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日 B.15日 C.30日 D.20日
A.国家经济和经济建设 B.国民经济和环境科学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D.环境科学和社会发展计划
A.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D.各级人民政府
A.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B.环境调查评价书 C.环境保护规划书 D.环境影响报告书
A.所在地的人民政府 B.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地方或上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各级人民政府
A.国家环境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A.限期治理 B.停业整顿 C.赔偿受害损失 D.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当地人民政府 B.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A.1989年元月1日B.1999年元月1日C.1989年12月26日D.1999年12月26日
A.市、县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市、县以下人民政府 D.市、县以上人民政府
A.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 B.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 C.没有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单位 D.未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单位
A.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 B.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 C.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 D.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的
A.10 B.15 C.20 D.30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A.2000年4月29日 B.2001年4月29日 C.2000年9月1日 D.2001年9月1日
A.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A.逐步淘汰 B.淘汰 C.更新 D.禁止使用
A.协助调查,提供必要的资料 B.如实反映情况,接受调查处理 C.协助调查,接受处理 D.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A.制度 B.措施 C.配额 D.数额
A.3万元 B.5万元 C.10万元 D.15万元
A.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D.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A.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D.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A.2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下 D.8万元以下
A.违法所得1倍以下 B.违法所得2倍以下 C.违法所得3倍以下 D.违法所得4倍以下
A.1万元以下 B.2万元以下 C.3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下
A.100元以下 B.200元以下 C.300元以下 D.500元以下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主管部门 D.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A.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主管部门
A.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D.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A.20%,50万元 B.20%,100万元 C.50%,50万元 D.50%,100万元
A.地方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地方环境保护部门 D.有关水利工程管理部门
A.环境保护部门 B.地方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A.水污染 B.污染物 C.有毒污染物 D.渔业水体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 C.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 C.公安机关 D.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 C.公安机关 D.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环境噪声 B.噪声排放 C.环境噪声污染 D.噪声敏感建筑物
A.1996年10月29日 B.1997年3月1日 C.1989年9月26日 D.1996年3月1日
A.1997年11月1日 B.1997年10月1日 C.1998年10月1日 D.1998年1月1日
A.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C.国务院有关的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的部门
A.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 B.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C.有关节能的国家标准 D.单位产品能耗定额
A.公开 B.自愿 C.协调 D.互帮
A.10万B.5万C.1万D.20万
A.10万,20万 B.5万,10万 C.5万,20万 D.5千,1万
A.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B.遵守依法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C.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如实注明能耗指标 D.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A.能源管理部门 B.能源监督部门 C.能源管理人员 D.能源监查人员
A.能源利用 B.保温隔热 C.热能综合利用 D.综合利用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B.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A.1倍 B.2倍 C.5倍 D.1倍以上5倍以下
A.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A.1万元 B.2万元 C.5万元 D.10万元
A.国务院建设项目行政主管部门 B.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决策阶段 B.可行性研究阶段 C.勘察、设计阶段 D.开工前
A.决策阶段 B.勘察、设计阶段 C.开工前 D.施工阶段
A.60 B.30 C.15 D.20
A.1年 B.3年 C.5年 D.2年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A.5万元 B.10万元 C.3万元 D.20万元
A.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10日 B.20日 C.25日 D.30日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A.60日 B.90日 C.120日 D.180日
A.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180 B.160 C.200 D.140
A.不须 B.必须 C.可以 D.不一定
A.工业 B.科学 C.医疗 D.农业
A.5000元 B.1万元 C.1.5万元 D.3万元
A.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核发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30% B.40% C.50% D.60%
A.2 B.3 C.4 D.5
A.10m B.15m C.20m D.13m
A.厂房 B.房间 C.车间 D.无法确定
A.0区 B.附加1区 C.附加2区 D.1区
A.0区 B.附加1区 C.1区 D.2区
A.0区 B.1区 C.2区 D.附加2区
A.4.5 B.4 C.5 D.5.5
A.在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为380V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44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B.在干燥的环境下,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及以下,直流电压为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C.在干燥环境下,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及以上,直流电压为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D.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的电气设备
A.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小到最小程度 B.应按照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特征 C.在工程设计中应先采取一定的消除或减少爆炸性粉尘混合物产生和积聚的措施 D.不定期的清除沉积粉尘
A.密闭型 B.非密闭型 C.移动式 D.固定安装
A.在火灾危险环境23区内,电动起重机不应采用滑触线供电 B.在火灾危险环境23区内,电动起重机可采用滑触线供电 C.移动式和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线路,应采用移动电缆或橡套软线 D.当露天安装时,应有防雨、雪措施
A.一般爆炸危险区域 B.爆炸危险区域 C.非爆炸危险区域 D.无法确定
A.0区B.1区C.2区D.3区
A.0区 B.1区 C.2区 D.附加1区
A.4.5,7.5 B.4.5,7 C.4.5,8 D.4,7
A.连续级释放源 B.第一级释放源 C.第二级释放源 D.多级释放源
A.1区 B.2区 C.附加1区 D.附加2区
A.防风 B.防腐蚀 C.防水 D.防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