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行政机关适用法律错误的 B.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 C.行政处罚机关同意人民法院变更处罚决定的 D.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的
A.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的 B.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C.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诉讼必经程序而未申请复议的 D.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
A.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合理性问题的 B.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者废止的 C.起诉人错列被告的 D.请求事项不属于行政审批权限范围的
A.法院院长 B.翻译人员 C.书记员 D.证人
A.中止诉讼 B.中止执行 C.财产保全 D.不予受理
A.2009年8月13日 B.2008年8月13日 C.2011年8月13日 D.2007年8月13日
A.追加被告 B.决定合并审理 C.通知第三人参加诉讼 D.允许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A.国务院部门规章 B.反倾销国际公约 C.被告所在地政府反倾销法规 D.国务院部委反倾销的工作规定
A.以停止执行为原则,以申请不停止执行为例外 B.以停止执行为原则,以不停止执行为例外 C.以不停止执行为原则,以停止执行为例外 D.以不停止执行为原则,以申请停止执行为例外
A.民事 B.行政 C.行政复议 D.刑事赔偿
A.赔偿损失 B.颁发资质证明 C.返还罚款 D.发放抚恤金
A.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最终裁决”均属最终裁决 B.法律、法规规定的“最终裁决”均属最终裁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样不可以就此提起行政诉讼 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机关依据法规或者规章作出的最终裁决,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人民法院不应受理 D.行政机关依据法规或者规章作出的最终裁决。不能禁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且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A.被告必须作出原告在诉讼请求中所要求的具体行为 B.被告必须作出人民法院在司法建议中所要求的具体行政行为 C.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D.被告必须再行搜集证据并以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A.行政机关依照法律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B.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C.对商标的初步审定结果存在异议的案件 D.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案件
A.原告自己选择的法院 B.原告最先递交起诉状的法院 C.最先审理的法院 D.最先收到起诉状的法院
A.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B.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C.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D.争议法律事实发生地人民法院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人民法院
A.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B.法律、地方性法规 C.法律、行政法规、规章 D.法律、法规、规章
A.庭审阶 B.诉讼程序 C.辩论阶段 D.合议阶段
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
A.行政复议 B.行政诉讼第一审 C.行政诉讼第二审 D.刑事诉讼第二审
A.应当以该派出机构为被告 B.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C.应当以该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为被告 D.应当以该行政机关和其派出机构为共同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