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最长的回路 B.最短的回路 C.从源点到汇点(结束顶点)的最长路径 D.从源点到汇点(结束顶点)的最短路径
A.k B.n C.n-k D.n+k
A.1和1 B.1和2 C.1和3 D.2和2
A.10 B.11 C.21 D.36
A.(10,50,80,30,60,20,15,18) B.(10,18,15,20,50,80,30,60) C.(10,15,18,50,80,30,60,20) D.(10,30,60,20,15,18,50,80)
A.DEBAFC B.DEFBCA C.DEBCFA D.DEBFCA
A.4 B.5 C.6 D.7
A.abcd*+-- B.abc+*d- C.abc*+d- D.-+*abcd
A.不再需要头指针了 B.已知某个结点的位置后,能很容易地找到它的直接前驱结点 C.在进行删除操作后,能保证链表不断开 D.从表中任一结点出发都能遍历整个链表
A.383 B.384 C.385 D.386
A.XAB+CDE/-×= B.XA+BC-DE/×= C.XABCD-xE/+= D.XABCDE+x-/=
A.i=k/n,j=k%m B.i=k/m,j=k%m C.i=k/n,j=k%n D.i=k/m,j=k%n
A.rear-length B.(rear-length+m)mod m C.(1+rear+m-length)mod m D.m-length
A.树形存储结构 B.链式存储结构 C.索引存储结构 D.散列存储结构
A.11 B.10 C.9 D.8
A.2 B.3 C.4 D.5
A.21 B.23 C.41 D.62
A.通过该顶点的简单路径数 B.通过该顶点的回路数 C.与该顶点相邻的顶点数 D.与该顶点连通的顶点数
A.e B.2e C.n2-e D.n2-2e
A.二叉排序树 B.大顶堆 C.小顶堆 D.平衡二叉树
A.x是y的左兄弟 B.x是y的右兄弟 C.x是y的祖先 D.x是y的后裔
在一棵完全二叉树中,其根的序号为1,()可判声序号为p和q的两个结点是否在同一层。
A.A B.B C.C D.D
给定数据结构(V,E),V为结点的有限集合,V=V1,V2,V3,V4,V5,V6,V7,V8),E是V上关系的集合。E=<V1,V2>,<V3,V4>,<V5,V8>,<V5,V6>,<V1,V3>,<V4,V7>,<V4,V5>,<V2,V4>,<V4,V6>),它所对应的图形是 (1) ,这是 (2) 。 图的存储结构主要有邻接表和 (3) ,若用邻接表来存储一个图,则需要保存一个 (4) 存储的结点表和若干个 (5) 上存储的关系表(又称边表)。
1()
在图4-14中, (1) 是非简单图, (2) 是完全图, (3) 和 (4) 都是哈密尔顿图,其中 (3) 又是欧拉图, (5) 是树。
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法最适合采用 (1) 来实现。查找树中,由根结点到所有其他结点的路径长度的总和称为 (2) ,而使上述路径长度总和达到最小的树称为 (3) ,它一定是 (4) 。在关于树的几个叙述中,只有 (5) 是正确的。
A.递归程序 B.迭代程序 C.队列操作 D.栈操作
在查找算法中,可用平均查找长度(记为ASL)来衡量一个查找算法的优劣,其定义为: 此处Pi为表中第i个记录被查找的概率,Ci为查找第i个记录时同关键字比较的次数,n为表中记录数。 以下叙述中均假定每一个记录被查找的概率相等,即Pi=//n(i=1,2,…,n)。当表中的记录连续存储在一个一维数组中时,可采用顺序查找与折半查找方法(折半查找要求表是按关键字有序排列的)。顺序查找时的ASL为 (1) ,折半查找时的ASL为 (2) 。记录的关键字有序时,用二叉排序树查找记录,在最坏的情况下,ASL为 (3) 。当二叉排序树是一棵平衡树时,ASL为 (4) 。在平衡树上删除一个结点后可以通过旋转使其平衡,最坏的情形下需 (5) 次旋转。
A.O(1) B.O(log2n) C.O(log2n2) D.O(nlog2n) E.O(n) F.O(n2)
在数据压缩编码的应用中,哈夫曼(Huffman)算法可以用来构造具有 (1) 的二叉树,这是一种采用了 (2) 的算法。
A.前缀码 B.最优前缀码 C.后缀码 D.最优后缀码
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为空,元素a、b、c、d、e依次进入栈s,当一个元素从栈中出来后立即进入队列q。若从队列的输出端依次得到元素c、d、b、a、e,则元素的出栈顺序是 (1) ,栈s的容量至少为 (2) 。
A.a、b、c、d、e B.e、d、c、b、a C.c、d、b、a、e D.e、a、b、d、c
一棵查找二叉树,其结点A,B,C,D,E,F依次存放在一个起始地址为n(假定地址以字节为单位顺序编号)的连续区域中,每个结点占4个字节:前2个字节存放结点值,后2个字节依次放左指针、右指针。 若该查找二叉树的根结点为万,则它的一种可能的前序遍历为 (1) ,相应的层次遍历为 (2) 。在以上两种遍历情况下,结点C的左指针LC的存放地址为 (3) , LC的内容为 (4) 。结点A的右指针凡的内容为 (5) 。
A.EAFCBD B.EFACDB C.EABCFD D.EACBDF
在内排序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待排序的关键码集合进行多遍扫描。采用不同排序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排序中间结果。设要将序列Q,H,C,Y,P,A,M,S,R,D,F, X中的关键码按字母的升序重新排列,则 (1) 是冒泡排序一趟扫描的结果, (2) 是初始步长为4的希尔排序一趟扫描的结果, (3) 是两路归并(合并)排序一趟扫描的结果, (4) 是以第一个元素为分界元素的快速排序一趟扫描的结果, (5) 是堆排序初始建堆的结果。
A.F,H,C,D,P,A,M,Q,R,S,Y,X B.P,A,C,S,Q,D,F,X,R,H,M,Y C.A,D,C,R,F,Q,M,S,Y,P,H,X D.H,C,P,A,M,S,R,D,F,X,Y E.H,Q,C,Y,A,P,M,S,D,R,F,X
一棵二叉排序树可顺序存放在一组物理上相邻的存储区中,每个结点及左、右指针依次分别放在该存储区的3个连续单元中。现对一棵结点按字母的字典顺序构成的二叉排序树从根结点户开始顺序放在一个存储区中,结果如图4-13所示。其中Li为第i个结点的左指针,Ri为第i个结点的右指针,则L2应为 (1) ,L4应为 (2) ,R1应为 (3) 。该二叉排序树的前序遍历序列为 (4) ,后序遍历序列为 (5) 。 图4-13 二叉排序树的存储
A.1003 B.1004 C.100A D.1009 E.1006 F.1000 G.100C H.100F I.Null
A.路径和 B.内部路径长度 C.总深度 D.深度和
A.无向树 B.无向图 C.有向图 D.有向树
A.贪心 B.分治 C.递推 D.回溯
A.B树 B.B+树 C.丰满树 D.穿线树
A.n+9 B.n+10 C.n+12 D.n+13
A.转移矩阵 B.邻接矩阵 C.状态矩阵 D.优先矩阵
对由n个记录所组成的有序关键码排序时,下列各常用排序算法的平均比较次数分别是:二路归并排序为 (1) ,冒泡排序 (2) ,快速排序为 (3) 。其中,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所需要的辅助存储分别是 (4) 和 (5) 。
A.O(1) B.O(nlog2n) C.O(n) D.O(n2) E.O(n(log2n)2) F.O(log2n)
A.B树 B.平衡树 C.非平衡树 D.穿线树
A.n+4 B.n+8 C.n+12 D.n+16
已知某图的邻接表如图4-12所示。
①此邻接表所对应的无向图为 (1) 。 ②此图由F开始的深度优先遍历为 (2) 。 ③此图由9开始的深度优先遍历的支撑树为 (3) 。 ④此图由F开始的广度优先遍历为 (4) 。 ⑤此图由9开始的广度优先遍历的支撑树为 (5) 。
A.A B.B C.C
A.顺序 B.链接 C.散列 D.分块
A.FGILJMKH B.FGILJKHM C.FGILJKMH D.FGHMILJK E.FGHILJKM F.FGHMKLJI
A.用指针方式存储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至少要有n+1个指针 B.m阶B树中,每个非叶子结点的后继个数 C.m阶B树中,具有k个后件的结点,必含有k-1个键值 D.平衡树一定是丰满树
3()
A.顺序 B.链接 C.散列 D.索引
A.PBQHCJ B.PBHCJQ C.BCHJPQ D.CJHBQP E.BHCJQ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