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93年 B.1994年 C.1996年 D.2000年
A.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各级税务机关 C.各级财政部门 D.纳税单位和个人
A.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 B.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会计法》 C.1963年国务院颁布的《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 D.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A.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B.公历4月1日起至3月31日止 C.公历7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 D.由企业根据经营特点自行确定的会计年度期间
A.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 B.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 C.自申请营业执照之日起45日内 D.自申请营业执照之日起60日内
A.由收款方向付款方 B.由付款方向收款方 C.由收款方向财政部门 D.由付款方向税务部门
A.工作制度和纪律 B.法律法规 C.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D.会计准则
A.不必办理纳税申报 B.有权拒绝税务机关检查 C.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D.根据自身需要确定是否进行纳税申报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提高技能 D.参与管理
A.税务登记申请表 B.税务登记申请书 C.纳税人税种登记表 D.纳税申报表
A.0.5倍以上1倍以下 B.0.5倍以上3倍以下 C.0.5倍以上5倍以下 D.1倍以上3倍以下
A.财政部门 B.税务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审计机关
A.不承担法律责任,也不享有法定权利 B.承担法律责任,但不享有法定权利 C.享有法定权利,但不承担法律责任 D.不仅承担法律责任,而且也享有法定权利
A.自收到纳税人报送的有关资料之日起7日内 B.自收到纳税人报送的有关资料之日起10日内 C.自收到纳税人报送的有关资料之日起15日内 D.自收到纳税人报送的有关资料之日起30日内
A.《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D.《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A.会计人员自我约束 B.会计人员廉洁 C.会计行业自律 D.会计法律约束
A.乙公司提供的该发票的复印件 B.丙公司提供的该发票的复印件 C.乙公司提供的该发票的分割单 D.丙公司出具的该发票的分割单
A.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三种 B.保管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三种 C.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四种 D.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种
A.20 B.24 C.30 D.48
A.1000 B.2000 C.3000 D.5000
A.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 B.单位行政领导 C.单位中层领导职务 D.会计执业资格
A.“独立、客观、公正” B.“独立、廉洁、守法” C.“独立、客观、守法” D.“奉公、守法、服务”
A.针对性、适应性、及时性 B.针对性、普遍性、灵活性 C.针对性、普遍性、适应性 D.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
A.财政部门 B.上级主管单位 C.中国人民银行 D.基本存款户开户银行
A.业务主管部门 B.所在单位 C.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发证机关 D.单位负责人
A.拾壹月贰拾 B.壹拾壹月零贰拾日 C.壹拾壹月贰拾H D.零壹拾壹月零贰拾日
A.财政机关 B.审计机关 C.本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D.本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
A.15 B.20 C.25 D.30
A.一般存款账, B.临时存款账户 C.专用专款账, D.基本存款账户
A.中文大写 B.阿拉伯数码 C.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码同时 D.中文大写和罗马数码同时
A.一般存款账, B.个人银行存款账户 C.专用存款账, D.临时存款账户
A.国家税务总局 B.省级国家税务局 C.省级地方税务局 D.县(市)级地方税务局
A.3 B.6 C.9 D.12
A.8 B.10 C.15 D.20
A.票据当事人也称票据法律关系主体 B.票据当事人是指在票据法律关系中,享有票据权利、承担票据义务的主体 C.票据当事人分为基本当事人和非基本当事人 D.非基本当事人是构成票据法律关系的必要主体
A.收款人 B.汇款人 C.汇人行 D.汇出行
A.一年 B.三个月 C.半年 D.其实际经营期
A.向农民收购棉花的支出 B.外出采购人员的差旅费 C.外购物资的支 D.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支出
A.提高其收入水平 B.提高学历 C.提高其业务技能 D.提高其纠错率