、单位 B.工厂、场地、交通、河道 C.废气、废水、废渣、固体废物 D.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污泥
A.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建设条件评价、经济性评价 B.城市用地的可用性评价、建设条件评价、发展性评价 C.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发展条件评价、经济性评价 D.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发展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
A.5 年 B.10 年 C.15 年 D.20 年
A.“菜篮子”用地 B.娱乐用地 C.文化场所用地 D.绿化用地
A.经济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供水条件、地下水位 B.经济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供电条件、城市产业结构 C.经济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供电条件、供水条件 D.经济地理条件、城市产业结构、供水条件、供电条件
A.建设用地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B.建设资料及建设设备的监督检查 C.查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 D.对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性质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